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宅子

我们的大宅子

1914年,我祖父已经赚够钱,在坚尼地道给家人建了座大宅子。坚尼地道是一条东西向的马路,沿着香港岛半山蜿蜒向上延伸,朝北的一面山脚就是拥挤的皇后大道东大街。坚尼地道是半山第一排,也是当时当地政府允许华人入住的地势最高的地方。当时许多华人富商都在俗称“二马路”的坚尼地道上建豪宅,罗家大宅也是其中之一。越过通往太平山顶最主要的干道——花园道另一头,在半山上同一高度的干德道,沿路也建了很多豪宅。我写这本书的时候,豪宅区只剩下颜成坤的宅子,但也已经荒废了。但在20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香港有头有脸的华人家庭都住在半山第一排的坚尼地道和干德道上。

不管有意识与否,我们的祖宅和它所代表的一切,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我的生活。它宏伟的气势、蕴含的传统,还有它象征的社会地位,都在我内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失去它的过程都在我的生命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罗家大宅正面,建于1914—1918年

宅子建于1914年到1918年,样式并不常见,但气势磅礡。结构相当复杂,主体有三层楼高,有屋顶花园;两边侧翼都建了楼房,每层都有个小小的花园。左右侧翼都有四层楼高,而且有宽阔美丽的屋顶,可以俯瞰脚下湾仔的全景、远处的港口及更远的九龙。屋顶上摆了两个巨大的陶罐,是为了消防救灾预备的。天哪,我们当时竟然认为靠这么点水就能救火!主楼的底层是猪栏和佣人的房间。再往下,在房子的北面越过陡峭的山坡,朝向湾仔那一面,是我们家一大片梯田般的菜园。宅子在坚尼地道上,有个富丽堂皇的大门,这里其实是大宅主体结构的三楼,沿着宅子旁边走253个梯级下去,就到了皇后大道上。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