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钟山记

游钟山记

宋濂


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人,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宋濂自幼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有“神童”之称。元朝末年,曾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这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为由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享年72岁。明武宗时追谥“文宪”。著有《孝经新说》《周礼集说》《诸子辩》《龙门子凝道记》等。后其作品合编为《宋学士全集》。

钟山,一名金陵山,汉末秣陵尉蒋子文逐贼死山下,吴大帝封曰蒋侯。大帝祖讳钟,又更名蒋山。实作扬都之镇,诸葛亮所谓“钟山龙蹯”即其地也。

岁辛丑二月癸卯,予始与刘伯温、夏允中二君游。日在辰,出东门,过半山报宁寺。寺,舒王故宅,谢公墩隐起其后,西对部娄小丘。部娄,盖舒王病湿,凿渠通城河处。南则陆修静茱萸园,齐文惠太子博望苑。白烟凉草,离离蕤蕤,使人踌躇不忍去。沿道多苍松,或如翠盖斜偃,或蟠身矫首如王虺搏人,或捷如山猿伸臂掬涧泉饮。相传其地少林木,晋、宋诏刺史郡守罢官职者栽之,遗种至今。

抵圜悟关。关,宋勤法师筑,太平兴国寺在焉。梁以前,山有佛庐七十,今皆废,唯寺为盛,近毁于兵,外三门仅存。自门左北折入广慈丈室,谒钦上人。上人出,三人自为宾主。适松花正开,黄粉毵毵触人,捉笔联松花诗,诗不就,予独出行甬道间,会章君三益至,遂执手至翠微亭,登玩珠峰。峰,独龙阜也,梁开善道场宝志大士葬其下,永定公主造浮图五成覆之。后人作殿四阿铸铜,貌大士实浮图,浮图或现五色宝光,旧藏大士履,神龙初,郑克俊取入长安。

殿东木末轩,舒王所名,俯瞰山足如井底。出度第一山亭,亭颜,米芾书。亭左有名僧娄慧约塔。塔上石,其制若圆楹,中斫为方,下刻二鬼擎之。方上书曰:“梁古草堂法师之墓”,有螎匾法,定为梁人书。

复折而西,入碑亭。碑凡数辈,中有张僧繇画大士相,李白赞,颜真卿书,世号三绝。又东折度小涧,涧前下定林院基,舒王尝读书于此。院废,更创雪竹亭,与李公麟写舒王像,洗砚池,亦皆废。

又北折,至八功德水。天监中,胡僧昙隐来栖山,龙为致此泉;今甃作方池。池上有圆通阁,阁后即屏风岭,碧石青林,幽邃如画。前乃明庆寺故址,陈姚察受菩萨戒之所。

又东行,至道卿岩。道卿,叶清臣字也,尝来游,故名。有僧宴坐岩下,问之,张目视,弗应。时雉方桴粥,闻人声,戛戛起岩草中。从此至静坛,多臧矜先生遗迹。复西折过桃花坞,询道光泉,舒王所植松已偃,唯泉绀碧沈沈如故。

日将夕,章君上马去,予还广慈,二君熟寐方觉。呼灯起坐,共谈古豪杰事。厕以险语,听者为改视

明日甲辰,予同二君游崇禧院。院,文皇潜邸时建。从西庑下入永春园,园虽小,众卉略具。揉柏为麋鹿形,柏毛方怒长,翠濯濯可玩。二君行倦,解衣覆鹿上,挂冠鼠梓间,据石坐。主僧全师具壶觞,予不能酒,谢二君出游。夏君愕曰:“山有虎,近有僧采荈,虎逐入舍,僧门焉,虎爪其颧,颧有瘢可验。子勿畏,往矣。”予意夏君绐我,挟两驺奴登惟秀亭。亭立望远,“惟秀”“永春”,皆文皇题榜,涂以金。

又折而东,路益险。予更芒屩,倚驺奴肩,踸踔行,息促甚,张吻作锯木声。倦极思休,不问险湿,蹀蹀据顿地。视燥平处不数尺,两足不随。久之,又起行。有二台。阔数十丈,上可坐百人,即宋北郊坛,祀四十四神处。问蒋陵及步夫人冢,无知者,或云在孙陵冈。至此屡欲返,度其出已远,又力行。登慢坡,草丛布如毡,不生杂树,可憩,思欲借褥茵卧,不去。坡,古定林院基。望山椒,无五十弓,不翅千里远。竭力跃数十步,辄止,气定又复跃。如是者六七,径至焉。大江如玉带横围,三山矶、白鹭洲皆可辨;天阙、芙蓉诸峰,出没云际。鸡笼山下接落星涧,涧水滮滮流。玄武湖已堙久,三神山皆随风雨幻去。西望久之,击石为浩歌。歌已,继以感慨。

又久之,傍崖寻一人泉。泉出小窍中,可饮一人,继以千百弗竭。循泉西过黑龙潭,潭大如盎,有龙当可屠。侧有龙鬼庙,颇陋。由潭上行。丛竹翳路,左右手开竹,身中行,随过随合。忽腥风逆鼻,群乌哇哇乱啼,忆夏君有虎语,心动,急趋过。似有逐后者。又棘针钩衣,足数踬。咽唇焦甚,幸至七佛庵。庵,萧统讲经之地,有泉白乳色,即踞泉㪺咽。衫袂落水中,不暇救,三咽,神明渐复。庵后有太子岩,一号昭明书台。方将入岩游,庵中僧出肃,面有新瘢。询之,即向采荈者。心益动,遂舍岩问别径以归。所谓白莲池、定心石、宋熙泉、应潮井、弹琴石、落人池、朱湖洞天,皆不复搜览。

还抵永春园,见肴核满地,一髫童立花下。问二客何在,童云:“迟公不来,出壶中酒饮,且赋诗大噱,酒尽,径去矣。”予遂回广慈,二君出迎。夏君曰:“子颜色有异,得无有虎恐乎?”予笑而不答。刘君曰:“是矣!子幸不葬虎腹,当呼斗酒涤去子惊可也。”遂同饮。饮半酣,刘君澄坐至二更,或撼之,至舞笑钓之,出异响畏胁之,皆不动。予与夏君方困,睫交不可擘,乃就寝。

又明日乙巳,上人出犹未归,欲游草堂寺,雨丝丝下,意不往,乃还。

按地理志,江南名山,惟衡、庐、茅、蒋。蒋山固无耸拔万丈之势,其与三山并称者,盖为望秩之所宗也。晋谢尚,宋雷次宗、刘勔,齐周颙、朱应、吴苞、孔嗣之,梁阮孝绪、刘孝标,唐韦渠牟,并隐于此。今求其遗迹,鸟没云散,多不知其处。唯见荛儿牧竖,跳啸于凄风残照间,徒足增人悲思。况乎一刻之来,一日万变,达人大观,又何足深较?予幸与二君得放怀山水窟,人事往乐,千金不人易也。山灵或有知,当使余游尽江南诸名山,虽老死烟霞中,有所不恨,他尚何望哉?他尚何望哉?

章君约重游未遂,因历记其事,一寄二君,一遗上人云。


译文

钟山,还有一个名字叫金陵山。东汉末年的秣陵尉蒋子文,在钟山脚下因镇压起义军而战死。三国时,吴王孙权曾封死后的蒋子文为中都侯。因为吴王孙权的祖父讳名钟,所以便将钟山改为蒋山。钟山实际上是作为扬州的一座主山,诸葛亮曾说的“钟山龙蹯”指的就是这里。

元至正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一,我和刘伯温、夏允中二人一起游览了钟山。上午九点钟,我们出东门,过了坐落在半山的半山寺。半山寺,本来是北宋时王安石的旧宅,谢公墩即隐伏在它的后面。西面正对的是一座小土丘,这座小丘是当年王安石的居住之所,此地积水为患,后来王安石便挖渠引水,将这里的积水引到了护城河里,而挖掘的积土便堆成了这座小丘。南面是陆修静种值茱萸的园子。南朝齐武帝长子萧长懋的太子之宫—博望苑,清白的孤烟,枯黄的野草,莽莽荡荡,满目荒凉。让人看了犹豫徘徊,不忍心前往游览。沿着山道有许多的苍松,有的好似翠绿的伞盖斜着倒下了,有的好似翻过身子昂起了头,还有的像大蟒蛇在与人进行搏斗,还有的像矫健的山里猿猴,正伸着手臂捧起山涧中的泉水喝。相传,很早以前这里林木很稀少,晋、宋时皇帝下诏,命令当地的刺史、郡守让那些罢去官职的人栽种了这些树木,于是遗留到现在。

接着到了圜悟关,圜悟关是宋勤法师修建的。太平兴国寺就在里面。在梁代之前,山里共有寺院七十多座,现在差不多都荒废了,只有太平兴国寺一直很兴盛,只是近些年毁于兵祸,只剩下最外面的三道院门。从门的左边进入,再折向北就到了广慈上人的方丈室,进去拜谒广慈上人。可不巧的是上人刚好外出了,我们三个人便在里面自为宾主了。当时正值松树的花蕾开放,沾着黄粉的松树花蕊伸手可触,想提笔以松花为题写一首联句诗,却没能写出来。于是独自出来在甬道上漫步,偏巧碰到章溢也来这里游玩,于是便拉着他一起到翠微亭,登上珠峰玩乐。珠峰便是独龙阜,是梁代开善寺的僧众道场,僧人宝志大士便葬在这里。后来唐朝的永定公主曾建造了五层佛塔覆盖在他的坟上。后来人们又在塔的下面修造了塔基,塔基的四角都用铜铸成,上塑宝志大士的像,实则是为使佛塔更为坚固。佛塔有时会放出五色的光,过去那里曾藏有大士的鞋,唐中宗时,被郑克俊取出带到了长安。

塔的东面是木末轩,是当年北宋的王安石给取的名字。低头俯看山脚好像是井底一样。出来走到第一山亭,亭门上的匾额是米芾书写的。亭子的左边是名僧娄慧约的舍利塔,塔顶的石钵,雕制的好像一根圆柱,中间凿作方形,下面雕刻了两个小鬼用手托举着。石柱的中间部分写着“梁古草堂法师之墓”。看匾法很是圆融,技艺相当高超,一定是梁代人书写的。

又折而向西,便到了碑亭。石碑排列了好几排。其中有张僧繇画的大士相,李白写的礼赞文,颜真卿的书法,这三样被世人称为三绝。又折而向东越过一条小山涧,山涧前的下面是当年定林院废弃的墙基。王安石当年曾在这里读书。后来院子废弃后,又改建成了雪竹亭,当时是与李公麟画的王安石像、洗砚池一同废弃的。

又向北折就到了八功德水。据传,在梁武帝天监年间有胡僧昙隐来钟山居住,龙为此而制办了这处泉水。现在是用方砖砌成的方形水池,水池的上面是圆通阁,阁的后面便是屏风岭。岭上青石绿林,幽暗深邃得仿佛像一幅图画。之前这里是明庆寺的旧址,陈姚察受佛教菩萨戒的处所。

再往东走,便到了道卿岩。道卿,是叶清臣的字。他曾经到这里来游玩,于是便把这块岩石取了这个名。曾经有个僧人早晚都坐在岩下闭目打坐,有人问他话,他睁开眼,看看也不说话。当时野鸡在草丛中孵育幼雏,听到人说话的声音,便从岩石间的杂草中戛戛地惊叫着飞出来。从这里到静坛,有许多臧矜先生的遗迹。再向西折穿过桃花坞,询问道光泉的位置,当年舒王王安石所植种的松树都已经倒下了,只有天青色的泉水,泛着一种深青带红的颜色依旧沉沉地流淌着。

看看天色已经偏西了,章溢上了马告辞而去。我又回到广慈上人的方丈室。刘伯温和夏允中这二人才刚刚睡醒,此时正坐起身呼喊着要点灯,一起纵谈古代英雄豪杰的趣事,其中加杂着一些惊人之语,听的人禁不住大惊失色地将脸转到了一边。

第二天是二月二十二日,我与这两人一起游览崇禧院。崇禧院是元文宗图贴睦耳在登基做皇上前住过的地方。从西面的走廊下进入永春园,园子虽然很小,但各种花卉都栽种了一些。矮小而丛生的柏树叶一片片形状仿佛麋鹿,柏树的嫩叶正在疯狂地生长,翠绿而饱满地闪着光泽,看上去煞是好看。这两位朋友走得疲倦了,便将衣服脱下来铺在柏树丛中,将帽子挂在苦楸树间,然后找了块石头坐下。崇禧院的和尚全法师摆下了酒壶、酒杯准备待客。我不能喝酒,于是便辞过两位朋友准备出去游玩。夏允中惊愕地对我说:“山中有老虎,最近有僧人晚上出去采茶,结果老虎进了僧舍,僧人赶紧去关门,老虎的爪子一把抓在他的颧骨上,现在脸上还留有疤可以做证。不过你也不用害怕,那是过去的事了。”我心里想这一定是夏允中故意欺骗我,于是便带着两个仆人登上了惟秀亭。亭子上的匾额上题写的“亭立望远”“惟秀永春”,两块牌匾都是当年元文宗所题写的,字上都涂以金水。

又向东拐去,山路越发的险峻了。于是我只好更换了草鞋。用手搭着仆人的肩,一步步挪着前行。走了一会儿,呼吸越来越急促了,张着嘴呼呼地发出像锯木一样的声音。走得实在是太累了,极想找个地方休息,于是也不问路是否险峻,地是否潮湿了,迈起小步,艰难地一边用脚叩着地一边向前走。好不容易找到一块干燥的地方,可大小只有几尺宽,两脚都站不到一块。休息了好一会儿,又开始往前走。前面有二台,宽有几十丈,上面可以坐上百人,这就是南朝宋祭祀四十四位地神的地方。询问埋葬蒋子文的陵墓和孙权夫人步夫人陵墓的所在,却没有人知道。有的人说,也许在埋葬孙权的孙陵冈吧!到了这里之后,几次思忖着要返回,可是想想走出来的太远了,于是便又攒足了力气登前面的缓坡,前面草坡上的草像铺了一块毡子一样,上面没有一棵杂树生长,可以当休息的地方,思想着去借一床被褥来当垫子躺一会儿,但最终也没有去。这处山坡,以前是古定林院的院基。看看离山顶已经不到五十弓的距离了,可是却感觉不亚于千里远,使尽全身的力气往前跑了几十步,立即停下来,等气息平复之后,再跑。如此这般的进行了六七次,终于到达了山顶。大江像玉带一着横围在眼前,三山矶、白鹭洲都可以辨识出来,天阙峰和芙蓉峰这些山峰,时隐时现地出现在云雾之中。鸡笼山向下连接着落星涧,涧水哗哗地流着,玄武湖已经淤塞很久了,三神山也随着风雨隐匿在雨雾中。向西望了很久,于是敲击着石头高声地唱歌,歌唱完了,而后内心不免又生起无限的感慨。

又过了好一会儿,依着崖壁寻找“一人泉”。泉水是从崖壁上的一个小洞里流出来的,每次只能供一人饮用,但之后千百人饮用也不枯竭。顺着泉水的西面穿过黑龙潭,黑龙潭的潭面只有一面脸盆那么大,传说里面有龙,如果真有龙的话凭我一身才学就可以将其屠杀。潭水的侧面是龙鬼庙,现在已经变得相当残破了,从潭上行走,一路之上两侧的竹子已经将路差不多掩映住了,我的左右手同时使用不停地扒开眼前的竹子,身子在中间穿行,身子刚刚过去身后竹子便又重新合上了。忽然一股浓烈的腥味儿迎面扑进鼻子里,成群的乌鸦哇哇乱叫着惊飞,我想起夏允中前面说过有虎的话,心里一惊,于是赶快穿林而过。却总感觉身后有追赶的东西,又加上荆棘的刺钩挂住了衣服,脚底下几次都险些被绊倒。咽喉和嘴唇干渴极了,幸好这时到了七佛送庵,庵庙是南朝梁的昭明太子讲经说法的地方,有泉水流出来呈乳白色,于是我赶忙过去蹲下身捧起泉水来喝。连衣服的袖子掉到水里都没有时间去捞起,如此喝了三捧水,精神才渐渐恢复。庵的后面是太子岩,这岩还有个名字叫昭明书台,刚要登上台子去游玩,庵里面便有僧人恭敬地迎了出来,脸上有一块新的疤痕。询问了才知道,就是前面说的那位采茶的人,心里越发地惊慌,于是便离开了太子岩,找了其他的路径往回走。其他像什么白莲池、定心石、宋熙泉、应潮井、弹琴石、落人池、朱湖洞天,这些景点都没有再去寻找、游览。

重新回到永春园,见吃剩的菜肴果核扔了一地,一个小孩站在花下。打听刚才的那两个客人在哪里?小孩说:“等候你迟迟不来,他们喝光了酒壶中的酒,又赋诗大笑,最后酒喝干后,都离开了。”我于是又回到广慈方丈室,这时两位朋友都从里面迎了出来,夏允中说:“你脸上的表情异常,该不会是遇到虎吓得吧?”我笑而不答。刘伯温说:“是啊!你幸亏没有葬身虎腹。应当喊人备一壶酒来,洗去你身上的惊恐。”于是便一起坐下喝酒。酒喝到一半有些微醉的时候,刘伯温便打起坐来,一直到二更天了,我和夏允中一会儿用手去推他,一会儿在他面前跳舞引诱他,一会儿弄出很大的声响去吓他,刘伯温都坐在那里威严不动。我和夏允中也困了,眼皮上下打架都已经分不开了,于是便去睡觉了。

又到了明天,二月二十三日,广慈上人出游还没有回来,想去游览草堂寺,可是小雨却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心里便不太想去了,于是便回来了。

按《地理志》上说:江南的名山只有衡山、庐山、茅山、钟山这几座。钟山固然没有高耸挺拔的万丈山势,但之所以它能与其他三座山并称,是因为它是历代帝王祭祀山川所崇仰的地方。晋代的谢尚,南朝宋的雷次宗、刘勔,齐周颙、朱应、吴苞、孔嗣之,南朝梁的阮孝绪、刘孝标,唐韦渠牟,都曾在钟山隐居。现在再想寻找他们的遗迹,早已经像鸟一样飞走,云一般地飘散了,大多不知去向。只看见打柴的樵夫、放牧的孩子,在凄凉的风中及残照的月光中跳跃嬉戏,只是白白地增加人悲伤的心情。何况一刻刚到早已瞬间消逝,一天之中已是发生万种变化,通达事理的人总是遇事看得深远,又何必却深深计较呢?我有幸与刘、吴二人放开心怀在山水之间游览,人世间经历过的那些欢乐,就是用千金也不和人交换的。如果山灵地下有知,就让我将江南的所有名山都游览尽了吧!即使身老病死在无边的烟云飞霞中,也没有什么遗憾,其他还有什么奢望吗?其他还有什么奢望吗?

与章君约定重新游览钟山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于是将这次游历记录下来,分成两份寄给二人,还有一份是赠给上人的。


赏析


《游钟山记》这篇游记是宋濂在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创作的,当时他已经应吴国公朱元璋的邀请,与刘伯温等人加入了朱元璋的幕府,这时朱元璋已定都南京,所以宋濂等人便有机会来到南京附近的钟山进行游览,于是写下了这篇游记。

钟山以其险峻的地势优美的风景而受到历代文人雅士的青睐,并赋予笔端。再写钟山无疑总难跳出前人巢臼,给人以雷同无异之感。而宋濂这篇游记却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此篇文章以细腻的景物描写而取胜,与前人提纲挈领式的架构及详略起伏的描写刻画不同的是,宋濂在整篇游记中的每一处景物都是细致入微的描写,同时凭借自己相当丰富的学识,将每处景物的历史、人文典故、佛道源由、地理知识渗透其中,所以文中通篇基本都是叙述性的语言,而极少像前人那样惯于说教的架构,所以整篇读下来,能感觉到《游钟山记》是一篇极接地气的文章。

  1. 钟山:即今天江苏南京的紫金山。因南京古称金陵,所以钟山又名金陵山。

  2. 秣(mò)陵:南京市的旧称。

  3. 蒋子文:东汉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曾为秣陵尉,在钟山下因镇压起义军而战死。

  4. 吴大帝:三国吴帝孙权死后谥号大皇帝,因此称吴大帝。封曰蒋侯:据说到孙权建都建业时,蒋子文死后屡显灵异,孙权就封他为中都侯。

  5. 大帝祖讳(huì)钟:孙权的祖父名叫钟。讳,封建时代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封建时代以为称呼帝王或尊长的名字是不敬的,视为忌讳,应该回避。

  6. 扬都:扬州,三国时吴国孙权置扬州,州治即在建业,所以又称为扬都。

  7. 钟山龙蟠:诸葛亮出使东吴时,与孙权论金陵形势,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话,意思是说,钟山像龙一样盘绕着,石头城像虎一样蹲伏着。蟠,通“盘”。

  8. 刘伯温:刘基,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曾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夏允中:即夏煜(yù),江宁(今南京市)人,工诗,朱元璋辟为中书省博士,明初总制浙东诸府。

  9. 报宁寺:又名半山寺。宋神宗年间,王安石曾在此居住,七年之后捐给寺院,赐名报宁寺。因报宁寺恰好在南京东门与钟山之半途,所以又名半山寺。

  10. 舒王:指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哲宗时曾封王安石为舒王。

  11. 谢公墩:在半山寺旁,因谢安与王羲之曾登临所以称之。谢公:即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孝武帝时位至宰相。

  12. 部娄:同“培塿(pǒu lǒu)”,小土丘。

  13. 陆修静:南朝刘宋东迁(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人,道士,宋明帝泰始年间召入京(今南京市)。卒谥简寂先生。

  14. 齐文惠太子:南朝齐武帝长子,名长懋。

  15. 离离:草木繁茂。蕤蕤(ruí):草木下垂。

  16. 王虺(huǐ):大蛇。

  17. 太平兴国寺:原名灵谷寺,有开善精舍。梁武帝天监十四年(515)为宝志禅师建。至宋始称太平兴国寺,后又改称蒋山寺。

  18. 毵毵(sān):这里指松花花蕊细长。

  19. 章三益:名溢,今浙江省龙泉人。明太祖起事后,被任用,后累官御史中丞,卒谥庄敏。

  20. 独龙阜:在钟山南。

  21. 梁开善道场:即开善寺。南朝梁武帝时,出钱葬志公和尚在独龙阜,后来永定公主捐钱建佛塔在上面,后在塔前修建开善寺。

  22. 宝志大士:南朝梁武帝时的高僧,被梁武帝尊为志公。

  23. 永定公主:唐代武则天的女儿。

  24. 神龙:唐中宗李显的年号(705—707)。

  25. 颜:门上的牌匾。

  26. 米芾(fú):字元章,北宋书画家,襄阳人,曾任礼部员外郎。

  27. 娄慧约:俗姓娄,法号慧约,生平不详。

  28. 斫(zhuó):砍、凿。

  29. 螎(róng)匾法:鉴赏匾额制作工艺的方法。螎,同融。

  30. 张僧繇(yáo):南朝梁画家,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曾任吴兴太守,善于画云龙人物及佛教题材画作,梁武帝修建绘制佛寺壁画,多数是由僧繇所画。

  31. 颜真卿:唐代大书法家,字清臣,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官至殿中侍御史、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书法自称一体,后世称“颜体”,对后成影响很大。唐德宗时,被李希烈缢死。

  32. 李公麟:北宋画家,字伯时,今属安徽人,著名书画家。博学多能,工诗,善画山水人物及佛道像。

  33. 八功德水:灵谷寺的名胜之一。相传梁天监中,有胡僧昙隐来居钟山,山中缺水。有一老人找到他说:“我是山龙,想喝水也不难。”说完地上就涌水成水池。不久,又有一西僧来此,说他们那里本来有八个水池,现在失去一个,大概到了这儿。其泉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饐、八蠲疴,故名八功德水。

  34. 甃(zhòu):以砖砌。

  35. 陈姚察:字伯审,今浙江省吴兴县人,曾任南朝陈支度吏部尚书,入隋后受秘书丞。

  36. 道卿岩:北宋庆历年间太守叶清臣曾游此,后以他的名字命名此岩。

  37. 宴坐:悠闲安坐。

  38. 桴粥:同孵育。

  39. 戛戛(jiá):鸟类起飞的响声。

  40. 绀(gàn)碧:天青色,一种深青带红的颜色。沈沈:同“沉沉”。

  41. 厕:混杂,夹杂。

  42. 改视:大惊失色的样子。

  43. 文皇:即元文宗图帖木耳。潜邸(dǐ):旧时谓皇帝即位之前住过的地方。封建时代把皇帝比做龙,未做皇帝之前,好像龙还潜伏着。元文宗曾封为怀王,出居建康。

  44. 濯濯(zhuó):有光泽的样子。

  45. 壶觞:酒壶、酒杯。

  46. 荈(chuǎn):茶的老叶,即粗茶。

  47. 绐(dài):欺哄。

  48. 驺(zōu)奴:旧时驾驭车马的奴仆。

  49. 芒屩(juē):草鞋。

  50. 踸踔(chěn chuō):同“趻踔”,行走不正常,跳着走。

  51. 息促甚:呼吸急促得厉害。

  52. 据:通“踞”。

  53. 宋北郊坛:南朝宋祭地的地方。北郊,旧时天子夏至祭地于京师的北郊。

  54. 蒋陵:三国时吴大帝孙权的墓陵。步夫人冢:孙权的夫人步氏的墓。

  55. 孙陵冈:孙权的葬地,一名白土冈,在钟山的南麓。

  56. 山椒:山顶。弓:丈量地亩的器具和计算单位。一弓等于五尺。

  57. 不翅:不啻。翅,通“啻”,不只,不止。

  58. 三山矶:即三山滨临长江的石滩。三山,山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以有三座山峰而得名。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

  59. 鸡笼山:一名鸡鸣山,在南京市内。落星即唐颜鲁公放生池。

  60. 盎:古代的一种盆,腹大口小。

  61. 踬(zhì):被东西绊倒。

  62. 萧统:南朝梁文学家,梁武帝长子,曾立为太子,没有即位便死了,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他信奉佛教,提倡文学,曾召集文士,编选《文选》三十卷,对后代文学影响颇深。

  63. 踞泉㪺(jū)咽:蹲在泉边舀水喝。踞,蹲着。㪺,挹,舀。咽,吞食。

  64. 昭明书台:旧传是昭明太子萧统著书的地方,遗址在定林寺后山北高峰上。

  65. 出肃:出来迎接。

  66. 髫(tiáo)童:小孩。髫,小孩头上扎起来的下垂的短发。

  67. 迟公:等待你。

  68. 大噱(jué):大笑。

  69. 澄坐:静坐。

  70. 擘(bò):分开,剖裂。

  71. 三山:指衡、庐、茅三山。

  72. 望秩:古代帝王按等级望祭山川。

  73. 谢尚:字仁祖,今河南省太康县人。擅长音乐,博综众艺。曾隐居钟山。

  74. 雷次宗:字仲伦,今江西省南昌市人。少年即入庐山,隐居不仕。宋文帝元嘉年间被征聘到南京,在鸡鸣山开馆讲学,并筑室于钟山下,叫招隐馆。

  75. 刘勔(miǎn):字伯猷,今江苏省徐州市人。曾至尚书右仆射。他曾在钟山筑别室,以为栖息的地方。

  76. 周颙(yóng):字彦伦,起初隐居钟山,后应诏出仕,官至国子博士。

  77. 吴苞:字天盖,今河南省范县西南人。明帝太始年间,过江聚徒讲学,累次征召都不出仕。后于钟山下设馆。

  78. 孔嗣之:字敬伯,今山东曲阜市人。在宋朝时与齐高帝都官中书舍人,后来隐居在钟山。

  79. 阮孝绪:字士宗,今河南省尉氏县人。性至孝,不慕荣利,听讲于钟山。

  80. 刘孝标:名峻,今山东省平原县人。文学家,天监初典校秘书,后任荆州户曹参军,他在东阳紫岩山讲学,从学者甚众,曾隐居钟山。

  81. 韦渠牟:万年人,工诗,曾经为道士及僧人,后来还俗,官至太常卿。他曾隐居钟山。

  82. 荛儿牧竖:打柴放牛的小孩。

  83. 达人大观:通达事理的人眼光远大。大观,指看事情看得透,看得远。

  84. 遗(wèi):赠与。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