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奇观记

绵山奇观记

凡是名山,必有奇观。何谓奇观,天下罕见之神奇者也。那么,深藏在三晋腹地的绵山呢?

绵山以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闻名于世。也许是寒食清明的名气太大,遮掩了它种种的神奇。今年清明时节,去到绵山拜谒大情大义的介子推墓,进山一看,吃了一惊,绵山竟藏龙卧虎有此绝世的奇观!

归来与友人侃一侃绵山的见闻。友人便给我出了一道题:“你能给绵山的神奇起个名目吗?”我说:“至少三大奇观。”友人说:“说说看,哪三样奇观?不过,每一样必能称奇于天下,方可谓之奇观。”我听罢笑而道来——

第一样是宗教奇观:包骨真身。

早听说古代高僧修成正果,圆寂之后,身体不坏,僧人们便请来彩塑工匠,以泥土包其身,依其容塑其形,人称包骨真身像。佛教中,高僧尸体火化后米粒状的凝结物,称作舍利,被视作勤修得来功德的成果与标志。而这种圆寂后身体不坏的高僧更具同样的意义,因有全身舍利一说。全身舍利十分罕见,佛教有把全身舍利制成造像来供奉的习俗。此地人称之为包骨真身像。一般的佛像都是用泥土草木塑造的,而把全身舍利置于其中的包骨真身像则蕴藏着高僧们的追求与精神,自然对敬奉者有一种震撼力和影响力。要有怎样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才能成就这样的正果?

所有包骨真身都是古代留下来的。如今不再有了,故极其珍罕。然而,谁会想到绵山上竟还有十六尊之多!大都完好地保存在山中。

在古代绵山,修炼一生的高僧,自知大限将至,便由一根铁索攀至山顶,或通过一个临时搭架的木梯爬到悬崖绝壁上的天然洞穴里,停食净身,结跏趺坐,瞑目凝神,安然真寂。据说只有真正修成的高僧才能肉身不腐。其中还有四位道士,也是同样的苦修而成者,由于躯体风干后抽缩,体量显得比常人略小,其神气却栩栩如生。三晋彩塑艺人的技术真是高超绝伦,居然把每一位“包塑真容”者的个性都传达出来,有的仁慈和善,有的忧患悲悯,有的明澈空灵,有的沉静淡定。他们大多是唐宋金元几代的高僧与道人,至今最少也有七八百年甚至上千年!岁月太长,泥皮破裂,里边露出衣袍;那位宋代高僧师显的手指甲和脚筋也能清晰地看到呢!历史赤裸裸和千真万确地呈现在眼前。一种坚忍追求的精神得到见证,令人敬佩。当今世上有几个地方还能见到这样宗教的奇观?

再一样是山水的奇观。

先说山。绵山以石为骨骼,土为血肉,树为衣衫。山多巨岩,往往直立百丈,巍然博大,颇为壮观。最奇特的是这些巨岩的半腰或下部,常常向内深凹进去,有如大汉吸腹,深邃如洞。里边既宁静又安全,无风无雨,冬暖夏凉。绵山里这种内凹的岩洞随处可见,最大的要数云峰寺山的抱腹岩,中间竟然凹进去五六十米,高五六十米,宽竟达二百米!我此次到绵山已是春暖花开,岩腹内冬天里冻结的冰竟然依旧坚硬不化。古人早就看上这大自然神奇的恩赐,便在这巨大而幽深的岩腹里建庙筑寺。自三国以降,历代修建的庙宇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优美异常。年年逢到庙会,来朝拜的香客多达万人。一时香烟缭绕,溢满岩腹。这样的奇观何处之有?

绵山的山奇水亦奇。

原以为绵山多石,水必定少。山里的人却告诉我一句不可思议的话:“绵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待我山上山下留心察看,竟然真的如此。不单溪水在谷底奔流,就连近两千米的龙脊岭和李姑岩的极顶也可以见到泉水从石缝里涓涓冒出。奇怪的是,这些水好似从石头里溢出来的。有的像雨水一样滴滴答答落下来,有的汇成细流沿着石壁蜿蜒而下,有的从岩石里渗到表面,湿漉漉地洇成一片。难道绵山的石头里都是水——就像古人所说,好的石头都是“负土胎泉”?

绵山最神奇的水莫过于圣乳泉。

圣乳泉在一块巨大的石壁上,但不是挂在石壁之上,而是从岩石的裂缝或洞眼里一点点淌出来的。时间太久,渐成石乳,饱满地隆起在岩壁上。这泉水便沿着圆圆的石乳头亮晶晶地滴下。

关于圣乳泉的传说,与寒食节有关。据说那位春秋时晋国大臣介子推搀扶母亲避火来到这里,一时口渴难忍,正巧绵山的五龙圣母路经此地,解开衣襟以乳水相救。但是火太大了,把圣母的双乳烧成石乳,五龙圣母就把石乳留在这里,以帮助山中口渴的人。人们感激圣母,称之为圣乳泉或母奶泉。据说这圣乳慈爱有灵,每一百年会再生出一对石乳来。从春秋至今两千五百年,岩壁上大大小小的石乳已生出二十五对。大的如枕头,小的似南瓜,而且全都是对对成双,酷似妇女的双乳。如果饮一口这圣乳滴下的泉水,还真的甘甜清洌、沁人心脾!

传说的圣乳是一种理想,现实的石乳却更奇异。所有石乳都长满厚厚的生气盈盈的绿苔,好似毛茸茸翠绿色的乳罩。有时上边还生出一种紫色小花,娇艳可爱。

这美丽而神奇的圣乳不是绵山独有的奇观吗?

更加惊心动魄的绵山奇观是——挂祥铃。这原本在唐代是一种祈雨谢佛的法事活动,渐渐已演化为绵山一带的民间习俗。

绵山的挂祥铃在抱腹岩的空王寺。人们在寺中拜求空王佛许愿或还愿之后,便请专事挂铃的艺人上山,将一只水罐大小的铜铃挂在岩腹上方陡峭的岩壁上。

挂铃之举十分惊险。艺人先要爬到山顶,将一条绳索系在松树上,然后扯住绳索一点点降落下来,直至岩腹上方,遂以绳荡身,直到贴附岩壁,再把铜铃牢牢挂在洞口上方的岩壁上。整个过程令人心惊胆战。艺人只身悬吊,下临无地,全凭一根绳索,需要非凡的胆量与技能,是不是非此不能表达对佛的虔敬?故而,每每将铜铃挂好,随即燃放红鞭一挂,以庆事成,亦报吉祥。

挂祥铃这个古俗为绵山人所喜爱,千年不绝。如今抱腹岩洞口挂着的铜铃密密麻麻一片,山风吹来,铃声叮当,清脆悠远,与下边寺庙中的钟鼓和梵乐合奏成乐,悦耳亦悦心。此情此景此民俗,何处还有?

友人听我讲到这里,已然目瞪口呆。他的眼神似在问我还有什么奇观?

我说,山里的人们陪我登上龙脊岭时,遥指远处叫我看。只见起伏的山影宛如蓝色波涛,重重叠叠;其中几个峰巅,似有小屋。他们说,那山顶上近一处叫草庵,远一处叫茅庵,都是古庙,由于山高路远,没人去过。那儿有何奇人奇物奇事奇观,尚不可知。我所见到的绵山奇观,不过是厚厚的一本书前边的几十页而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