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泰戈尔眼中的精灵

2.泰戈尔眼中的精灵





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受北京讲学社(梁启超、蔡元培等为主要负责人)邀请,决定在4月份到华访问。

作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诗人,泰戈尔还没有到来,舆论界便铺天盖地地向读者介绍泰戈尔的诗以及他个人的经历。

4月12日,泰戈尔抵达上海,徐志摩受讲学社的委托,负责接待和陪同工作,用时还兼任翻译。这一差事正合了徐志摩的心意,泰戈尔是他喜爱的诗人,能陪同自己的偶像游玩访问,自然是一份美差。

再说泰戈尔,见如此年轻的一个人接待自己,心里有些担心两个人之间会有一些沟通上的困难,可没想到的是,他与徐志摩不仅没有代沟,反而十分投缘,他们一路交流,从诗文到人生,他们视对方为知己,结为“忘年之交”。

后来,徐志摩邀请泰戈尔去西湖游玩,他们乘上一叶扁舟,在舟上饮酒、作诗、赏湖、谈心。徐志摩对泰戈尔说,自己爱上一位姑娘,她似一朵白莲美丽、高洁,可是那白莲是在梦中的,可望而不可即。泰戈尔听着徐志摩的倾诉,对她口中的姑娘充满了好奇,他迫不及待想见一见那位姑娘,同时,他忍不住想要帮助徐志摩,想去做做姑娘的“思想工作”,让他能够和心爱的姑娘永远在一起。

1924年4月23日,泰戈尔抵达北京。他一下火车,一位样貌清丽的女孩子便走了过来,她穿一件咖啡色连衣裙,手里捧着一束红色郁金香。泰戈尔微笑地看着眼前的女孩子,心里也大概猜到了,这就是徐志摩口中的“梦中白莲”。

泰戈尔接过女孩子的花,与她亲切交谈,接着他们一行人纷纷围过来向泰戈尔表示感谢与问候。

欢迎泰戈尔的集会原定在天坛公园举行,因为天坛公园要收门票,为照顾经济比较拮据的学生,遂将集会改为在日坛公园举行。

4月份的北京已是草青树绿,花团锦簇。泰戈尔由林徽因和徐志摩陪伴着来到日坛公园参加集会,他们一进入公园,早已守候着的记者们便纷纷按下快门,记录这重要的一刻。那一天很多报纸纷纷刊登了对集会的报道,还附有一张三人同行的照片,照片中泰戈尔老人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徐志摩风华正茂、玉树临风,林徽因丽质天成、风姿绰约,犹如一幅岁寒三友图,在当时一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

欢迎集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着,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泰戈尔老人走上演讲台,进行即兴式的讲话:“今天我们集会在这个美丽的地方,象征着人类的和平、安康和丰足。多少个世纪以来,贸易、军事和其他职业的客人,不断地来到你们这儿。但在这以前,你们从来没有考虑邀请任何人,你们不是欣赏我个人的品格,而是把敬意奉献给新时代的春天。”

接着便是一阵掌声,泰戈尔被大家的热情感染,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现在,当我接近你们,我想用自己那颗对你们和亚洲伟大的未来充满希望的心,赢得你们的心。当你们的国家为着那未来的前途,站立起来,表达自己民族的精神,我们大家将分享那未来前途的愉快。我再次指出,不管真理从哪方来,我们都应该接受它,毫不迟疑地赞扬它。如果我们不接受它,我们的文明将是片面的、停滞的。科学给我们理智力量,它使我们具有能够获得自己理想价值积极意识的能力。”

林徽因看老人的声音似有沙哑,便趁这一会儿的停顿给泰戈尔送来一杯热茶,泰戈尔接过茶,喝了一口,继续讲:“为了从垂死的传统习惯的黑暗中走出来,我们十分需要这种探索。我们应该为此怀着感激的心情,转向人类活生生的心灵。今天,我们彼此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归根到底,社会是通过道德价值来抚育的,那些价值尽管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仍然具有—道德精神。恶尽管能够显示胜利,但不是永恒的……”泰戈尔的演讲满含着亲善与同情,他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的文化怀着崇敬。

可是在当时,许多人都在极端地反传统,于是泰戈尔对中国传统文化欣赏的态度使得激进者反感,他们发表言辞激烈的文章批评泰戈尔对中国文化欣赏的态度,甚至散发传单、组织游行。这种反对活动也许是后来泰戈尔不再公开访华的原因,毕竟在那个时期,泰戈尔精神至上的思想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5月8日,泰戈尔迎来了自己的64岁寿辰,北京的一些文人为老人办了一场祝寿会。这场祝寿会由胡适操办,梁启超组织举行。泰戈尔十分高兴自己能在中国过寿,更让他高兴的是,他有了一个中国名字:竺震旦。

名字是梁启超取的,泰戈尔的印度名字为拉宾德拉,中文译作“太阳与雷”,简称“震旦”,巧的是“震旦”是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取这个名字也象征着中印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取“竺”这个姓是因为旧时中国称印度为“天竺”,泰戈尔以国为姓是再适合不过了。泰戈尔很喜欢这个名字。

祝寿会上,新月社众人为泰戈尔表演话剧《齐德拉》。

《齐德拉》取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齐德拉是马尼浦国王唯一的女儿,她长相平庸。国王没有儿子,便想立她为储君,让她从小像男子一般学习武艺,接受严格的训练。齐德拉公主一天天长大,一日,她如往常般去林中打猎,却碰到了一个相貌英俊的男子,齐德拉对男子一见钟情,后来她知道那是邻国王子阿顺那。齐德拉看着镜子里自己平庸的容貌,又想起英俊的王子,她苦恼极了,她乞求爱神赐给她美丽的容貌,哪怕只让她美丽一天也好。爱神被她感动,赐给了她一年的美貌。齐德拉变成了绝世美女,美丽而自信。美丽的齐德拉很快便赢得王子的倾心,并与其结婚。婚后王子对她说,自己心里一直爱慕着邻国的公主齐德拉,他说齐德拉的英武令他着迷。齐德拉心里高兴极了,她早已对自己陌生的面孔感到不耐烦,于是她又向爱神祈祷,请求爱神恢复自己原来的容貌。爱神应允了她的请求,齐德拉如愿在王子面前做回了自己。

林徽因在剧中扮演公主,张歆海饰演阿顺那王子,徐志摩扮演爱神,林长民扮演春神伐森塔,梁启超则担任舞台布景。这场压轴戏经过多次排练,大家满怀着热情要给泰戈尔一个惊喜。

泰戈尔沉浸在剧中,被演员们的表演深深地打动着。演出完毕,泰戈尔走上舞台,他亲切地拥抱林徽因,并赞美道:“马尼浦王的女儿,你的美丽和智慧不是借来的,是爱神早已给你的馈赠,不只是让你拥有一天、一年,而是伴随你终生,你因此而放射出光辉。”

泰戈尔在北京停留不到一个月,却对林徽因的印象极好,他觉得林徽因不仅样貌出众,还很有才华,时而安静时而活泼的她,如林中的一个小精灵,惹人喜爱。

泰戈尔在北京并未忘记为徐志摩说好话,可是林徽因那时已心有所属,老人虽有心牵线却最终也无可奈何。访问北京的行程将尽,泰戈尔送给林徽因一首小诗:“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这也是对林、徐二人情意的一种写照吧。

5月20日,徐志摩送泰戈尔离开北京去往太原,林徽因和梁思成等去车站送行。

在车站,林徽因告诉徐志摩,她和梁思成会在6月赴美留学。徐志摩虽早已知道林徽因会离开,可当时间临近,他的心还是猛地疼了一下。徐志摩在列车上望着车窗外的林徽因,眼睛一下子模糊了。

“志摩,你怎么哭了?”胡适的低唤似乎叫醒了徐志摩,他回过神,才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

1924年6月初,林徽因同梁思成赴美留学,一段新的旅程开始了,那年林徽因刚满20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