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心灵深处的灯盏

序 心灵深处的灯盏

那日文学营活动,研讨之余娱乐,我清唱了几句《女驸马》选段助兴,羞赧得很,大家很惊奇,以为我是安徽人。我虽不是安徽人,但极喜欢安徽文化。安徽里的“安”指的是安庆市,黄梅戏的故乡,“徽”指的是徽州,泛指今黄山市辖区。我曾经因为极爱那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去过两次西递宏村,那份朴意和宁静在我心里落了根。

收到庆生的电子书稿《心安即是归处》,我便在可能的时间细细读之。至观电影《黄金时代》归来,想起庆生也写了一篇长文纪念在生活和爱情里漂泊的萧红,倍觉亲切,忽然觉得该给她的书写上几句话了。

庆生是安庆人,后来生活奋斗在合肥,道地的安徽女子,大气温厚。她为稻粱谋的岁月里,始终用文学养魂,这样她的生命充满了灵气和睿智,也在生活和工作里多了一份从容。

她生活的顽韧,这一点是我的榜样。她曾经在税务部门工作,每天面对电脑输入数字,这份工作的枯燥常常困扰她玲珑的心,后来索性辞了工作,考了文学方面的研究生,工作后又研习法学硕士,并参加司法考试成为了一名检察官。同样为公务之谋,她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仿佛应了那句话: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最后看山还是山。只是心境已经淡然。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困顿与挣扎,慢慢就学会了取舍和放下,慢慢就可以踏实安心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这都需要历练。如今的庆生拥有充实的工作,幸福的家庭,白天在各种事务中奔忙,夜晚则在文字的林间翱翔。这是一种有进有退的生活状态,而她的文字也早已化蛹为蝶。

庆生眷恋故乡:“人的一生就像一株小麦,麦穗成熟的时候,就沉甸甸地向根部弯曲,向来时的地方弯曲,向故乡弯曲。”这样的乡情赋的都是深情。

她写回乡,写曾经散落的记忆,写故乡亲朋的生离死别,情感引而不发,泪滴只在文字间打转。

她亦写自己生活的馨香一瓣:“于是这里不再是密林深处的小木屋,迎候行者放下负累轻掩柴扉,它是柴米主妇开辟的另一处喧闹的生活小剧场,屋内的人是演员,屋外那沉默的一群便是观众了,风起时,它们全部哗哗的鼓掌。”这样的句子已然如陆放翁所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也许,每个女子都有过自己的晚霞中的红蜻蜓。正是这样的浅吟低唱,慢慢就消解了人生的疲惫。而庆生在严肃的世相面前,就这样在文字里行着自己灵魂的脚步,从容而不失优雅,让人不觉想起了民国那些温婉有光的女子。书中也有长长的篇幅描摹林徽因和张爱玲,她形容她们是“两朵极美的花,从苦难中汲取养分,于贫瘠的梗上次递开放”。

庆生是个思维敏捷的人,观世阅人,往往有洞见。她习惯于不露声色地表达,于文字里常常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思考。她经常在长长的铺陈后,于故事结尾处“小李飞刀”,让人感叹之余思索良久。《谁的人生不是这样》里,她细细写了自己购买蚕丝被的经过,联想了蚕这一生的辛苦与不易,更写了养蚕人的辛劳,还有做蚕丝被的手艺人的漂泊人生,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一只蚕呢?“丝是蚕的第二条生命”,是追求,亦是宿命。

纷繁芜杂的世界呼唤柔软清澄的心,而文字恰可以安魂。那些为稻粱谋而夜以继日的日子因为有了《简·爱》和《红楼梦》,也就让自己暂时“躲进小楼成一统”,这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智慧,更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心灵妙方,它让自己的生活多了一种可能的温润自守。

我们都是法布尔笔下的昆虫,我们忙忙碌碌这一生,又特别向往去塔莎奶奶的田园之中。这“归园田居”和陶潜先生的采菊东篱又有不同。庆生说:“每个有田园梦想的人,听说了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之后,都会爱上她的庄园和小木屋,爱上她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这样的情怀和向往在她的书里多有流露,只是在这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现实里,它近乎一种奢望。但因为有航灯,我们的心就有方向,即使不能“望峰息心”,但“轻舟已过万重山”,此心安处,即归处。

我这一生至此,除了做一介书生,已经没有风声雨声家事国事的情怀,喜欢的是湖心亭看雪或山中与裴迪秀才书,以出世之心入世已多年。但我亦是猛志固常在,看庆生的处世为文对我也多感发,人可以淡然不可以懈怠。庆生说“勤奋是为了更快乐”,我想这也是庆生的心灵信守之一吧。看她一路走来的不易,看她迷茫里的突围,看她花开花落的生灵姿态,依然冷眼看世界热血酬知己,若可能她也会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甚至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吧。

可以感受到,文学是庆生心灵深处的灯盏,尽管其在电邮里谦虚地说是给孩子留下个念想,我更愿意期待她文学的路更长,在忙碌的生命通道里挖一条涓涓的心渠给自己。

上学时,老师曾郑重地给我们推荐美国作家理查德·巴赫的《海鸥乔纳森》这本书,二十年后的今天,看到庆生的《心安即是归处》,忽然第一次明白了它的深意。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充满了无趣和困顿,甚至会有重重阻力,但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坚持追求自由和幸福,坚持自己的梦想,也许我们不够卓越,但我们历经生命的跋涉一定会获得自由飞翔的生命。阅读此书我看到了乔纳森一样的庆生,愿她永远携着书香走在自己生命的路上。

“修和人不见,存心有天知”,用这句话与庆生共勉。是为序。

古心静典

2015年5月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