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每逢佳节倍思亲。岑参,也不会例外。这是一首动情的战地恋歌,恋,又见重阳的时节,恋,登高怀远的思念,无奈的境遇蔓延开来,想来不是杯酒、枝花可以解决的怅然。

不同境遇的人,总是用最为贴近自己需求的东西填充节日。节日的习俗虽然有固定的格式和程序,但每个人的节日,就像做菜一样,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口味,酸甜苦辣,出锅时都是自己想要的味道。

岑参重阳登高,一个“强”字是多么的无奈!过节了,还在人间,总要为自己、为别人有个过节的样子,约定俗成的东西不容易抗拒,不然,可能是倍增的寂寥。去登高吧,在这个节日,应是有酒祭祀的吧,可是哪里有人会把酒送来?罢了,用节日勾起的思念,想一想家中的菊花,如果此时它能陪在我身边,是不是可以慰藉一下在外征战的人呢?

岑参作为边塞诗人,其实和他的择业很有关系。高干子弟、进士出身,如果不去当随军参谋,想必也是直追李白或杜甫的大诗人。那样,我们会读到岑参怎样的诗作呢?

时代造就英雄,在唐朝这样一个有很高诗歌成就的时代,每一个诗人,总能站在一个高位,取得自己应有的一席之地,放在其他的朝代,或许要换一种表达的方式才可以。试想岑参如果不是以诗的方式,展开自己的文学才华,而是用汉赋、宋词或者元曲,可能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有这样的成就。

环境造就英雄。岑参顺着做宰相的祖辈留下的路子做文官,饱读诗书的他,凭借自己浪漫主义情怀和瑰丽奇绝的想象,定能书写另类的诗篇。人才,放在什么地方都会闪光发亮,陋室一间,无须囊萤映雪,树之旷野,光芒何其万丈。

可惜的是,投笔从戎的岑参,虽然怀揣着慷慨报国和不畏艰难的情怀,为我们留下诸多美好的边塞诗篇,但自身的命运却摆脱不了罢官客死的可怜结局,这不能不让人感叹。很多时候,投入和产出不一定成正比,没有战死在疆场的岑参,用卓绝的才情为自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光辉的瞬间,这已经是对那个时代、那个环境宿命的挑战,能够演绎出这种生命强音的人,又有几个呢!

每逢重阳节,我还有这样的情怀和思绪。我想做一个送酒的人,送一束淡淡的菊花给写诗的人,可是,那人在哪儿呀?

v婕妤怨

皇甫冉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

借问承恩者,双蛾几许长。

婕妤是皇上的妃子,众多嫔妃等级中的一种。皇甫冉,一个状元出身的诗人,不知为何与前面写《思君怨》的令狐楚一样,替妃子们哀怨呢。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酸溜溜的状况,没有得到皇上宠幸的妃子,看着别的妃子受宠,心里很不是滋味,拿自己的优点比人家的缺点,心想,自己哪一点比不上那个受宠的妃子呢?

这个世界公平吗?我们从小被灌输的理念是生而平等。所以,我们总是习惯站在这样一个立场上考虑问题。你行我为什么不行,你能我为什么不能?总这样考虑问题,无休无止得到的是心理的不平衡。当一个错误的理念占据着自己时,无论如何是做不对事的,其结果往往是让自己痛不欲生。我们应该睁开眼睛看清楚,接受世界本不公平的理念。在你遇到任何不如意时,都应该视其为正常,这有什么呀,你是你的,我是我的,你有的我不羡慕,我有的绝不张扬,这样更容易形成平和的人生态度,无怨而幸福。

嫔妃制度是那时的现实,一旦毫无选择地成为一名嫔妃,就像我们现在找了一份不能跳槽的工作,上班、下班,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不可能天天受表扬、发奖金。皇上那么多妃子,不可能每个人都受皇上宠爱。总要想得开,能够找到自己的乐趣,这样的人肯定快乐、幸福、知足,这叫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工作。

自古中国的文化人就有两种极端的缺点。一种是我啥都行,眼高手低;一种是我啥都不行,哀怨叹息。做到中庸的文化人不多,不然中庸之道早就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这就像我们树立一个榜样,一方面是褒奖榜样,另一方面说明这样的人太少了。

勤奋、努力是好事,但不能期望每件事朝着自己需求的方向发展。每一个妃子都希望自己是受宠的那一个,这种希望,一开始就把不现实的东西定成了真理,顺着这样的真理活着,除了痛苦就只有抱怨了。

抱怨源于自以为是,而现实当中,没有多少东西是和自己的想象完全一样的,当你能把不同当作正常的时候,你就远离了抱怨,靠近了幸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