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理想的光辉

01 理想的光辉

世界上第一间人体解剖室

2017年10月,我带队探访欧洲名校,一路走了十几个国家,其中有一站是意大利的博洛尼亚。这是我第三次来到意大利,终于有机会走进这座历史名城,朝拜“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建于1088年,900多年来从未停止运作过,是世界公认的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但丁和彼特拉克、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的伽利略、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代表人物伊拉斯谟、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无线电之父”马可尼等都曾在这里学习或执教过,学校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可见一斑。直到今天,博洛尼亚大学仍然有着极高的学术威望,每年形成科研成果1.1万多项,还有200余项专利,是欧洲研究项目进展特别活跃的大学之一。

博洛尼亚大学的第一个固定校址是建于1563年的阿奇吉纳西欧宫,当时是为了把分散在城市各处的学科如法学、艺术学、哲学、数学、物理学、医学、自然科学等集中到一个地点,方便授课和交流。阿奇吉纳西欧宫无法和现在的大学高楼比肩,但这幢小楼当时可是一座反映新潮流的建筑。阿奇吉纳西欧宫呈口字形,两层建筑内设有教室、教堂、大厅及解剖室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像样的教学楼了。

值得一提的是,大楼里的这间解剖室是世界上第一间解剖室,今天作为一个展览厅基本保持着原貌,供游客参观。当初在这里进行的解剖实验奠定了当代医学的基础,影响深远。走进这间像小剧场一样的阶梯教室,除开中间的大理石桌面,房子的四壁和房顶都由冷杉木装饰而成,庄重肃静。从解剖教室的结构到教室里陈列的雕像,都值得细细品味。

古罗马的斗兽场

博洛尼亚大学的解剖室

解剖室顶部是阿波罗神像和十二星座图像雕塑,四周是名医和解剖学家的塑像,除了意大利人,还有很多外国人,毕竟当时博洛尼亚的师生来自整个欧洲。教授座位上方的神龛由两座展示人体肌肉的塑像托举,这两个塑像被称为“gli spellati”(被剥皮的男人)。神龛上有一个寓意着解剖学的女性雕像,她不接受天使的鲜花,而是接受人类的股骨。如剧院一般的阶梯座位是当年学生们上课就座的地方,座椅由高到低围绕着中间的白色石台,这就是当年的解剖台。慕名而来的我静静地坐在这里,遥想当年科学家石破天惊的创举。

博洛尼亚是意大利的宗教重镇,历史上曾经走出过好几位罗马教皇,博洛尼亚大学也是起源于这座城市的神学院。在中世纪之前的欧洲,教会认为人体是上帝最完美的设计,不能深究,解剖更是大忌。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全世界第一例人体解剖实验的问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历程?

博洛尼亚大学成立之初,天主教会以及深受其影响的大学主要关心的是拯救灵魂,对肉体痛苦的救助则居于次要地位。虽然也有学者提出解剖学知识对于成功治疗疾病的重要性,但是与解剖学有关的实践活动却很难开展,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认定为异教徒,轻则驱逐流放,重则施加酷刑。直到12世纪,西方学者中开始悄然出现对解剖学的关注和热情,实际的解剖活动也随之问世。不过,当时解剖的对象主要是猪和羊,人们只能依靠解剖动物获取有限的知识,尽力去描述或推测人体构造。

经过漫长的中世纪,直到文艺复兴之初,由于宗教和法律方面的原因,在西方始终没有真正学术意义上的人体解剖。随着文艺复兴的蓬勃发展,宗教统治逐渐被摧毁,欧洲对人的兴趣日益浓厚。在14世纪,西方解剖学史上开始出现一些重要变化,有些学者顶着巨大的社会伦理压力,不惮于权力和宗教的淫威,着手半地下性质的解剖教学研究,他们的勇气为西方医学发展开辟出了新的天地——

第一,人体解剖的复兴,一些医生开始亲自解剖人体;

第二,专业的解剖学家以及近代意义的解剖学著作出现;

第三,大学将解剖学纳入医学课程并设置解剖学教授席位;

第四,解剖学领域出现了数位大师级人物。

而这几项重要变化都与博洛尼亚大学的教授蒙迪诺·德·卢齐有关。他亲自进行解剖的做法在人体解剖学史上带来了一场革命。在此之前,讲课人从不动手,而是安排一名仆役在讲台下进行操作。如此一来,讲课人看不到操作,解剖人听不懂内容,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蒙迪诺是学者们公认的重新开始人体解剖的第一人,被称为“解剖学的修复者”。他在博洛尼亚大学完成学业后留校任教,于1315年操作了我们所知的第一次人体解剖,次年发表了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解剖学的专著《解剖学》。在之后近300年里,这本书一直是欧洲最广泛利用的解剖学标准教材。

上图:博洛尼亚大学的教学楼;下图:博洛尼亚大学的课堂

当时,博洛尼亚大学终于可以在神职人员的监督下由医学院教授向学生们展示实际的解剖过程,在这里进行的解剖实验奠定了当代医学的基础。

随着文艺复兴浪潮的高涨,欧洲出现了艺术与解剖学紧密结合的新现象,涌现出一大批搞艺术的解剖学家,这批专家在解剖学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整个西方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独特的。另外,解剖学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艺术家开始认识到,要真实地表现自然强健的人体,就必须对人体肌肉、骨骼、脏器、血管、身体弯曲等进行解剖研究,以此来认识人体构造。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和雕塑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提香、伦勃朗等都曾执手术刀解剖过尸体,之后又用画笔创作出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他们的人物绘画和雕塑完全是基于对人体的解剖和自然的观察之上。于是,过去呆板、僵硬的宗教形象被生机勃勃、富于朝气的人物所取代,家喻户晓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创作的。

同时具有艺术和科学造诣的达·芬奇对解剖学的热爱绝不亚于艺术,并且在解剖学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不顾教会和保守势力的反对,偷偷解剖了30多具尸体,留下了750幅解剖学图谱,不仅画出了手臂和胸廓的肌肉线条,还画出了静脉血管的样子。这些兼具艺术鉴赏价值与科学精确美感的手稿直到他逝世后才被人发现,堪称解剖学史上的杰作。

走出博洛尼亚大学的解剖教室,阿奇吉纳西欧宫的大厅、拱门、回廊及楼梯等处抬眼可见的精美装饰让人印象深刻。装饰的主体内容是大学终身教授的题词和纪念碑,围绕其周围的是成千上万名毕业生的徽章和签名,“欧洲大学之母”走过的近千年漫长而辉煌的历程在眼前变得生动立体起来。

在这里就读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专业的中国留学生任同学告诉我们,学校的先锋精神和历史积淀是吸引他前来留学的主要原因。他的专业课程内容包括欧洲史、艺术史、建筑史,需要学习拉丁文、希腊文,必修科目包括意大利文学、希腊文学、拉丁文学等。他说:“如果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这里就是你的殿堂。比如,但丁的《神曲》是我们的必修课,他的故居、博物馆、研究院就在学校周边,实地去走走更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此外,博洛尼亚城市里有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是历史、艺术和文学爱好者的天堂。”

引人注目的红砖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塔楼、绵延40公里长的拱廊、300多座教堂……拥有意大利珍贵的中世纪景观的博洛尼亚古城恢宏厚重。有意思的是,当地人习惯把建于11世纪之后的教堂称为新建筑,这里的历史文化积淀不言自明。“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巍然屹立在这座古城,在近千年的大学契约中做真理的坚守者、文明的传承者,守护着永恒的精神家园。

阿奇吉纳西欧宫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