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世际遇别样同

引言 人世际遇别样同

每一个父亲都希望儿子成才,但没有一个父亲愿意与儿子分别。可那一天迟早到来,在分别的一刻,他们其实好想说:“孩子,别走!”但他们都忍住了。

我的父亲是南怀瑾,他的父亲叫南仰周。我希望大家记住这一个名字。没有南仰周,就没有南怀瑾。

1948年前后,父亲远赴台湾之前在家里待了一段时间。那一年祖父61岁,父亲30岁。父亲虽然已小有成就,但在祖父的眼里,却只是那个离家多年刚回到身边的孩子。这一次,祖父也没有阻拦父亲远行。他忍着不舍,让父亲去完成自己的人生,就像所有父亲会做的那样。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次,竟是他们父子间的最后一面。

人的一生,童年是最天真快乐、自在轻松的时代,也是读书记诵最好的时期,是人走向社会的起点。儿童成长的过程里,一定会受到家庭的影响。这一种影响包括人文精神的传承、知识教育的启蒙、谋生能力的培养等。

对我来说,少年那段奇异曲折的日子里,祖父南仰周的教诲,使我终生受益。那时,如果不是祖父严厉管教,一边叮咛我们学做生意,一边盯着我们诵读诗文,学珠心算,我们就不会有今天的生活。不仅如此,祖父还不许我们走出店堂与小朋友游戏玩耍,一年三百六十多天,几乎日日一个样,甚至在传统节日里也不准出门去看热闹。

每个人生在这个世界,都有着自己的因缘。古往今来,不论愚者圣哲,不论帝王百姓,由于因缘不同,出身不同的家庭,由此导致人生经历的巨大差异。其中有些人,在幼小的时候就经历各种接连不断的磨难;有些人则一帆风顺,没有经受任何劫难或毁谤,一路平步青云。

出身于怎样的家庭背景,会有怎样的人生起落,对个人来说就如水波流淌中的倒影,本无可喜,也无可忧。年少的经历会跟着家庭或世态的变化而变化,穷富,好坏,都是无法预知的。谁都没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不管哪个人,哪个年龄段,不管在哪里,处于何种状态,即便过着最最低下的人生,被天下人瞧不起,也要自重,珍惜未来。对待那些失去理性的大势和压力,不要自卑,要自力自助。不说前途,起码有活下去的可能。如果一时冲动,自己不肯接纳自己。没了今日,也就没了明天。世界少了一个你,谁能知觉?谁又稀罕?甚至还可省出一份口粮,供别人活命。对自己的轻视,不仅对不起父母,还会让家人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平添一生的忧伤。

这些话现在的年轻人很难体会,但经历过曾经中国大地上磨难的人们,一定是懂的。

儿时与少年的旧事,随着岁月流逝,已化作不可追回的记忆。旧事不想回头看,但往事总来撞心头,不偏不正、不知不觉,恍惚就在昨天。

年少的时候,我们一直怨恨祖父的刻薄,哪里知道祖父的一片苦心。正是他给我们后来的人生造就了一条可进取的道路,让我们能够穿过艰难险阻,走过坎坷旅途。我今年80岁了,和父亲南怀瑾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没超过三年。自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由于出身的压力,我曾迷失生活的方向,却总能遇上好心人的帮助,让我破解困惑,寻回自己,找回自信。人生只能向前看,不可向后退。

我在自己人生的最后时光里,凭着记忆写下了这一些往事。我希望能让大家知道,我的父亲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他也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由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亲,养育长大。坦率地说,我们这个家,如果没有祖父南仰周,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也就没有父亲南怀瑾,以及与他相关的一切。

2017年6月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