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西江月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译文】

柔发松松地挽成髻鬟,淡淡抹些脂粉,何用精心打扮。翩然起舞,绿衣犹如一团青烟,舞姿同杨花游丝一般轻灵飘展。早知只有一回见面,何如当初不见?如今一颗心念念难忘,还不如不起波澜。歌舞散后,酒意也醒了一半。夜深了万籁寂然,只有明月斜斜地照着深院。

【注释】

⑴宝髻:美丽的发髻。

⑵铅华:脂粉。

⑶游丝:空中飘浮的虫丝。

⑷笙歌:奏乐唱歌。

【品赏】

作者在一次宴会上见到一位歌女,不禁萌生爱意。这首词便表达了真率的感情。上片正面描写所遇的这位歌女。起首一联对句,写出她的仪态。她没有浓妆艳抹,着意修饰,而是本色天然。“松松”、“淡淡”四字,不仅勾画了一名不重铅华、淡扫蛾眉的美人形象,而且表现出她清雅绝俗、天真随意的气质。三四两句写她翩翩起舞,“青烟”句使用暗喻,着重于体态的轻盈;“飞絮”句使用明喻,着重于舞姿的优美。轻歌曼舞,令作者一见倾心,而宴会上同一名歌女的邂逅,自然不会有什么结果。下片省略了邂逅的结局,径行吐诉对她的思念。“相见”两句,语浅情深。前句谓见后反惹相思,不如当时不见;后句谓人还是无情的好,免得为多情而煎熬。两句是理语更是情语,是决绝语更是相思语,反衬出这位姑娘的迷人与可爱,更表现出作者的钟情与怅惘。歇拍两句转出作者现时的孤独,以“深院月斜人静”的景语戛然作结,令人联想起《红楼梦》“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一回中宝玉的感受。这首词的上片写女子,风姿宛然;下片抒情感,性灵流露。词中所体现的真挚,尤其打动人心。

【作者素描】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谥文正,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进士。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赠太师、温国公。为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有《资治通鉴》、《司马文正公集》。存词仅3首,俱见真性情。

(穆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