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芬序 马云与《赢在中国》

王利芬序 马云与《赢在中国》

当《赢在中国》的36强进入12强的10场节目录制结束时,作为三个评委之一的马云彻底征服了现场的36强、场内与创业相关的观众,以及我们的制作团队,当然也包括我本人。

10场节目中,《赢在中国》的36强要逐一说出他们的创业计划,三位评委在这36强中只能选出10强,而且选出的理由要当面给出。在对36位选手进行点评时,我相信这些个个不同的创业计划全方位调动了马云创业十多年来各个时期和各个方面的积累。他的那些经历一旦遇到活生生的创业案例,他的点评就不由得妙语连珠。我说的妙语连珠不仅是指语言上的,更多的是指他的点评对于每一个案例的针对性和切实的指导性。

从《赢在中国》立项开始,我似乎就进入了一种创业的状态,其间也曾经历过找钱找人找项目的创业全过程,这几个过程是创业中最为关键的。因为这些粗浅的实践,我似乎能体味到马云对每一位创业者的点评,有许多话我觉得是带着他十多年创业风雨中的体温说出来的,极实在也极诚恳。细细品味他的所谓创业格言警句,总有一种入心入肺、让人肃然起敬的感觉。

马云的创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真正是从一无所有开始的。短短十多年,在市场上拼出了他的一个商业王国,而且是健康的、阳光的。所以他今天能堂而皇之地坐在我们的评委席上。在一个10年——这样一个许多人不经意就度过的时间内,完全在市场上拼智慧而成功,仅此一点就让人着实敬佩。我们敬佩的不仅是他个人的财富增长,他为国家上缴的税收,他为社会解决的几十万人的就业机会,而且是他本人的优秀。这种优秀当然来自他创业过程中对艰难险阻的克服,我相信他每翻过一道山,他的优秀就更进一步,最后这些优秀的东西完全凝聚在了他的身上。其实,这才是创业给他的最大财富,也是给每一位创业者的财富。

在演播室听他点评时,我曾多次透彻地感受到他作为一个创业者的优秀。那时我才深深体会到,一个经历过事情的人、真正做出过事情的人,和没做过什么事的人是多么不一样!以前我总是想,职业也好,做一件事情也罢,都只是与社会对接的接口,是一个人活着的另外一方面的凭证,但我从未想到做成一件事情对于一个人的锻造是如此重要。

做事情的人清楚只有用心地对人,别人才会如此对待自己;做事情的人会因为希望事情成功而不得不宽容,因为他不宽容别人,别人就不会宽容他;做事情的人会知道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因为他要做成一件事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别人设身处地替他着想;做事情的人会懂得共赢的心态,因为一副与人争斗的姿态只会让他要做的事情莫名其妙地流产;做事情的人懂得生活并不是由白和黑或者对与错构成的,因为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只会将原本复杂的生活简单化——很难想象一个思维简单化的人会成事;做事的人不会用情绪说话,而是用智慧、用头脑说话,否则他将陷入一个又一个窘境;做事情的人深刻地了解做成一件事的全部秘密永远是无法言传的,也是无法模仿的,所以他知道如何去听别人说的那些关于成功的话,如何面对成堆的知识和理论。这些都是我在马云的点评中体会到的,也是在我的经历中感受到的。年龄比我长一点的马云也是个学生出身,读了23年书的我太清楚学生气是什么含义了,也了解书本的东西与我们所面对的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而做事则是唯一填补书本和现实差距的通道,每一道沟壑的填补都会在内心深处引起很大的不适甚至是阵痛。

在做《赢在中国》之前,我与马云接触很少,我在做《对话》时也未邀请过他,我们谈得多起来还真是因为《赢在中国》。《赢在中国》是一个为创业者量身定做的节目,希望借中央电视台的资源给无数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搭建一个阳光健康的舞台,并在节目中渗透强烈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就体现在“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上。对于这样一个以价值观驱动的节目,没想到我一告诉马云,他就非常感兴趣,我们的合作可以说有了一个极好的基础。其实他每年举办的“西湖论剑”就是在传导价值观,他所传导的不仅是创业才能,更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之后马云担任我们36强进入12强的三个评委之一,每天要花的时间是6个小时,这样一做就是10天。每天下来时,我们的听众,包括我们的电视制作团队都被他的诚恳、他切中要害的点评所折服。他每天都有一两个关于创业的精彩名句,这些名句不在于词句的动听和华彩,而是实在得不能再实在的东西。在最后一场,当谈到此次10天做评委的体会时,他的发言实在让人感叹,其间的情绪和内容的把握让人不由得赞叹他怎么能将分寸把握得那么好!对这一段,在做后期编辑时,我反复看了几次,几乎剪不下去一个字。

马云的创业其实只有十多年,但他却能将自己的创业心得升华并总结成易懂的朴实的语言,有许多东西可以算得上是创业艺术了。但凡有一些创业体会的,无不在他一针见血的点评中了解到所谈及事情的本质。

2006年9月,马云要在西湖边上搞一个网商大会,同样是为了传导他的创业价值观。这一点之所以让人佩服,是因为做此类事情的人是一个有理想的受激情驱使的人,是一个对社会有极强的责任感的人,是一个不只看眼前或一己之利的人,是一个有一定的精神世界空间的人,是一个释放着人道和人文关怀的人,也是我们这个转型时代里旧的价值观过时而新的价值观又未建立时所需要的人。

在马云身上,还有一点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那就是他没有一点虚荣心。他不怕没面子,能十分坦然地面对自己不太成功的过去,连自己的长相也在他自嘲之列。这一点对一个人来说真的并不容易,而且有许多人因为做不到这一点而将自己放大或架了起来,之后要不断地为这个放大的或架起来的自我耗费许多的精力,要演戏。而马云不用,他台上台下都是一个人,真实地表达自己的不足,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才华。我很难想象什么人能将马云忽悠起来,也很难想象什么人能把马云的自信打下去让他自卑。作为人,他始终处在一种极为清醒的状态,基本不失去自我。作为记者,我亲眼看过不知多少人在他们不熟悉的状态下变得不是他们自己,然后他们又要为这种无法控制的变化付出代价。

我记得在2004年达沃斯的年会上,马云最多的是坐在一旁的咖啡椅子上看来来往往的人。他告诉我,他真的喜欢这个场合,就是在这里看也是一种学习,我当时也的确就见他在各个角落观察。在他说的那个场合,旁边过去过来的人都是如索罗斯之类的举足轻重的全球政界商界和学术界的精英人物。后来我反复想起他说的这些话,他在那样的场合学到了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种状态如果体现一个温度的话,那就是零度,零度就是永远知道自己是谁,当然也知道该怎么做。

在《赢在中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不知有多少事情要做,我每天都处于疲惫状态,其实是没有时间来写作的。但由于经不住这本书作者的反复劝说,只好将心中的所思所想写出来,很仓促,也算作一篇序吧。

王利芬——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总制片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