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礼物(序)
毛 臣
收到朱兄的文稿已1月有余,迟迟无法落笔,一方面是诚惶诚恐,面对逐渐荒芜的内心和疏远的文字,实在汗颜;另一方面恰逢女儿出生,奔波于单位和月子会所的两点一线中,内心的喜悦和焦灼并重。女儿之于本命年的我,此书之于朱兄,均是一份迟到的礼物,积蓄和期盼多年的爱,终于有了归宿,尘埃落定是对漂泊最好的馈赠。
这书名让我一下子想到张嘉佳的小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去年南通的凤凰书城开业时,他回来做过签售会,关注只因他是一位从南通走出去的知名作家。无独有偶,朱兄和我均来自湖北,2009年在嘉兴作为同行匆匆会面后留了联系方式,近十年来我们东奔西走,很少联系,然而在某些特殊的时刻,我们一定会想起对方。譬如30岁那年,我将多年的稿子汇集成册,邀朱兄做书评,洋洋洒洒,为文的态度正如他的为人一样,朴实无华而又金玉其中。在医疗行业领域,我见过不少文案功夫了得的高手,但能坚持写作且发展这种爱好的并不多见,相同的地域和相同的爱好,这些特定的标签,成为我们惺惺相惜的缘由。
《让我路过你的世界》是一部充满人生悲喜与时代烙印的书,是写给70后与80后读的书。作者抓住这两代人共同的生活记忆,从乡土到城市,从少年到中年,着力记录个体在社会变迁中逐渐变化与成长,最终懂得了珍惜与感恩。
凡经历过去十年城乡巨变的人,大都完成了固定式思维人格到成长型思维人格的转换,以适应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都市生存法则。正如生活给予你什么,就去勇敢地接受,享受上帝的馈赠。若能把漂泊的无奈当成一种新鲜的刺激,这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席慕蓉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少时读席慕蓉的诗,懵懵懂懂不懂乡愁,正如现在我们看刘若英《后来的我们》一样,正如我们听李宗盛的歌一样,初识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回不去的故乡”章节里,犹如一部电影的开端,充满明丽的色彩:炊烟、月亮、二胡、书柜、小人书、收音机、美人蕉、腊月酒、年夜饭……这些铺陈开来的意象本身就自带光环,时光久远,回忆起来依然鲜活有趣。若要提笔详述,细节展开,活色生香,绝非一般功力,若非时刻不忘初心,哪有如此的昔日重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一直在作者的心底汩汩流淌,这是深入骨髓里的基因传承。
“怕儿子长大”章节,从明丽的故乡原风景长镜头之下,转瞬聚焦到童趣的短镜头之下,这对于工作变动已成行业特征的朱兄来说,想要捕捉到儿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实为不易。尤其是读到儿子在作文中写到“父母的怀抱就是我的故乡”这一充满悲情的语句时,不禁眼角潮湿。同样的经历让我不免为未来的女儿担忧,她是否能如此理解父母漂泊的不易?她又要如何面对故乡的缺失带给她的迷茫?不想长大却不断拔节生长,作为父母,真不愿长大后的孩子再像父母一般辛苦奔波,这大概是每一位为人父母都有的焦虑。但也许,长大后,他就成了你——无惧风雨,不怕漂泊!这同样是基因,是传承,是成长。
“记住就是感恩”与“走着走着就散了”章节,像是一部电影的高潮,在乡情和亲情的大背景之下,有了爱情的温情与失落,有了人世的无常与落寞,这一幕我们不愿面对却无法躲避。如果说前两章是乡村的美好,这后两章也许就是城市的无奈。我们怀揣着美好行走在城市与乡村的冲突中,生命本来就是不断地受伤和复原,世界仍是一个温柔地等待我们成熟的世界。行走江湖,戎马生涯,若我们始终温柔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行文至此,仿佛一切又回到最初的那个春天,朴树唱:故事开始以前/最初的那些春天/阳光洒在杨树上,风吹来,闪银光/街道平静而温暖/钟走得好慢/那是我还不识人生之味的年代。
内心一万个疑问:你得到你想要的吗?可曾还有什么人让你幻想?不管现实多么铁石心肠,我们始终怀念那些清白之年里的自己,虽不敢说从未负过任何人,却从未负过生活。期待,纸质版枕边书,让我夜夜梦回故乡。愿朱兄的“礼物”被更多人接纳,被更多人带进梦乡。
2018年5月2日于江苏南通
作家简介:
毛臣先生,80后,武汉作家协会会员;医疗职业经理人、投资人。作品散见于《扬子晚报》《楚天都市报》《意林》《幸福》《散文诗》,和“台湾”《人间福报》、香港《大公报》、澳门《澳门日报》,以及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等海内外数百种报纸杂志。作品《每一天都需要坚强》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作品《大风》并列入选2013中考语文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