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神(二首)

潇湘神(二首)

刘禹锡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露中秋。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译文

湘水流啊湘水流,九疑山的风云景物至今还令人发愁。倘若要问娥皇、女英二妃住在什么地方,零陵的香草沾着露水在那凄清的秋意之中。

斑竹枝啊斑竹枝,竹上的泪痕点点滴滴都寄托着无限的相思。楚地的游客想要聆听瑶瑟弹出幽怨的曲调,那就在潇湘的深夜里月儿明亮的时候吧。

注释

①潇湘:湖南省的湘水,在零陵县西合潇水,世称潇湘。潇湘神:即湘妃。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疑,是为零陵。他的二妃娥皇、女英追至,投湘水自尽,为湘水之神。此调一作《清湘词》。②九疑:亦作“九嶷”,山名,舜葬地,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南。③零陵:即舜陵。④斑竹:又名“湘妃竹”。传说娥皇、女英哭舜,洒泪于竹上,留下斑斑泪痕,遂成斑竹。⑤瑶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这句是说湘妃于潇湘月夜弹瑟以寄哀思。

赏析

这两首词是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贬官朗州(今湖南常德)时,为祭祀湘水之神而写的祭神曲。与屈原的《九歌》类似,这两首词也具有鲜明的湘中地方色彩和民歌情调,在旷远幽眇的气氛中,为湘灵谱写内心的怨慕忧伤。

第一首写二妃魂归湘水,至今景物凄迷,香草零落,秋露萧瑟,留下无穷幽恨。第二首写二妃思慕帝舜,泪洒斑竹,清夜鼓瑟,寄托哀思,是一曲恋人内心的哀歌。“楚客”二句,从《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化出,设想清寒的月夜,在茫茫的潇湘水面上传来湘灵充满了离情怨思的瑶瑟之声,其景其情,清绝凄绝,比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诗要写得哀感真切,或许作者正借此抒发自己遭遇不幸的哀伤。白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可知这个词调相当凄苦。

中唐词体初立,虽依曲拍为句,大都仍保持五言或七言句式,形同绝句而稍作变化。像《潇湘神》这类作品,有人归之于诗,有人归之于词,常无确定的界限。但以齐言到长短句有个发展过程。中唐诗人以其熟习的七绝风调尝试作词,因而出现初期词体的特点。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出生于苏州嘉兴(今属浙江)。唐贞元九年(793)进士。官太子校书。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九年后被召还京,因赋诗触犯权贵,再贬播州,裴度说情,改授连州。后历迁夔州、和州、苏州、同州等地刺史。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诗与白居易齐名,称“刘白”,为中唐重要诗人,善于向民歌学习,富于生活气息,有“诗豪”之称。有《刘梦得文集》及《刘宾客嘉话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