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四题

“贡献”四题

奇怪的合唱团

朋友,你看到过这样的合唱团表演吗?

幕启了,所有的演员都背对着观众,手执指挥棒,上下挥舞,卖力得满头大汗。然而,女高音、男高音、女低音、男低音、钢琴伴奏的声音,统统听不见。原来,大家都认为指挥对合唱团的贡献最大,所有歌唱家、钢琴家都改行当指挥。

当然,这只不过是笑话,永远没有人愿意看这样的表演,也永远不会出现这样的表演。如果哪个合唱团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它就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再也做不出什么“贡献”来了。

生活,比合唱团复杂得多,需要更多的分工。如果有人想非“贡献最大”的事不干,就只能说明他其实是不想对生活有所贡献。

理论和厚本头书

据说,农村里“红”还可以,“专”就难了。理由是:农民文化低,不可能对科学做贡献。

现在,出了一个王保京,是个道道地地的青年农民,却成了科学研究员。事实出来驳斥了农民不能当专家的论点。

然而,有人不服气,他们说,农民实际经验可能不错,理论就不行了,还是要靠知识分子。

什么是他们所谓的理论呢?难道只有写在厚本头书中的才算理论?难道陈永康的“小株密植”不能算理论?理论,首先是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然后再写到书本上去的。看不见生活,只看见书本,不是“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在作怪又是什么呢?

元帅和士兵

人人都该立大志,为社会主义做出更多的贡献。怎样才能贡献多?有人说:只有当高级知识分子。据说,高级知识分子和工农的关系好比元帅和士兵,要贡献大,当然该做元帅。

这样的说法,并不新鲜,不能算新发明。二千年前孟老夫子就说过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今天,是不是该把这种说法丢到茅厕里去了呢?

再谈元帅

元帅,当然反映了他贡献不小,于是人民给予他这样光荣的称号。然而,恐怕没有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帅在年轻时是立志为做元帅而奋斗的。记得刘伯承元帅曾经说过:如果我死后墓碑上能刻着“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我就满足了。他们的大志,是为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而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元帅的称号,是为人民做贡献的结果,不是当了元帅才有贡献。今天的元帅,曾经把他们几十年的精力无保留地贡献给了人民,而他们当元帅,还不过是近年来的事情。

应该立志学习元帅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而不是立志得到元帅的头衔。

(上海《青年报》,1958年5月20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