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桥的浪漫初恋
女孩真正长大,总是需要一个仪式,一种或浪漫,或隐晦,或狂热的爱情,总是让女孩如破茧的蝶,蜕变得十分美丽。
没有谁的过去会是一片空白,再乏味的人生也会有各种故事将之填满。
之前的邂逅只是简单的遇见,林徽因的第一次心动不属于温暖的男子梁思成。她将这一次心中的悸动留在了那一场浪漫美丽的康桥之遇,心动只为了那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男子徐志摩。
生逢乱世,动荡不安,自然也少不了如洪水般汹涌而来的一件件家国大事。当国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创立,就像别处一样,中国也成立了国联协会。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就是国联协会的发起人之一,所以也是协会的总干事,公务的繁忙,让他为了国联的事务而常驻伦敦。
1920年的夏天,林徽因第一次离开了故土中国,跟随父亲林长民一起前往远在重洋那边的英国。因为不想让自己再留有遗憾,所以这一次,林长民决定把这个心爱的女儿也带在自己身边。要知道,林徽因流利的英文使她本就敏捷的心思更增添了不少才气,带上这个女儿,不仅是个悦人的伴侣,更是个绝佳的助手。
林长民希望自己这一次和女儿林徽因一起出行,可以让她多看看外面的世界,长长见识,增加一下她的学识。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次的英国远游,可以让林徽因看到西方的文明,不至于让她生活在中国文化这样小小的圈子里。塑造她中西兼备的眼光,这为林徽因后来的成长和对建筑的喜爱打下良好的基础。
林长民曾在给女儿林徽因的信中写道:
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察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烦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可见,林长民作为一位父亲的良苦用心。
而此时,林徽因作为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只沉浸在西方的自然美景和异国的文化里,似乎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次的重洋远游,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怎样重要的影响。她还不能未卜先知地知道在这个异国他乡,虽然只逗留了短短的时光,却会给她留下难以磨灭的浪漫忧伤的记忆。
就这样,父女二人登上了法国邮船,航行在广阔无边的大海上,激起了层层的白色浪花。第一次坐船的林徽因也与其他这个年纪的姑娘一样,难免有些好奇与兴奋。她纵目远眺,蔚蓝色的大海一望无际,湛蓝的色彩几乎与天空连成一片,分不出边界。天上白云悠悠地漂浮着,鸣叫着的海鸥在云朵里疾速穿行着。
他们乘坐邮船抵达法国,而后,她陪着父亲开始了长达四个月的旅行。他们一路走过了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和柏林,在父亲身边,她充当着翻译和小女主人的角色,替父亲周到地接待着众多客人,陪同父亲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林长民交游很广,来的客人大都是精英人物:著名史学家威尔斯、大小说家哈代、美女作家曼殊斐儿、新派文学理论家福斯特以及旅居欧洲的张奚若、陈西滢、吴经熊……这些人都是林长民家的常客,他们谈论的话题十分广泛,从文学、哲学到经济、社会科学等许多方面,引经据典,嬉笑怒骂。倘若将那时的谈话记录下来,我们或许会多读到一篇篇极妙的经典文章。
林徽因热情地招待着这些满腹经纶的客人,与此同时,年轻的她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倾听者,她专注地听着他们的谈话,汲取着其中的知识养分。几个月下来,她已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和父亲在伦敦定居下来后,她进入St. Mary's College(圣玛莉女子学院)学习,在那里她习就了一口纯正的英文。许多年后,她甚至以一手漂亮的英文文章赢得了哈佛校长的女儿费慰梅由衷的赞赏。
离开充满母亲泪水和抱怨的封建大家庭,林徽因在伦敦的晨雾里成长得更加亭亭玉立了,标准典雅的瓜子脸,洁白盈润的肌肤,黑白分明的杏眼,浑身都充满着江南小女子的灵秀气质,被西方人赞赏称“漂亮如同瓷娃娃”。
或许林徽因从未想过,自己会来到千里之外的英国,也从未想过在这个异国他乡,自己会体会到初恋的美好与忧伤。梦一样的年纪,情窦初开便是他们的主旋律,少男少女的懵懂是如此的不安分,悸动的心在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那未知的爱情。可这爱情是如此让人琢磨不透。
林徽因十六岁了,而父亲总有着自己的交际活动需要忙碌,课余时间的林徽因难免觉得烦闷无聊了些,心里某些情绪与向往开始在心里潜滋暗长。她这样描述当时的生活:“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能在楼上嗅到顶下层楼下厨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的味道。到晚上又是在顶大的饭厅里(点着一盏顶暗的灯)独自坐着(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同刚刚垂肩的发辫),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
就在这时,在这座浪漫朦胧的城市,她遇见了她的爱情,把这一生中最美好无瑕的初恋给了满腹才情的诗人徐志摩。这爱情是美妙的,是甜蜜的,可这爱情也是短暂的,遗憾的。
有人说,这个世界什么都古老,只有爱情才永远年轻。这一点,在浪漫诗人徐志摩的身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最好的一首诗不是别的,而正是他自己的一生,是他那比诗歌还要诗情画意的一生。他曾说过一句既诗情又悲情的话:“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幸运的是,他找到了自己唯一的灵魂伴侣,那个人就是林徽因;而悲情的是,他哪里知道自己与林徽因终究是情深缘浅。
爱情是股纯洁的泉水,它从长着水芹和花草、充满沙砾的河床出发,在每次泛滥中改变性质和外形,或成小溪或成大河,最后奔流到汪洋大海中。在英国伦敦,林徽因偶遇了诗人徐志摩。这个如诗般的男子,是她第一个爱的人。在众多倾慕者中,她独恋上了徐志摩,只是他们的爱情像一场烟花,璀璨绽放过后只剩下一地碎屑。
徐志摩是林长民的朋友,出身于浙江海宁一个富商家庭,其父是当时著名大实业家徐申如。在家中,他有一个名叫张幼仪的妻子,是上海宝山巨富张润之的次女,已经替他生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
他来到英国是为了投入哲学家罗素门下,然而遗憾的是,等他来到剑桥,罗素已经被学校除名。于是,失望的他经由小说家狄更生的介绍,进了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西方文学。
1920年9月,徐志摩从美国来到英国拜访林长民,为的就是想要结识狄更生先生。林长民是个交际和见识都极广的人,自然乐于引荐。随着两人交谈变深,很快便有了相见恨晚之感。之后,徐志摩便成了林长民家的常客,并很快认识了年仅十六岁的才女林徽因,这个让他爱慕终生并最终丢了性命的美丽女子。
林徽因第一次见徐志摩的时候,差点儿叫他“叔叔”,因为他是父亲的朋友。之后,他们便自然而然地熟悉了,徐志摩给林徽因介绍了许多书,雪莱、济慈、拜伦、曼殊斐儿和伍尔芙等,她都一一拜读了他们的作品,再见他时,他们便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
而对林徽因,徐志摩并不是一见钟情,而是随着了解加深而产生了感情,一发不可收拾。
坠入爱河的两人,会经常相携坐在壁炉前,尽情地畅聊。从伦敦冬季恼人的迷雾,谈到诗歌中的风雅景色描写,再谈到巴黎迷人的沿河风景。他们常常沿着康河岸边散步,午后的英伦有慵懒的阳光,淡淡落在他们肩头,他们聊某首诗、某部作品,评论的时候,她的眼里闪着亮亮的光。
这些谈话让徐志摩更加了解林徽因,他渐渐地感觉到,作为中学生的林徽因,不仅仅有着美丽的容颜,而且还学识广博,她读过很多书,对于西方文化更是有着自己明澈清新的独到见解。而更让徐志摩惊异的是,林徽因的表达能力极强,她那略带江南口音的普通话,以及纯正流利的牛津英语,让人听上去是那样的舒心。
他很惊讶于一个十六岁的少女会有如此犀利的见解,她的灵气打动了他。他终于发现,他作为一个诗人梦寐以求的东西——爱、自由和美,都在林徽因身上找到了。
才女林徽因让徐志摩深深地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是的,林徽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吸引着徐志摩。随着二人见面的次数多了起来,谈心聊天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他们从一个话题过渡到另一个话题,是那样的淡然。
或许连徐志摩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是从何时开始如此喜爱这个小姑娘的。是因为只有他才能从林徽因的眼睛里读到那种与生俱来的忧郁的时候?还是因为彼此在精神上的琴瑟和鸣?抑或仅仅是二人脾气相投,兴趣相同?他不知道,不过不管将来如何,他都确定了一点——林徽因是他徐志摩此生唯一的灵魂伴侣。
他喜欢林徽因那淡淡的秀眉,喜欢林徽因如湖水般清澈见底的眸子,喜欢林徽因似有似无的腼腆笑容,喜欢林徽因如百灵鸟般动听的声音,喜欢林徽因淡定自若的侃侃而谈……无论是什么,只要是关于林徽因的,他都喜欢。
是的,他爱上了林徽因。
对于林徽因的爱,是潜藏在灵魂深处的灵性苏醒了的表现,是徐志摩一生追求真爱的最高形式,真挚美好,不可亵渎。
他们都是热爱诗歌的,热爱诗歌里的情,热爱诗歌里的意。那一首首情丝含蓄、娟美秀丽的诗,总是能激起彼此那颗不安分的诗意之心。林徽因空灵的艺术感和独树一帜的见解,常常能激发出徐志摩写诗的灵感。林徽因打开了徐志摩内心的炽热与激情,触动了他那颗诗意般的心。
此时的一草一木,一石一鸟,对于感受到爱情美好的徐志摩来说,都是那样的诗情画意。康桥那多情的柔波中,橙黄色的影子影影绰绰,轻盈而柔情,点点滴滴,宛如烟气一般从河面上升起。徜徉在盛夏的夜晚,空气中仿佛传来淡淡的玫瑰香气,让人心中温馨无比。河水越发显得宁谧与安详,似乎怕那层层的涟漪打扰了岸边散步的人们。徐徐的微风,无情地吹落了花瓣,飘飘洒洒地浮在河面上……
一切,因为爱情,而变得美好。
而对于林徽因,面对着这样一个风度儒雅的才子,心中怎能做到静如止水呢!徐志摩横溢的才华,奔放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孩子一样的天真和纯情……这些都深深地打动着林徽因。而初尝恋爱滋味的林徽因,也把自己对徐志摩的绵绵恋情,融入了她多情的诗句《藤花前(独过静心斋)》里:
紫藤花开了
轻轻的放着香,
没有人知道……
紫藤花开了
轻轻的放着香,
没有人知道。
楼不管,曲廊不作声,
蓝天里白云行去,
池子一脉静;
水面散着浮萍,
水底下挂着倒影。
紫藤花开了
没有人知道!
蓝天里白云行去,
小院,
无意中我走到花前。
轻香,风吹过
花心,
风吹过我,——
望着无语,紫色点。
爱情,让徐志摩冲昏了头脑,迷茫了自己。似乎为了爱,他可以牺牲一切。只因为林徽因让他着迷,让他倾倒,那样的琴瑟和鸣,是自己所不能抗拒的。陷入了爱情泥潭中的徐志摩,一头扎了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但是,他忘记了,自己是有妻子的,这,也成为徐志摩与林徽因爱情中最致命的伤。
可是,是喜是悲谁管呢?至少爱来过,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