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背后的齐如山
当年采访梅绍武先生,谈翻译和文学,但梅先生在送我几本译著之外又加了一本他整理编辑的梅兰芳谈艺随笔集《移步不换形》。这本书里很多地方详尽描述了当时围绕在梅兰芳身边的“梅党”成员们身体力行,帮助梅兰芳排戏的情景,颇有趣。但里面其实是漏了一个重要情节的,那就是“梅党”里的智囊人物齐如山亲自披挂上戏服,与梅兰芳共舞,传授舞技。那样的场景实为罕见。无怪乎他们的朋友专门为此赋诗说齐如山在不惑之年“结想常为古美人,赋容恨不工颦笑。可怜齐郎好身段,垂手回身斗轻软”。他帮助梅兰芳排舞蹈,“恰借梅郎好颜色,尽将舞态上氍毹;梅郎妙舞人争羡,苦心指授无人见。”足见齐如山的导演才华很不得了。
齐如山自小家学渊博,接受了全面的传统文化教育,但在大变革年代听从父命进同文馆习洋文,后赴欧洲游学几年,迷上了西洋歌剧,回国后一边教书,一边经商,但心系艺术,一心要革新中国的国剧。恰好遇上初出茅庐的俊彦梅兰芳,视为璞玉,将自己的一套戏剧革新理念寄托其上,苦心雕琢,为他写戏、导戏,甚至披挂上阵传授舞蹈技艺,直至奔走募集资金带梅兰芳越洋去美国演出,为他编写宣传资料,甚至当翻译。齐如山对梅兰芳的艺术可谓呕心沥血,但他完全是义务做这一切,分文不取不算,还亲自买票请亲朋看梅兰芳的演出。有人问他:研究戏剧能当饭吃吗?他幽默地回答是吃了饭来做研究的。齐家兄弟合伙经营买卖,实力雄厚,因此有财力业余从事艺术。齐如山多才多艺,能绘画,因此可以把各种角色和服饰画得栩栩如生,既能帮助梅兰芳,也令他的国剧研究资料图文并茂,如虎添翼。他的确是少见的一代全才。
齐梅二人合作珠联璧合,亦师亦友,十分融洽。但最初齐如山就是难下决心面授机宜,为的是避嫌。当年梅兰芳身边出没着各色人等,有钱有势的不少,有一心为艺术者,也不乏别有用心者,“争风吃醋”则为常见。齐如山是高级知识分子,对此避之唯恐不及,开始采取的是写信方式,蝇头小楷,落笔三千言,一写就是百十封,详细指点梅的表演,梅则言听计从,回回表演上有改进,齐如山在台下回回看得真切。这种交往也是令人感慨。齐如山住崇文门,离东单北边的梅宅可说不出三里地远,却一直单向书信指教很长时间两人才见面,从此成为至交,梅派艺术从此蒸蒸日上。
这对相差二十岁的师友最终是被一道海峡隔开,相互惦念。听到梅的死讯,齐如山老泪纵横,写了长文悼念。他自己最终也是倒在看戏的剧场里的,可谓与戏曲艺术相伴始终。他被誉为“近百年来在戏剧学术上最有贡献的第一人”。
齐如山因为海峡的阻隔,多年里几乎销声匿迹。好在近些年大陆出版了他的文集,开始有人专门研究他了。我买了《齐如山回忆录》作为学习的入门书,语句幽默风趣,深入浅出,如闻其声,这书是选对了。齐如山的外孙女贺宝善所著《思齐阁忆旧》,书名一语双关,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了解齐家生活的好书,看后顿生“见贤思齐”之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