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在多如繁星的我国历史人物中,有一颗永远闪烁着灿烂光芒的巨星,这就是诸葛亮。众所周知,不论在我国或外国,有好些历史人物随着时代的变迁,有时备受尊崇,有时又痛遭鞭挞,秦始皇和拿破仑一世就是明显的例证。甚至有的人在世掌权时,便已经毁誉不一。历史的评价是如此变幻难测,真是千秋功罪,凭谁评说!但诸葛亮却截然不同,一千七百多年来,无论是史籍的记载,章回小说的描述,戏剧的表演,诗歌的咏叹,以及民间的口语相传,他都一贯受到赞颂。在广大群众的心目中,他已经成了智慧的化身、正义的代表、忠于职守的模范。虽然,这其间也许有浮夸的成分,但是,诸葛亮作为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是无可置疑的。因而我们今天去阅读诸葛亮的作品,从中切实了解他的思想、品德和业绩,获取教益,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

杰出的政治家诸葛亮,字孔明,东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七月二十三日诞生于徐州琅玡郡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相传这个家族原来姓葛,乃是秦朝末年跟随陈涉起义的将军葛婴的后代。葛婴在战斗中立下大功,后因过失被陈涉处死。据东汉应劭《风俗通》说,汉文帝追录葛婴的功劳,封他的孙子为诸县侯。但是,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都没有这个记载,因而后人认为此事未必可靠。不管封侯与否,反正葛婴的后代从老家符离(在今安徽省宿州市境)迁居诸城(在今山东省),又从诸城再迁阳都。由于阳都已有姓葛的家族,为了有所区别,这从诸城迁来的葛家,便被当地人称为诸葛氏。诸葛氏在西汉元帝时,出了一位被誉为“特立刚直”的诸葛丰,他担任司隶校尉,弹劾权贵,无所避忌。其后传至东汉灵帝时,诸葛珪(guī 归)担任泰山(郡治在今山东省泰安市)郡丞,他有三儿两女,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幼子诸葛均。诸葛亮还在童稚时,生母章氏病亡,父亲再娶。可没有多久,灵帝中平五年(188年),诸葛珪也去世了。这时诸葛亮只有七岁,全家都靠叔父诸葛玄照顾。就在这年冬天,青州、徐州(今山东、江苏一带)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军起义。徐州刺史陶谦虽然把徐州黄巾军镇压下去,但青州黄巾军却有了更大的发展。兖(yǎn 演)州(州治在今山东省金乡县)牧曹操平定了青州黄巾军之后,一场惨无人道的空前大屠杀竟然发生:原来曹操之父曹嵩为躲避战火,从故乡谯(qiáo瞧)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迁居徐州琅玡郡(郡治在今山东省临沂市)。汉献帝初平四年(193年)六月,曹操派人迎接父亲,这位曾任太尉的曹嵩,多年来搜刮了大量民脂民膏,那行装满载一百多辆大车,途经泰山郡的华县、费县之间(均在今山东省费县境内),不意财物全部被劫,而且曹嵩全家被害。于是曹操便在这年秋季出兵,屠杀徐州百姓达数万(一说数十万)之多,而且鸡犬不留,据说尸体把泗水也堵塞得无法畅流。第二年夏天,曹操又来攻打徐州,所到之处均成废墟。诸葛玄在家乡实在无法安居,终于在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接受袁术邀请,出任豫章(郡治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太守,他带了年纪较小的诸葛亮、诸葛均及其两位姐姐前去上任。年长的诸葛瑾和继母则留在家乡,五年后也避难江东,受到孙权的礼遇。

诸葛玄上任不久,朝廷另派朱皓为豫章郡太守,朱皓向扬州刺史刘繇(yáo 摇)借兵攻打诸葛玄,诸葛玄只好携带家小投靠荆州牧(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刘表,来到襄阳定居。两年后,即汉献帝建安二年(197年)病故。在此之前,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中庐县(今襄阳市襄州区西南)的望族蒯祺,二姐嫁给襄阳名士庞德公之子庞山民。由于庞德公关照,原拟返回故里的诸葛亮,便在襄阳西郊隆中过着半耕半读的隐士生活。

襄阳地当南北水陆要津。那时中原鼎沸,它还比较安定,刘表又欢喜招纳名流,有“八顾”(能以德行引人)之一的美誉,因而四方人士,云集影附。在这里,诸葛亮结识了一批才智卓越的人物,如庞德公之侄庞统,颍川(郡治在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司马徽、徐庶、石广元,汝南(郡治在今河南省平舆县)的孟公威,博陵(郡治在今河北省蠡县)的崔州平,沔(miǎn 免)阳(今陕西省勉县)的黄承彦等。黄承彦很器重诸葛亮,以女相嫁。诸葛亮出身宦门,自幼颠沛,家国忧患岂能忘怀!当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官僚专横,军阀残暴,使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处处怵目惊心的惨象,促使他“气愤风云,志安社稷”。他和友人纵论天下大事,研究经邦济世之道,学问见识日渐精进。

建安六年(201年),曾经依附袁绍的刘备,受到曹操威胁,这时也来投靠刘表。刘表虽以礼相待,却暗加提防,让刘备驻屯新野(在今河南省)。这位胸怀大志的汉室宗亲,四处奔波,半生坎坷,不甘寄人篱下,因而迫切希望能有谋士协助,建功立业。建安十二年(207年),由于司马徽、徐庶的推荐,刘备亲往隆中三顾草庐,向诸葛亮虚怀求教。

诸葛亮分析当时形势,认为曹操消灭袁绍后势力强大,目前难与较量;孙权占有江东,根基稳固,应该与之结盟;荆州是用武之地,益州(州治在今四川省成都市)是天府之国,都缺乏英明的领导者。他指出刘备的有利条件是:作为“帝室之胄”,可利用正统观念号召民众;“信义著于四海”,政治影响好;“思贤如渴”,能广泛招揽人才。如果占领荆、益作为基地,在外交、内政上采取正确方针,等待时机,分兵两路:从荆州直捣中原,从益州进据关中,便可恢复汉室,建立不朽的功业。这番宏论,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或称“草庐对”),是为刘备制订统一天下所能采取的最佳方案,从而使处于窘境的刘备大为振奋。刘备对眼前这位罕有的奇才深表敬佩,于是恳请诸葛亮辅助自己。二十六岁的诸葛亮慨然应允,为了报答世间难得的知遇之恩,“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从此开始其政治生涯,成为历史舞台上“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重要角色。

就在第二年七月,曹操统一华北地区后,借天子之名号,乘战胜之余威,挥师南下,企图一举消灭刘表、刘备、孙权。八月,刘表病故,次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带领部下从樊城仓皇逃往江陵(在今湖北省)。江陵是军事要地,贮存有大量作战物资,曹操怕它落到刘备手中,亲率精骑五千追击,一天一夜长驱三百多里,在长坂(今湖北省当阳市东北)击溃刘备,捷足先登,占有江陵。刘备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沿着汉水撤退,后来遇上关羽的水军,又会合了刘表长子江夏(郡治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区)太守刘琦的军队,来到夏口(今汉口区)。在这紧急关头,诸葛亮要求亲去联系孙权,共同抵抗曹操。当时,曹操兵多将勇,加上新近并吞了刘表的水军,于是虚张声势,诡称统领“八十万众”,要孙权归顺。孙权正在举棋不定之际,诸葛亮到来,这对局势的发展无疑有很大影响。

诸葛亮指出曹军远来疲敝,而且不习水战;荆州士民依附曹操是迫于其威势,并非心服。孙、刘合作一定能击破曹军。他对敌我情况作了全面、深刻的分析,有力地坚定了孙权御侮图强的战斗意志,消除了江东某些人士的畏敌妥协情绪,因而孙权当即派遣周瑜、程普、鲁肃等率领水军三万,协同刘备共击曹军。十月,曹操率领大军二十万、战舰千余艘,浩浩荡荡地顺江东下,与孙权、刘备的五万联军,在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赤壁山)、乌林(今湖北省洪湖市乌林矶)等地一再交锋,孙、刘联军大败曹军,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记录。这是诸葛亮外交路线和军事路线的显著成就,并为其后魏、蜀汉、吴三国分立奠定了基础,使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占领荆州所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均在今湖南省),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两年后,刘备进军益州,诸葛亮和关羽等镇守荆州。建安十九年(214年),因作战需要,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溯长江而上,和刘备合围成都,益州牧刘璋投降。刘备以左将军领益州牧,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当刘备出外作战,便由诸葛亮坐镇成都,做到足食足兵,使刘备无后顾之忧。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刘备击杀曹操部将夏侯渊,占领汉中地区(今陕西省南部)。关羽也进攻曹操部将曹仁,擒降于禁,捕戮庞德,围打樊城,声震中原,曹操甚至考虑迁都以避威胁。就在这时,孙权与曹操勾结,乘虚攻占荆州,袭杀关羽,孙、刘联盟破裂。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故。十月,其子曹丕篡汉,建立魏国。次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继承汉统,年号“章武”,因建都于蜀,史称“蜀汉”。诸葛亮担任丞相。为了替关羽报仇,七月,刘备亲率大军进攻孙权,诸葛亮留守成都。章武二年(222年)闰六月,刘备在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境)惨败,次年四月病故。临终前召见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又给儿子刘禅诏书:“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继位,史称“后主”,年号“建兴”。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开府治事。不久,又领益州牧,事无大小都由其决定。他北拒曹魏,东和孙吴,南平蛮夷,内修政理。虽权倾朝野,但忠勤为国,公正无私,所以“主不疑逼,下不忌倾,吏革奸顽,民安劳苦”。即使其宿敌司马懿,也称赞他为“天下奇才!”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在军中积劳病故,遗命葬于汉中定军山(今陕西省勉县东南),被谥为忠武侯,时仅五十三岁。英年早逝,壮志未酬,因而唐朝杜甫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浩叹。近人范文澜认为诸葛亮治理蜀汉,“凡是封建统治阶级可能做到的较好措施,他几乎都做”,“他在这一面的努力,确是达到无以复加的高度”。

蜀汉后主刘禅在位时,诸葛亮总揽军、政事务,勋劳卓著,现概述如下:

(一)外交方面

诸葛亮要集中力量对付主要敌人曹魏,认为必须和孙吴结盟。因此在建兴元年(223年)十一月派中郎将邓芝出使吴国。次年,孙权派辅义中郎将张温入蜀答礼。其后两国使者频繁来往,并在对魏作战时一再互相出兵配合。

(二)内政方面

诸葛亮实行以法治国。入蜀之初,他和法正、刘巴、李严、伊籍等共同制订“蜀科”(法律),作为论狱决刑的依据。他执法严明,不徇私情。被他惩办的人,有的是皇亲国戚,如刘备养子、副军将军刘封;有的是身边亲信,如参军马谡、丞相府长史向朗;有的是大臣要员,如都乡侯骠骑将军李严、长水校尉廖立;有的是高门显族,如治中从事彭羕、辅军将军来敏,均按罪情轻重,分别处以死刑、削爵罢官远徙、罢官、令其自新后起用,做到量刑有准,执法有据。他有时处事不当,随后也引咎自责,这就令人心服。因而蜀汉官员一般都能按章办事,奉公守法。尽管他偶因政治需要,在执法中也有过宽或过严的失误,可这并非主流。

诸葛亮任人唯贤,不限资历门第,量才录用。例如张嶷(yí 宜)“出自孤微,而少有通壮之节”,被任为越嶲(xī 西,郡治在今四川省西昌市境东南)太守;王平“所识不过十字”,能沉着应战,被任为讨寇将军,封亭侯;杨洪原是犍为(郡治在今四川省彭山县东)功曹,“忧公如家”,被任为蜀郡(郡治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太守。至于董和、黄权、李严等均为刘璋部属,吴懿、费观等原是刘璋姻亲,李恢、张冀、马忠、张裔等并非故旧,刘巴初时不愿归附刘备,姜维从曹魏投奔而来,他都委以显任。他的主要助手蒋琬、费祎、董允都具有开明的政治品质和朴实的工作作风。他鼓励属下推荐人才,广汉(郡治在今四川省广汉市)太守姚伷就因推荐文武人才受到赞许。所以当时“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

诸葛亮为了励精图治,广泛听取不同意见,择善而从,并要求别人批评他的缺点。他先后发表了《与群下教》、《又与群下教》、《与参军掾属教》、《劝将士勤攻己阙教》,态度真诚恳切。他严格要求自己,一切以身作则,遇事亲力亲为,平素清廉自守,以“忠勤”和部属相勖勉。经常批阅公文而“汗流竟日”,连罚二十杖以上的案件都要过问。讲究实际,注重实效,反对浮华虚伪的腐败作风,因而蜀汉吏治比较清明,这从农民起义的次数就可看出:刘备取得益州至刘禅降魏(215年—263年),其间四十八年,魏国发生十二次,吴国发生二十三次,而蜀汉只发生两次。

(三)经济方面

诸葛亮当政时,蜀汉出现了“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的繁荣景象。在农田水利上,设置“堰官”,专派一千二百人维修都江堰,以便利灌溉;把成都附近荒地交给人民耕种;招募五千人到汉中屯田;并在渭水南岸实行军屯,因而农业有所发展。在手工业上,设置“锦官”,鼓励养蚕织锦,蜀锦远销魏、吴,成为重要财源;设置司金中郎将,提高冶炼技术,专管武器、农具和手工业工具的制造;他亲自改进“连弩”(一次能连发十支箭的弓),创造“木牛”(人力独轮车)、“流马”(人力四轮车),以便利运输;设置司盐校尉,发展盐业生产。在商业上,实行盐、铁官营,“利入甚多”;铸造值百钱;物价平稳,货用充足,境内贸易也较发达。此外,积极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今贵州、云南和四川南部),“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四)军事方面

刘备去世后,建兴元年(223年),蜀汉南部的牂牁(郡治在今贵州省凯里市西北)太守朱褒、益州(郡治在今云南省晋宁县)大姓雍闿、越嶲(xī昔)郡叟族首领高定同时叛乱。诸葛亮初时采用安抚政策,毫无效果。为解除后顾之忧,他在建兴三年(225年)三月统领大军南征。由门下督马忠率东路军,从道(今四川省宜宾市境)直指牂牁郡,很快就消灭朱褒。由(lái 来)降都督李恢率中路军,从平夷(今贵州省毕节市)前往益州郡,在昆明与雍闿鏖战,取得大胜。诸葛亮亲率主力西路军,从安上(今四川省屏山县)前往越嶲,敌人在旄牛(今四川省汉源县)、定笮(今四川省盐源县)、卑水(今四川省昭觉县境,一说在会理县)等地设防,诸葛亮初战告捷,俘虏高定妻子,想以此迫降,高定纠集残部进行“死战”时被杀。雍闿则为高定部下加害,余众由孟获统领。五月,诸葛亮渡过泸水(金沙江),三路军队会师滇池,活捉孟获。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只用四个月便平定了一场三年之久的叛乱,用兵可谓神速。至于七擒七纵孟获之事,陈寿《三国志》没有记载,仅见于晋朝习凿齿《汉晋春秋》及常璩《华阳国志》。清朝官修《通鉴辑览》认为这种记载是“直同儿戏”。

从建兴五年至十二年(227年—234年),诸葛亮六次对魏作战。第一次在建兴五年三月,他率领十万大军进驻汉中,出师前发布《为后帝伐魏诏》,并向后主刘禅呈上《出师表》。次年春,扬言从褒斜道(褒水、斜水河谷)直捣长安,其实只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为疑兵,进据箕谷(在今陕西省太白县),主力却北出祁山(今甘肃省西和县祁山堡),想夺取陇右,然后以高屋建瓴之势夺取长安。当时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均在今甘肃省东部)叛魏附蜀,魏国朝野震动,魏明帝曹叡亲往长安,急令大将军曹真调动关右诸军屯守郿县(在今陕西省南郑县南),以主力堵截赵云、邓芝;另派右将军张郃领兵五万驻防陇右。这时诸葛亮误用参军马谡为先锋,马谡善谈兵法,缺乏实战经验,临时举措失当,在街亭(今甘肃省庄浪县境)被张郃打败,以致全线动摇,只好退兵回蜀。诸葛亮自请贬官三级,以右将军代理丞相,积极休整,准备再举。

第二次在建兴六年(228年)冬。这年五月,魏军进攻吴国,诸葛亮乘关中空虚之际,在十二月领兵数万围攻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相持二十多天,魏国援军将至,诸葛亮粮尽退兵。魏将王双恃勇追击时被蜀兵所杀。

第三次在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派部将陈式进攻武都(郡治在今甘肃成县)、阴平(郡治在今甘肃文县),亲统大军西上策应。魏将雍州刺史郭淮从陇西进击陈式,诸葛亮率军前往建威(今成县西),郭淮退走。从此蜀汉取得武都、阴平二郡,诸葛亮因功恢复丞相职务。

第四次在建兴八年(230年),魏国大司马曹真、大将军司马懿、征西车骑将军张郃进攻蜀汉的汉中地区,因大雨三十多天,栈道断绝,诸葛亮镇守成固(在今陕西省城固县),魏军知难而退。诸葛亮随即派兵西入羌中,在阳溪(今甘肃省东部)重创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

第五次在建兴九年(231年)二月,诸葛亮出兵祁山,用“木牛”运输。魏国由司马懿统率诸军前来抵御,他带领张郃、郭淮等主力援救祁山,派费曜、戴陵防守上邽(guī 归,今甘肃省天水市)。诸葛亮避实击虚,直捣上邽,司马懿急令郭淮回救上邽。因费曜、郭淮等被击败,司马懿便在上邽之东凭险固守,诸葛亮求战不得,退军卤城(今甘肃省甘谷县东)。司马懿尾追不舍,并派张郃进攻祁山之南的蜀汉讨寇将军王平,王平坚守不战,张郃无法得逞。诸葛亮回师反击,大败司马懿。就在这时,李平(原名李严)运送军粮因雨误期,竟假传圣旨,令诸葛亮退兵。司马懿派张郃乘机追击,张郃被蜀兵所杀。诸葛亮回到成都后得知实情,贬废李平。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