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如雪
收录于《11月的萧邦》
作于2005年
曲/周杰伦
狼牙月 伊人憔悴
我举杯 饮尽了风雪
是谁打翻前世柜 惹尘埃是非
缘字诀 几番轮回
你锁眉 哭红颜唤不回
纵然青史已经成灰 我爱不灭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
我只取一瓢爱了解
只恋你化身的蝶
你发如雪 凄美了离别
我焚香感动了谁
邀明月 让回忆皎洁
爱在月光下完美
你发如雪 纷飞了眼泪
我等待苍老了谁
红尘醉 微醺的岁月
我用无悔 刻永世爱你的碑
(rap 你发如雪 凄美了离别
我焚香感动了谁
邀明月 让回忆皎洁
爱在月光下完美
你发如雪 纷飞了眼泪
我等待苍老了谁
红尘醉 微醺的岁月)
狼牙月 伊人憔悴
我举杯 饮尽了风雪
是谁打翻前世柜 惹尘埃是非
缘字诀 几番轮回
你锁眉 哭红颜唤不回
纵然青史已经成灰 我爱不灭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
我只取一瓢爱了解
只恋你化身的蝶
你发如雪 凄美了离别
我焚香感动了谁
邀明月 让回忆皎洁
爱在月光下完美
你发如雪 纷飞了眼泪
我等待苍老了谁
红尘醉 微醺的岁月
我用无悔 刻永世爱你的碑
(rap 你发如雪 凄美了离别
我焚香感动了谁
邀明月 让回忆皎洁
爱在月光下完美
你发如雪 纷飞了眼泪
我等待苍老了谁
红尘醉 微醺的岁月)
你发如雪 凄美了离别
我焚香感动了谁
邀明月 让回忆皎洁
爱在月光下完美
你发如雪 纷飞了眼泪
我等待苍老了谁
红尘醉 微醺的岁月
我用无悔 刻永世爱你的碑
啦儿啦 啦儿啦 啦儿啦儿啦
啦儿啦 啦儿啦 啦儿啦儿啦
铜镜映无邪 扎马尾
你若撒野 今生我把酒奉陪
啦儿啦 啦儿啦 啦儿啦儿啦
啦儿啦 啦儿啦 啦儿啦儿啦
铜镜映无邪 扎马尾
你若撒野 今生我把酒奉陪
《发如雪》这首歌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我与周同学合作的中国风创作中,仅有的一首先有词后有曲的歌。流行音乐通常都是先有曲后有词,其实对我们专业作词人而言,先有词好写得多!因为作词人可以先酝酿最美最有记忆点的文字,先构思先落笔在某种程度上保障了歌词文字故事的连贯性。而且专业作词人都知道旋律谱曲时的大致结构,所以先有文字并不会为难谱曲创作,因为我们知道如何让填词的段落适合入乐。
我认为,《发如雪》这首歌可以称为周式抒情中国风的经典之作!首先,这首歌是“血统纯正”的五声音阶创作,也就是do,re,mi,sol,la,它没有像《东风破》一样,用到fa跟si的装饰音。更特别的是,周同学把五声调式的韧度加宽,正常是do,re,mi,sol,la,do,re,mi,sol,la,也就是往上加音阶,扩大旋律的范围。但《发如雪》是往下移,它的旋律宽度是“sol,la,do,re,mi,sol,la,do”,向下移了两个,是倒着来的。而且副歌用了一个高音的do,很准确精致地交代了一个高音。这首《发如雪》并不好唱,原调起调非常高,一直到最后可能男生都必须用假音,否则根本就唱不上去。如果你在KTV点这首歌,相信一开始嗓子就有被吊起来的感觉!
这首歌的编曲是林迈可老师,开头是十秒的雨声,营造出清冷的画面感。迈可老师用了一个划开尘封刀柄的音效直切主题,雨声后再两个小节和弦十秒,就开始进入人声配唱,开篇旋律以钢琴的音符带出,而后古筝出现。古筝为主导旋律,再加上厚重的鼓点,rap部分又辅以低音提琴。
从曲风上来讲,钢琴加古筝的中西结合,让这首五声调式中混着西洋乐风,听得出编曲老师对西洋的音乐节奏与律动了如指掌,虽然在这首歌中中国风乐器的运用稍少,但也正因如此才没有喧宾夺主,反而显得这首中国风歌曲更具时代性,没有完全走复古路线。
这首歌中古筝的音色与所有乐器的音色都是用电脑的虚拟乐器制成的,但不突兀。因为这首歌编曲的重点在于用西洋风的律动支配整个框架,如果真的用古筝的音色反而会抢戏,因为真的古筝的丝竹声很清脆优雅,会过于东方。
整体来说这首歌很清新,感觉是对的。开头的二十秒编曲想法很巧妙,听得出周同学的创作野心,尝试了现代中国风流行乐。他用了三种唱腔和不断变化的音色,他在玩声线,且玩得很出彩,里面有中式古典委婉的唱法,有rap的念词,有最后“红尘醉”的飙高音,还有结尾童谣式的儿话音加入,使层次更丰富。虽然杰伦唱功不差,但“啦儿啦”这一段我觉得是这首歌人声配唱里面最出彩的一段,他用假正经唱真性情,“啦儿啦啦儿啦啦儿啦儿啦,啦儿啦啦儿啦啦儿啦儿啦,铜镜映无邪,扎马尾,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这一段他唱得很随性,却很对味。若是唱得太正经,反而没意思,所谓三分嬉戏,六分真情,剩下一分就是正经。有时候听歌听的是一种感觉,感觉对味比字正腔圆还要重要!
接下来再跟大家分享一下这首歌的词意创作中几句特别有典故由来的歌词解释,还蛮有意思的,大家也可以从中了解这些歌词创作的来源。
开头的“狼牙月”,指的是月亮像狼牙的颜色,而不是像狼牙的形状。因为狼的牙齿虽然呈镰刀形的钩状,但也只能算是一半的上弦月或下弦月,另一半深埋的牙根,并不是对等的镰刀状钩形。“狼牙月”是指月亮的颜色像狼牙那种略带斑驳的米黄,主要是借由狼牙来强调景色的萧条与苍茫。特此说明,“狼牙月”这个词没有在任何古诗词中出现过,所以这应该算是我自己的一个原创想法和用法。
第二个是“伊人”,这个词的出处,最早可上溯到两千五百多年前《诗经》中的《蒹葭》。里面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又言彼人,指那个人或意中人,属于第三人称。在古代,其实男女都通用,但是现在,专指年轻女性,“伊人”也就是心目中所倾慕喜欢的那个女生。“伊人”这个词,另外一个转借用法是在影射明君、贤臣,或者是遵循善良风俗的一些布衣百姓。
再说“红颜”,歌词里的红颜,是一种借代的修辞方式。它主要有两个转借的含义,一个是指青春年少,另一个是专指女性、美女。李白的《赠孟浩然》里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他另外一首《长干行》里面也写道:“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红颜”在这里指的是年少与青春。另外,明清之际的诗人吴伟业的《圆圆曲》里面有提到“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里的“红颜”就是指女性与美女。“红颜薄命”语出《玉清庵错送鸳鸯被》第三折:“总则我红颜薄命。”意思是自古以来美女的命运就多舛,其下场通常都不好。
“青史”这个词,“青”指的是竹简,“史”指的是历史或史书。因为在纸张还没有发明的年代,一般的书籍大多使用竹简制成,竹简也就是串起来的竹片。古人将其编成形状像册子的书,这是古人用于写作的一个工具,也用来记载历史。所以后世就用“青史”作为史书的代名词。成语“名垂青史”,便是指在历史上留下功名,永垂不朽。
“汗青”一词意指史书,因为竹子表面有一层竹青,含水分不容易刻字。所以古人把竹简放在火上烤,经火烤处理后的竹简刻字方便且防虫蛀。当时人们就把这个火烤的过程叫杀青,也叫汗青。所以“汗青”一词亦被引申为史书,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里写道:“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再来说说“前世柜”。完整的句子是“是谁打翻前世柜惹尘埃是非”,柜这个字其实没什么疑义,也没有什么感性浪漫的解释,它就是指一个收纳空间,它的材质可能是木头、金属或塑胶,但柜紧跟在前世后面,这就有意思了。我的原意是“存放前世记忆的柜子”,这是一个原创的形容词——前世柜。
“缘字诀”的诀这个字的词语解释有三个,第一个是辞别、告别,特别是长期的告别——没有预期会再相见的一种离别跟死别。如林觉民的《与妻诀别书》;第二个是指为某事物编辑而成的押韵词句,容易记忆。如歌诀、口诀;第三个是指事物的一个窍门与方法,如秘诀。而我写的“缘字诀”当然是指第一个诀别的诀。跟“缘分”道离别,是需要历经几次的轮回,意指双方的缘分很深,有缘定三生的感叹。
最后聊一下“只恋你化身的蝶”。这里的蝶源于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与《牛郎织女》并列为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大家应该注意到了,这四大传说都跟爱情有关,这就是通俗文化的影响力。流行音乐也是,大多也都跟爱情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说的是东晋时,浙江上虞的祝家有女名为英台,她女扮男装到杭州去求学,途中遇到会稽来的梁山伯,两人相谈甚欢,便结伴而行。同窗三年,双方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终都没发觉,祝英台居然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家,梁山伯前往拜访,这才发现真相。此时的他欲上祝家提亲,但无奈祝英台早就许配给马文才。两人彼此相爱,却无缘相守。后来梁山伯当了县令,但因为思念过度,郁郁而终。祝英台出嫁前经过梁山伯的墓,狂风骤起,此时梁山伯的墓裂了开来,祝英台毫不犹豫地跳了进去。其后,突现一对彩蝶,比翼双飞而去。像这样流传甚广的传说,一来有着社会的共同记忆,二来有着共同的情感认同,所以我写“只恋你化身的蝶”,绝大多数的人都知道这句歌词的背后典故由来。
“发如雪”是原创的词,意指发色如雪般。这是一种词句意境的摹写,同样如前文所说,在歌词的体现中有两个解释:一个是“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岁月的流逝;另外一个指的是伊人声媚、肤白、眸似月、发如雪。这里强调的是伊人秀丽妩媚的外形。它并不是抄袭任何古典诗词的一个诗词名或者是词牌名。在杰伦《11月的萧邦》这张专辑的歌词本里面,其实有几句话,算是一个引言吧,原句如下:“极冻之地,雪域有女,声媚,肤白,眸似月,其发如雪;有诗叹曰:千古冬蝶,万世凄绝。”其实这句引言也不是出自什么古史的资料,是我为了营造发如雪古典的气质,所刻意杜撰的一个文言文形式的句子。《发如雪》的歌名灵感,是来自于李白《将进酒》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句诗我印象深刻,创作《发如雪》时,就联想到青丝秀发,一夕成雪,遂有“发如雪”一词。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的“三千”来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弱水这个词始见《尚书·禹贡》,里面写道:“导弱水至于合黎。”古代用弱水来形容险而遥远的河流,但现在则把弱水引申为爱情河。三千则源于佛教用语,如佛家三千大千世界,便是形容无边无量孕育生命的一个浩瀚宇宙。一瓢饮,见《论语》。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原意是:弱水虽然丰沛,但我只取其中一瓢来饮。引申就是说:可以交往的对象虽然很多,但是我只喜欢你一个人,指的是一个人的情感专一。
“邀明月,让回忆皎洁”与“我举杯,饮尽了风雪”,这两句是借用李白《月下独酌四首》中的诗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将李白那句“举杯邀明月”拆开来,把“举杯”与“邀明月”分别融入歌词中。
最后一个要分享的词是“铜镜”。现代人大多使用水银制造的镜子来化妆,但是在古代玻璃镜还没有问世之时,古人皆是用铜锡合金的铸造法制造铜镜。待铜镜浇灌完成后,再将其镜面打磨抛光以照面,就是照自己的脸,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是用来端正衣冠,整理仪容的。《旧唐书》里有一段跟铜镜相关的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以上是《发如雪》的一些比较有具体创作由来的歌词释义。这首先有词后有曲的《发如雪》,是少数几首先有文字的音乐创作。一般而言,我只有韵脚诗的创作不需要与旋律结合,可以完整表达内心所思所想,但因为没有音乐的辅助,流通程度与影响力都不高,但歌词与新诗对我而言都是极其喜爱的文字创作,也感谢有诗跟词的存在,可以让我们宣泄不同的情绪,表达不同的情感。
很多时候换个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你会有不同的感悟,让我们感谢有挫折,感谢有伤悲,感谢我们还有音乐。感谢秋末后飘下的冬雪,让我们在这个始终不完美的世界可以纯白得很有感觉。感谢情人离开的样子,感谢只有一个人的日子,感谢这个时而愤怒时而沮丧的城市。感谢我们还有诗,让我们那些多变且难以解释的心思,可以一一轻描淡写成文字。
文学创作里的修辞通常都使用在诗词创作中。因为诗词文字与散文和小说最大的不同点,一言以蔽之:以最少的文字去表达最多的意思。其文字结晶度很高,同时诗词文字也具备一定程度的抽象意义,惯用拟人、讽刺等间接手法来叙事说情。
修辞的类型有很多,譬如:感叹、比喻、转化、排比、夸饰、转品、回文、倒装、摹写、引用、析字、映衬、设问、顶真以及借代。《发如雪》这首歌里面用到的是摹写、夸饰、设问、比喻、转化、转品,还有借代。
“狼牙月,伊人憔悴”这里的“狼牙月”就是视觉摹写。何为摹写?摹写也就是把我们感官上对事物的一种知觉,用文字加以描述形容,被记录的对象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以及触觉等。
“我举杯,饮尽了风雪”这里同时用到转化跟夸饰,转化指的是描写内容时,转变了被描写对象原有的性质,化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东西。转化,同时也被称为比拟,拟物为人。拟物为人也就是拟人化,或者拟人为物或以物拟物。另一种修辞学的使用是夸饰,夸饰一词很好理解。就是诗词语句夸张地铺陈,明显超过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饮尽了风雪”同时运用到比拟和夸饰。表达的是我举起酒杯,将酒杯里世间所有的爱恨霜雪豪气干云地一饮而尽。
“是谁打翻前世柜,惹尘埃是非”这里的“是谁”用到的是设问。设问的用法是让诗句不那么平铺直叙,借以增加它的悬念。
“你锁眉,哭红颜唤不回”也是视觉的摹写。
“纵然青史已经成灰,我爱不灭”这句很明显地用到了夸饰。因为青史也就是历史,怎么可能成为灰烬呢?在这里用来强调纵然历史都已经灰飞烟灭了,但是我对你的爱依然存在。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这句同时用到了比喻跟夸饰。夸饰刚刚说过了,在此我们就解释比喻。比喻的意思,简而言之就是借彼喻此,运用想象与联想具体容易理解的事物来形容及说明被描写的抽象主题。“繁华”我们很好意会,但“三千东流水”却不好理解。所以用比较好理解的“繁华”来比喻滚滚而逝的东流水。而三千只是加强其意象。“我只取一瓢爱了解”用到了转化,“只恋你化身的蝶”用到了比喻,“你发如雪”用到了比喻,比喻什么呢?比喻发色像雪一般白,意指年华已逝。
“凄美了离别”这句用到了转品。转品指的是改变词语原有的惯用法,如将形容词转为动词来使用。“凄美”是形容词,凄美了离别,就是将形容词转成动词。如此的转品常见于诗词中,这会赋予词语新颖的用法,让句子的陈述显得更简明扼要。这会增加文字的动态,让凄美一词更显哀戚四溢。
“我焚香感动了谁”用到了设问。如果我用我焚香感动了你,或感动了他,其实反而不美了。因为除了韵脚的考量外,设问的使用会让文字的感觉更为凄美,更为唯美,因为它是间接的疑问句。
“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用到了转品。将“皎洁”由形容词变动词,“爱在月光下完美”一样是转品,不同的是,将“完美”由形容词变成名词,因为爱在月光下完美了。
“你发如雪,纷飞了眼泪”这里的“纷飞了眼泪”用到了视觉摹写。“我等待苍老了谁”中的“苍老”由形容词变成动词,因为他苍老了谁。“红尘醉微醺的岁月”用到了转化与借代。因为红尘不是人,怎么会醉呢?所以这里转化红尘,把红尘拟人化。“红尘”被借代为女性或美女,因为红尘的本意指的是繁华的城市,也是指纷扰的世俗生活,但其实常常被借代为青春年少或者是女性、美女。
“我用无悔,刻永世爱你的碑”用到了转化。以物拟物,将无悔当成一种器具,它可以用来雕刻永世爱你的碑。
“铜镜映无邪,扎马尾”这句里面的无邪,是转化也是转品,因为无邪被拟人化,同时由形容词转变成名词。因为无邪的本意是用来形容天真、思想纯正,没有邪恶想法的人,但此处的无邪却可以像人一样被铜镜映出,被转化成名词。
以上这些是《发如雪》歌词里面修辞学应用的一些词句的例证。解释起来其实还蛮特别、有趣的。如果读者朋友里面有中学老师,或许可以用《发如雪》这首歌来上修辞学课呢。
发如雪·散文版
月光就像狼牙的颜色那样,涂抹上一层略带斑驳的米黄。笼罩在如此夜色下,伴随着来自北方高原冷冽的寒风,此情此景,给浪迹天涯的游子更添一份悲壮与苍茫。我记得那年我横越狼牙色的空旷大地,一路走过我深深眷恋与牵挂的姑娘所住的地方。在那人声杂乱车马喧嚣的京城长安,他却独自在月下叹息着,只有他一个人才懂得的悲伤。
多年后,当我与人论及这段前尘往事时,想要故作潇洒豪迈地举起手中的酒杯,却反而唏嘘不已地感叹这些年来发生的一切。最后竟妄想一饮而尽这人世间迎面而来的种种考验与风雪。为何在这原本平淡恬静的日子里,会有人狠心刻意地去揭露关于我们前世那段未完的姻缘,从此招惹来一段至今仍纠缠不清,也无法抚平的爱恨纠葛。
其实缘分这个词哪里有什么神秘难懂的解释,如对照你我之间发生的故事,缘分无非指的是在前世今生的轮回中一次又一次无止境地相遇、相恋,然后离别。因此你眉宇间始终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淡淡忧愁,仿佛在控诉那已经消逝的青春时光,怎么也换不回来。犹记得。那时我曾对你说,就算那些人为记载的历史都已经灰飞烟灭,我们所处的时空也已经沧海桑田,但我对你那份永世不变的誓言,却会像永恒的传说故事一样世代相传下去。
这世间的过眼繁华就如同滔滔不绝向东奔流而去的江水。而我在波涛汹涌的众多分支汇流中,却只对你涓涓细流般的体贴,有着刻骨铭心的感觉。那些水量再丰沛,气势再惊人的河川江水都不如你眼中惊鸿一瞥的那次春水。就好像在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御花园中,我只专心迷恋你所化身的那只彩蝶。
那年你转身离开时,在香肩上飘动起如丝绸般的秀发。在月光的照耀下,竟宛如霜雪,如瀑布流泻而下。那如梦如幻的气氛,竟然美化了我们那段伤痛欲绝的离别,那是在我内心,虔诚为你祈祷的声音,并不奢望有谁听到,或者要刻意地去感动谁。那只不过是我在做我想要做的事情罢了,或许也可以说是为了我自己吧?如果可以,我想邀请明月来为我的誓言做见证,证明我对你的回忆如明月般皎洁透明,没有丝毫的不忠跟虚伪。或许唯有如此,才能衬托出我对爱情所要求的那份无瑕跟完美。
你原来如丝绸般为人所称羡的秀发,到底是受了什么恶毒的诅咒?或者是因为有什么心事,竟然可以在一夕之间就白发苍苍,衰老得如此不堪。我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感到震惊跟感伤。溃堤的眼泪如冬雪般漫天而降,此时满脸愁容的我不禁想问,到底我这一生一世的痴痴等待是蹉跎了你年轻的岁月,还是耽误了我自己的年华。在这红尘俗世,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日子里,有些人选择继续沉沦在如醇酒般微醺的岁月,日复一日不愿醒来面对现实。但我却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世道中清醒,而且毫无怨言地为你精雕细琢那块永世爱你的石刻碑文。
那面被擦拭得耀眼夺目的青铜古镜,正清晰地照映出属于你年少的那张单纯无邪的稚脸。我至今依然记得你当时扎马尾的青涩模样,如果时空可以倒转回到长安,回到城郊外那蜿蜒清澈的小溪旁,你仍旧像个孩童般,在那里无忧无虑地玩耍,任性,撒野。如果真的可以那样,那么我宁愿这一生就像个没出息的醉汉,永远都不要醒来,沉醉在那半梦半醒之间,带着宿醉的眼光,遥望梦中的故乡。回到脑海里,怎么也抹不去的长安。梦中的我将带着前世的记忆回到蜿蜒的小溪旁,缓缓穿越屋前的竹林,然后推开飘着松香的房门,来到薄纱半掩的床边,微笑着俯身亲吻你那张永世难忘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