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是清华的光荣传统

“教书育人”是清华的光荣传统

方惠坚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教师主要是通过教书、传授知识培养人。因此,“教书育人”成为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为了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学校在1984年7月由教务处、学生部、宣传部和工会联合召开第一次教书育人研讨会,主题是教书育人的意义与对教师的要求。这次会在怀柔召开,校长高景德和党委书记李传信出席会议并讲话。以后每年召开一次,每次有不同的主题。从1990年以后,由于学校研究生人数增加,研究生院也作为召集单位参加。至今,教书育人研讨会已延续了30年,粗略估计,30年来参加教书育人研讨会的教师近2000人,通过他们向全校教师传递了教书育人的经验,对于动员广大教师参与教书育人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校进入新的百年要向着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建设一流大学最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出一流人才,要求培养的人才不仅是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要求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学会如何做人,能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这就要求全校教师不仅“授业”,还要“传道”、“解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指导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成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很多教师热爱科学、献身教育的精神都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很多教师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很多教师爱护青年、关爱学生的处世态度使学生受到教育。“教书育人”要求每个教师谨言慎行,处处以自身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

蒋南翔校长说过: “我们提倡重教重职,两个车轮相辅而行,缺一不可。”发挥职工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是清华的一个优良传统。在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活动的同时,在校办工厂、后勤系统和校系机关中都开展了“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系列活动,使“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光荣职责。我记得,校医院的一位大夫对我说,清华招收的都是来自全国的优秀学生,能够为他们服务,感到很光荣。有这样的态度,他们就会尽心尽意力把服务工作做好。我们全校各个岗位上的教师、职工都是这样兢兢业业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做好育人工作。这就是清华的传统、清华的风格。

清华工作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学校的教育工作讨论会是从1953年开始的,最初称教学研究会,持续到2009年举行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前后持续了五十多年。教书育人研讨会从1984年开始,每年召开,一般安排在暑期,有时在校内,有时在校外。尽管30年来,各个部门的领导更换了很多批,但是这一制度一直坚持下来。每次研讨会根据当时的情况,确定主题,决定需要参加的人员,使这一活动规范化。这也是清华风格的一个体现。不因领导人员和部门领导的变动而改变已有的传统,学校在掌握继承与发展方面是比较好的。每一届新领导都是在继承学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使学校工作发展比较平稳,同时每一届领导又都有创新之处。从历届教书育人研讨会的内容来看,也体现了学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特点。

清华大学已有百年历史,我们经常把学校历史分为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在传承这丰富的文化传统中,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值得称颂的代表人物,同时,还有广大的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夜以继日地默默奉献着,他们表现的“师德”是文化传统的核心。我们希望每个在清华任教的教师都能以自己高尚的师德,为学生树立榜样,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让“教书育人”的活动,在清华新百年的历史中,创造出更出色的成绩。

作者简介

方惠坚: 原校党委书记,研究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