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评选摘(以推荐时间先后为序)

精彩书评选摘(以推荐时间先后为序)

这是生与死的故事。
医生写自己的故事,不同于职业小说家,靠戏剧冲突、悬念设置来吸引读者,本书来源于医疗一线,充满真实的张力,反映了真实的矛盾冲突,不走套路,令人猜不中结尾。上篇的《蒙面天使》以2009年重症甲型流感抢救的真实案例为素材,加以文学艺术加工而成,是国内翔实反映重症流感抢救的作品。殳儆用细腻的笔,记录、呈现了重症监护室医生,又叫ICU医生——“险滩中的领航者”,这个与死神较量的职业之荣光、悲壮和选择。而正是这种“真实医学的力量”最终打动了读者——过去两年内,“医学界”微信公众号发布殳儆20多篇原创文章(均收录于本书下篇),几乎篇篇叫好又叫座。如果说《医述:重症监护室里的故事》是一部纪录片,那么恰如作者所说,这更是献给那些“敬畏生命的人们”的一首生命之歌。我们郑重向读者推荐此书,这是我们媒体人的使命与责任。
医学界传媒总编辑 张凌
一群无所畏惧的“蒙面天使”,在一个神秘的空间里,每天为生死边缘的陌生人抵挡死神的镰刀。没有人知道你流过的汗水和泪水,也没有人抚慰你流血的伤口。只要一息尚存,绝不轻言放弃,因为你总是迷恋妙手回春的那一刻。虽然看不见你的面容,但你眼睛里充满了慈悲的光芒。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白剑峰
法医抚慰逝者,医生照顾生者,这两种职业的真实价值,都难以为人所真正了解——他们在幽暗狭隘的空间中,耗尽自己生命的精华,来换取他人生命的尊严或是延续他人的生命。如果没有亲历者讲述,这些人、这些事,不知要沉睡多久,也许永远无人知晓吧。
畅销书作者 法医秦明
殳儆主任的《医述:重症监护室里的故事》这部作品,是急危重症领域重要的医学文学作品。当前,医务工作者一方面忙于救治病人,一方面忙于科研晋升,已经精疲力竭,所以,鲜有医务工作者,能利用自己业余时间从事医学人文写作,且一坚持就是数十年。为表达我对本书的尊重,我在这里原文抄录作者的告白:“医学是一门不确定的学问和可能性的艺术,医生在努力传递温暖和关怀,虽然他们自身也有这样那样的不完美……”这个“不完美”,也许是在阐述人非圣贤,但更多的是在阐述医务工作者在经过一夜、一周、一月甚至一年与病魔抗争后,患者仍然离我们远去时,这种写真、写实、写情、写感仍不能完全倾述的情怀。
殳儆主任这部作品即将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对读者的意义在于,它以表现重症监护室——这一“神秘空间”中的故事为主题,一方面让非医疗人员了解“蒙面天使”这一特殊角色,读懂疾病,懂得医生;另一方面产生强烈的镜面效应,折射出医务工作者在从事神圣职业时用一颗赤诚的心敬畏每一个生命的过程。感谢本书作者愿意与广大医务工作者分享她的宝贵经验。作为重症医学从业者,迫不及待地把本书推荐给所有从事急诊危重症医学领域的医务工作者和大众读者,我相信大家在阅读本书时,会和我一样感同身受。
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 孙仁华
曾几何时,西方医学尚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那时,对于病患的康复而言,医生的真正作用极为有限。1892年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中,班克斯医生如此评价画家路克·菲尔德斯的名画《医生》:“菲尔德斯向世人展示了典型的医生形象,这也是我们希望向世人展示的形象——一个诚实的人,一名绅士,尽其所能为患者缓解病痛。满满一屋子书籍也无法达到这幅画的效果。这幅画温暖了人们的心,使得他们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了信任和爱。”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不知从何时开始,新技术、新疗法逐渐成为了医学专家的代名词。
于是乎,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医学专家们沉溺于向同侪介绍新技术、新疗法的乐趣,以及由此而生的优越感。
于是乎,年轻医生们也以终能掌握新技术而欢呼雀跃,仿佛成为医学专家的大门就此向自己打开。
于是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幻化成化验单上枯燥无趣的数字、显示屏中黑白相间的影像、操作台上形状各异的导管,以及药品柜中五颜六色的药片。
然而,唯独没有了温暖……
殳儆医生的小故事,或许不会让我们掌握新技术和新疗法,但能够让我们在如山的冰冷的机器设备之间,感到温暖……
无论作为医生,抑或作为病患,我们都需要这种温暖……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主任 杜斌
这一系列故事,坦露了ICU医生真实的忙碌生活与心路历程。作为同行,深有共鸣。当面对病情瞬息万变难以预期之时;当面对患者绝望恐怖苦苦求生之时;当面对家属执拗苛责无法沟通之时,ICU医生除了要在医学上把握时机,灵活果断处理病情之外,还要有分寸地把握情感与理智的边界,尊重生命的尊严与价值,更要理解世人对医学的不理解乃至曲解。无需“高大上”的赞美之词,这一个个真切的普通医生的日常片段,其实才是医学人文中职业精神的真实写照,优秀教材,值得每一位医者,每一位敬畏生命的人一读。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PCCM专科临床医学教授 乔人立
医学人文是医学技术与生俱来的姐妹,一个关注人的心理需求,一个关注人的生理特征,两者交织。医学的目标就是竭尽所能来维护健康、治愈伤痛,倡导人道,促进人类的身、心之完全康复。所以,医学人文精神既不高不可攀,更不虚无缥缈。《医述:重症监护室里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叙述的是身边日常故事,但小中见大,视角独到,文笔清新,读来倍感亲切温暖,令人感动,又促人思考,发人深省。让读者在重拾内心深处的“柔软与美好”的同时,能激发内心深处的价值认同感和行为反思,这种润物无声的医学教育方式,有时比推行行为规范更有成效。这也是我阅读本书后的感想,故很乐意把这本好书向所有毕业后医学教育同行和成长中的住院医生们推荐、分享,希望大家都能认真读一读,相信会收取开卷有益之效。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 齐学进
离开体制真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论身处何地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去思考,不去行动,才最可怕。好医生=好技术+同理心。关爱患者,因为我们有一天也会成为患者,用心,给患者争取最好的结果。
张强医生集团董事长 张强
医生不仅要学会“看病”,还要会“看病人”。《医述:重症监护室里的故事》里的罗震中是一个有着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医生,她又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医生的缩影。在当下的社会里,我们需要罗震中这样的医生,弥合缺失的信任,修复割裂的伤痕。
北京天坛医院教授 缪中荣
白描式的医疗“大剧”,真实的一线,真实的心路历程,唯有医生才能够写出的真实“剧本”,但又是大多数医生们难以道出的真实“内幕”。在故事里,我看到一位“执剑”救人的医生和她的团队;故事外,我看到的是一位下笔如有神勇气概的青年俊才。感谢罗震中,让千千万万医生看到自己的价值;让千千万万的大众,看到生之可贵,看到死神的模样,看到生死之间人性的卑微与伟大。
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陈静瑜
纪实非虚构,生死一瞬间;重症监护病室,天使亦蒙面。读这样的文字,如亲身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冷峻的笔触,专业的态度,职业的情怀,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神秘的门,由此我们了解这不所知的一切,更加感怀于医生的敬业和伟大。
一级作家、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委员 孙昌建
除了余华,殳儆是第二个让我有亲切感的作者。《医述:重症监护室里的故事》是一部纪实小说,占了一半篇幅的上篇《蒙面天使》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在阅读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时,我满脑子闪现的都是二战诺曼底登陆时,一小股部队历经千难万险建立滩头阵地,打开战场缺口从而赢得战争胜利的场景。在这个意义上,我倒更愿意称它为战争小说——一部反映医务人员与突如其来的重症传染性疾病进行战争的小说。下篇共五个章节,记述的是作者个人的、与同事的、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日常故事和感悟,展示了医生酸甜苦辣的心路历程,以及病患和家属在危重疾病面前跌宕起伏的心绪变化。下篇的每个故事让人感同身受,阅读时不断激起共鸣,这些优秀的短篇已然成为向大众读者传递医务人员情怀的桥梁。
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助理 朱利明
清丽的文笔,细腻的表达,似曾相识的场景与心境,娓娓道来中,似乎让我产生了某种久违的回响。读完全书末尾的一篇《两生花》,我合上封底,坐在书桌旁,平和而充实。
在我看来,殳儆老师更像是一个人性的观察者,隐藏在医者的外表下,看似平铺直叙,却记录下所有的跌宕起伏与暗潮汹涌,窥见了所有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渴望。
上海瑞金医院麻醉科 吕卓辰
看《医述:重症监护室里的故事》的时候,是在医院的病床上看的,伴随着消毒水的味道,起先是躺着的,然后是坐起来,神经绷紧,沉浸其中,跟着书中的情节波澜起伏,翻到最后,不忍看完。抬头看着眼前走过忙忙碌碌的医生和护士,我恍惚着,其中是否有方宇、有鹏、有老许?
从不在公号上推货,然而这次完全被殳儆的个人魅力所折服。读完此书,沉寂已久的心突然被照亮,心生敞亮,不自觉得也想着努力和突破。
这不仅仅是讲ICU故事的书,更有着一个人如何对待职业,对待别人以及自己的思考。
曾读(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读到泪流涕下,而这本书也许给你带来希望和光明。生命可贵,你我珍惜。
嘉兴“阅读女郎”读书会负责人 想想
若在图书馆归档,《医述:重症监护室里的故事》可以放在“职场小说”那一列:以医疗行业事件和医患人物为背景,讲述人生。
职业与职业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鸿沟巨大。阅读《医述》一书,有的人能了解ICU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有的人能满足猎奇心,体会别样人生;还有的人能从中励志、寻到安慰。
合上封底,我终于懂了当年亲人离世,ICU医生说出那句“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后,为何也会深吸一口气。那一刻,他(她)的压力丝毫不亚于我。
故事满足我对人和世界的唏嘘,从而更珍惜现世的安稳,懂得悦纳自己。给我两点一线的死循环式生活,送了点安慰剂。
“叙事”理论的创立者沃尔特·费舍尔说过,一个精心讲述、具有叙事理性的故事,比专家们用准确事实所做的证言,更有说服力。所有的知识、科学、情感、经验、态度、价值观……,都能通过故事,让听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谢谢殳儆。文字是心的投射。常年看惯生死,你的心还是那么柔软。
医学界传媒副总编 徐李艳
这是我这么多年看到的一部来自临床一线医生写的最优秀作品之一。《医述:重症监护室里的故事》内容真实专业,又不失小说的情节、悬念和冲突的设置,这也正是我们医疗领域的人员所期待的作品。
重症监护室这道神秘厚重的门之后,浓缩了各种生死瞬间和人性冷暖,这里面的故事永远说不完。这道门之后各种复杂繁琐的治疗细节我不想在这里冗述。我只想说,在这本书里,体现了真实的中国监护室医生的现状。每读一篇,我的心就有种被刺痛的感觉,会不由自主想起我的那些还在监护室一线的同事们,我心疼他们,各种心疼,总想能帮他们做点什么。前几天,帮重症监护室拍合影,临走时,我看见监护室的宫晓艳护士长的桌子上放着《医述》,我对她说:“我还欠殳儆一篇读后感,从来没有读一本著作让我有欠债的感觉,这大概也是第一次。”
浙江省邵逸夫医院宣传处 周素琴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