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笔”一体,顾名思义,即随心而发,任情而作,大多形式多样,语言灵活,不拘泥于固定文章的体例,可抒情,可议论,可叙事,大到宇宙无极,小到蝇翼之微,生活百态,大千世界,“意之所之,随即记录。因其先后,无复诠次,故目之曰随笔”(《容斋随笔序》)。
洪迈(1123—1202年),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饶州鄱阳人(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洪皓第三子,南宋名臣,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学士。以笔记《容斋随笔》《夷坚志》闻名于世。他“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
宋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授两浙转运司,累迁吏部郎兼礼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迁左司员外郎。绍兴三十二年春(1162年),金世宗遣左监军高忠建来告登位且议和,洪迈为接伴使,充贺登位使,出使金国,受辱而归。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知泉州。乾道二年(1166年),知吉州,入为起居舍人。乾道三年(1167年),迁起居郎,拜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乾道六年(1170年),知赣州。淳熙二年(1175年),知婺州,兴修水利。特迁敷文阁待制。淳熙三年(1176年)建议许浦开河三十六里,梅里筑二大堰;又建议建造多桨平底船,招募濒海富商入船予爵,招善操舟者以补水军。同年以提举佑神观兼侍讲、同修国史。淳熙四年(1177年)九月,拜翰林学士。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进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绍熙二年,上章告老,进龙图阁学士。寻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卒,年八十,赠光禄大夫,谥文敏。
《容斋随笔》计有五编,即《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计七十四卷,五十余万字,前后历时四十余年,前四编,各十五卷,《五笔》原拟也是十五卷,因作者去世,而终于十卷。本书刊于南宋嘉定年间,甫一问世,海内所重,以至于洪迈在《续随笔序》谈到:“淳熙十四年八月在禁林日,入侍至尊寿皇圣帝清闲之燕,圣语忽云‘近见甚斋随笔’,迈竦而对曰:‘是臣所著《容斋随笔》,无足釆者。’上曰:‘煞有好议论。’”可见此书的影响。
明人李瀚为此书作序,评论道:“搜悉异闻,考核经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札之,遇事之奇者必摘之,虽诗词、文翰、历谶、卜医,钩纂不遗,从而评之。参订品藻,论议雌黄,或加以辩证,或系以赞繇,天下事为,寓以正理,殆将毕载。”可见其可读可观,历来定论。
本书选辑《容斋随笔》“五笔”中可读性较强的一百七十余篇,以求尝鼎一脔,窥斑见豹。篇目编次,一仍其旧: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等而下之,对所选文中出现的难解的词句,不厌其烦,一一注出,举凡典章制度、名物训诂等多加疏解,旁征博引,以求触类旁通,相互印证。译文以直译为主,力求做到观白话而知文言所出,保留原文语序和行文逻辑,在不容易表达的地方则辅以意译,以求精神气脉的疏而不断。
另外,本文译文部分编辑过程中参照了王兴亚先生主编的《文白对照全译容斋随笔》,并有所订正,在此谨表感谢。但是,由于时间仓促和编者的才识所限,纰缪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