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让我们愉快地谈谈梦想
献给十九岁时第一次想真正做事情的自己
01
前几天,微信上有人加我,验证消息是:我是高老师。我拿着手机的手都忍不住颤抖了起来,这一刻的心情,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
那一刻是什么感觉呢?就好像是,你在走了很远很远之后,回过头,发现曾经扶持和教导你的那些人,经过千山万水,又找到你。
不仅仅是梦想照进现实,而是有人一路见证了你的过去、现在,还和你共同携手走向未来。在这条被人称之为单行道的路上,有人和自己同行,是多么激动的事情。
如果你能够体会我这种感受,那我真是太荣幸了。
02
坦白讲,初中的时候我特别讨厌写作文。
我曾经在日记里愤恨地写,作文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讨厌最没用的事情。后来周记上交,当时教语文的高老师看到后,只批阅了“真情实感”四个字。
本子发下来,我心里嘀咕,怎么会这么写评语呢?不应该是批评和责骂吗?当时年幼的我不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只是想应付每周的作文,更加肆无忌惮地拿着各种作文选摘抄和模仿。
许是看得多了,写得多了,渐渐地我也开始能够自己写出一点什么,然后被高老师拿在班级上阅读,也能够写出几个漂亮的句子被高老师夸赞。高老师还在课间唤我到办公室,亲自指导我该怎么写应试作文。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场景,是高老师坐在办公桌前,用手一推我,满脸笑容地说,你往后站站,那么高的个子,我抬头看你脖子累。
03
从那以后,我开始喜欢上写作,开始期盼老师布置的每一次作文题目,每次考试的作文都认真完成,哪怕是高中每周的小考,写作文都会一丝不苟。
高中学习任务繁重,每天的功课压得人喘不过气,我在县城的高中借读,心里别有一番滋味,无处发泄便托付给了写作,将自己所有的苦闷和青春期的烦恼全部书写下来,然后投递给学校的校报。
那时,期盼的事情便是每月5日发报纸的时候,能够在上面看到自己的铅字,听到同学交头接耳讨论我的文章,心里就会有深深的满足感。这种满足不是来自文章刊登的虚荣,而是被肯定和认同,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存在感。
自那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我开始嗜书如命,每天写作,在高二以后,写了将近百万字。这些无法被刊登的文字至今都被我完整地保留在书柜里,有时看着那些青涩幼稚的情绪,就仿佛是看到了我的曾经。
你肯定明白,如果有一样东西可以毫无保留地记录你的曾经,能够时时被翻阅,就好像是坐上了时光机,一溜烟就回到了那个曾经被描述成无处安放的青春年代。
04
当我出版了第一本书,又出了第二本书后,我组建了OUR团队,那是一个现在看起来稚嫩的网络发布团队,我招募了一些伙伴做电子杂志,做电子单行本,也做网络电台,现在我的远近电台就由当时的网电发展而来。
OUR文化是我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的非盈利性的团队,当时除了我已工作之外,其他的团队成员都还是学生,等到几年之后,电子杂志三周年庆时,所有的伙伴都已经工作了。我曾经和他们打趣说,你看,我们都老啦。
老吗?我曾经惧怕自己老去,老去意味着没有了斗志,意味着丧失了信心,但现在我却不怕岁月变迁,虽然年龄在一岁岁递增,但我觉得自己的内心却依然像极了二十岁时的自己。
OUR杂志应该就是你现在看到的OUR书系的雏形,我们联系了很多类型的作者,做专访,做音乐,做生活,也有一些编辑的原创稿件进行发布。当时杂志做得风生水起,获得了超乎我想象的关注,我甚至都在想,要不就这么一直做下去,做成实体就好了。
那时说实话,我没有想到做杂志,做实体就是我的梦想。
我的梦想,其实很模糊。
05
2012年的时候,OUR团队宣告解散,杂志在进行了周年庆之后也宣布停刊,只有网电转为了我的个人电台项目继续运营。究其原因,非常简单,日新月异的网络大环境已经不适合电子杂志生存,而直播的网络电台也因为时效性导致收听量锐减。我们在最后一期的OUR杂志上说,这不是句号,这是一个分号,总有一天,我们会再见。
已经不太记得了,但我或许隐隐在心里下了决心,有朝一日,我会让OUR死灰复燃。
那些日子,我个人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短短几年里,我从事业刚刚起步,变成一无所有,又从人生的谷底重拾信心绝地反击,当我在2013年重新回到北京时,我才察觉到自己又一次活了过来。
这样一折腾,三年时间过去了,我曾经在人生最黄金的时间里耽误了三年光阴,必须要用超过旁人十倍的努力和速度迎头赶上,不然就会被遗忘。回到北京后,我没日没夜加班,写方案,做广告,终于使得自己的事业在半年后,重新上了正轨。
当某一天,我停下脚步想好好歇息的时候,心里某个地方开始隐隐作痛,有一股不甘心的情绪泛上心头。
我思来想去那是什么,后来恍然大悟,是梦想啊,或者说,是梦。
06
我喜欢写作,经由写作,我喜欢做书,喜欢和一群伙伴做一件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情。当我在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之后,我是否有这样的资本和信心,重新拾起曾经的梦,继续完成我之前许下的承诺?
慎重思量之后,我觉得,我能。
2014年,OUR文化正式在北京落地升级,成为了恩德传媒。我作为公司法人,为团队提供客户和创意输出。在公司经过近一年的广告业务运营后,有一天我私自下了决心,我要继续做图书,做OUR杂志。
于是,就有了你们现在看到的OUR书系,这已经是第二本了。
我絮絮叨叨说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希望你不要嫌弃烦琐,我只是想更加事无巨细地和你讲讲这一路我是如何走来的,也想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每一位,现实和梦想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于我自己而言,梦想不是一个清晰的目标,它随时在变化,小时候我希望可以成为有用的人,后来想当作家,之后想做杂志,然后又想做一个出色的广告人,现在,我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是的,没错。我的梦想,就是做自己,做想成为的人。
07
有人说,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其实,梦想很骨感,现实很丰满。经过这些年,我早已明白,只要你不从内心里摈弃梦想,它不会背叛你,它只是会随着你的关注和经历,沉沉浮浮,但却从未离去。
我所理解的现实和梦想,并不是对立面,当你有能力时,完全可以重拾梦想继续完成,当你无暇顾及时,好好经营你的生活,梦想不会怪你,它会原谅你,只要你相信它。
梦想和现实不是对立面,它们相辅相成,只要你心里笃定自己是怎样的人,只要你坚定地朝着自己想的方向去走,无论绕过多少弯路,梦想都会在某一个地方等你。
或许这话说得有些鸡汤,但你看,在经过了三年停滞后,我能够将OUR杂志实体化,变成OUR书系,我能够有新的公司团队继续完成这件事情,不正是梦想照进现实的过程吗?我不是一帆风顺,我也曾经放弃,只是我相信自己,也相信梦想,那么命运不会和我抗衡,它会给每一个相信梦想的人,一个最完美的结局。
想告诉每一位看到这里的你,无论你有怎样的梦想,无论你内心有什么想做的事情,都不要放弃。哪怕现在无法实现,都请把它放在心底,等你某天有能力去实现的时候再继续,永远不迟。
08
我一直对初中教语文的高老师感恩在心,反复和家人提起她是我的写作启蒙老师。今年春节母亲突然告诉我,邻居刚刚熟识的阿姨是高老师的老同事和朋友,我几次拜托一定要联系上高老师。后来阿姨告诉我,原来高老师还记得我,还记得我当年作文写得不错,至今还保留我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
那一瞬间,毫不夸张地说,我热泪盈眶。
后来,高老师添加我的微信,师生俩都十分激动。高老师说,你还记得老师,又喜闻你现在成了作家,这么有出息,高老师也很激动。那一刻,我哭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体会我的感受,当你某一天沿着梦想的路走了许久,发现身边已经空无一人,那些曾经扬言要一直在一起拼搏的人都散落在天涯,你会孤独,会寂寞,你会忍受无数被伤害的时刻,你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错了,甚至怀疑起了人生。
但是,当你披荆斩棘走过漫长道路之后,你曾经的老师突然给予你鼓励和安慰,她对你说有一篇文章保留至今,她说依然记得你,她说这是你多年努力的结果。那种依然有人记挂的安慰和突如其来的感动,实在难以描述。
就好像是一个忍着委屈走了许久的人,都要接近麻木时,有人将你揽入怀里说别怕,我都懂。那一刹那的情绪宣泄,着实让人唏嘘。
09
我只想和你愉快地谈谈梦想。至此,就算是到了尾声了。
非常感谢宏泰恒信能够给这本书一个出版的机会,感谢编辑空空和连老师,感谢所有公司的同仁,当然也要感谢这本书的作者,感谢所有帮助我的朋友,当然也要感谢一路相随的读者,谢谢太多,都铭记在心了。
我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我会更加努力,写出更好的作品,策划更多的好书,奉献给一直望着我的人,我知道这其中,有你的身影。
我在2011年出版的作品集《无尽意》的扉页中这么写道:
献给十九岁时第一次想真正做事情的自己。
毫不夸张地说,此刻的心境,竟与当时一模一样。
想成为更好的人,想成为更不负初心的人,想成为一个温和善良的人,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这便是我要和你谈论的事情,这些,便是我能够给你的最好的时光。
这么远那么近
2015年3月17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