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信仰

我们的信仰

文/刘茜

文摘

三毛在《当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里说,每个充满灵性的孩子都会因为过度追求生命的意义而得不到解脱,于是一份不可轻视的哀伤便会占据他日后的大多数时光,甚至使他永远得不到解脱。就像三毛说的,我常常因为过分执着而受伤,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我都是在这种难以言喻的纠结和哀伤中度过的。

我要讲的是信仰这个主题,关于爷爷、爸爸和我的故事。拍摄《我们的信仰》这部纪录片是一个契机,让我重新理解和认识我的家人。

老实说,我觉得爷爷是一个“被笼子困住的人”,因此才会那么笃定地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信仰。我的爸爸是一个“被时代抛弃的人”,他是麻木的、盲目的。而我,则是一个“自由的人”。

1.以前的家

从前我是不喜欢我们家的。

我们家指的是同爷爷奶奶以及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的家。那是一栋很大的房子,加上前后院,大概有400多平方米。门前有一条水巷,通向我家乡的主要河流——浠水河,浠水是长江的一条支流。

湖北省浠水县是我故乡的名字,她名字的由来便是这条浠水河。水巷的一边是一条细细长长的湖堤,两侧长着笔直而高耸的杉树,湖堤的一侧是一个很大的湖泊,叫皂里湖,湖泊里还有两个小岛。湖的另一侧是小小的山坡。

我们家在县城里。自懂事起,我就住在那栋大房子里了。回忆里那栋房子很美,也的确很美。最早的时候,院子里有竹子,夏天爸爸还会下到水巷里抓鱼。后来我们种了很多果树,像橘子树、石榴树、枇杷树、栗子树,还有梅花树、铁树、松柏等等,奶奶种了很多花花草草,百合、月季、夜来香、菊花、太阳花、映山红、迎春花……一年四季花香不断,墙边有爬山虎,墙角有鱼腥草,墙头还有垂下的蔷薇。夏天的晚饭后我们会去湖堤上散步,踩在厚厚的树叶上,软软的。那会儿有好多蜻蜓,扑蜻蜓是我夏天的主要活动。湖北的湖泊里大多会种藕,这片湖也不例外。除了四五栋围着湖泊的大房子,周围都是藕田。夏天的时候满是荷叶和荷花,我每天都要去折好几支,做帽子,做衣服,做裙子。

更久远的事情我已经记不太清了,大概都是快乐的,但这一切都在我5岁之前。那个时候,大伯还在。5岁之前,爷爷、奶奶、大伯(大爸爸)、大伯母(大妈妈)、堂哥、爸爸、妈妈和我一起住在那栋大房子里,一切的转折都在大伯去世。

那是一个冬天,快过年了。有一天妈妈突然回家问我,你相不相信大爸爸要死了?我说我不信,因为只有老人才会死,大爸爸还年轻。那天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妈妈和我。我在家里转悠着玩,奶奶躺在床上哭喊,爷爷在客厅里抹眼泪,妈妈在卧室抹眼泪。那个时候我还小,不懂什么是死。只记得后来家里人突然很多,奶奶躺在床上,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声。还有医生和护士,大概是给奶奶打针,家里弥漫着医院药水的味道。后来有一天晚上家里所有亲人都出现了,大妈妈一直哭着下跪叫着大爸爸的名字,说“我对不起你”。

大爸爸、大妈妈的房里多了一个盒子,上面有大爸爸的照片。堂哥跟我说,以后你大爸爸就住在这里了。我还天真地说:这不可能,大爸爸那么大一个人,怎么住得下这么小的盒子?所有人都是伤心的,只有我是懵懂的。我还收集了沾血的棉花球和棉签,是医生、护士留下的,要跟堂哥玩医生病人的游戏。我有一套玩具医疗箱,常常和堂哥玩医生病人的游戏。后来大爸爸回老家安葬,我也当是回老家游玩,大人叫磕头就磕头,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安葬完大爸爸,大妈妈和堂哥就跟着娘家兄弟走了,搬回了娘家,从此堂哥只有寒暑假才会回来。

大家都说大爸爸是意外死亡。在大妈妈的娘家,他喝醉了酒从楼上摔下来摔死的,所以爷爷奶奶非常痛恨大妈妈的娘家人,也非常痛恨大妈妈,认为是他们害死了自己的儿子。关于他的死因,我们家人缄口不提。后来慢慢长大我才知道,大爸爸做生意资金周转出了点问题,导致他最终走上了绝路。

那时他开了一家大酒楼,由于赊账比较多,到了年终,资金周转不灵。年关将近,天天都有人上门讨债,他没法付清供应商的欠款。这激怒了我的爷爷。我的爷爷退休前一直都是行政干部,他非常看不起经商的人。大爸爸从行政单位辞职下海经商,他非常生气并且反对。而这些络绎不绝前来讨债的人,更是彻底激怒了他,他认为儿子这是自毁前程,是没用的表现。

早些时候我的爷爷是个脾气非常暴躁的人,他在家里大骂大爸爸。面对前来讨债的人,以及家中长辈的责难,大妈妈的心情也非常不好,她一气之下回了娘家。于是在春节前夕,大爸爸去大妈妈的娘家找她。听说大妈妈闹着要离婚,大爸爸喝醉了酒,说“你要离婚我就从楼上跳下去”。大妈妈没想到他会真跳,赌气说“你跳啊”,大爸爸就从楼上跳了下去,送到医院后不治身亡。

从那之后爷爷奶奶就非常小心,尤其不喜欢我出门。每次我出门都要跟着我,把我送到目的地再回来。如果我说出门买个东西,超过十分钟没有回家,奶奶就会出门找我。记得有一次周末我出门买零食,遇到小伙伴就一块儿玩去了,回到家里已经是晚饭时分。爷爷奶奶在大门口等我,满脸忧愁。爷爷责怪我说奶奶找了我很久。对于他们而言,这是爱的表现。可是这对于一个小孩子而言,是巨大的负担。在这种家庭氛围下,我变成了一个不出门的宅女。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我大学毕业甚至去香港读博士之后。

无论我怎么表示,即使我已经走南闯北独自出国旅行多次,回到家出门去奶奶还是一定会送我,对于这一点,我外婆都表示不可思议。奶奶一个80多岁的老人家送我出门然后再自己折返,其实更会让人担心,但是我无可奈何。就是这种不放心、不安心,以爱之名的束缚,让我非常不喜欢我家。我觉得在家里待着非常压抑。因此,上高中的时候,我就提出要去可住宿的学校就读。跟别的孩子不同,很多孩子都非常恋家,但是我一点儿都不,我觉得自己一个人在外面非常自由自在,非常开心。

爷爷奶奶对待我爸爸更是“变本加厉”。如果爸爸下班后没有按时回家,爷爷奶奶就会给他打电话。这对于一个中年男人来说也是巨大的负担。爸爸是做销售的,下班后难免有些应酬,如果回家太晚,爷爷奶奶就会不停打电话。对于这一点,爸爸也非常厌烦,但是没有办法。

在这一点上,其实我非常同情我的爸爸,也非常感激他。他与我的交流不多,曾经有一次他喝了点小酒后对我说:你“不要怪爸爸不管你,你妈老喜欢对你管七管八,我常常对她说,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你爷爷奶奶就是管得太多,你也知道。所以我对你就是放养,给你自由,想干吗干吗。”

2.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是一家之主,他是一个很严厉的人。全家人都怕他,都被他骂过,包括我堂哥。但唯独对我,他非常温柔,从来没有呵斥过。爷爷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我们家在长江边,爷爷的父亲是造船的工匠,挣了点钱,就送爷爷去读书。爷爷先念了四年私塾,后来又念了小学和中学。他的记忆力特别好,据说新闻联播里报的上百人的人名和职位,他听过一次就能全都记得。他年轻的时候是我们那儿的风云人物,二十出头就当上了银行的主任。抗美援朝时期他报名去前线,被县里给拦了下来,因为要培养他做储备干部。他一直做到我们县第一大区的区委书记,副县级,县委会成员,也是县委书记的接班人。

这时候,“文革”爆发了。他被打倒关进了监狱,据说被关了7年,“文革”后才放出来。我问起过他这段往事,他不愿意提起。家里人老说他脾气不好是经历了“文革”的缘故。他在监狱里吃了苦头,挨了打,头部也受过伤。我采访他的时候,他没提监狱里的事,只说是接受组织上的调查,后来调查清楚没有事,就被放了出来。他被划为右派,所以“文革”后被降职任用,永不提干,被安排到县茶叶公司当总经理。我问他为什么站右派,他说他并没有。他当时是当权者,做区委书记,并没有站队。有一个偏右的同事因为家里成分不好被批斗成资产阶级,他帮人说了几句话,于是就被定性为右派打倒了。他说他的初衷是觉得不能按照出身来评判一个人,无论是什么出身的人,只要他好好工作,都是好人。

自我有记忆以来,爷爷奶奶就已经退休在家。也是因为“文革”的缘故,爷爷没能享受离休待遇,退休后的日子也并不安宁。由于爷爷是县企退休,后来企业效益不好倒闭了,很多年都发不出退休工资,因此家里的日子过得非常紧巴。但是爷爷奶奶从来没有开口求过谁,只是自己默默承担。我记得曾经有一段时间,奶奶还出去卖茶叶蛋和卤水干子来贴补家用。那个时候实在是太拮据了,家里很少吃鱼和肉,大多是青菜和豆制品。而爷爷的老朋友大多都是离休干部,离休工资非常高。小时候我不懂事,觉得家里的饭菜不好吃,没有外婆家的好吃,我的外公外婆是退休教师,因此我小学和初中都就近去外婆家吃午饭。

爷爷是一个非常严厉的父亲。在我的记忆里,他和他的每一个子女都吵过架。近几年,他年纪大了,也是在奶奶去世以后,他的性格越来越随和。当然这也是因为他的耳朵渐渐不大听得见,人也越来越糊涂。他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早上5点起床做操,活动筋骨,8点吃早饭。跟别的老人不同,爷爷从来不出门遛弯儿,他从来都是自己在家里待着。奶奶过世之前也是这样,从来都是奶奶出门买菜遛弯儿,爷爷在家里等她。哪怕是走步子,他也不去门口的湖边走,而是在院子里来来回回。

不久前我回家过中秋节,早上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我听到有人在敲围墙大门,敲了很久。爷爷耳朵不好,大概是没有听见。

于是我起身来,走出去看到底是谁在敲门,刚好这时爷爷也听到敲门声走到了门边。原来是一个尼姑来化缘,她看到爷爷便说:老“爷爷,我是来化缘的,我这里有佛经和香,你买一点吧。当”时四下没有别人,我从二楼往下看,爷爷并不知道我在。爷爷笑呵呵地对尼姑说:“谢谢你,谢谢你,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信仰马克思主义,不信鬼神不信佛。我尊重你们的信仰,但是我不信佛,你去别家化吧。”

听到爷爷的回答,我很震惊。做纪录片采访他的时候,他一直在强调自己对信仰的坚定不动摇。他就是坚信自己的信仰,因此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你在他的脸上都看不到迷茫和受苦的神色。他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信仰给自己带来的一切,不是因为有所恐惧,也不是为功利。

3.我的奶奶

奶奶已经去世了,我常常梦见她。她身体一直很好,直到去世前一年脑出血后瘫痪在床。爸爸辞了工作在家里照顾她。爸爸是奶奶最宝贝的小儿子,奶奶生病后,爸爸便全心全意照顾。爷爷奶奶是典型的严父慈母。子女们跟爷爷的关系都不太好,但都跟奶奶非常亲近。奶奶曾经是个一等一的美人。天生肤白如雪,嘴唇红润,80多岁了脸上都难见沟壑。她内心玲珑剔透,什么都看得明明白白,却从不点破。从来只用最和善的言语,说要说的话,绝不多言一句,也不轻言一句。她常常提醒我女孩子要矜持,要三思。她病了之后,我常常想她,也愧疚于自己并不如她想象那般美好。学位是念到了博士,真学问有多少就很难说了。我梦见她痊愈了,我问她:“奶奶你好了?”她摸摸头,笑笑说:好“了,全好了。所”有人都说她是个美人,即使老了,也还是美人。眼睛里像有一汪水,影影昭昭。穿衣搭配行动言语,没见错的。

她是我见过的一个女人最好的样子。纯洁,温柔,坚强,像水一样。听姑姑和爸爸说起,哪怕是在最艰难的时候,奶奶都会把孩子打扮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记得小时候我有一条牛仔裤破了,奶奶给我补了一个树叶形状的补丁,非常好看。她就是这样心灵手巧的人。其实孩子穿的都是旧衣服,打了补丁,但是她打的补丁看起来就像是衣服上的装饰。她特别善于搭配衣服,哪怕是穿了很久也不名贵的衣服,她穿上也都特别有气质。据说她60岁的时候出门买菜,街坊们都说这个婆婆太俏了,比谁家新娶的年轻媳妇还会穿衣服。其实她从来都穿素色的衣服,从来不花里胡哨。奶奶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爷爷容易急躁,有一次两人一起择菜,不知道为什么爷爷生气了要把菜都拿去扔掉。奶奶说了一句:你拿去扔掉可以,你把你的一半扔掉,把我的一半留下。当时听完这话爷爷就笑了,气也消了。奶奶也是一个非常周到的人,每次家里有什么好东西,不管多少,她都会平均分成几份,家里的孩子们每人一份。

在我初中的时候,爷爷奶奶已经庆祝过金婚了。在我们小辈的眼里,爷爷奶奶的关系非常好,非常相爱。奶奶喜欢逛街,喜欢到处遛弯儿,因此早早地出去买菜。买不了多少东西,却总要逛上几个小时才回来。听他们聊起过去的事,爷爷被“打倒”的时候,奶奶一个人非常坚强。有人在她面前看我家的笑话,说爷爷的坏话,她会不卑不亢地回应,坚定地表达对爷爷的人品和党性的信心。哪怕是在退休多年以后,说起爷爷当年的工作,她都是非常赞许的口吻。哪怕是跟着爷爷经历了那么多的苦日子,她也没有丝毫怨言,平静地面对生活所给予的一切,让那些想看笑话的人自讨没趣。

奶奶过世之后,我很想她。想起过去那些我对于她的关爱表现出不耐烦不在意的时候,我感到很抱歉。在面临生活困难的时候,我也会想她,想想如果是她,她会怎么应对。她一定会面不改色,默默地坚强地面对一切,用自己的善意和坚韧化解困局。她不是一潭死水,她是眼睛里闪烁着星光的女人。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她都能把生活装点得充满芬芳。从前我们院子里的那些四季不败的花儿,都是奶奶的功劳。花圃的边缘,都被她用花草装点了起来。如今,已经不剩下什么了。

4.我的爸爸

爸爸是爷爷奶奶的小儿子,也是奶奶最宠爱的儿子。爸爸还在念书的时候,姑姑们都已经参加工作了。那个时候物质匮乏,家里没什么好吃的。大姑父来我们家吃饭,桌子上有一碗鸡蛋汤,大姑姑会嘱咐大姑父,不许动,这是我们家老四的。然后,刚打完篮球的爸爸就风风火火地回来了,把鸡蛋汤一饮而尽。

由于小时候家里的条件相对好些,家里人也比较宠他,爸爸是学校里的捣蛋大王,也是孩子头儿。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抽烟和打牌,和他的兄弟们到处玩。反而是当年学校里的“小跟班”们,现在都成了市长、县长、局长,而他却一事无成。家里人常说是奶奶的宠爱害了爸爸,让爸爸一辈子长不大。其实爸爸并没有别的毛病,就是玩心比较重,加上从小没有经济负担,完全没有赚钱养家的概念。他不是读书的材料,没有考上大学。他想去当兵,自己报了名,奶奶害怕孩子吃苦,爷爷就找武装部的朋友直接把他除名了。

他不想再读书,可是爷爷还是坚持送他去读了3年中专,结果他又多玩了3年。他不想坐办公室当公务员,也不想当老师,于是就进了工厂当工人。参加工作之后,他频频地被换工作。家里人也是为他考虑,每每觉得另一个地方更好,就把爸爸调过去。这样的结果就是爸爸根本无心工作,每次刚到一个地方有点起色,他就又离开了。90年代后大量国企倒闭,爸爸就这样失去了工作,下岗了。之后爸爸去了朋友的家电城做销售,做得不错。直到奶奶突然脑出血瘫痪,他便辞职在家照顾奶奶,也是报答奶奶这么多年对他的疼爱。奶奶去世后,他这个年纪再去找工作也不容易了,便帮着妈妈打理生意、送货,照顾爷爷。

我曾经觉得爸爸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一个盲目的人。小时候,我觉得他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不好好挣钱养家,让家人担心。长大后,我渐渐开始理解他。身处于这样一个变动的时代,又受到来自家庭有形和无形的羁绊,人到中年一事无成,人生巨大的落差带来的痛苦,可想而知,他只能把自己埋葬在游戏和酒精里。

其实爸爸很适合做销售,并不是没有经商的头脑。但是年轻时家里有严厉的父亲反对从商,要他去当工人,觉得做工人最光荣;再加上后来大爸爸的生意状况给他的打击。其实大爸爸的生意也不能算是失败,当时酒楼生意不错,只是赊账太多,一时周转不过来也是正常;需要支付的欠款并不是很多,如果家里人能一起想办法支持他,也许结果会完全不同。我的妈妈经商多年,没挣什么大钱,只能糊口。当年生意正旺的时候,爸爸也曾建议说买商铺,可是妈妈非常保守,而且家里的经济大权都在妈妈手上,没有买成。结果后来商铺的价格在短短几年内成倍增长。而爸爸的朋友们,都借着商业的浪潮成了县里的大老板。比如家电城的老板是爸爸的发小,当时他以非常低的价格贷款买下了县里的百货公司。当年不足一百万元的投资,如今光那块地,银行就估值过亿元。

如今,我的爸爸已经远离赌博和酗酒的恶习,只是小酌。每天在家照顾爷爷,打扫庭院,种菜浇水,帮着妈妈打理生意。在经历了那么多不甘心和挫折之后,他的生活终于落到了实处。勤快一点,自己动手,生活就会更美好一些。

5.我的信仰

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这些问题在我青少年乃至童年时期,就深深困扰着我。

第一次想这个问题应该是在5岁的时候,我也很惊讶我居然能记得那么清楚。那应该是一个幼儿园放学后的傍晚,我在一楼卧室里看动画片。具体看的是什么我记不得了,但是我还记得当时应该是夏天,因为窗外还是亮的,白色的日光从窗帘的间隙里投进来。我坐在窗边的床一角,看着角落里的电视机。然后我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我叫刘茜,如果我不叫这个名字呢?那我会是谁?我是我妈妈的女儿,如果我是别的妈妈的女儿,那我是不是就成了另外一个人呢?如果我是张三妈妈的女儿,那我就是张三;如果我是李四妈妈的女儿,那我就是李四。如果我出生的时候死掉了,那刘茜是谁呢?她会不会是另外一个人?我忘了那天我的答案是什么,我也不清楚是不是从那天开始,我的心里就有了一条界线:我和刘茜。刘茜是妈妈的女儿,我是我。刘茜是好学生,是乖孩子,我想她几乎可以满足天底下所有父母对小孩的期望,乖巧听话,是真的听话,不是装的。小时候,她会铭记妈妈和家里人的每一句教诲,每一句忠告。其实时至今日,有时候想起来,我真的应该感谢我的母亲,如果不是她的悉心教养,我不会成长得这么顺利。

从我5岁开始,妈妈就在家里准备了一个小黑板,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要把当天在学校学的东西讲给她听,后来是晚上睡觉之前汇报。所以,我从小就不怯场,演讲、主持、上课发言,无论在多少人面前讲话,我都不紧张,人越多我反而越兴奋。还有,我每天都要背一篇课文或者课外阅读。不得不承认,在我早期的知识储备阶段,这些真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1岁小学毕业的暑假,我得到了一本书——《苏菲的世界》。翻开那本书之后,我是入迷的。我把自己当作苏菲,一起学习那些关于世界的奇妙解释。直到今天,我仍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不断去否定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事情,或者故意提醒自己为什么要这样、不要那样,这种思维习惯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养成的。

但老实说,这种思考方式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大的快乐。我想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阶段吧。三毛在《当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里说,每个充满灵性的孩子都会因为过度追求生命的意义而得不到解脱,于是一份不可轻视的哀伤便会占据他日后的大多数时光,甚至使他永远得不到解脱。就像三毛说的,我常常因为过分执着而受伤,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我都是在这种难以言喻的纠结和哀伤中度过的。

为什么活着?我是需要答案的人,听不进劝,一定要自己想通才可以。18岁之前,我给自己的答案是为爸爸妈妈活着。那个时候我坚定地要成为一个孝女,我觉得世界上最感人的是乌鸦反哺。我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全部的爱却没有得到回报,孩子把自己的爱给了他们的孩子,而冷落了父母。所以我那时想,我不要小孩,我长大后,要把自己的爱全部回报给我的父母。那个时候,生活的全部动力就是爸爸妈妈,所以我竭尽全力成为最好的孩子,我争取到了在我所能接触到的范围内的几乎所有荣誉,只是为了让他们骄傲。我活得积极而上进,好像没有丝毫烦恼,只是为了让他们放心。要是他们有一天离开了呢?那我也去死掉好了。这是十几岁的我给自己的答案。我忘了是哪一年的什么时候,好像也是个夏天,我在阳台看门前的风景,确定了这个答案。

很快,我又没有了答案。记得大学后第一次回家,我和爸爸妈妈彻夜长谈。不知道为什么说起以后的打算,我问他们说:“你们对我有什么要求吗?”他们的回答总是这样的空话:只要你幸福快乐就好。妈妈说:“你怎么是为我们活的?你是为你自己活着的,以后你会有你自己的家,你自己的生活。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那么孤独,我突然意识到这个家我回不去了,那是爸爸妈妈的家,我已经不是那个可以躲在他们身后,作业做不完让他们帮我去跟老师说情的小女孩了。以后我会有自己的家,会有我自己的生活。

那之后,我一度把人生的意义寄希望于爱情。我觉得那就是我要的幸福快乐。也许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意识到爱情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如果把一个人的一生完全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对于关系里的任何一方,都是一件可怕的事。也是在那之后,我真正懂得人要为自己而活。不是为了父母的期望,也不是为了爱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当然,一个人不仅要实现自己个人的价值,还要承担社会责任。这种认识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受爷爷的影响,我从小就被教育要团结友爱,为人民服务。虽然父母家人都不是什么重要的社会角色,但是他们都是待人真诚善良、做事认真负责的人。不论社会风气如何变化,他们也从来不做昧良心的事情。比如,我的妈妈是做茶叶生意的,很多商家为了使茶水的颜色变得好看,在茶叶里添加色素,尤其是一些低端茶叶。妈妈在茶叶行业做了几十年,不同茶的好坏,她一看,泡一杯尝一尝,就知道其中的门道。正常绿茶的茶水是绿色偏黄的,泡出来特别鲜绿的茶,一般是加了色素。有一阵,这种茶大行其道,甚至有顾客反映说,你们家茶叶怎么泡出来颜色没有别人家的绿。但是,出于对顾客的健康考虑,妈妈坚决不卖添加了色素的茶叶。另一方面是来自于清华大学的思想教育。如果问在清华本科4年,我学到了什么,那么一是追求卓越,二是要承担社会责任,为祖国健康工作至少50年。在想清楚了人生的意义之后,我决定去香港读博士,希望未来可以成为一名大学老师,一来是希望可以通过教育关心鼓励年轻人,二来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为国家建言献策。

来到香港之后,由于课业繁忙,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每天把自己埋在书本和作业里。一个偶然的契机,我的一位大学同窗好友让我在北京接触到了我自己的信仰。

在我的信仰里,个人良好的行为和适当的操守可以促进世界的改善。这里就体现了作为人的双重使命,一个使命是个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行和能力,另一个使命就是要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确定了这一信仰,我如获至宝,我认定这就是我认可的生活方式。

有了自己的信仰之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自己能深刻地感知到这种变化。我不再困惑了,我的内心非常清楚,我在做什么,我要做什么——通过灵性教育的方式改变人心,从而改变世界。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即使有,如果操作的人持心不纯,持身不正,再好的制度也会被贪赃枉法的人钻空子。所以世界改变的根本在于人,只有改变人心,新的世界秩序才会建立。

就我而言,今后的人生之路非常清楚。工作上,像崇敬上帝一样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学术道路上追求卓越;在生活中,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爱我的另一半,未来还要培养和教育我的孩子;积极投身灵性教育的服务之中。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的信仰基础之上的,我希望我未来的家庭是一个以这样的方式来生活和运作的家庭。我的家是朋友们聚会和增进友谊的场所,是远方客人的落脚处,是点亮人心、传播美德的处所。

6.如今的家

我们家周围的环境不如从前了,藕田都被填平建成了小区,湖泊对岸的小山坡上也满是住宅楼。除了三四户老邻居,皂里湖的周围都被建设成了住宅小区,皂里湖还被改名为锦湖。门前的水巷被彻底盖住成了下水道,我们家门前成了大马路。顺应周围的变化,我们家也筑起了高高的水泥围墙。过去的湖光山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密集的住宅楼。

在建围墙的时候,家里顺便清理了一下庭院,院子里的树太多太密了,被清理掉了大半,如今只剩下一棵橘子树、两株蜡梅和两株桂花。自从奶奶病倒之后,再也没有人打理花花草草了,院子里曾经的四季芬芳也不再有。妈妈是一个务实的处女座,她不在乎漂亮的花花草草,只想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她开辟了两块地用来种一点家里常用的菜,比如小葱、生姜和韭菜,还有小白菜等等。

曾经与子女关系紧张的严厉的爷爷,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变得像个孩子一样需要人关注和照顾。大姑姑和大姑父去了广西,跟表姐生活在一起,只是偶尔回家乡看看。二姑姑生活在武汉,节假日会回来探望爷爷。谁也没想到,陪在身侧细心照料衣食起居为其养老的,竟然是曾经最不靠谱的四儿。近几年爸爸开始下厨,虽然起步晚,但是爸爸比妈妈用心,他会琢磨不同的食材,用不同的调味料,尽力把饭菜做得更加可口。

后来我再回到家,也大概是我长大了、翅膀硬了,过去的那种压抑感一扫而空。父母对子女生活的干涉和管束在中国很普遍,只是有的人选择不理会,走自己的路,有的人选择遵从,还有的人,想逃又不敢逃。成年后我一直生活在一线城市,从北京到香港,再到北京。回到家,我站在院子里看爸爸妈妈给菜浇水,爷爷在院子里散步,觉得生活其实不过如此。

我们在香港、北京那么努力,不也是为了最终有一座自己的房子,能够惬意地种菜、养花、活动筋骨吗?这个家塑造了我,也给了我生活的底气。现在城市的房价很高,我那么拼搏,不是为了一套房子,我要的,是这个无限可能的过程。我读到博士,即将进入高校工作,未来我希望自己有机会还可以创业。我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我会尽力走得更远。如果走不下去,也没有什么,我知道,有一个地方,总会容我回去闲庭看花,那儿就是——我的家。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