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阻挡心底的柔光

谁能阻挡心底的柔光

张水鱼

一个人日积月累的写作,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在一点一滴地收集自己的幸福。

生活是粗砺的沙石,心灵是细润的流水。通过心灵的淘洗、写作的梳理,粗砺的沙石化身精美的璞玉,成为生命里的珍宝。

在梳理生活的过程中,去除芜杂,解除迷惑,记下理解与体验,让沉重的生活辘辘变得轻快,让平凡事物的陶罐因多遍的抚摩而焕发光彩,而由此生发了愉悦心,并把这份愉悦通过笔触告诉他人,谁能说这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而当你拥有了这样的幸福心境,你对待周遭所发生的一切便有了从容面对的态度,看人或事物的眼光必定独特,你相信万物有解。这时候,看一朵花儿会成为一件盛事,对月凝视心有回音,谈到窘事也不乏诙谐,因为你的心底氤氲着化解繁难的柔光。

读贾静的《碎影》,正如沐浴在碎碎光阴里的柔和光影中。

观赏淹没在暗夜里的艳丽昙花,她为昙花生命的短暂做这样的注解:“她(昙花)在浓密的黑暗里沉醉,一定满含别样的幸福,不屑到白天的舞台上抢夺观众。”

面对困扰人们的生死问题,她举重若轻地定位死亡,消解对死亡的恐惧:“死神大概是个顽皮的孩子,喜欢躲猫猫,有时候看到他的一只裤腿,看到他尖尖的帽顶,一转眼又不知藏到哪里去了。有人说人生是场游戏,我看没错,就连死亡这么重大的事都不严肃,有一天你正赶事做呢,‘哐当’一下,有人举牌说:游戏结束了。”

这样的心境,源于心灵的起飞,用她的话来说,“当我们学会低下身架,放下防备,丢弃卑微,留一颗单纯质朴的心,世界和世界之间才会有路可走,一个欢乐灿烂的立体人生方能建成。”

心灵的起飞是什么样子的?立体人生有怎样的风采?贾静的文章里有答案:可以为自己织一只安卧的网,努力摆脱黑暗和恐惧,学会选择与放弃,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可以与物为友,化身成一棵树,“用树的眼光看向树”“用树的眼光望向天”;可以在心灵世界里自如穿梭,试着“和自己做兄弟”,一步步超越旧我;可以把过去和未来编织在一起,可以把自己和他人放在一个天平上升降,可以把晨昏、把万物呼唤到自己的近旁来,听不同生命拔节的乐音。

贾静心底的这一缕柔光是美的。这些美来自她独特的感受力,是她在精神层面上对生活的再处理而得到的佳酿。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以为师者特有的襟怀气度注视着这个世界、建设着这个世界。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她坚忍不拔的自我修炼,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能如此勤奋地写作就是明证;另一方面,可以感受得到她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她不仅善于洞察生活的秘密,追问人生的真谛,还把研究的视角伸向了更加辽阔的心理世界,学习做心理师。她所经历的这一切,为她的文字打上了斑斓的底色。

纵观整本书,贾静老师的写作是明媚的:一个青春洋溢的生命,一份纯粹美好的情感,一段饱满充实的生活。

此刻,孟子的一句话浮上心头:充实之谓美。对照贾静《碎影》一书中对生活的捡拾,然也。

借着这次写序的机缘走进她的小宇宙,我的心里也美美的。

(张水鱼:《新作文》杂志社主编,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