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

柳永

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①风细细,望极②春愁,黯黯③生天际。草色烟光④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笺注

①伫倚危楼: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②望极:极目远望。

③黯黯:迷蒙不明。这里形容心情沮丧忧愁的样子。

④疏狂:狂放不羁,不合时宜。

译文

登上高楼,久久地倚靠着栏杆,习习的微风拂来,我极目远眺,仿佛一缕春愁在遥远的天际黯然升起。远处的萋萋芳草,云霭雾气,全都笼罩在橘色的残阳中,此时又有谁能理解我凭栏远望的心情呢?

想要散漫放纵谋求一醉,痛饮狂歌以排遣心中的愁苦,怎奈强作的欢颜终究索然无味。我的衣带日渐宽松,人也逐渐消瘦,却依然无怨无悔,就让我在相思中消瘦下去吧,为了你容颜憔悴也心甘情愿。

简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这首词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

定风波·自春来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①。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②,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③、只与蛮笺象管④,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笺注

①是事可可:对什么事情都不在意,无兴趣。一切事全含糊过去。可可:平常。

②暖酥消:脸上的油脂消散了。暖酥:喻皮肤光泽细白。

③鸡窗:指书窗或书房。语出《幽明录》:“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

④蛮笺象管:纸和笔。古时四川所产的彩色笺纸称蛮笺。象管:即象牙做的笔管。

译文

自入春以来,只觉得那绿叶红花也是凄惨愁苦的,我的心也慵懒得对任何事儿都漫不经心。太阳已经升到了树梢,黄莺在柳枝间穿飞啼叫,我还拥着香被酣眠。丰润细嫩的肌肤逐渐消瘦,细腻如云的秀发低垂散乱,终日里萎靡厌倦,没心情对镜梳妆。无奈,只恨薄情郎一去之后,竟连一封书信也没有寄回来。

早知如此,悔当初没有锁住他那雕饰华丽的鞍鞯。让他对着书窗,只让他与笔墨为伍,吟诵书卷。整日形影相伴,不离不弃。空闲里穿针引线与他相倚相挨。有他厮守,免得我青春虚度,苦苦等待。

简析

这首词具有鲜明的民间风味,是柳永“俚词”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词以一个少妇的口吻,细腻地描写了孤守空房的少妇百般无聊和思念怨恨的矛盾心情,刻画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妇形象。在柳永的词中,有很多写下层妇女和市井生活的类似作品,按历代文人雅士的说法,属于用语鄙俚、格调低俗。但正是由于这种俚词语言通俗、情感率真,所以被宋元时代的平民所喜爱并被广泛传诵。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①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②。念去去③、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④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笺注

①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帐饮,设帐饯行。

②凝噎:悲痛气塞,这里指因悲伤过度而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③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④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译文

秋后的傍晚,寒蝉叫得是那样的凄凉而悲切,在黄昏时的长亭外,一阵急雨刚停住。在都门饯别的酒宴上,我无心畅饮,因为舍不得与你分离,正当依依惜别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紧握着双手眼含热泪,相互对视,一时间竟然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离去,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多情的人自古以来最伤心的就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清秋,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那一缕晨风和天边的残月了。这一去和你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如此好的良辰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在柳永以前,抒写离愁别绪的词非常多。但因为柳永是一个长期浪迹江湖的游子,对生活有着独特的体验,因而他写一对恋人的离别,就不同于传统的送别词那种红楼深院、春花秋月的狭小境界,而表现出一种烟波浩渺、楚天开阔的气象。

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①,三吴②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③夸。

笺注

①形胜:形势优越、交通便利、湖山优美的地方。《荀子·强国》:“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

②三吴:旧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一作“江吴”,钱塘位置在钱塘江北岸,旧属吴国,隋、唐时为杭州治所,五代吴越建都于此,故云江吴都会。

③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池沼,后用作中书省代称。此处泛指朝廷。《通典·官职三》“中书令”条:“魏晋以来,中书监令掌赞诏命,记会时事,典作文书,以其他在枢近,多承宠任,是以人固其位,谓之凤凰池焉。”

译文

东南地理位置优越,湖光山色十分优美,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门上悬着挡风的竹帘、窗上挂着翠绿的帷幕,还有那高低不平的亭台楼阁,这里大约住着十万户人家。参天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汹涌的波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奔腾不息的钱塘江绵延无边,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家户户穿的是绫罗绸缎,一家比一家富贵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峰景色宜人,非常清秀美丽,九月深秋,桂花飘香,映日荷花绵延十里,馥郁芬芳。天朗风清,笛声悠扬,月夜里采菱船上的歌声不绝于耳,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少女都喜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高大的仪仗旗帜下的州郡长官,乘着酒兴倾听箫鼓之声,一边吟诗作词,一边欣赏着湖光山色。希望有朝一日将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到京城后向同僚们夸耀一番。

简析

《望海潮》是柳永首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这首词也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

这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①南岸。孤城暮角②,引③胡笳④怨。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觉客程劳,年光晚。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笺注

①楚江:流经古楚地的那一段长江。

②角:画角,古代军中乐器,上有绘画装饰,其音高亢哀厉。

③引:乐曲体裁之一,有“序曲”的意思。

④胡笳:古代胡地(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译文

一叶小舟落下轻帆,临时停泊在楚江的南岸。暮色之中,孤城传来号角的声音,伴有胡笳曲的哀怨。江水茫茫,沙滩上栖息的大雁,很快就被惊散。暮霭如烟般笼罩着树林,略带着幽幽的寒意,湖光山色秀美如画,遥远的天边,群山显得很小,如同淡淡的黛眉弯弯。

旧日的美好全都轻易地忘怀,为做官漂流辗转。深感旅途劳苦,自己年岁已老。异乡的风景如此美丽,怎奈我胸怀愁闷,看上去竟是如此萧索凄凉,满目忧伤。这里离京师太远,归途难返,更望不到秦楼,我羁旅他乡,心魂迷乱,愁绪绵绵。萋萋芳草直连天际,残阳洒满大地,可佳人却杳无音信,如同远去的流云,无影无踪。

简析

这首《迷神引》是柳永个人生活的缩影:少年不得志,便客居京都,流连坊曲,以抒激愤;中年入仕却不得重用,又隔断秦楼难温旧梦,心中苦不堪言。苦不堪言却偏要言,这首词上阕言“暂泊”之愁,下阕道“游宦”之苦。大肆铺叙中见出作者心中真味,可谓技巧娴熟,意蕴隽永。

曲玉管·陇首云飞

陇首①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②关河萧索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④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笺注

①陇首:山头。

②一望:一作“立望”。

③萧索:萧条,冷落。江淹《恨赋》有“秋日萧索,浮云无光”。

④锦字:锦织之字。《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凡八百四十字”。后用以指妻寄夫之书信。

译文

山岭之上,云彩纷飞,暮霭沉沉的江边只剩下一缕残阳。眼前是一片浩渺的烟波,我久久地依靠着栏杆,向远处望去,只见这一片山河是那么清冷萧索,千里清秋处处凄凉,让人不忍心注目凝视。

在那遥远的京都,有一位仙子般轻盈美丽的佳人,自从分别以来,再也没有她的音讯。那无所依仗的孤雁,缓缓地飞落在江中的小洲上,让我的思念更加悠远绵长。

暗自回想,当初我们有过多少相见的美好时光,哪知聚散难料,旧时的欢乐,反变成今日的无限的别恨离愁。想到我们再也无从相见游玩,只余思念,每当游山玩水的时候,都会勾起我无穷的回忆,让我黯然销魂,整日默然无语,只是独自走下高楼。

简析

本词共分三阕,词人以登高临远为线索,触景生情,抒写了离别之恨与羁旅之愁。

词的上阕以写萧瑟清秋晚景为主,羁旅之愁寓于其中。

中阕回忆想念已久的恋人,抒离愁别恨,寄托无穷相思。

下阕是对往昔之欢情的回忆,最后又回到现实的无奈。情感往复交织,针线尤为细密。

采莲令·月华收

月华①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②执手送临歧③,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④,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笺注

①月华:月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句。

②翠娥:指美女,此指柳永之恋人。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有“翠娥婵娟初月晖,美人更唱舞罗衣”。

③临歧:面临歧路,表示歧路分别。

④方寸:指心绪。

译文

月亮收起了光华,深秋的晨光已从淡淡的云雾霜露中透出。即将西行的游子,此时心情正当愁苦。朱红色的大门徐徐打开,美丽的恋人依依不舍地拉着我的手,一直送到分别的路口。她站在那儿,千娇百媚的脸庞,亭亭玉立的身姿,默然无语,只有泪珠儿一颗一颗地滑落,此情此景让我肝肠寸断,怎么忍心再回头看她一眼呢?

我乘着一叶小舟,就这般划动急桨顺着湍急的江波远去了。行色匆匆的我只想尽快赶路,哪知道这离别的哀愁,竟搅得我万种惆怅从心底涌起,满怀的离愁别绪,脉脉深情,又能跟谁去诉说呢?再回首,重重城门楼阁已看不见了,无边无际的寒江流向天外,在烟雾迷蒙中,隐隐约约地伫立着两三棵枯树。

简析

这是一首伤别词,主要写让人哀伤的离别情。与柳永的另一首词《雨霖铃》相比,可以说是同一情景的不同版本,都是写的深秋送别景象。就笔法上来说本词稍逊于《雨霖铃》,但也有其独到之处。

全词铺叙展延,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转。不仅情景“妙合”,而且写景、抒情、叙事自然融合,完美一致。体现了柳词的特色。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①。夕阳鸟外②,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③。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④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笺注

①乱蝉嘶:一作“乱蝉栖”。

②鸟外:一作“岛外”。

③四天垂:天的四周夜幕降临。

④狎(xia)兴:指访妓。

译文

我骑着马缓步行走在长安古道上,秋蝉栖息在高高的柳树上凄然鸣叫。夕阳落在飞鸟以外的远方,秋风萧萧,扫过旷野荒原。我放眼向四处望去,没有人烟,只有无尽的夜幕笼罩着大地。

天边的云彩已经散去,没有一丝踪迹,不知何时才能回到从前的美好时光。如今寻欢作乐的兴致已经衰减,那些酒友也四散飘零,再也不像去年那样纵情欢乐了。

简析

这首写羁旅行役的词,是柳永任西京(今洛阳)云台令到古都长安“西征”时所写。词人临秋而感,抒发了自己孤苦伶仃、漂泊在外的悲戚之情。

这是一位失去了过去、又无法把握未来的封建时代文人的悲歌。全词语短情长,情景相生,景中寓情,象外隐意,抒情婉曲,韵味深长。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①悲凉。水风轻、蘋花②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③风月,屡变星霜④。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音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笺注

①宋玉:战国末期楚国辞赋家。代表作《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句,此处借以形容秋日景色的悲凉。

②蘋(píng)花:白蘋花,生于浅水中,开小白花。

③孤:通“辜”,有辜负之意。一作“辜”。

④星霜:指年岁。白居易《岁晚旅望》有“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句。

译文

放眼远望,只见雨住云散,我依靠在栏杆旁送别着秋天的光景,内心无比惆怅。傍晚的景色萧条凄清,足以体会到宋玉“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凉之意。水面风轻,蘋花凋零;月光露气清冷,枯黄的梧桐叶片片飘落,此情此景真是令人感伤啊!昔日的故人,你们在哪里呢?眼前只有烟水苍茫。

实在难忘,当年与故友一起赋诗作词、把酒欢聚的开怀时光。如今多少次辜负了这清风明月,一年又一年星霜变幻,虚度了多少大好时光。山也迢迢,水也遥遥,不知要到哪里才能寻到故人的踪影?想到那翩翩的双燕,终究无法靠它传送书信,遥指那暮色苍茫,却分辨不出哪个是你归来的桅樯。我只好独自黯然神伤,远远地眺望,在孤雁的哀鸣声中,久久伫立,眼看着夕阳慢慢落尽。

简析

这首词是词人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柳永擅写四时不同景色,而四时之中又以秋景写得最多、最好。本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冻云①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②深处。怒涛渐息,樵风③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④、翩翩过南浦。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笺注

①冻云:指冬天的云。白居易《夜招晦叔》有“庭草留霜池结冰,黄昏钟绝冻云凝”句。

②越溪:越地的溪水,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境内。

③樵风:指顺风。孔灵符《会稽记》中说:“汉太尉郑弘尝采薪,得一遗箭,顷有人觅,弘还之,问何所欲,弘识其神人也,曰:‘常患若邪溪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后果然。”后因此以“樵风”指顺风、好风。

④画鹢(yì):古时船家在船头上画鹢,以求吉祥,这里代指船。鹢:一种类似于鹭的大鸟。

译文

冬季的云如此厚重,天色也随之暗淡,我登上一叶扁舟,乘兴离开了江岸。一路上越过万壑千岩,一直来到古越地的溪流深处。江上怒涛逐渐平缓,又正逢这顺畅的好风,我听见江上的商旅们高兴地相互呼唤。风帆高张,我泛着这一叶小舟,轻快地驶过南面的水滨。

从船上放眼远望,只见岸上酒家的幌子随风飘扬,江边飘着炊烟的小村,几行带着秋霜的树木环绕。夕阳的余晖之中,渔民们一边敲打着梆子,一边划着渔船回家。荷花已经残败凋零,枯黄的柳掩映着岸边,有三三两两浣纱的女子,避开游人们的视线,含着羞怯,相互笑语交谈。

此番情景,忽然勾起我的思念,自己如此轻易地离开家中的佳人,像浮萍一样随波游荡,难以停下脚步。叹息那些反复叮咛的盟约都成了空谈,没有任何凭据。离别的情怀很是悲惨,无奈又一年将尽,我却不能回去。含着泪水极目远眺,前往京城的路途是多么遥远啊,天色已近黄昏,离群的孤雁从暮色苍茫的天空飞过,它悲戚的鸣叫声越来越远。

简析

这首词是典型的慢词长调。此词描写旅途所见风光景色,抒发去国怀乡愁思哀情。

全词铺叙奔放,笔法大开大合,蓄势浑厚。词中作者乘兴泛舟南下时的旅途经历和沿途所见风情,层层铺叙,显得舒缓从容,悠游不迫。岸上江中,动态静态,人物风物,往复交织,互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江南初冬图。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①,苒苒②物华休③。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④,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笺注

①红衰翠减:花朵凋零,绿叶枯萎。李商隐《赠荷枪实弹花》有“此荷此叶常相映,红衰翠减愁煞人”句。

②苒苒:同“荏苒”,形容时光消逝。

③物华休:美好的景物消残。

④颙(yng)望:凝望,抬头远望。颙:仰慕。

译文

傍晚的天空下起潇潇细雨,沥沥地洒落在江上,对此我思绪悠悠,经过一番雨的洗礼,秋天分外清凉。凄凉的秋风渐渐地逼近,关隘、山河清冷萧索,落日的余晖照耀在高楼。到处红花凋残绿叶枯落,美好的景物逐渐消残。只有这长江之水,无声无息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远眺,眺望那渺茫遥远的家乡,想要回家的心思难解难收。让人叹息啊,这些年来飘忽不定的旅踪,何苦久久地停留在异乡?想起心头挂念的佳人,正在闺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把远处驶来的船错认作我的归舟。她如何知道此刻的我,倚着栏杆,正这样思绪绵绵,忧愁满腹。

简析

这首词大约作于词人游宦江浙时,全词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诵千古。

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①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殢云尤雨②,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③,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却拥秦云④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笺注

①陡顿:突然。

②殢(tì)云尤雨:爱恋不舍。

③漏永:漏壶的水滴不断,形容夜长。

④秦云:秦楼云雨,喻男女之情爱。

译文

一觉醒来,一缕寒风透过窗棂吹入房中,将昨夜那盏孤灯吹灭。本就难以忍耐酒醒后的失落,又听见夜雨点点滴滴地落在空寂的台阶上,声声作响。可叹我孑然一身,长年漂泊天涯。辜负了佳人的一片真情,多少山盟海誓都成了空言,又怎能忍心把从前的幽会欢娱,突然间变成眼下这悲戚忧愁。

悲愁至极,反复追忆当年,想当初在洞房幽深之处,多少次宴饮欢歌散去后,我们在馨香温暖的鸳鸯被里共眠。岂知暂时离散,便劳她耗尽心力。欢会缠绵,云情雨意,有万种柔情,千种亲昵,两情相依相惜。

到了如今,漫漫长夜相思苦,就这样毫无缘由地两地相思隔绝千里。不知何时再相聚,你我重拥鸳鸯被,共度云雨欢情?到那时,但愿低垂帏帐,枕前亲昵,我会轻轻地细细说与你,在那孤凄的江畔水乡,我夜夜难眠,数着寒夜的更声把你思忆。

简析

本调是柳永首创。唐五代之《浪淘沙》词,或单调28字,或双调54字,均为小令。柳永则将其扩展为133字的长篇慢词,共分三阕,扩大了思想容量,使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得到充分的表现。

此词将相思离别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主人公的全部心理状态及情思活动过程,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情感真挚,热烈奔放,露骨地表达感情的方式显然受到民间俚曲的影响。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①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②。停画桡③,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笺注

①拾翠汀洲:古代妇女喜欢到河滩上拾翠鸟尾羽作装饰品。一说拾翠是采摘香草。

②蒹葭浦:长满芦苇的水滨。

③画桡:装饰华美的船桨。

译文

远处的江岸,残雨渐收。雨快要停了方感觉到夜幕即将来临。寂静的汀洲没有拾翠的女子,只有双双鸥鹭立在水边。远远望去,几点渔灯在长满芦苇的水滨时隐时现。小舟停下,舟上两人在闲谈。一问“今晚在哪里歇息”?一手遥指远处那烟雨绿树掩映的村庄。

四处游宦,羁旅他乡,百无聊赖的时候常倚桅杆伫立凝思。迷茫中,那或远或近的千山万水中,故乡又在哪里呢?自从离别后,亭台楼榭依旧在,却不见欢聚的人了。想到这里,肝肠寸寸地断了,惹起我痛苦的离情别恨。却听到杜鹃声声叫,似在劝解我“不如归去”。

简析

这首词是柳永游宦他乡,春暮怀归之作。词人对于萧疏淡远的自然景物,似独有偏爱,他笔下的春景,也不以绚烂秾丽见长,如此篇既是。这与他常年过着落魄江湖的生活、名场失利有关,反映了词人长年落魄、官场失意的萧索情怀。全词先景后情,情贯全篇,中间以“游宦成羁旅”五个字相连,景为情设,情由景生,结构精美,是一首工巧之作。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

登孤垒①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②挂雨,雄风拂槛,微收残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③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④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笺注

①垒:营垒。

②雌霓:彩虹出现双环,内环色艳为雄。

③素商:指秋季。

④霁(ji):雨晴。

译文

登上孤寂荒凉的营垒,在高高的亭台上远望,静静地注视着烟云茫茫的江边沙洲。眼看着挂着彩虹的天突然下起雨来,狂风有力地吹拂着栏槛,微微驱走了夏日的暑气。渐渐感到被秋风吹落的树叶唤醒了秋日的寒凉,几只鸣叫的秋蝉在傍晚聒噪,秋季已经来临。我观赏着眼前的秋景,想起了从前的欢情,指看京都,远在那似烟非烟,似雾非雾的彩云深处。

面对此时此景,过往的一切都成了追忆和感慨,新愁容易积郁,故人难于相聚。我登高凭栏整天站立着凝神而望,最后只是黯然销魂默默无语。极目远眺,雨后晴烟微茫,薄雾弥漫像迷蒙的细雨,黄昏里归巢的乌鸦乱飞,萧索冷落的江城已是暮色迷离。城南角楼吹响了画角,又用它哀怨的声音送走一抹残阳沉入大地。

简析

这首词为柳永晚年漫游江南时所作,意境辽阔,格调苍凉,属柳词中的“雅词”。描写登高旷望、忆昔怀人。全词景凄情哀,铺叙有致;意境开阔,格调清雅,气韵浑厚;语言清丽,音律谐婉,悲楚动人。

鹤冲天·黄金榜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①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②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笺注

①明代:政治清明的时代。一作“千古”。

②风云:风云际会,指得到好的机遇。

译文

朝廷张贴的黄金榜上没有我的名字,我只不过是偶然丧失了当状元的机会。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王也会一时错失贤才,我今后该何去何从呢?既然没有遇到大展才华实现凌云壮志的机会,何不随心所欲地纵情游乐。何必去管功名的得与失?做一个风流才子只是谱写辞章,即使身着布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在歌姬居住的烟花巷陌中,丹青画屏若隐若现。幸运的是那里住着我的意中人,值得我追求寻访。姑且这样偎红依翠,享受这风流韵事,才是我平生最大的快乐。美好青春都是倏忽即逝,不过一瞬时光,我宁愿把功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清酒和耳畔低回婉转的歌唱。

简析

这是一首直抒胸臆的名篇。它与一般即景言情,融情入景的词作有所不同,但它仍能深深打动读者,原因是,它抒发了作者强烈而又真实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一种傲视公卿、轻蔑名利的思想。

这首词的构思、层次、结构和语言均与柳永其他作品有所不同。全词写得自然流畅,平白如话,绝少用典,不仅与民间曲子词极为接近,而且还保留了当时的某些口语方言,如:“如何向”、“争不”、“何须”、“且恁”、“一饷”等,读起来朗朗上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