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张玉兴

致张玉兴

玉兴先生:

您好!

承蒙惠赠大作《清代东北流人诗选注》,至为感佩!

“东北流人”是中国历代特别是清代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但过去学者论及的很少,阅读记忆中似乎只有谢国桢先生的《清初东北流人考》,记述了这方面的史实,里面也涉及到那些流人诗词创作的情况;但是,像您这样系统地、完整地编辑、梳理、遴选了清代东北流人诗,确属开山之举。其创辟之功、搜罗之富、梳理之勤,在过去还得未曾有。说它填补了学术史、文学史、诗歌史的空白,当非过誉。本书的诸多特点,戴逸先生在序言中讲得极为充分而剀切,我完全赞同,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我只想提出一点建议:正是由于这部著作的学术地位、研究价值,决定了不久的将来,肯定能够再版。本版只印一千册,实在是太少了。我想,在重印之前,先生急须做的、也是应该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补苴罅漏,首先是把书中(主要是诗句中)的一些错字更正过来。我诵读一过,粗粗计算一下,错讹之字句不下百处。在一部六十万字的巨著中,虽属白璧微瑕,但终嫌碍眼,应该说是学术著作,特别是高品位的学术著作所亟应避免的。

具体可分为三类情况:

一是明显的误植。如15页“总入山鬼薄”,显系“山鬼簿”之误;“肯道寒边苦”,误为“寒边若”;43页“何人击楫度中流”,“楫”误为“揖”;59页“七十二湖齐泛棹”,“棹”误为“掉”。这类情况的出现,显然系检字过程中形近字的误植。如果校对人员认真负责,稍加注意,即可发现。

二是从平仄声和前后意蕴上发现,诗句有误。这里,我想着重说一下平仄声的问题。大陆解放之前,凡是读书人写作诗词,有一些尽管意蕴平平,水准庸下,但有一点是不含糊的,那就是全都合格入律,不会发生平仄倒置、声律失调现象。因为这是作诗的起码要求。循此规则,一当发现诗句中有不合格律者,即可认定:必有错误。比如145页,“荒野落日驱征马”,此句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而“野”为仄声字,显然是错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字呢?可能是“原”,或者“郊”,为准确起见,需要核对原稿,尽量找到作者陆庆曾的原作,或者遴选他的诗作的《国朝松江诗抄》。这是责任编辑所应该做的。但是,大前提是他要懂得诗律,否则就发现不了错误。现在,许多编辑根本缺乏这方面的修养,这就没有办法了。

上述两类情况,占错字中的绝大多数。

三是选注中失于鉴察,所造成的错注、误注。113页,季开生诗中的“平子愁多赋特留”。编者注为:“平子,即屈原。”实际上,应为东汉时的张衡。张衡,字平子,他是伟大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大文学家,他曾花费十年时间写作了千古传颂的《二京赋》,另外,还有《思玄赋》、《温泉赋》、《归田赋》等。特别是在任河间相时创作的《四愁诗》,受到了现代文学史家郑振铎先生的高度评价,称之为“不易得见的杰作”。再有丁彭的七律《野眺》(183页),最后一句:“惟令许掾得幽栖”。您注为:“椽,居住的房间”,并引陆游诗句“幽居只数椽”。“椽”与“掾”并非一个字。前者为平声,后者为仄声。平平仄仄仄平平,此处应是仄声字。许掾为东晋时人,《世说新语》载:“许掾好游山水,而体便登陟。时人云:‘许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王羲之《答许掾》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泠涧下濑,历落松竹林。”正是讲他的幽栖境况。

由于珍视本书的学术成果,我在认真诵读过程中,已将发现的有关讹误之处,一一标出。古人云: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区区小识,刍荛之见。先生如果需要,不揣鄙陋,愿敬谨奉上,留作参考。

王充闾

1989年9月20日

张玉兴,著名清史学家。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