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乔侍御

赠乔侍御

陈子昂

汉廷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陈子昂说:汉朝那会儿呀,都是巧言令色之徒得势,戍边将士不怎么受待见,有个骢马使(御史)为人挺中正,那又怎么样呢?到老也不知道给谁干。

陈子昂在这是唐朝人说汉朝事,指桑骂槐。这首诗有两个作用:一是给乔侍郎解心宽;二是发泄一下自己内心的不平,说白了就是发牢骚。很像我们周围一个人劝另外一个人,别费那个劲儿了,干半天又能怎样呢!

这是非常消极的一种对人对事的认识方法。为此,我几乎忽略了这首诗或许存在的积极因素,只是说说我的看法。

我们对事情的认识似乎是有一个误区,总是把自己列在正直、忠信的立场上看待与自己不同的人,把人家放在小人、奸佞、谄媚的立场上。自己得势了,觉得应该,好人好报;自己不得势了,就觉得没天理,不是体制不好,就是遇到了昏君。其实事情不是那样。

人与人千差万别,事与事也不一样。一个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你可以去看很多名人的传记,哪有生下来全都是设计好的好命运。曾经和一位朋友聊起来城乡差别,大多数人感觉是城里的孩子比农村的有优势。看得见的是,教育、生活环境、就业机会等。但这种观点并不全面。农村的孩子相对生存环境差些,却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走向社会后,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相比之下,城里孩子的优越性也使有些人奸懒馋滑,反而不容易得到认可。农村的孩子,打小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受点儿委屈扛得住。这些农村孩子隐性的“才能”,城里的孩子不承认,也想不到,真正在打拼中遇到问题,就觉得不公平,怨天尤人。

有时我们说别人是小人的时候,实际上也说明我们自己不具备更加全面的生存本领,为什么不把人家的“本事”当优点看?陈子昂说了,得势的都是“巧宦”,哪个当官儿的不喜欢“巧宦”?站在“巧宦”的立场上,人家那叫能力强。一件事的处理,不同的时间、环境、人物会有不同的方式。有时或许是你的“正直”干砸了,而人家通过打太极,干成了。因此每件事想不通的时候不要把责任全部推到别人身上,要自己去真正想明白,不断学习别人的优点,增进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目标。正如《厚黑学》中的观点,好多人觉得那是教人学坏,我倒觉得,换个角度考虑问题更全面。

《全唐诗话》里有个陈子昂的故事叫“伯玉毁琴”,讲的是他参加科举受人排挤,于是他找个人到街上去卖古琴,卖价“千金”。然后他自己买下来,召集围观者第二天都去听他弹琴。第二天去了很多人,他却把琴摔了,然后说:“我这么大本事的人,怎么能弹这个档次的破琴。”于是将自己的文章分发给大家看,因文章确实写得好,于是“一日之内,名满天下”。我要问,这件事陈子昂是在做什么?现今叫炒作,过去呢,用陈子昂的话叫“巧宦”。

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不发牢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