戴望舒诗文集

戴望舒诗文集

“戴望舒在新月诗风疲敝之际,李金发诗才枯涩之余,从法国初期象征诗人那里得来了很大的影响,写出了他的新鲜的自由诗,在他个人是相当的成功,在中国诗坛是造成了一种新的风格。”

——施蛰存

戴望舒(1905—1950)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诗坛的重要诗人之一,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震旦大学,曾因宣传革命被捕。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因为《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

望舒这个名字出自《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含义是上天入地,漫游求索,乘坐龙马拉着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代为开路,后面有风神飞廉跟随。望舒是古代神话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后世用作月亮的代称。取名“望舒”,含义就是迎取光明。戴望舒的一生也人如其名,一直都在追寻着光明。

其诗集主要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戴望舒还是一位成就斐然的翻译家,先后翻译了雨果、魏尔伦、果尔蒙、保尔·福尔、耶麦、比也尔·核佛尔第、苏佩维艾尔、瓦雷里、阿波里奈尔、艾吕亚、波特莱尔等多位诗人的大量诗作。

戴望舒的诗歌作品数量不多,多半是短诗。但在艺术层面上,有着极高的成就与独特的魅力。他的诗歌包含了多种思想艺术气质,都显示着或指引着新诗的发展与流变的种种动向。戴望舒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同时采撷了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最终走上了咏唱现实之路,形成了自己诗歌的独特风格。他的诗作创造了意蕴内涵的朦胧美,尤其是在意象的组合上,讲究和谐一致,所以给人一种张弛有度的流动美感。

戴望舒打破了传统格律诗的樊笼,以自由的散文化手法表达感情,使诗歌显得更为朴素、自然、亲切。经常采用精短简单的句子,却在词句当中形成一种千回百转的情愫,使读者感受到诗句中内在情绪的不断流动,给读者以丰富的回味与想象的空间。

本书精选了戴望舒的代表性诗作、译诗及部分散文、文学评论,基本涵盖了戴望舒作品的精华,不但有助于了解戴望舒的作品与写作特点,还有助于对国外的多位著名诗人的作品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从中感受到诗的魅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