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和手袋的缘分

前言
我和手袋的缘分

美国康州有一条二战前修的小公路叫莫利特公园大道(Merritt Parkway),弯弯曲曲风景如画,是从我家到纽约的必经之路。2008年2月初的一天,我开车从纽约回家,从55号出口下来,在路边堆满积雪的停车场跟客户开电话会议。作为管理咨询师,我不知多少次在机场、酒店、餐厅、停车场等既奇怪又正常的场合开会。但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因为我刚刚提交了辞职信。两周后,我由德勤咨询(Deloitte Consulting)的管理咨询师变成凯特周手袋的创始人兼设计师手袋买手。

十年弹指一挥间,世事百变,对的事却可以不变。如今凯特周手袋(更名为凯特周设计师精品)还在,虽然并没有取得辉煌的成功,但也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到当初自己不曾想象的规模。我依然是手袋买手,如果不担心有自夸的嫌疑,或许是中国最资深的设计师手袋买手。十多年里我去纽约拜访设计师、预览新品、参加展会,在莫利特公园大道上上下下开过三百多个来回,每次经过55号出口还会想起那个白雪皑皑的冬日。

我的“手袋事业”从博客开始。十几年前博客流行的时代,我是一名爱包的小资女性,也是美国著名博客“包包博客”(Purse Blog)的忠实读者,最爱看明星街拍和设计师新款介绍。2007年9月一个周五的下午,我突发奇想,不如模仿Purse Blog在人气正旺的新浪上开一个包包博客。于是我立即在电脑上安装汉字输入法,注册新浪账号,为自己取名“包小姐”(由Miss Purse翻译而来),为博客取名“靓包博客”。当时的我已在英文环境里生活了十几年,对中文倍感生疏,否则或许不会用“包小姐”这样一个事后看来充满歧义的网名。第一篇博客写得非常挣扎,折腾了几个小时,总算把自己对包包的喜爱表达出来。下面是博客里的一段话:

尽管有的包包动辄几千几万,买不起,可还是喜欢。靓包是我清晨的那杯缺不了的咖啡,是雨后窗外的那一道意外的彩虹,是百看不厌的《欲望都市》和“You've Got Mail”(电影《电子情书》),是我永远的inspiration。一句话,包包里有美,有艺术,有文化,有故事。

这么多年过去,阅包无数的我每次看到美包,还是会肾上腺素飙升,幸福感油然而起。为什么如此喜欢包,自己也不太清楚,“女人都喜欢包”或许是个好答案。


有些朋友可能很难相信,我曾经是一名计算机软件工程师,做过创业公司技术骨干,对C++语言驾轻就熟。我从小是个幸运的孩子,父母给我很多爱和支持,我也懂得循规蹈矩不让父母操心。用《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的话来说,我把别的孩子用来叛逆的精力用来取悦成年人。我非常幸运地考上清华大学,修电机工程专业。毕业后留学美国,修计算机工程专业。硕士毕业时正值美国互联网大发展时期,新工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也在大潮中顺利找到工作,然后结婚买房,过上中产阶级生活,实现了很多人眼中的“美国梦”。就这样我顺顺当当却稀里糊涂地活到30岁,做着自己喜欢但不算热爱的工作,和自己喜欢但不算热爱的人生活在一起。

终于有一天,我想或许可以改变一下人生。于是辞职,离婚,卖房子,来到几千里之外的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读工商管理专业(MBA)。从商学院毕业后,我想从事奢侈品或者消费品领域的市场营销,但由于缺乏相关背景,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我去德勤咨询做管理咨询师。选择管理咨询是因为这个工作能让我接触到很多行业和五百强公司,专业面广,挑战性强。我喜欢有趣并且难做的工作。

对我的职场选择影响最大,或者说把我带入时尚业的人是晓雪。晓雪是中文版《世界时装之苑》(ELLE China)的主编,中国时尚界最有权威的人物之一。我这样说或许有蹭名人的嫌疑,但我们确实是一起长大的朋友,小时候住同一个单元楼。2004年初,晓雪来纽约出差,我逃课跑过去蹭吃蹭住蹭party。短短的几天让我看到,时尚对我来说可以不仅仅是阅读时尚杂志和逛街购物,作为职业一定充满乐趣和挑战。

找到喜欢的事业固然需要耐心和运气,对我来说也特别需要感恩朋友的帮助。我开始写博客之后,有一天晓雪读到其中的一篇,觉得不错便转载在自己的博客里。结果她的读者蜂拥而至,我的博客阅读量猛增。当时我正在纽约做一个咨询项目,半夜12点我们项目组在酒店大堂修改PPT,我一边在电脑上工作一边刷新浪博客,只见阅读量噌噌往上涨。我给一起工作的合伙人看,他表示非常震惊,说没想到你是时尚达人啊。我说,嗯,或许真的可以做点什么。

那年年底,我回国逛商场,发现手袋类除了万元以上的奢侈品牌,就是胡乱抄袭、毫无品位的无名品牌,独立设计师这个在美国发展很快的品类完全不存在。我替国内消费者难过的同时也看到一个很大的市场空白。根据我在商学院学到的知识和管理咨询经验,我判断这是一件基本靠谱的事,可以做。

做起来当然是难的。提到独立设计师,所有人都问这是什么?很多朋友担忧地对我说,谁会买这些毫无名气的品牌呢?很显然,培养市场和教育消费者的工作需要从头做起。往事不堪回首,想起那些年经历的打击和挫败、失望和绝望,有时我也想不通自己和同事们是怎么熬过来的。好在终于拨云见日,盲目追求大牌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轻奢和设计师品牌已成为时髦女性表达审美的首选。

那么在这本书里,我想跟读者谈些什么?

作为中国最早的设计师手袋精品店创始人、从业十余年的手袋买手,我跟几百位设计师讨论过他们的设计和产品,每年完成数十个品牌的几百单订货。或许我可以谈谈设计师和他们的设计,谈谈层出不穷的It Bag,谈谈新媒体对手袋设计的影响,等等。

作为拥有100+个包包的资深爱包女性,兼备多年客服经验,我对包包搭配颇有心得,也对选购包包充满热情和理性。或许我可以谈谈我的搭配心得、购物经验、包包消费者经常遇到的问题,等等。

作为每年阅读20+本历史书的历史爱好者,我深信时尚全面反映一个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因此是一种历史的见证。或许我可以谈谈手袋的历史、手袋和女性独立的关系、我钦佩的强大女性的手袋、历史悠久的传奇手袋,等等。

作为视觉控和艺术史爱好者,或许我可以谈谈艺术品手袋、古董手袋、装饰手袋,等等。

作为流行文化的追随者,或许我可以谈谈影视剧里的手袋、街拍手袋、网红手袋,等等。

总之,这是一个难得的聊天机会。我期待倾我所有,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审美和观点,认真地跟朋友们分享。

003-0

Charlotte Chen/绘

004-0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