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前言

作者前言

刘昀

本书于2011年1月以《孤帆远影:陈岱孙的1900—1952》之名出版。作者自2009年5月开始撰写,一年后交稿。时间如此仓促,为的是应约赶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2011年4月)之前付梓。

一篇急就章,留下了很多遗憾。

此次增订,作者主要对初版中的史实错误进行了订正,增补了一批后来陆续新发现,以及原已发现但未及消化的资料,此外对于分布在各章节的插图也有所调整。

经过增订,本书的文字篇幅增加近半。

为了行文和阅读的流畅,也为了显得不那么学术腔,书中所引史料均未一一标明出处(现有各处注释大致上是属于作者自己的一种有限度的借题发挥),而只是在书的结尾处列出了参考文献清单,在此一并对往事的记录者和研究者们致以敬意。

时断时续,总共历时四年半,本书最终完成。付出这样一段长时间的辛劳,关于陈岱孙教授前半生故事的叙述,才称得上大致完整和较为精确。特别是在过去的四年半里,编织这个故事已经成为作者在一段特殊的人生境遇中的一种贯穿始终的寄托。当终于要为全书画上最后一个句号的时候,回想起神交古人的日日夜夜,曲终人散之感,怅惘无已。

书名取自一首著名的唐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作者以为,诗的意境能够为我们对本书主人公和他的同袍们的纪念增添一层温暖和富于希望的意味——他们虽然永别我们而去,但他们所在的地方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有历史的长河相连,他们的目光一直注视着我们的作为。

2013年12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