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春风水面皆有情

第一辑 春风水面皆有情

当我们感到生活枯燥无趣时,当我们感到工作繁重沉闷时,就到大自然中来吧。来看看这美丽的桃花,来嗅嗅这醉心的芬芳。一花一木都在散发着诗意的光彩。谁说诗在远方?诗意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桃花源也不是想象中的风景,它就明丽在我们的心中!

桃花笑在春风里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阳春三月,日光明媚,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今天我借一片悠闲时光,赶往濮上园欣赏桃花。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桃花烂漫,灼灼芳华,团团锦簇,如一片片粉红的霞,似一片片粉红的云,风情韵致之美,真叫人目不暇接,神迷意醉。苏轼说:桃花“争开不待叶”。还真是的,只见桃花,看不见绿叶,难怪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桃树是先开花后长叶。

濮上园的桃林好大好美!走在弯曲的小路上,满眼尽是桃花,也许是我来得早吧,今天一个游人还没看见,静极了,真有种十里桃花我独赏的王者感觉。走在桃林,置身桃园,觉得自己都变美了。一个人尽享大片桃林,好奢侈,好富有!桃花千姿百态:有的簇拥着开放,她们面色红润,像搽过胭脂似的;有的高傲地独占一枝,好像刻意向游人炫耀自己的美艳;还有的含苞欲放,只等春风一吹,便会片片妖娆。那甜蜜,那娇羞,那喜悦,正挂在枝枝梢梢……

岁月深处,年年桃花开。小时候村子的林场里也有大片桃林,许多邻居的院子里都种有桃树。见得多了,没把它放在心上,似乎从没有认真地观看过桃花,只知道人们种桃树是为了吃桃,所以也没觉得桃花有多么美,反倒认为那是很自然的树,开花,结桃,如此而已。村民们谈论最多的是谁家的桃树结桃多,并无人提及桃花有多艳,有多美。清楚地记得,我家斜对面有一片开阔地,主人家只栽了树没盖房屋。其中有一棵较大的桃树,主干不高,但粗壮,斜枝较多,很适合攀爬。每年从桃花开放到结桃,几乎天天有孩子在这棵树上攀上爬下,或者坐在树杈上悠悠荡荡。小孩子是很有破坏性的,每年还不等桃子长大,青青的毛毛的时候,就一个个地把它摘下了,咬一口,一尝,酸酸的,涩涩的,甚至有一点苦苦的,于是龇着牙说一声“一点也不好吃”,随手就扔掉了,毫无可惜之意。那时的桃树从不打药,结的桃子自然是纯粹的天然果,若长熟了,该有多甜呀!今天很少能吃上这样纯的果子了,偶尔吃到一两个,便觉得是一种奢侈,是一种幸运。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人们对吃桃已没有特别的渴望,倒是爱上了灼灼的桃花,每年记挂着不要错过了花开的美景。

在我心里,一直有桃花的美丽意象,最早应该是始于《红楼梦》。小时候,我曾经买过《红楼梦》的画片,看到黛玉荷锄葬花,那袅袅婷婷、弱柳扶风的样子,天仙一般,真的是美极了。记得当时我问过不少人,黛玉葬的是什么花,可他们都不知道。后来读书时,我就特意留心,方知是桃花。一直到现在,那树树桃花,落红飘飘,宝黛同坐石头上共读《西厢记》的情景仍让我痴迷。花瓣落到他们的头上,落到他们的衣襟上,落到他们共读的书页上,那种美艳绝伦的画面,真的是醉人心肠。他们双眸对视的一瞬,是妙处难与君说的柔情,是梦里千百次相依的缱绻,是痴,是爱,是恋,是深情。宝黛爱情是《红楼梦》里的魂魄,没有宝黛的爱,怎有这场美丽的梦?他们桃花树下共读《西厢记》的一幕,让我感到青春可以有如此美丽的相遇,人可以如此诗意地葬花、读书、生活。黛玉葬花,其实葬的是青春,葬的是生命,那是一种催人泪下的凄美。桃花带着黛玉的心,带着黛玉的希望,带着黛玉的落寞,带着黛玉的美,飘落在地上,飘落在流水中,也飘落在了我的心上。黛玉葬的是落红,也是一缕香魂,是春天,是对爱情的憧憬。她就像那片片落红,花木懂她的愁,懂她的忧,懂她冰清的心,懂她玉洁的骨,懂她脱俗离尘的美,懂她冷清孤寂的人生。宝黛桃花树下共读《西厢记》是《红楼梦》留给我最美的画面,永远挥之不去。

《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的画面也很美,很震撼。桃花林中,三位英雄一跪定乾坤,生死情相随。灼灼桃花见证了他们的金兰情谊,也绚烂了他们的兴汉志向。那一拜,拜出了英雄豪气,拜出了千秋大业。

在我十三四岁时,有一次听收音机,听到了戏曲《桃花扇》,李香君血溅定情扇,斑斑血迹化作片片桃花的情节深深地刻在了我心上。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烟雨楼台,秦淮水榭背后的不屈,是玉碎而非瓦全。为民族大义而舍弃个人爱情的秦淮名妓李香君,气节高贵,芳名永传!今天,后庭花之歌也许未歇,羽衣曲之声也许犹在,但那玉碎之志、脊梁风骨从未消逝。

后来读《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句,在我脑海中定格了桃花盛开时的嫣然灿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知道有很多诗人名家都非常喜爱桃花,赋予了桃花特定的含义。记忆尤深的是,王维“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的息夫人,被冠以“桃花夫人”;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是张志和眼中脱俗超尘的美;有一个院子,“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这是秦观秦少游心中的理想家园。

太佩服陶渊明,他的《桃花源记》为人们创构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一个美好幸福的和平国。陶公辞官,带着一种回归、一种自然、一种平和、一种宁静的心去寻桃花源,去寻他的心灵栖息地。不为富足,不为种豆收获,只为心中那份自由、洒脱、无束!只为生命中那份自在、舒展、快乐、高贵!从此,桃花源便成了一个向往,一个象征,也让后世人有了一种心灵的寄托与存放。我曾经误解过《桃花源记》的结尾“后遂无问津者”,认为陶渊明不够坚定执着,应该让更多的人找到桃花源。其实现在想想,那个山洞找见找不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桃花源已经印记在人们的心里了。

很喜欢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光阴流转,世事变迁,物是人非,花在人无踪。几多惆怅,几多伤感,几多回忆!想必心中有桃花的人,定是有美的人,有情的人,有爱的人。唐寅唐伯虎曾经花光积蓄为一个心爱的青楼女子赎身,建了一座桃花庵,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一代才子的潇洒与失落叫人羡慕,更让人嗟叹惋惜。

桃花一脸灿烂,在阳光下艳丽着,在春风中摇曳着。园子里的游人渐渐多了,个个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沈从文《边城》中写道:“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可见人们大都是喜爱桃花的。毕竟那柔软的花瓣,婉转了冬的坚硬;娇媚的花色,渲染了春的绮丽。谁人不爱这温煦的春天呢?

有人说,桃花的花语是爱情的俘虏。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桃花一直以来都和爱情密不可分,人们常说的桃花运,就是指爱情的机遇和运气。于是,很多男男女女,总忍不住流连桃树旁,希望碰到桃花运,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爱。他们也希望能驾一叶兰舟,等在桃花渡口,等到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或伊人。

我想着走着,走着赏着,桃花朵朵,花香萦怀。于是我的整个心情都变得明媚起来,开阔起来。看桃花树下,不少女子与桃花合影拍照,想借一抹桃花的美丽装饰和衬托自己。看来多情的时光,已把桃花悄悄地移植进了人们的心里,并默默地扎下了根。人越接近自然,就越接近真实的自己;越贴近自然,就越贴近心灵的方向。

当我们感到生活枯燥无趣时,当我们感到工作繁重沉闷时,就到大自然中来吧。来看看这美丽的桃花,来嗅嗅这醉心的芬芳。一花一木都在散发着诗意的光彩。谁说诗在远方?诗意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桃花源也不是想象中的风景,它就明丽在我们的心中!

希望每一个去看桃花的人,心中都有爱,有美;每一个看过桃花的人,都能让自己的心行走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

愿桃花永远笑在春风里!

冬梅写于戊戌年春日

花开半园

半月前,朋友圈里就有广告:濮阳市登星牡丹生态园举行盛大的牡丹节。我欣喜非常,充满向往。再不用跑到洛阳或者菏泽赏牡丹了。戚城公园虽然也有牡丹园,然面积太小,品种不多,花色也不够丰富,看后总有一种不过瘾的感觉。所以我对濮阳牡丹文化节非常期待。

四月十六日这天,登星牡丹园正式开园了!这天,我来到了这里。登星牡丹园毗邻东北庄杂技文化园区,占地三百余亩,是豫北地区首个超大型精品牡丹旅游景区。园内种植各种牡丹及观赏芍药十五万余株,还有各种名贵花树九千余棵和几十块名贵观赏石。本届濮阳牡丹文化节活动涵盖了文化交流、赏花旅游、杂技展演等多个领域。游客除了可以参加牡丹诗会、旗袍秀、摄影大赛、茶艺展示等多项活动,还可以到东北庄建业大集古镇欣赏原生态杂技,品尝河南十八地市特色小吃、地方名吃、经典豫菜,参观中原杂技博物馆,感受濮阳独特的杂技文化。由于它规模庞大,气势恢宏,汇集中原地区牡丹和国内外牡丹精品于一园,故称之为“豫北牡丹第一园”。

全园牡丹四月中旬就进入了盛花期,游客在花海的美景中尽享牡丹盛宴。从此结束了濮阳市没有牡丹园的历史,为濮阳文化增添了一个牡丹文化的新亮点。

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牡丹仙子的雕像。牡丹仙子形体飘逸,身材窈窕,她手捧牡丹,眺望远方。神态端详、自然而温柔,面善目慈,透着一股灵秀。很美!一定要照相的,沾沾仙女的仙气、喜气,说不定真能心想事成呢!

好大的牡丹园!好开阔!咦?牡丹花怎么不多?怎么不是我想象的花开满园,姹紫嫣红,锦绣一片?园中有几块方地的牡丹还没开花,矮矮的,稀稀的,好像新栽种的。我心里掠过丝丝失望。

哪儿有花开就去哪儿观赏吧。花开得真艳!那种雍容、婀娜、华贵、大气,直叫人想起“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没想到牡丹花的品种那么多,名字还那么好听。以前我赏牡丹,总是看重花的色,花的态,对其品种类别很少在意。这里的工作人员真有心,每一片牡丹花都插置一个牌子,标注其名称。真好!既观赏了牡丹,也增长了知识。其中常见的有魏紫、赵粉、姚黄、香玉、花二乔、洛阳红、白雪塔等,这些牡丹花我们在戚城公园、濮上园应该观赏过。我很想看看黑色的和绿色的牡丹花,可惜这里也没有。四下环顾,东西寻找,始终未见。其实不用寻的,那种稀有的色彩,如果有,会格外醒目的。我曾问园子里的花木工:那些没开放的牡丹中,可有黑花魁、绿香球?她们笑笑,摇摇头。没有?还是没开放?我也不好追问。也许就隐在那些还没开的花中吧!我应该给自己一个念想,一个希望。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牡丹不愧为花王!尽管花形各异,却都有令人惊艳的风姿,花色夺目,香气醇郁,令人驻足,流连忘返。魏紫是名贵的牡丹花品种,紫红色,荷花形,美观大方,长势旺盛,花朵硕大,花期较长,丰满富贵,被誉为花后,给人以温馨、热烈、喜庆、吉祥的美感。姚黄开得很盛大,株形直立,枝条细硬,花枝短粗,花朵皇冠形。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酒醉杨妃是牡丹名贵品种,花瓣整齐,光彩照人。开粉紫色的花,既妩媚动人,又不失贵气。顶部为粉红色,依稀还染有一丝白色。盛开的枝条看上去很柔软,花朵有些下垂,就像喝醉了的美女一样。因其似有醉意羞态,故名酒醉杨妃。名字真美!让人遐想迩思。

记得书上讲:唐朝女皇武则天,有一次酒后醉言,下圣旨要百花在隆冬时节同时开放。百花依从,唯独牡丹抗旨未放,显示出坚贞的气节。于是女皇一怒之下,将牡丹贬谪洛阳。因此牡丹赢得了大多数人的同情,也赢得了大多数人的喜爱与赞美。也有传说讲道:这种花是王母娘娘的仙丹所化,人们叫它母丹。因母丹有仙丹灵气,开的花异常美丽,香气四溢,成为名贵花草,所以世人称之为天香国色。难怪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有诗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写有“白玉”“黄花葵”“玉板白”等名称的地方,牡丹花株还小,不见花影。望着这一行行整齐的花畦,我的心田仿佛注满了花香。闭上眼,仿佛花海如潮,花浪翻滚。沉醉!我期待有朝一日花儿全盛开,满园灼灼,触手生香!

花也好,人也罢。凡事总有个开头,总有个起步。今天种下一株苗,明天就有希望长大,就有希望茁壮,就有希望开花。

想到这里,刚刚进园的失望一扫而空。《菜根谭》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酕醄,便成恶境矣。”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一种迷离朦胧的意境,自有一种诗情画意。观赏的人对此仍有期待和憧憬。杭州灵隐寺中,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的:“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这里的“半”字,可以说用得精妙。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圆满,总会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万事只求“半称心”,少一些怅恨和抱怨,才能更坦然地面对人生。所以,花未全开月未圆是一种含苞待放的人生状态,是一种优雅的从容和淡定。曾国藩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就是“小满”,连他的书房都取名为“求缺斋”。原来,不求完美就是完美。

花开半园也好!留一半希望给自己,留一半想象给自己。期待来年花开更盛,花开更艳!

我从空中飞来

这次青海、甘肃之旅,去来双飞,且都是依窗而坐,所以能静静地观看这神奇的空中世界了。

辽远啊!苍苍茫茫,辽阔无边,一览无余。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真乃经典绝句,千真万确。飞在空中,一眼望不到边。不知道什么叫边界,知道了什么是无垠。不知极限在哪里,不知天有多高。真的是天外有天,云上有云,云下有云。天空只有三种颜色:蓝色,白色,灰色。蓝色的天像大海,白色的云像雪,融在海水中,像冰山浮在海水中,难怪有云海、云水之说。这里没有惊涛拍岸,也能卷起千堆雪。海河中的雪云高山,好像千万年亿万年都不会融化似的,就那么堆积着,浮现着。你根本不敢去碰摸,觉得一触即倒。回视大地,俯瞰郑州城,原本高大的楼房像玩具模型一般,又轻又薄,原本的平房则如一个个棋子或小块积木。今天天气好,好像没有风,觉得飞机飞得很轻松。据说坐飞机不祝一路顺风,好像是因为飞机靠逆风起飞,顺风时飞机飞不起来。在这方面我是一窍不通,仅仅是听说而已。但人们希望平安,祈求吉利,这个道理我是明白的。

白云像棉花飘堆在空中,姿态万千,奇形异状。有的像奔马,有的像虎兽,有的形似门,有的状如树。有的云朵比较小,丝丝缕缕。有的云在飞,有的云浮挂在那里一动不动。有时大片大片的灰色的云突然间从眼前扑飞而来,遮挡了一切,只有灰蒙蒙的一片,其他什么也看不见了。飞机就从这灰蒙蒙的云中穿行而过,只感到飞机在往前冲,不顾一切地向前冲。我不知道这时候飞行员怎么辨识方向,也佩服他如此从容不迫,飞机依然这么平稳,这么顺利,好像什么都没遇到,什么都没发生。今天天气整体来说非常好,几乎都是白云,若是阴天,是不是更朦胧,更模糊不清?就在我这样想着的时候,眼前豁然明亮了,开阔了。好大的天空!好蓝的天幕!真是瞬息万变。我们人类在看云识天气,然而云是飘浮游移的,是捉摸不定的,所以天有不测风云,一切都在变,没有可掌控的一切。平日里我们说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站在大地上的人来说是对的,对于飞在空中的人来说则是荒谬可笑的,在天空飞只能听天由命。

看远方,云山云海。看眼前,又虚无缥缈,捉不住、飘不定的云就这样飞去飞走。蓝色,白色,间或看见灰色的云。苏轼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真的,天上仿佛只有海水,只有雪云,一定是寒冷的,冰凉的。天空是干净的,也是单调的,只有三种颜色。人们向往天上,希望脱俗,希望出尘,希望成仙。这里的确洁净,但我觉得这空中也太寂静了,沉寂极了,寂寥极了,没有生命,没有味道,没有暖意。只有飘飞的云在动,你看得见,却摸不着、抓不住。也许是飞机飞得太高,空中看不见一只鸟儿。除了嗡嗡的发动机声,听不见一点点生命的呼吸,感觉不到一丝丝的生机。我突然产生一种意识,好像不太喜欢这样的静,这样的寂,这样的凉,这样的寒。我还是爱我们人间的烟火味道,爱我们人间七彩斑斓的色调,爱我们人间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

以前我曾天真地想,飞到天上,也许真能看见辉煌威严的天庭,也许真能看见浩浩渺渺的天河,也许真能遇见神仙,也许真能……然而,坐在飞机上,只能看见蓝的天,看见白的云,看见灰的雾。飞机载着自己向前飞,向前飞,勇往直前。看不见美丽的七仙女,没有壮观的天庭,没有灿烂的银河。郭沫若先生笔下那个自由、安适、富庶的天上街市在哪里?这时我欺骗自己说:不要绝望,也许你想象的仙境太远太远,太高太高,它是存在的,只是看不见而已。我不禁抿嘴浅笑,千万不要抹杀了自己的想象,留着那点幻想吧,人还是有想象的好。没有了想象,没有了浪漫,没有了飘逸,没有了超离,岂不太沉重、太无趣!

我们这班飞机最高飞到五六千米吧,显示屏上有。突然佩服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把人间天上连接一起,让我们能看到大地之上、云天之外的气象。在飞机上时间长了,眼睛有点吃力,不舒服,好像有一股气息在暗暗地冲击着。我不得不看一会儿闭一会儿眼,好累!若在家里看两集电视剧,或者读几十页书,喝几盏茶,一个时辰挺快的,可在飞机上两个小时总觉得漫长。

快到西宁了,突然间天空响晴,太阳好亮,刺眼。仿佛太阳离自己很近很近,我不得不拉上机窗的挡板。这时明显感觉飞机在往下降,那黑色的圆圆的东西是什么?不应该是云,云太轻太浮太飘,云在飞在跑在游,而这些却是那样沉、那样稳、那样重,一动不动。噢,原来是山,看清了,渐渐显露出它的轮廓了,它的青色了。有些云白白的,盖在山顶,像开在山上的一朵花。也有的云斜盖在山腰上,绕在山的周围,真所谓云山雾绕。

又看见青山了,又看见高楼了,还有那弯弯曲曲的道路。飞机在缓缓地着陆,着陆,慢慢地着陆。我已经听到了机轮和地面摩擦的声音,突然觉得这声音走进了我的心里,让我触感到了大地母亲的厚实博稳,嗅到了阳光照耀下的大地暖气。这气息,好亲切,好舒服!

我从空中飞来,我依然爱我的温情人间。

冬梅写于戊戌年季夏荷月

妩媚的西宁之夜

第一次来西宁,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

别看女儿年轻,在家还把她当成孩子,在心里把她当成宝贝,总觉得从小娇生惯养,不会操心,没想到一出家门,她好像换了一个人,办事竟然如此周到、妥当、贴心。一下飞机,就有司机笑盈盈地迎上前来,接过我手中的行李箱,友好地说:“车就在门口,张师傅有急事,脱不开身,我是他的朋友,我送你们去宾馆。”女儿笑着对我说:“找的接机师傅,第一次来,人生地不熟,免得咱们摸不着北。”女儿给了我一个惊喜,一个感动,一个欣慰!长大了,我的女儿,我的宝贝,真的长大了!

放眼都是山。西宁城被山包围着,环绕着。山很多很多,连绵不断,但较平,较低,较缓。山头圆圆的,像一个个馒头,不如我们的太行那般雄伟、高峻、奇拔、耸峭。司机师傅叮嘱我们来到这里要防晒,温差大,紫外线特别强,并询问我们有无不适。我觉得这位师傅真好,和蔼,亲切,可靠。

我是个爱吃的人,喜欢美食,所以每到一个地方,一定要吃当地的特色小吃。我想吃西宁最有特色的羊肉串和青稞面,于是询问接机师傅哪里有。他说要到莫家街,那是美食一条街,青海的酿皮、凉皮、炒凉粉、酸奶、油炸糕,还有各种各样的面,很多很多。于是我对莫家街产生了向往,想象着应有尽有的美食,想象着繁华热闹的景象,想象着西宁人说话的口音,想象着我们走着走着也许会邂逅一个个惊喜。

到宾馆安顿好,我们就去找莫家街。走在大街上,多见戴着小白帽的回民,黑黑的脸上写下了几分沧桑,但表情是放松的,神态从容,目光自然平和,步履不紧不缓,俨然这片土地的主人。包着彩巾的女人,飘飘地走过,摇曳着长长的裙子,别有一种风情与俏丽。原以为西北人应该人高马大,没想到西宁人高而瘦,皮肤黑黑的。不像我们中原人,满街可见腆着肚子的胖人。

西宁的夜很清爽,像我们濮阳的秋天似的,不凉不热,清风吹得人舒服惬意。华灯初上,璀璨闪烁,把西宁的夜装扮得格外迷人,几分时尚,几分大气,也不乏几分妩媚。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遇见一对夫妇,四十多岁,悠闲地走着说着,一听口音知道是当地人。我上前打听:“你们好,请问莫家街怎么走?”女人微笑着,指着正东方向:“一直往前,要过两个红绿灯,再向右走,远远地就能看见,那地方可显眼了,很热闹的。”男子说:“步行挺远的,你们可以打车去,最多十块钱。我怕这孩子穿着高跟鞋走不过去。”真是个细心人!他一边说着一边看着我女儿的鞋。我笑着道谢:“谢谢了,我们知道了,再见。”我于是有些心疼女儿,怕她脚疼,怕她太累。站在桥上,我们商量着该怎么去。我也趁机寻找角度,拍几张西宁的夜景。反正是出来游逛,不着急。大约五分钟吧,我们还在拍照,没走出大桥呢,那位女人匆匆地向我们走来,招着手:“呀,真好,你们还在这儿,刚才没给你们说清楚。西宁有两个莫家街,那个远的是新的,其实咱眼前这条街最早就叫莫家街。你们要是吃饭,这条街上全是卖吃的。你们要是想随便看看,往南走,就那,很近的,那是最热闹繁华的中心广场。”她边说边指向灯光灿烂的地方。那里的确高楼矗立,一片辉煌。“怕你们跑冤枉路,我觉得还是回来再给你们解释一下。”我被感动了,真没想到,善良如是,热情如是,厚道如是。如果是我,做不到这样。我女儿也被感动了,啧啧赞道:“还有这么好的人!妈,你做不到吧?向人家学习吧。”太有责任心了,善于替别人考虑。这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会用心的,工作中肯定认真,人品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姿态和生活态度。

一切都明白了,虽然我们是外地人,却有一种在家的感觉。那就沿着脚下这条南川河向南走吧,去广场看看。

西宁的夜是安静的,不像我们濮阳那般喧腾。南川的水悠悠地流着,河岸有静静的垂钓者。走在河边,像中秋,凉凉的,爽爽的。河水有股腥腥的味道,不算刺鼻,水藻一团团的,不大,黑黑的,虽然有彩色的灯光映照着,也能判断河水不是太清亮,不是太碧透,应该是有些浑浊,土黄的水色。中心广场紧邻南川河,看着走着,远远传来了音乐声,一听就知道人们在跳广场舞。循着声音走去,呵呵,全国人都跳一样的舞,好像和我们跳的舞曲一样有感染力。和濮阳相同,几乎是清一色的女人,舞群中看不见男人。

快十点了,广场旁的王府井百货大楼还灯火煌煌,大门敞开着,我们赶快进去。一进大门,有醒目的老北京冰糖葫芦串,买吧。一吃,上面粘的核桃仁就掉在了地上。很可惜,我也有点不好意思。我家先生弯腰就去捡,扔在地上的确不好看。“呀,最好吃的东西反而掉了,可惜了。你们走吧,你们不用管,我来捡,我擦干净就行。”卖糖葫芦的老板边说边笑着弯下了腰。西宁人好细心,好有素质!我又一次被感动了。

回来时十一点多了,街上的游人分明见少了。美食街有些饭馆还开着门,店前的彩灯闪烁迷离,小饭馆布置装饰得很有味道,往里一瞅,很干净。饭馆的招牌个个不同,各种特色小吃,显得很诱人。若不是太晚,我真要进几家尝尝。

西宁的夜更宁静了,也更妩媚了。没有拥挤,没有喧闹,没有嘈杂,走在这里,踏实,放心,安全。真舒心,感觉真好!因为这个夜,一天的疲惫似乎消散殆尽了。

带着这份好心情,明天出发吧!明天的风景一定很美。晚安!西宁,愿你永远安宁!

冬梅写于戊戌年夏

修一颗佛心——游塔尔寺

游塔尔寺,心灵仿佛被净化了,升华了。

塔尔寺位于西宁市西南约五十里处的一个小镇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为纪念第二佛陀宗喀巴而建。远远地就看见一片独具风格的藏式建筑群,好大!应该超过五百亩吧?走近一看,数十座殿塔依山傍水,布置精巧,错落有致,交相辉映。寺内宝塔林立,古树参天,景色十分壮丽。对面莲花山山顶上有一个巨大的五色经幡,引人注目,向世人昭示着这里是佛教圣地、雪域净土。

售票处有不少人穿着藏族服装在拍照。服装看上去很漂亮,我很想让女儿体验一下穿上藏族服装做藏家女儿的感觉。我也想看看女儿穿上别样的服装是何等漂亮。可是,我看到一件衣服这个穿了脱下,另一个马上又穿上,如是一件衣服多人穿,我不由得嫌弃起来,更何况大热的天还要等。算了,女儿穿什么衣服都是美的,都是妈妈心中最美的女儿。照不照相无所谓,女儿的美永远在妈妈心里。不照了。

买了票,我们就随着游人进去观看。寺前广场上矗立着八座白色的塔,像葫芦,像瓶,很别致,很有特色,一看便感受到它浓郁的藏族文化风格。这八座塔也叫八宝如意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塔尔寺,顾名思义,先有塔,后有寺。我们真的要学会听名思义。第一座塔叫莲聚塔,纪念释迦牟尼的诞生,七朵祥云烘托着刚刚诞生的灵婴——佛祖。据说,佛祖是从他母亲右肋下降生的,下地就会行走,共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均现出一朵莲花般的云彩,即所谓“步步生莲花”。第二座塔叫菩提塔,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修行成佛而建。释迦牟尼出生于帝王之家,父亲期望他继承大业,但王子天性聪慧,悟性极高,深感俗世的痛苦,最后弃家出走。经过艰难的苦修不得解脱,之后释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树下静坐,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思考,在天朗风清之际,忽见天空现出一只金轮,他看到了金轮中的天地三界,参悟了六道轮回,终于成佛。记得《西游记》的结尾部分讲到了这一内容。唐僧看见菩提树,虔诚揖拜。八戒和孙悟空问:“师父,你为什么拜这棵大树呀?”唐僧就给徒儿们讲了菩提树下佛祖参悟成佛的故事,三位徒弟听了立即双膝跪地拜了又拜。在看《西游记》电视剧的时候,我惊讶世上竟有那么大的树。佩服导演,在哪儿找了那么大一棵根深叶茂的树。那首插曲《青青菩提树》非常动听,当时听那首歌我流泪了。那分明是唐僧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历经无数岁月,战胜重重磨难的写照。歌中唱道:“青青菩提树,宝相庄严处,经过多少岁月,依然苍翠如故。啊,仰参菩提树,遥望故乡路。几多朝朝暮暮,漫漫云烟无数。历经坎坷终无悔,未教年华虚度。啊,噢,面对大千世界,功过从何数。愿此身化作菩提,护众生光照千古,光照千古。”一部《西游记》就是一部人生路,就是一部信仰史。第三座塔初转法轮塔,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大彻大悟成为佛陀以后,向五位比丘宣讲佛法的故事而建。第四座塔是降魔塔。第五座叫降凡塔。相传释迦牟尼出生三天,生母即故去,由姨母抚养长大,因此,他成佛后升入天界,为了感激姨母,又一次降临人间,继续弘扬佛法并超度其姨母,这座塔就是为纪念佛祖再次降临人间普度众生而修建。第六座塔息诤塔,也叫和平塔,是为了纪念佛祖以大慈大悲之心平息僧人内部争端的功德而修建的。第七座塔叫祈寿塔。最后一座塔叫涅槃塔。这八座如意宝塔均是方形底座,圆身,尖尖的高高的长长的塔顶。人说,塔内埋着该寺历代高僧的衣冠,各地信徒来这里常常绕塔参拜,虔诚有加。

记得以前读到“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时,我不懂为什么要转佛塔。如今,我明白了。佛祖慈悲,精神伟大,功德无量,应受万世敬仰和纪念。人人都应该修一颗佛心,人人皆有佛性!我站在如意塔前,双手合十,默默地祈祷:愿佛祖护佑我的亲人、我的爱人一生幸福安康!保佑所有好人一生平安!五色经幡啊,让风带着我的虔诚,带着我的祈求飘散到每个角落吧,愿天下苍生吉祥如意!

往里走,我们先看的是护法殿,也叫小金瓦殿,真是金光烁烁。镏金铜瓦屋顶,斗拱层叠。屋顶上有法轮,有麒麟、金鹿等瑞兽装饰。难怪这座殿在大门口,原来是神灵护佑着塔尔寺,不让妖魔鬼怪进来。一进去,是一座四合院,我们汉族喜欢的院落结构,墙体、廊柱等是典型的藏族风格。回廊上陈列着野牛、熊、羚羊、白马等动物标本,相传是护法神的坐骑。满院的人有的站在长队中,在等着进正殿拜佛,有的在往院内的石碑上贴钱币。我拉着女儿排队,我一定要进大殿看一看,拜一拜。殿内供奉着保护塔尔寺的神,我虔诚地双手合十,拜了三拜,心里许下愿望,布施下十元钱,就离开了。殿内那些神、佛、罗汉,都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神通?走廊墙壁上那些精美的壁画讲的是什么故事?有什么寓意?我在这里就像个傻子,什么都不懂,看不出门道。于是,我对女儿说:“我们不能这样瞎看傻跑,累死我也看不明白,咱们跟导游吧,遇见哪个听哪个。”

在祈寿殿我们遇见了导游,这是一座小巧幽静的院落。看文字介绍知道,祈寿殿是寺僧为七世达赖喇嘛祝寿而建。传说达赖喇嘛为该殿开光时撒了一把吉祥米,米化作满天的花雨落下,因而这所寺庙又名“花寺”。这传说、这想象好美!人们总是希望把善良播撒,把吉祥播撒,人人得到上苍和神灵的庇佑。

正对院门竖立着一块半人高的石头,听导游讲,传说宗喀巴的母亲生前背水途中常靠着它休息。因此这块石头现在成了信徒朝拜的圣物,非常珍贵。石头上面贴着一些钱币,这肯定是游客对佛虔诚的一种表示,对寺庙的一种布施。导游笑着说,只有心中有佛的人才能够将钱币贴在石头上,否则佛就不收你的。我想靠近贴钱,但又担心贴不上去,于是放下两元钱聊表心意。我不敢放多了,看样子每个殿内甚至每座佛像前都要供奉,我量力而为吧。

院内有一棵树,长势茂盛,开着白色小花,不仔细看,看不见花的,花很小,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似曾相识,但我又确实不知名字。难道这就是菩提树?别说,和电视剧《西游记》里的那棵长得像极了,特别是叶子,一模一样,只是这一棵小多了。说真的,我想象中的菩提树,很大很大,发着金光。现在眼前突然出现了实实在在的菩提树,活在现实中的菩提树,我还真有点疑惑。

步入殿内,见到供奉的佛像,居中是佛祖释迦牟尼,稍前左右两位是佛祖的两位大弟子迦叶和阿难。佛祖的胁侍是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骑青狮者为文殊,骑白象者为普贤。释迦牟尼像前,还有三尊小佛像,它们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左右两厢各具形态的是十六尊者像,俗称“十六罗汉”。这些佛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气势恢宏的大经堂不能不看,这里是僧人诵经学习进修的地方,遇到活佛莅临的日子,更是僧众聆听大法的场所。进门之前,我心有期待,想看看僧人们是如何诵经、如何学习的。然而我失望了,除了满满的游人,一个僧人也没有。是怕如织的游人扰乱吗?可游人天天如此络绎不绝,哪有清静的时日。也许今天僧人休息不用上课?也许还有其他的学习场所?总之我认为寺僧不能不学习。

大经堂真大,装饰得很精美,紫红色和黄色为主调,鲜明而不艳丽。这里的“堆绣”、壁画,都是塔尔寺的艺术绝品,美轮美奂。长长高高的书柜上放满了经书、医药典籍、哲学著作等。一百六十八根柱子支撑着这座宽大的房屋,其中六十根为暗柱,建在墙壁内,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有一百零八根。红红的柱身上雕刻着不同的图案,华美的藏毯都是蒙古王公的赠品。导游讲,僧人们就在柱间的这些叫作“佛团垫”的藏毯上打坐念经。

大经堂的三面墙壁上都布满了佛龛,每一尊佛像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尊佛像的造型都奇特逼真,工艺精湛,形象可感。那尊幼宗喀巴像端庄中透出天真,不失儿童的可爱,给人印象深刻。神龛前的供盘内全是梨。我纳闷:我们汉族,特别是中原人,送礼或上供不用梨,因为“梨”和“离”谐音,忌讳分离、离愁、离苦,认为不吉利。塔尔寺内的供品全是梨,是有一定的意义吗?抑或是梨为当地应季水果?我想问导游,怎奈人太多,挤不到导游跟前。看导游的样子,也是匆匆地讲,匆匆地出,里面太拥挤了,好像没有窗户通风。我觉得一股股热气不断地向我扑来,好闷。

堂外有虔诚的信徒和僧人在不停地磕头,其中大多数都是远道而来的藏族牧民。他们那种全身匍匐的磕头方式叫作“五体投地”,又叫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中对佛表达虔诚的最高参拜形式。我仔细地看了看这些人,他们神情肃穆、庄重,有的额头上血痕鲜明,有的脸颊上汗迹斑斑。他们先并足,正身合掌,屈膝屈肘至地,翻掌,再以头着地,良久方成一拜。两手、两膝、头,此为“五体”。人说,这些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要做到身敬、语敬、意敬。

据说信徒若在佛前许过愿,还愿时就要用十万个长头来报答。远道来的人都是自带干粮,白天到这里还愿,夜间就近住宿,一天天不停地拜下去,磕下去,一直拜磕到规定的数目为止,而且每次的间隔不能超过二十四小时,否则前面的累积数无效,得从头再来。

我问导游为什么要磕够十万个,导游指着一幅壁画讲:当年宗喀巴大师诞生时,他脐带滴血处生长出一棵菩提树,树上有十万片叶子,每一片叶子上面都有一尊狮子吼佛像,所以他们要把这十万个佛像都拜到,磕上十万个长头才算功德圆满。为了不计算错误,信徒们在磕长头时都拿着一串佛珠计数。

天!这得多长时间,多大的诚心,多大的韧性!以前就听说过,有的信徒,变卖家产,从家乡出发,用数月甚至数年时间,风餐露宿,五体投地,一步步丈量着脚下的路,风雨无阻,雪霜不惧,前行是他们唯一的信念,朝拜是他们坚定的信仰,即使再苦再累,也要到达他们心中的圣城,也要朝圣他们心中的灵佛。如此执着,真让人感动,佩服!他们把心献给了佛,把身体献给了佛,甚至把生命都献给了佛。他们跋山涉水朝圣的过程也是修炼心性、磨砺意志的过程。我想,人心中有了信仰,脚下也就有了力量。

我们在坐车去塔尔寺的路上就看见一男子赤着上身,顶着烈日,走着拜着,黝黑的脸上浸满了汗水。当时我想,如果是我,即使信仰坚定,也是走不下来的。脚肯定被磨破,头肯定被晒晕,眼肯定被晒花,肯定累趴倒地。我什么都干不了,好好地教书吧。自己的工作多好呀,珍惜吧!

在塔尔寺,著名大殿前,回廊处,都有转经筒。以前读书时读到过,今天亲眼见到了,我岂能错过!于是,我拉着女儿,加入长长的队伍。转经筒用金属做成,外面应该是镀了铜吧,黄黄的,亮亮的,光光的,还挺沉。筒里面装满了经书或经文,筒侧面印有观世音菩萨的六字真言。人说,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诵读了一遍经文。转经会减轻所有的痛苦与不幸,可解脱轮回之苦,可得佛祖保佑。人们按顺时针方向一个个地转动着,转动着,不漏掉任何一个,生怕漏掉就不灵验了。我不会念六字真言,但我怀着虔诚的心转动着,一边转,心里一边默默地祈祷:佛祖保佑!保佑我的女儿、我的父母、我的爱人,一生幸福!吉祥安康!

天很热,我的确已经累了。把一圈转经筒转完了,我想找个地方坐下歇歇。我家先生说:“累了就别看了,已经十一点多了,下午我们还要去青海湖,你得积攒体力。”看女儿的样子,也累了。我想,走就走吧。出了大经堂的院子,外面人更多,更拥挤。一抬头,看见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很是气派。这是什么?看样子很重要。这时听见一位导游喊:“大金瓦殿,这就是大金瓦殿,塔尔寺最重要最大的殿!”我和女儿相视一笑,我说:“这个殿不看就太遗憾了,我们已经看了小金瓦殿,大的更应该看。”女儿也认为该如此,并说:“看了这个,我们就走。”

果真,这是塔尔寺的主殿,是塔尔寺创始人宗喀巴诞生的地方。传说宗喀巴的母亲生下他,剪断脐带,血滴在了地上,奇妙的是从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棵非常茂盛的白旃檀树,也就是菩提树。树上缀叶十万,且每片叶子上均有一尊狮子吼佛像。宗喀巴后来到拉萨学习佛教,母亲思念儿子,就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家书,想让儿子回家。当时十六岁的宗喀巴学佛之心坚定,就寄回一幅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让母亲绕树修一座塔,说“见塔如晤儿面”。塔尔寺,顾名思义,先有塔,后有寺,而那棵被修进塔里的树,慢慢又从根部衍生出来,塔外也长有一棵,很大。导游说,每到秋天,这棵大树叶落满地,人们纷纷扫叶,供奉在家。

那座塔也叫大银塔,如今已经做了装饰。外部镀银并镶满了珠宝,已经不是早期的古朴模样了。人们来到这里,都要看看大银塔。灵塔上方的匾额“梵教法幢”四个大字,是乾隆皇帝的御笔钦赐。大殿中的几尊佛像面部线条丰满优美,庄严中透出灵秀,让人感到亲和、可敬、真实。端详着佛像,我觉得灵佛真的在塔尔寺,真的在人间,真的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他们微笑着看着这大千世界,看着这花花人间,看着这繁华红尘,他们从未走远。

大金瓦殿内,人挤得满满的,密不透风。来的路上司机说塔尔寺的游人会很多,但没想到会这么多,多到如此程度,多得让人透不过气。你被人拥着挤着不得不向前走,后面的人喊着:“前面的走起来,不要停!”我害怕在这里待的时间长了会窒息。人流拥着你向前挪,我紧紧拉着女儿的手,稍一松开,就会被人流冲散,担心找寻不到。我有些烦躁,有些失望,还没好好看呢,还没看见大银塔呢,就被挤出来了。但又不敢抱怨,只好劝自己说:此乃佛家圣地,佛门净土,应心怀慈悲,平和宽容。罢了,也许以后我还有机会再来。于是在文殊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佛像前布下几元钱币就离开了。

游塔尔寺,我是郑重的,虔诚的,敬畏的。我想庄重地拜佛,可是游人如潮,容不得我驻足凝神。佛啊,我的祈愿您可听到?一定会听到的,因为你们都在我心里。其实,拜佛拜的是功德,是文化,是信仰,是一份祈愿、一份希望、一种精神诉求。求得的是一种自我的心理满足和踏实,是在寻求一种心灵的保障与慰藉。

塔尔寺是一座寺院,也是一座博物院。它博大精深,神秘丰厚。它令人仰慕,又让人浮想联翩。它用佛界的故事启迪人们弃恶从善,感染人们追求平和宁静。希望来过塔尔寺的人能修一颗佛心,养一身佛性,播撒善良,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切皆有因有果!

冬梅写于戊戌年季夏

水天一色的青海湖

长路延伸在脚下,连接着向往的远方。翻千山,越万水,追着风,追着云,只为看到你美丽的模样。多少次想象着你的博大与灵秀,想象着你的雄浑与浪漫。今天,我终于来到了你的身旁,走进了我神往的地方。一颗心被你水天一色的壮丽融化,你的大美映在了我的目光里,永恒在了我的心中,永远抹不去。

青海湖真是一座迷人的湖。我觉得,到青海不看青海湖就好像到北京不看天安门一样。她是青海的标志,是青海的象征。青海省之所以叫青海,就是因为此地有青海湖。

看过青海湖就不会忘记她的美。那是湖,是海,是水,还是天?是水天的融合,是苍穹一样的辽远,是大海一样的壮阔。站在青海湖岸,我不由想到了曹操的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她的广博无垠,她的气质与魅力,让人折服,让人倾倒。湖面上起起伏伏的柔美曲线,让人心旌摇曳,浮想联翩。

今天天气虽有些热,但在湖边,却感到一丝丝的清爽。我蹲下身子,把手伸进水里,凉凉的,滑滑的,柔柔的,软软的,舒服极了。哇!水里好多好多的湟鱼,大的大,小的小,单个的,成群的,轻快的,缓慢的,全都自由自在,游来弋去,好像在和游人同乐。

我们运气的确好,天这么蓝,云这么白。所以能看到青海湖的蓝,青海湖的青,青海湖的绿。间或有时灰暗,也觉得那是上天的恩赐,在变换着色彩,让我们看到大湖不同的气象,不同的姿态,不同的美。

上中学的时候,课本上就写着:“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但是对这个“最大”,我没有概念。今天,我认识到了,青海湖面积四千五百多平方公里,东西长近一百一十公里,南北宽六十多公里,是著名的太湖两倍那么大,或者可以形象地说,她装得下四个香港,比我们整个濮阳市(包括县区)还要大。湖面海拔三千二百多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高,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湖泊,所以这里自然也是理想的避暑消夏胜地。看湖边,车水马龙,游人真的是络绎不绝。

几乎没有风,湖面上平静得微泛涟漪,蓝蓝的水显得那么柔情温顺,丝绸般光滑。整个青海湖像一面偌大的宝镜明亮着,闪耀着,光芒着。偶有鸟儿飞来飞去,像在明镜上翩翩起舞,表达着自己对这片美丽大湖的不舍与爱恋。记得在电视上看过节目《美丽的青海湖》,其中那迷人的传说更增添了青海湖的神秘与诗意。

传说一千多年前,唐与吐蕃联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临行前,唐王赐给她能够照出家乡景象的日月宝镜。途中,公主思念家乡,便拿出日月宝镜,果然看见了久违的家乡长安,顿时她泪如泉涌。然而,公主突然记起了自己的使命,便毅然决然地将日月宝镜扔出去,没想到那宝镜落地时闪出一道金光,变成了青海湖。我猛然想起来了,在我们来的路上欣赏拉脊山风景时还真有日月山的指示牌呢!

也有传说,青海湖是王母娘娘最大的瑶池,每年农历六月六西王母会在此设蟠桃盛会,宴请各路神仙。那么,青海湖湖水可称圣水了?刚才在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内还看到王母娘娘的雕像呢。

关于青海湖的形成,也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神话。传说二郎神被孙悟空追赶到这里,觉得又饥又渴,发现了此处被石板盖住的神泉,跑过去大喝一通后,忘了盖上石板,神泉滚滚涌出,汇成了大湖。而此时,孙悟空也已经追上来了,二郎神急忙顺手抓了五块石头,压住泉水,后来这五块石头就变成了湖中的五座小岛。二郎神连做的饭都顾不上吃,拔腿跑时不小心一脚踢翻了锅,锅里有盐,倒在湖中,从此湖水就变成咸的了。不仅如此,他的盐口袋也被扯了个口子,边跑边撒,一路漏盐,于是青海湖畔就有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盐湖和盐泽。人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这真是一座仙湖。我想,这都源于人们对青海湖的热爱。

望远方,四围尽是山,熠熠的青海湖可不就像一面镜子!凝望着东面的青山,我不由想到了由仓央嘉措的诗句改编的歌词:“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浮现在我的心上。如果不曾相见,人们就不会相恋。如果不曾相知,怎会受这相思的熬煎。”仓央嘉措缠绵的爱情、动人的诗句仿佛还飘荡在青海湖的上空,飘荡在我的耳畔。依稀中,我隐约看见了那位披着紫红色袈裟游走在拉萨城的仓央嘉措。白天他是拉萨的王,夜晚他是拉萨最美的情郎。记得在书上看到过,青海湖曾经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离世的地方,这位雪域高原的领袖和著名诗人在去北京晋见皇帝的时候,在青海湖畔的仙女湾神秘失踪。也许他是被青海湖美丽的景色所吸引,悄悄地隐居在此了吧。也许他相信他心爱的姑娘有朝一日会变成美丽的天鹅向他飞来。我想,青海湖在,仓央嘉措的爱情就在,他的诗句就在!让这悠悠的湖水流淌下去吧,永远地流淌下去,永不干涸!

有位名家说:“青海湖有一种东方的气质,看似简单,但简单中蕴含的东西却很深广。”她的确美!

七月的青海湖边,土地肥沃,牧草丰美,牛羊成群。辽阔的草原像铺上了一层碧绿的绒毯,各种野花五彩缤纷,将绿色绒毯点缀得如锦似缎。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金黄闪亮,散发出沁人的芬芳。花田中竖着醒目的红色大字“青海欢迎您”或“大美青海”。很多游客不怕阳光照射,摆着各种姿势在拍照,个个脸上洋溢着掩藏不住的幸福和微笑。

人,本就是大自然的儿女。那么,就让大自然的风拂去我的疲惫,就让大自然的水荡去我的尘埃吧。看那水天一色,蓝得澄澈,蓝得晶莹,足能照彻一颗心,足能点亮一颗心。多净呀!多美呀!我真的沉醉了,整个人被这水天一色融化了,坐在湖边的石块上久久不愿起身……

戊戌年夏冬梅游青海湖即记

只为这最美的一瞬

去青海湖,一定要看一次日出。黑马河的日出是青海最出名的。

晚上住宿在黑马河小镇,尽管条件极差,尽管我有些高原反应,头痛头晕,恶心乏力,晚上难以入睡,但我一定要站在青海湖边看日出,才不负女儿的一片孝心,不负我千里迢迢的辛苦。这是女儿特意安排好、设计好的行程路线。第二天凌晨四点半我就起床了,反正我也睡不着,起来准备好等着吧。

五点半我们坐车出发了,司机说路程很近,十来分钟就能到。如果不是人多车多,会更快的。果真,路上看见成群结队的人匆匆地走着,有穿着羽绒服的,有披着毯子的,有戴着厚厚的围巾的。也有穿得薄的,瑟瑟的样子,小跑向前。很快我们就到了观赏地,司机说,你们可以在车上看,也可以在湖边看。自然,我们不会坐在车里看的,那和从电视里看有什么区别!

一下车,我们就急忙奔向湖边,寻找好的位置。人已经很多了,绕着湖边站成长长的圈儿。寒冷疲倦怎能消减得了人们对美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正值盛夏,我怎么也没想到黑马河的凌晨这么冷。我穿着风衣,冻得手脚冰凉,微微颤抖。天还早呢,看起来日出要等一段时间。

这时的青海湖好像还处在梦中,苍青色,灰蒙蒙的,只看见水天相吻,若有若无的烟气缥缈着。就像一首朦胧的诗,很迷人,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看脚下,水很清,水中的湟鱼清晰可辨,水中的石块历历在目。“快看!大鱼!”人群中突然响起叫声,打破了沉静。是的,我看见了,它蹿出了水面,激起了不小的水花,那腾跃的声音让人感到这条鱼好大好沉。渐渐地,起风了,虽不大,但依然能感受到风的存在,好像更冷了。湖面上起了波浪,一层一层地涌动着,像是听从号令似的,那么有序,那么整齐,一涌一停,一进一退,发出“唰唰”的响声。也许我站的时间长了,也许是昨夜没休息好,我感到头晕,望着波动的湖面,突然觉得自己的身体在被风和浪吹着向左飘。于是,我赶忙抓住了女儿的胳膊,闭上了眼。女儿说:“妈,你不舒服,去坐车里休息吧。”“不,我能行。”我一定要闭目养神,否则一会儿看不成日出了,我一定要坚持,不能半途退却。“大雁!大雁飞来了!”不远处传来了叫声。我睁开眼,真的是大雁!飞近了,有十来只吧,刹那间它们就变成了人字队形。大雁这种团结自律的品性,这种恋群的情愫,这种难以割舍的深情,这种享受团聚的快乐,让我一直以来喜欢它,我觉得我们人类应从大雁身上得到启迪。我望着这群大雁,不由得想起了元好问在十六岁时写的那首《摸鱼儿》,他为殉情的大雁写的一首词,一首感动了无数人的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以前我一直认为元好问这首词是写他自己的爱情的,后来才知道十六岁的他,英俊才子,被大雁的忠贞感动,一语千古,成为经典永流传!自此,我对大雁又多了一份敬佩。

天色亮了些,湖面上似乎也热闹了,我叫不出名字的海鸟在翩然飞翔,还有一架飞机在航拍,时而贴近水面,时而飞向远处,仿佛都在迎接今天的日出。东方的天空越来越亮了,苍灰色中已然有了些许紫色,远山也越来越清晰了,仿佛被一层玫瑰色的光泽笼罩着,充满了柔美神秘的诗意。这种朦胧的美,让我的心境也抹上了淡淡的柔和的色彩。沐浴在这色彩中,我觉得整个人都是轻的,没有压力,没有烦恼,没有忧伤。眼里只有天,只有水,只有山,只有等待的红日。

湖边空旷的草地上有一块大大的石头,上面写着“青海湖”,旁边是随风飘扬的五色经幡,玛尼堆静静矗立着,在默默地为众生祈福。当地人骑着骏马赶来了,也有牵着健壮的牦牛的。一头头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骏马和白牦牛等着与游客合影。人说,白牦牛是神牛,是上天赐予高原民族的神奇生灵。它们沉默而庞大,屹立在荒原之中,外表狂野,但内心温和。在草原,你能听到无数关于牦牛的故事。它们代表着草原的气质与规则,成为解读高原民族生活的密码,是打开雪域藏人精神世界的钥匙。以前我觉得只是因为白色干净,人们喜欢白色的牦牛,所以景区内看见的都是白牦牛,没想到它原来有着这般寄寓。大自然真是一本博厚的书!旅行的确是一种学习。湖边的白色帐篷分外醒目,听说有的游客就租睡在这潮湿的小小帐篷内,只为了观日出。

水天相接处有了一抹绯红,接着有了浅浅的橘红色,一小点,一个小小的光源出现在云霞下面,若隐若现。我盯着它看,慢慢地,点变成了团,这就是将要升起的太阳的雏形。它的光向四周发射,它的周围仿佛变成了燃烧的火。这时的湖面上陡然亮了许多,色彩在渐渐地丰富斑斓起来。青色,蓝色,紫色,橘黄色,淡红色,深红色,金黄色……五光十色,美极了,让人为之倾倒,流光飞霞幻化出了多种影像,充满无限的画意。

慢慢地,慢慢地,天空变得越来越亮了,我屏住呼吸,我兴奋地感到太阳已经呼之欲出了,最震撼人心的时刻即将到来。所有的人都在屏气凝神盯着水天一线处的那个亮团。果然,那个亮团越来越大,瞬间一跃而起,挣脱出了湖面。霎时光芒万丈,一个金灿灿的太阳升起来了!原本黯淡冷寂的湖面,碎金点点,生机无限,布满了灿灿的光色,那么耀眼,那么明亮!这金光惊艳了青海湖,惊艳了天空,惊艳了今天的早晨,惊艳了观日出人的双眸。人们高兴地喝彩、拍照,我终于舒了一口气,闭上了炫花的双眼。时间太长了,我的眼睛已经被绚丽的光线照射得什么也看不清了。但这时的我心里很亮堂,很温暖。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真正观日出,真是视觉上的一次盛宴,内心的激动难以自抑。亲眼看见了喷薄而出的红日,真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大美,所有的疲惫都不再是疲惫,所有的寒冷都不再是寒冷,所有的身体不适都不再是痛苦。记得三十一年前,我登泰山观日出,可是那一次晕车晕得我死去活来,所以对日出的壮丽没有印象,更没有观日出的惊喜与感动。也许是那时太年轻,缺少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怀,没有对大自然的敬畏吧。

想必在这苍茫的天地间,日出该是一场庄严的盛会。当旭日东升,带着她那灵光向大地走来时,刹那间,远处的青山,脚下的草原,闪着光,发着亮,好像都被太阳赋予了崭新的生命。天地间一切都亮堂了,温暖了,新鲜了,明艳了。小时候在家乡,有时我们也起得很早,到田野去割草,干农活。那时我们也迎接过日出,也看过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有时看得也非常清楚。但是我却从来没有把日出看得那么庄严那么神圣,从来没有想到日出是大自然中一道震撼人心的风景,好像太阳每天升起每天沉落是再自然不过的现象,由来如此。今天我郑重地来观日出,我怀着敬畏的心情来观日出,所以我对日出的美会如此欣赏,如此难以忘怀。

所以当我们把欣赏美变成一种庄严的仪式的时候,当我们怀着一颗敬畏心去欣赏美的时候,这种美就会撞击我们的心怀,就会永驻在我们的心间。无与伦比,无可替代!

戊戌年季夏冬梅于黑马河观日出而记

错过了雪山,遇见了草原

很喜欢苏轼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真是晴也西湖,雨也西湖,晴雨之中西湖一样的美丽迷人,全在观景人的心情。

人生会错过很多,但也会遇见很多。错过的同时,邂逅的惊喜也许更让人难忘和珍惜。

人和景是讲缘分的,在对的时间赏最美的风景,是天赐的机缘。在天境祁连,天气变化非常快。黎明时飘洒下星星点点的雨,不多时,雨下大了。我们这天的行程是去祁连卓尔山风景区,晚上住宿在张掖。七点半我们就离开宾馆出发去卓尔山,到了景区门口,突然雨中跳出两位小伙子,用很坚决的手势拦住了车辆。他们说:“前面堵车了,绕B道。”看其他车,也都在掉头或者在改道。无奈,我们也只有听从。刚才司机还说,下雨也没关系,进了景区,会开车送我们到山顶观景台,观赏祁连山景致,特别是对面美丽的雪山。可这时司机却又说:“如果我们改道从东边的大门进去,你们只能自己走着上山观风景了,我不能开车送你们了。”我心想,下着雨,我这两天又有些高原反应,身体乏力不适,怎么能走到山上的观景台呢!我问:“卓尔山风景区都能看到什么呢?祁连山风景我们沿途能看到吧?我们来的路上,不是有很多美景吗?”司机说:“是的,风景区还没有路途上好看呢,下着雨,观景台对面的雪山恐怕也看不清了。”我说:“那到卓尔山风景区不是意义不大了吗?我家先生也说不去也罢。女儿说她很想看看雪山究竟是什么样子,还没看过雪山呢。”不过女儿终究还是说:“今天无缘,算了,以后我还会再来的,有机会。”于是我们辞别了天境祁连,辞别了卓尔山风景区,向张掖而去。

人说,最美的风景在路上。的确,我觉得上天太偏爱青海了,一路皆风景,处处是画廊,令人目不暇接。满眼尽是起伏绵延的山,辽阔无垠的草原。山默默地接受着雨的滋润和洗礼,愈发静穆、沉稳。有的山上云雾缭绕,朦胧迷离,充满了无限的神秘,仿佛仙山天界。让人不禁试问:山中可有仙?仙人可曾驾鹤云游?其实,我这样遐想的同时,也笑着自语:谁说人间太俗气,此地此景亦仙境。身在仙境我亦仙,何必羡慕山中仙!

人常说,山中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雨中我们大约走了一个小时,天就放晴了。空气好清新呀!天幕越发湛蓝了,白云越发明柔了,山越发青翠了,草原越发碧绿了。散布在草原上的牛马羊远看像草原上的小小雕塑,一动不动。走近了,看到黑色的牦牛,棕红色的马,白色的羊,吃草的吃草,闭目的闭目。成群的,结伴的,单个的,安然悠闲,自由自在。这时,我的耳边仿佛飘荡着悠扬的歌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啊!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仿佛听到了王洛宾在唱他那首深情的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绿色的大草原,白莲花一样的帐篷和蒙古包,阳光下招手的黝黑的牧民,悠然寻草的羊群……这一切都让人感觉到了最原始的生活状态。这好像就是我喜欢的田园牧歌吧?难怪陶公弃官归田,东篱修菊,南山种豆。这份宁静,安然,恬和,平淡,着实令人心醉。返璞归真的确是生命的美好状态!

小时候在家乡也常见到马,可那是走在窄窄的乡村小路上的马,那是套住缰绳拉车的马,是满身流汗被驱赶的马。在“中国最大的天然有机牧场”,我看到了很多漂亮的马,高大矫健,浑身是油光发亮的毛。望着它们,我自然想到了“信马由缰”这一成语,辽阔的大草原正是骏马驰骋的天地。我仿佛听见了嗒嗒的马蹄声,仿佛听到了萧萧的马鸣声。眼前仿佛有一群骏马飞驰而过,那腾跃的身姿,高昂的马首,奋勇向前的欢腾,美极了。那是力量在张扬,是生命在欢乐!

常听说“牛羊满山坡”,今天我还是第一次见。它们就像草原的眼睛,灵动着。我觉得草原上如果没有这些灵物就会显得沉寂,缺少生气。这一静一动,动静有灵,就像一幅流动的画。特别是那些雪白的羊群,远远望去,就像长在山坡上的蘑菇。走近了,又像一朵朵游走的花。女儿问道:“那些羊有的身上一片红,有的身上一片绿,有的身上一片紫,好像特意染的颜色,为什么?”司机告诉我们,是为了好分辨,羊的主人不同,染的颜色会不同。原来如此,聪明。

牦牛和羊的攀爬能力真强,它们的平衡能力真好。那么高的山,那么陡的山,它们竟然能够爬到山顶。爬得那么高,而且稳稳地站立在那里寻找着它们最喜欢吃的草。我不由暗暗叹服:动物中也有勇士!难得一见的是白色的马,在山坡上竟然能见到成群的白色的马,真让人有一种邂逅的惊喜。

我觉得,把青字给了青海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草原是绿色的海,青山一座连一座。除了蓝天白云,看到的几乎都是青,都是绿。蓝天,白云,青山,这本身就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青海这幅流光溢彩的画卷让人欣赏赞叹不已。大自然才是最杰出的画师、最杰出的艺术大师!山是永恒的,大自然是永恒的,我们只是路途中的匆匆过客。

人在红尘中,心在青山绿水中。我在青山的怀抱中,青山在我的心里。置身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还有什么放不下呢?!

走出自己的家,走进另一个天地,你会明白自己欣赏什么,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应该舍弃什么。旅游真好,让人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今天,我们错过了雪山,遇见了草原,遇见了更美的风景!

戊戌年季夏冬梅游青海有记

灿烂地绽放

从甘肃扁都口到青海门源二百多里,沿途尽是花。真是一路花海百里花香。

自古就有河西走廊南大门之称的扁都口,是甘肃到青海穿越祁连山的唯一通道。这片神奇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古代的丝绸之路便由此入青海入甘肃入西域。历朝历代,这里不缺故事,曾经上演过一幕幕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如今这片峡谷的历史与岁月,都化成了眼前如诗如画的扁都口。

我们沿着“最美公路”227国道线从这儿经过,远远地就看见扁都口风景区,原本我们没有在此游赏的安排,可这里好美,不能不停车驻足。国道平坦、宽阔、干净,放眼望去,远处祁连山脉高峰耸立,近处起伏的山丘高低错落,山间绿草如茵,色彩斑斓的野花星星点点播撒其中。山坡上如棋子般点缀的牛羊在慢慢地吃草,呈现出一派安静祥和的气象。最耀眼的当数这里的油菜花,触目可见,极目无垠,芳香四溢,壮观无比。花开如画,大地犹如调色板,又仿佛铺上了金黄色的地毯,真想躺上去打几个滚儿,但又怕滚皱了这锦缎,破坏了它的美。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青色的山脉,金黄的油菜花,绿油油的大麦,五彩缤纷的多种鲜花,真是美丽的色彩天堂!“天下第一油菜花”“中国美丽田园”,当之无愧!

这里的油菜花比我们中原的油菜花小一点,敛一点,秀一点。黄得纯,黄得灿然,黄得明艳,黄得亮丽。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固然恬静、温馨,然而,这里的田园则令人陶醉,恍若走进了桃花源。一片祥和,金色闪闪,灿烂明媚。是原野,也是花海。是田地,也是彩色的锦缎。“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今天的扁都口回归了大自然的平静和美,流溢着岁月的清香,这里是花开漫天、百姓安居乐业,一片太平兴盛的景象。我心醉了,忘怀了,心灵仿佛找到了栖息地。这迷人的图画,令人流连忘返。司机说:“走吧,到了门源,你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花海了。万亩油菜花究竟多壮观,一定要亲自看一看。”于是,我有了新的热望:去门源!不远千里,一定要看最美的油菜花。

门源的万亩油菜花果真名不虚传。一望无际,灿灿然,竞相怒放,金波荡漾,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一种铺天盖地的大气和霸气。也有和青稞间植的区域,一块绿一块黄,像刷过油彩似的。这花田的规模,这花开的意境,是我以前所没看过的。游人很多,穿梭在金色的花海中,他们衣服的色彩更衬托出了油菜花的纯丽。明艳中含着一种静气,敛着一种贵气。

会走路就会骑马、会说话就会唱歌的门源儿女,在这迷人的季节里,在祁连山之夏油菜花节中,展露才艺,载歌载舞,真是花如海,歌如潮,花美人亦美。

人说七月的门源是人间天堂。蓝天白云、高山流水、林海草原、独有的民居、平和的蜂农、清香的蜂蜜、透亮的菜籽油、快乐的游客,交相辉映,这是只有在门源才能看到的独特风景,感受到的别样风情。这里一望无际的田地多向着汤汤的浩门河方向倾斜,长长的浩门河悠悠地流淌,这种景色就像镶了两道金边的丝带在蜿蜒飘舞,与不远处连绵起伏的祁连山遥相辉映。这里的山山水水原野沃土仿佛都被覆盖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好美!我痴痴地看着,也感叹着。一种天高地迥,觉天地之无穷、气象之宏大的感觉油然而生。大自然的这种大色块的简单绝美构图给人丰富的遐想与遥思。

万亩油菜花成就了百里花海,成就了豪放的绚烂,成就了博大壮阔的奇观,成就了生机勃勃的浪漫宣言。此情此景,使人不由想起乾隆皇帝那首咏油菜花的诗:“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小时候我们那儿也有油菜花,和草原的不一样,和高原的也不一样。家乡的油菜花不算多,一片片,面积不大,花期也不长。所以对油菜花的印象不是太深,只是认为那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而已。近几年,我们濮阳的杂技之乡东北庄,种植了大面积的油菜花,我也曾专门去观赏过,但和门源的油菜花不能同日而语。

从扁都口到门源,几百里间的原野几乎都是油菜花。开得灿烂,开得美丽。我想,这种花也许最适合长在高原吧,它找到了最好的生长地、开放地,让它的美发挥到了极致,让它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的体现。真是得其所哉!

花如是,人亦然。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形象,不同的作为。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环境,让生命之花灿烂绽放,这应该是一种幸运,也应该成为一种追求!

冬梅写于戊戌年季夏

七彩锦练舞天下

人们常说“看景不如听景”,以前我也确信这句话。到张掖丹霞地貌风景区,我不禁感叹:有的风景只有亲眼看见,你才能领略它的美是怎样的震撼人心,怎样的独一无二。在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天赋”。上天赋予了此地无与伦比的美!有独无偶!

这个地方应该是养在深闺初出阁的绝色美人,倾国倾城,一面世便惊艳了天下。景区的路、房屋、车辆、亭阁、栈桥等等都是新的,很干净,游人也不算多。风景美,景区洁净,服务周到,是旅游的最佳选择,我很喜欢。

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中写道:“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这应是丹霞一词的最早出处。“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既有南国风韵,又有塞上风情的张掖,这块广袤的灵地竟然孕育创造出了如此美的地质风貌,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是塞北千年的风把这些奇石怪岩风干剥离了吗?是江南万年的水把这些沟壑峰峦侵蚀濡染了吗?是大自然千年的刀斧雕琢而成的吗?是万年的烈日烘烤的结果吗?也许是女娲娘娘补天的时候,不慎将大块的五彩石落入了凡间?抑或是哪位神仙将天国的颜料瓶踢倒了?莫非当年的孙猴子打翻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那把大火烧到了张掖?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让我荡气回肠,遐思遥遥,我仿佛置身在仙境,禁不住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

美,太美了!真是震撼人心,令我折腰。我从没见过这么撼人心魄的画卷!千里绚烂,多姿多彩,峰壑纵横,造型奇特,大气磅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红色、橙色、黄色、白色、灰白色、蓝色、青色、绿蓝色,一条条,一道道,一片片,色彩斑斓,纹理交错有致。那颜色搭配得如此和谐,如此柔美,如此惊艳。有呈波浪状顺山势起伏的,也有从山顶斜插山根的,犹如斜铺的彩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像披上了一层彩色的轻纱,熠熠泛光,异常艳丽,形成了一个彩色的童话世界。特别是数以千计的山峦陵峰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褐红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了“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绝妙风采。真是“一眼七彩丹霞,天下群山无色”。

景区现有四个观景台,在一号观景台我们欣赏了“众僧拜佛”“灵猴观海”“大扇贝”等奇异的地貌。像极了!这些名字取得太妙了!那些岩石不知风化侵蚀了多少年,形成了如此奇妙的景象。看那端坐在巨石上高昂着头目视远方的大佛,微笑着正接受千千万万个僧侣的跪拜,逼真得很!我仿佛看到了众僧的虔诚,听到了他们的祈祷。这一拜,定格在了朗朗天地间!也启迪所有游客心生敬畏,虔心向善。

二号观景台上,“七彩屏”“刀山火海”等景观赫然映目,令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位“睡美人”,安详的睡姿,起伏的曲线,让人感到了连绵山丘的妩媚韵致。关于这个“睡美人”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位仙女在天宫醉酒后,偷偷来到了人间,游走山水,享受人间真情,竟然流连忘返。谁知天上一日,人间十年,她三步两回头,恋恋不舍地行走在返回天宫的路上,后来酒性发作,仙女不觉醉卧在祁连山中,顺手扯了一片五彩云朵当作被子盖到了身上。后来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来寻找,看到她安详的睡姿,不忍惊扰,就将她化成一座山峰留在了人间,一睡就是千万年。看那舒缓柔美的线条,圆润妙曼的身姿,七彩的衣裙,真是大自然孕育出的睡美人!迷醉了游客,滞留了人们的脚步。

“无限风光在险峰”,应该是越往高处景致越迷人吧。三号观景台也叫七彩锦绣台,在这里观赏到的“神龟问天”“小布达拉宫”“神龙戏火”,别有一番神韵。刚刚从正面看到的分明是三个大蘑菇形状的山石,走到侧面,却变成了神龟问天,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里的祈福亭很有情味,精美的卡片挂满了亭子。每个卡片上都写着由衷的祝愿,在风中微微摇动着,相互碰撞着,发出玎玎玲玲的脆响,像是奏着一曲曲交响乐。在这沟壑纵横的大山上,在这高峻冷艳的丹霞地貌上,这也算得灵动的一景吧。坐在亭子里,望着这些东摇西摆的卡片,心里充满了温馨,充满了感动。也不由得想起了我的亲人我的爱人,我也应该献上我的祝福,让悠悠白云殷勤送达,让清风裹挟着我的思念,送去吉祥如意幸福安康!这个创意真好,它提醒人们无论在天涯还是海角,无论隔千山还是万水,都不要忘了自己的家,自己的爱,自己的牵挂。

四号观景台也称七彩虹霞台,这里的红呀,真是赤红,夺目得很。一道道红,一道道白,一道道黄,一道道蓝,色彩交错,排列有致,那流动的纹理像大地的肌肤,起伏的山峦像大地的心跳。这就是被称为“丝绸天路”的丹霞地貌。一眼望不到边,它仿佛从天际铺来,闪闪的,亮亮的,柔柔的,光光的,滑滑的,真是丝绸一样,锦缎一样,美得人驻足不前,心醉陶陶。望着它,我仿佛听到了风中传来的驼铃声,听到了传递着异域风情的琴弦声。似乎看到了长长的马队驮着绢绸茶叶走在通往西域的小路上。这马队连通了内地与关口,连通了远方,融合了多民族,从古走到今。这是一条彩色的路,是一条令人神往的路,是一条永远都不会消失的路。这里的地貌以它独特的方式,讲述着人间的故事、人间的传奇,见证着千年的岁月、万年的沧桑!

再看那“裕固流苏”,真是裕固族美女的舞裙,梦幻一般的色彩,柔美流畅的线条,令人心生诗意。就这样望着望着,我的眼前陡然有漂亮的彩裙在飘逸,在舞动,流苏一般,旋转着,飞动着,舞得天下瞩目,舞得天地欢腾,舞得大山穿上了彩衣,舞得人间锦绣华彩!

虽然在网上也见过七彩丹霞的图片,但当身临其境时,这种蔚为壮观,这种灿烂夺目,这种生动形象,更令人倾倒,铭心难忘。

赏七彩丹霞地貌景观,让我感到大地的脉搏在跳动,大地的血液在流动。天地有大美,带着你一颗热爱的心,用你一双清纯的眼睛,在虔诚的行走中去寻找去发现吧。

念天地之悠悠,怀古今之万事,那烟岚雾霭之下,群峰深壑之间,不知隐藏着多少美丽,撩拨着人们踏寻探访的遐想与情怀。

冬梅于戊戌年季夏游张掖地质公园即记

知味西安

我喜欢吃,来到西安一直留心着美食街。

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出来,累得我口干舌燥,正想找一找哪里卖果汁,一张望,哇!好多卖石榴汁的,鲜榨的石榴汁,太好了!我和女儿女婿走上前,决定买三杯。亲眼看着新鲜晶亮的石榴籽被装入容器中,亲眼看着粉红清亮的石榴汁流进杯子里,放心喝就是了。甜甜的,凉凉的,醇正的味道,我和女儿女婿喝了感觉都非常好。

往前走,发现这里就是一条美食街。这条街上不仅有好多卖石榴汁的,还有不少卖石榴的。那些果农挑着担子或着篮子,也有骑着三轮车的,装得满满的,大大的圆圆的红红的石榴,有的石榴上还带着绿色的叶子,新鲜得很。“临潼石榴”的招牌很醒目,远远就能看到。我这才明白,原来临潼盛产石榴。突然间想起来,前几天在我们濮阳百姓量贩也买过石榴,当时心里还嘀咕贵呢,四个石榴将近二十元。在西安,在这条美食街上,果农们不停地喊:“一块钱一个,买吧。”我真的想买,可是又觉得沉,带着实在不方便,算了吧。

临潼石榴真是品质优良:色泽艳丽,果大皮薄,汁多味甜,籽肥渣少。关于临潼石榴的来历,我曾经看过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时,将一块红色的宝石失落在骊山脚下。有一年,安石国王子打猎,在山林里看到一只快要冻死的金翅鸟,急忙把它抱回宫中,又是喂食,又是治病。金翅鸟得救后,为了报答王子的救命之恩,不远万里,将骊山脚下的那块红宝石衔到安石国的御花园,不久就长出一棵花红叶茂的奇树,安石国王便给它赐名“安石榴”。这个传说很美,其实石榴是在两千年前的汉代,由张骞从西域引入的。美丽的传说表明了人们对石榴的喜爱。

记得小时候,家乡也多见石榴,好多人家都喜欢在自己的院子里栽种石榴树。春天开花,火红艳丽,生机勃勃。花开家院,满院飘香。秋天结果,像挂着一个个灯笼,充满喜气。清楚地记得姥姥家有一棵石榴树,每年中秋节,我和妈妈走亲戚,姥姥总是说:“还给俺妞妞留着大石榴呢。”那时候,我总是觉得姥姥很疼爱我,石榴很甜。

在我的印象中,人们总把石榴视为吉祥之果,在民间形成了许多与石榴有关的乡风民俗。听家乡人说过,石榴象征多福多寿,长命富贵。又因“石榴多籽”,寄寓人丁兴旺,家族繁荣。小时候在自己家和邻居家都曾见过一幅年画叫《百子图》:一个胖娃娃怀抱绽开果皮的大石榴,很喜庆。也有青年男女结婚时,如果正巧是秋季,洞房里就悬挂两个大石榴,祝他们早得贵子。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喜爱石榴。喜爱它的形状,喜爱它的颜色,称它“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我非常喜欢王安石的咏石榴花名句:“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自张骞把石榴引进内地,石榴便受到了各朝皇帝的青睐。到了唐代,由于武则天的酷爱和推崇,石榴栽植蔚然成风,并很快形成了“榴花遍近郊,城郊栽石榴”的盛况,“石榴仙子”也应运而生。后来传说杨贵妃对石榴格外喜爱,曾在华清池内亲手植石榴树一棵,还特别爱穿绣有石榴花的彩裙。一天唐明皇设宴召群臣共饮,并邀杨玉环献舞助兴。可贵妃端起酒杯送到明皇唇边,向皇上耳语道:“这些臣子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施礼,不恭敬,我不愿为他们献舞。”唐明皇闻之,感到宠妃受了委屈,立即下令,所有文官武将,见了贵妃一律行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众臣无奈,凡见到杨玉环身着石榴裙走来,无不纷纷下跪行礼。于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传了千年。今天依然有不少女子喜欢穿“石榴裙”,让痴情男子“拜倒在石榴裙下”。

我突然觉得,石榴花应该是西安的市花吧。于是就让女儿立即用手机上网查一查,女儿说:“还真是,妈妈真聪明。”我们都笑了。

哇!什么味呀?好香啊!走近一看,金黄色的香香的脆脆的酥酥的小米糕,真的是好诱人。卖主说:“尝一尝,先尝后买。”我实在禁不住诱惑,一品尝,入口即化,满口甜香,于是我就买了两箱。整条美食街上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美食:花生饼、黑芝麻饼、白芝麻饼、绿豆糕等等,全都是我喜欢吃的。又香又脆,携带方便,当场现做,价钱便宜。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买了好几箱。放在车里,带回家慢慢吃吧。

女儿和女婿说:“回民街比这儿的美食更多,我们到那儿去看看吧。”于是,我抑制不住心中的热望,匆匆赶往回民街。人好多呀!从没见过这么多的人,和兵马俑一号俑坑的人一样多,摩肩接踵,水泄不通。这里果真是一个摊位接一个摊位,一个店铺挨一个店铺,全都是特色小吃、当地美食。不仅有我爱吃的各种各样的香脆饼,还有烧烤之类。游人们东张张,西望望,个个脸上含笑。几乎每个人手中都拿着吃的东西:羊肉串儿呀,烤虾呀,烤鱿鱼呀,等等。来到这里的人应该是为了寻找美食吧,如果不吃一吃,岂不是白来了?走在长长的回民街,整条街都充满香香的味道,这种味道一直弥漫在西安的上空。

望着满脸含笑的游人,看着他们满足的样子,我不禁脱口而出:做个西安人真幸福,出门就能赏美景,品美食。其实,自己何尝不是幸福人?做个西安人是幸福的,做个濮阳人也是幸福的,家乡也有美景,也有美食。

在我看来,做个太平盛世的中国人就是幸福的!幸福的味道就是甜甜的、酸酸的、辣辣的、回味无穷的。

诗魂未逝

游西安,十分喜欢大唐芙蓉园。置身其中,仿佛人回大唐。那些景致,那些节目,那些气象,让人看后总有百般遐想,恨不能令时光倒转,重回千年前的盛世长安,让自己阅尽长安遍地诗!

大唐芙蓉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所在地,占地一千余亩,位于西安市曲江新区,大雁塔东南侧,南与曲江池遗址公园相连,西与新唐人街比邻,位置优越,独具气象。

据说,秦王朝时就在此开辟了著名的皇家禁苑——宜春苑,使曲江成为皇家禁苑上林苑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隋文帝迁都长安时,恶其曲,觉得不吉利,遂拟更曲江为“芙蓉园”。隋炀帝时代,黄衮在曲江池中雕刻了各种水饰,君臣坐饮曲池之畔,享受曲江流饮,把魏晋南北朝的文人曲水流觞故事引入了宫苑之中,赋予了曲江胜迹一种人文精神,为唐代曲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隋朝芙蓉园的基础上,唐代扩大了曲江园林的建设规模和文化内涵,这里成为皇族、僧侣、平民会聚盛游之地。曲江流饮、杏园关宴、雁塔题名、乐游登高等中国古代史上脍炙人口的文坛佳话均发生在这里。

我们是从南门进去的,不算太大的广场上正在上演着精彩的节目:祈天鼓舞、教坊乐舞、民间杂技等等。“市井平常事,最是热闹处”,这片区域应该是民俗文化区吧。

穿过戏楼广场往北走是一段复古的小街。建筑精美的店铺,兜售着具有大唐特色的器具,各种风味小吃,香气诱人。漫步其中,好像看到了唐朝的市井生活。往里走,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行舟雕栏……多角度展示了盛唐文化。长长的回廊古色古香,精美的灯笼上都是不同的字谜,千年的中华文化,在这里璀璨流传。

绿油油的草坪上栽种着多样花木,高低错落,俯仰生姿,色彩夺目,宛若一幅动人的画卷。最抢眼的是一组《丽人行》雕塑,雪白雪白地端立在草坪上,神态可感,笑容可掬,栩栩如生。看着雕塑,我仿佛能感到这些美丽的女子正从自己身边轻轻走过,隐约能听到她们清脆的笑声。那嫣然巧笑的背后一定有动人的故事吧?生活在盛世唐朝,她们一定很幸福吧?你们是去赶赴一场约会,还是去听大唐的音乐?

雄伟气派的紫云楼是大唐芙蓉园的标志性建筑,远远地就能看见。它的建筑风格和色彩都具有帝王风范,真正是“形神升腾紫云景,天下臣服帝王心”。历史上的紫云楼,据载建于唐开元十四年,每逢曲江大会,唐明皇必登临此楼,欣赏歌舞,赐宴群臣,与民同乐。依史料重建的紫云楼就矗立在园区的中心位置,主楼共计四层,展示着盛唐帝国的璀璨文化。有反映贞观之治的雕塑、壁画,有大型唐长安城的模型,有唐明皇赐宴群臣,八方来朝、万邦来拜的大型彩塑群雕。还有多功能表演厅为游客上演着“教坊乐舞”,顶层设有如意铜塔,可以做投掷游戏。

最让我惊喜的是在大唐芙蓉园的东南角,有一唐诗峡。经典的广为流传的唐诗,由书法大家书写镌刻于诗峡摩崖之上,并有诗人的雕塑,太好了!这个创意真妙!大唐芙蓉园,如果没有唐诗,怎能展示大唐的风华?记得我几次游开封,怎么都寻找不见宋词,每每都觉得开封不像大宋的古都。不承想这里有个诗峡,真有特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众多千古名句刻在了石崖上,也刻在了历史的空间,刻在了人们的心里。

唐诗峡中应该雕有二十多位诗人吧,有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有神情抑郁的诗圣杜甫,有淡泊宁静的诗魔王维,有乐观豁达的诗豪刘禹锡,等等。诗人形象和其作品完美结合,融为一体,让游人在观赏雕塑艺术的同时,感受到这些诗人的旷世风采和唐诗的精髓魅力。非常喜欢的《春江花月夜》和《长恨歌》也刻于摩崖上,精美俊秀。缠绵悱恻的玄宗玉环,神态逼真,衣袂飘飘,仿佛在轻语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我觉得唐诗峡虽是人工造就的峡谷,却匠心独运,巧夺天工,华彩纷呈。谷底溪水潺潺,清澈见底,小路曲曲折折,别有情趣。那些诗人的形象被雕刻在石壁上,小路两旁和水流之处的几尊雕塑也很别致:一女子坐着读书的雕塑,一老者和一孩子的组雕……那个孩子的雕像可爱极了,仰着小脸,屏着呼吸,一副认真的样子,似有所思。孩子,你是在听大人们诵读唐诗吗?你是在听爷爷讲述唐诗背后的动人故事吗?你是被深深迷住了吗?当时我的确被迷住了,坐在雕像旁照了好几张照片呢。我想听听他们在讲什么,要告诉游人什么,要世人知道什么。

徘徊于唐诗峡谷,瞻仰巨石上神采各异的诗人雕像,吟诵着那些熟悉或不熟悉的唐诗名句,在山水美景中感受着诗情画意,在悠闲自在里畅然于唐风唐韵。石径上细流涓涓,有一种梦里曲江流饮的回味婉转。走出诗峡,紧邻西大门处的开阔地上,赫然巍峨着一组群雕,两个醒目的大字“诗魂”遒劲有力。这组群雕很高,最高的一个是李白吗?李白是在高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吗?杜甫的形象就是忧国忧民,你还在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那是“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你们的诗好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我和我的学生都喜欢。

诗是从心底流淌的歌,为自己而歌,也为时代而歌。为自然而歌,为爱情而歌,为国为民而歌。这样的诗,才有魂,才有魄。

我站在雕像前,顿觉自己是如此的渺小。站在宽厚的大地上,感受着一颗颗诗魂的脉动,不由得久久地仰望,仰望。梦里神交、日里敬慕的大唐诗人仿佛就在我的面前,他们的声音好像就在我的耳边回响。他们从未离去,他们的魂魄从未逝去。这些雕像,留住了一代诗才,也留住了一段历史,留住了大唐文化!

想必西安的孩子们常来这里吧?西安的老师们一定常带学生到此游历吧?这里是景区,也是课堂。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方式很多,渠道很多。

漫步在大唐芙蓉园,可以真真实实地感受一场千年的穿越,跨过时空长河,分明看见唐朝盛世。

游大唐芙蓉园,诗风扑面,诗魂萦怀。

九尽春回杏花开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喜欢一个人轻轻地来去,喜欢风儿轻轻地吹拂,喜欢云朵轻轻地飘忽。在轻轻中,人追寻着他的梦想与幸福。在悄悄中,风景渲染成一幅迷人的七彩画卷。

早晨,拉开窗帘,习惯性地望向前方。不经意间发现,隔墙一楼的小院子里竟然有白花开在枝头。咦?是杏花开了!前两天好像还没有,突然间花就绽放了,这就是惊喜吧。“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有眼福的人,像我,不用隔岸观赏,眼前的杏花只在一墙之内。杏花不似牡丹的雍容,没有樱花的如云。它不大不小,给人一种娇柔楚楚之美。“春物竞相妒,杏花应最娇”,白里透着粉,粉中含着白,娇嫩极了,雅致极了,不由人心生爱怜。

“九尽春回杏花开。”悄悄地春天来了,悄悄地风就暖了,悄悄地柳就青了,悄悄地花就开了。美好的东西原来是这样悄悄地到,静静地来。从不喧嚷,从不宣告。

周四下午去开会时,我和玉娥老师从学校综合楼前经过,玉娥突然间指给我:“快看,李老师,这一树花开了!”

“嗬!真是!漂亮!啥花呀?桃花吗?颜色不对。”

“杏——花!”我俩几乎同时读了出来,因为树的底部挂了个小牌子。我俩也都笑了,笑杏花开了,它的美让人开心欢愉,也笑自己的无知。

我疑惑地说:“不是桃花先开吗?”

“不是吧?应该杏花先开。”

听玉娥这么一说,我忽然想起了一句俗语:“杏花败,桃花开,梨花跟上来。”也许是受朱自清先生《春》的影响,前几天还领着学生背诵呢,文中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脑子里总有一个错误的次第。其实,桃花开在先也好,杏花开在先也好,同时开也好,谁先谁后都无所谓。“桃花春。杏花春。桃杏妖娆如个人”,在我的眼里,都一样,都一样是春天,都一样美。只要能装点大地,给世界带来绚丽,馨香人们的心灵,都是美的。只要是美的,尽管绽放就好。更何况大自然是有时序的,不是有句戏词嘛:“九尽春回杏花开”。该开花时自会开,不该开时急不来。一切在等待中,一切在大自然的安排中。

可是,我这一段几乎每天都从戚城公园走过,公园里只有几树梅花开放,白的白,红的红,鲜艳着,清香着。我特别留意了园中那几棵大杏树,才打着小苞呢。莫非品种不同使然?前楼小院的杏花和学校楼前的杏花也许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了。“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诗中已谢的定是蜡梅花。公园里的两棵蜡梅,着实开败了,黄色的花干干的,蔫蔫的,这是我几天来亲眼看见的。但是其他几棵梅树花开正艳呢。

喜欢那句:走着走着,花就开了。一切顺其自然,一切在平常间。我突然想到一个词“静美”。自然中有美,平常中有美。静美就是如此不惊不喧,让人舒心。

相信光阴浓情,岁月温婉。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着季节的更替,人的心境也会变化。悲伤可以忘记,爱恨可以放下,无奈可以消释,遗憾可以随风。无论怎样的炎凉,都会在春天的暖阳里融化,都会在梅红杏白的鲜艳里淡然。人要学会用一颗自然心观赏庭前花开花落,用一颗平常心看待风景的荣枯变换。平静地看一朵花盛开,一朵云飘过,走过一程程的曲曲折折,经过一路路的风风雨雨,梦想一直在自己的行囊,在自己的心里,在自己行走的前方。把失落丢在花间,把惆怅尘封在花树下,用赏花的笑意,解读生命的离合悲欢。

看风景的路上,都会有峰回路转处,那时你一抬头便满眼的岁月花开!

杨柳千寻色

“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香。”走在春光里,杨柳青青,柳枝拂风,摇曳生姿。满眼的绿色,满眼的希望。

望着这千寻色的杨柳,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小时候家乡的柳树,家乡的柳絮,儿时的伙伴。

小时候,每当这个季节,正是我和伙伴们捋柳絮的时候。那时我们放学很早,下午常常是两节课,太阳夕照还很高的时候,我们就散学了。放学后,我们就着篮子,扛个长长的钩子,到村外去。一出村,有一个稍高的土路,把村子围了个圈,人们都称之为寨。寨内是村居,寨外是庄稼。寨上两边栽的全是柳树。人们说,柳树好活,长得快。难怪有“无心插柳柳成荫”之说。

每年春天,寨子上的柳树蓬蓬勃勃,生机盎然,绿意葱茏。树很大,也许好多年了吧?当时,我没想过,也没问过,我们这些孩子是从不关心这类问题的。但我清楚地记得树身是粗壮的、沧桑的,树枝是婀娜的、柔长的。风吹起的时候,总有一种曼妙拂动。可是那时候,我好像从未欣赏过柳树的美,充其量也就是望着它们说句“好看”或者“真大”。我们关心的是树上的柳絮长得怎么样:大还是小,多还是少,嫩还是老,容易采摘还是不易采摘。我们走在柳树下,望着,说着,找着。

我的伙伴们几乎都会上树。特别是红英,个子不高,黑黑的,壮壮的,像个男孩子,确乎有人喊过她假小子。看她两个胳膊一抱树,噌噌噌,几下子就上去了。动作很快,很轻松。她爬树快是出了名的,不单在我们同学伙伴们中数第一,在全村也是有名的。一般人爬树,都是双腿夹着树,双臂抱着树,浑身用劲向上爬。可红英的双腿根本不挨树,双脚踏上去,双臂向上挪,两脚跟着向上踩着移动。所以她上树的姿势很特别,两胳膊搂着树是直的,两腿不贴树也是直的。我羡慕极了。她爬树的姿势、神态,至今我都记忆犹新,宛若就在眼前,每每回忆起来,都禁不住微笑。

不知为何,我们一帮女孩子中,只有我不会上树。我很想学会,可是当我两个胳膊抱住树的时候,怎么也挪动不了,胳膊使不上劲,两条腿不听使唤似的,往上蹬不动。我觉得自己好笨,身体好沉,胳膊怎么就会发酸,腿怎么就会僵硬。她们总是鼓励我,双手推举着我的腿脚向上送。可是当她们的手够不着我的脚时,我就动不了了。于是她们总是叹气,说我胆子太小。人人都会,如果不是胆小,为何偏偏只我不会?每每这时,我总是委屈着,不甘着,自惭着,慢慢地从树身上滑下来。

我一直觉得,当年胆小害怕是有的,但主要是胳膊不会用力。后来上体育课,凡是遇到单双杠练习,我都会尴尬、脸红。别人用一个垫子,双手一支就一跃而上,翻过身去。我总是用两个垫子,两个胳膊颤颤抖抖,勉勉强强,才能上去,还吓出一头热汗。

尝试了多次爬树,没有成功过,根本上不去。不行了,算了,这辈子再不学爬树了。我彻底绝望了,伙伴们也灰心了,很快她们都知道了我不会上树。不过,好像这不算个缺点,她们也都不以为意,无所谓的样子。也从来没有人嫌弃过我,取笑过我。所以,我也就不那么自卑了。

每当柳絮串串时,我们便结着伴,跳着,笑着,闹着,走出村子,上了寨子,采捋柳絮了。自然,她们都爬上树,一会儿上枝,一会儿下枝,一会儿左枝,一会儿右枝,一会儿这棵树,一会儿那棵树。好不自由!不多久,个个篮子里便堆满了嫩莹莹、绿油油的柳絮。当然,我的篮子也绝不空,和她们一样。她们上了树,总是先折些柳枝,悠悠地丢在地上,让我放心地在地上捋。她们把我安顿好了,再寻自己的柳枝,捋自己的柳絮。当我们的篮子装满了柳絮时,我们会坐在树下,用细长柔软的柳条编个圈圈,戴在头上。于是满头的树叶,满头的清香。我们也会把长长的柳条切断,一小节一小节的,然后轻轻地拧动,不让青皮破了。随之把青皮从白白的枝条上抽下来,放在嘴上一吹,便发出声音来。男孩子吹起来是最在行的。春天的时光是快乐的,春天的柳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我很感谢我的伙伴们,她们个个善良、纯朴。有她们,我和我的家人每年都能吃上柳絮。当我把满篮的柳絮交给妈妈时,妈妈的脸上立刻会绽开笑容。然后很快妈妈就把柳絮用水淘洗,等锅里的水烧开,把洗净的柳絮往锅里一倒,快速地翻均匀,三下五除二,就从锅里捞出来了。放到水盆里再泡泡,泡去苦味、涩味。然后挤干水分,放到拌菜的盆子里,放入葱花和盐,搅拌均匀即可食用。奢侈的时候,妈妈才会点洒几滴香油。那时,常常听大人们讲,春天是青黄不接的季节,没有菜吃,能吃上自家腌的咸菜和酱豆已经是好的了。所以,每到春天,地里的野菜,树上的野味,凡是能吃的,我们都要,都不放过,决不让它们浪费。那时,好像轮不上评价东西好吃不好吃,能吃饱就是满足,就是幸福。

小时候,我似乎很关心家里的柴米油盐,很关心家里每天该吃什么,能吃什么。小小年纪,好像很会替家长分忧,很会替家长分担,自己也因此常常自豪、自得。

如今,柔软的枝条上缀满了柳絮,却无一人采捋。大学毕业至今,我也再没吃过苦苦的涩涩的柳絮。今天,我们看柳,看的是它的姿态美不美,担心的是柳絮飘飞会不会弄脏了衣服,迷住了自己的眼睛。柳絮再也不是充饥的东西了,倒成了一种累赘、麻烦。

几十年过去了,家乡也早就旧貌换新颜了,那栽满两行柳树的土寨子早已湮没在楼房砖墙之下。但柳树挂满柳絮妩媚依依的样子,早已烙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永远也抹不去。

冬梅写于己亥年三月

年年花开年年寻

悄悄地,春来了,我告诉自己,走出去吧,去看看花红柳绿吧。走在公园里,连空气都是香的,那一树树灼灼的梅红杏白,会光艳你的目光,绽开你的双眉,沁染你的灵魂,这个季节注定是美丽的。

年年春天,岁岁花开。“花有重开日”“年年岁岁花相似”。可人们一到春天还是热情不减,兴致依然。有的花,有的树,同一棵树上的花,同一个园子里的花,已看过几遍。年年看,年年不厌。

这两天走在戚城公园里,看见杏花开了,就想:周末我一定到濮上园赏杏花,等看到南乐杏花节的广告,我一定要去观赏。三年了,我一直都在说去南乐赏花,一直没去成。我一直想象着那百年老树开满杏花的姿态,是怎样绰约迷人。有人说,反正都是杏花,在戚城公园赏过了,就行了。一样的花,再看不还是杏花吗?但我觉得不一样。不同地方的杏花有不同的风姿与气象。我还是向往,还是神往。

其实,花在我的心中已不单纯是花了,而是春的象征,是游春的象征,是欣赏春光、欣赏风景的象征。我一直认为,风景是怡人的,美景是养心的。

比如杏花,千万棵杏树,一行行,一列列,婆娑横斜的枝丫,缀满鲜丽的花朵,那是怎样如烟如雾,如云如霞。上只有蔚蓝的天空,下只有黄厚的大地。我站立在天地间,游走在杏树林,染一身杏花香,连眸光也映入了粉白的杏花色彩。想一想,都是美的,都是醉的。我怎么能不去?

大自然的天高云淡,山清水秀,最宜于放飞自己的心情。走在大自然中,身边是花,是树,是草,是水,是鸟,是陌生人,也是平等人。这里只有自然美,只有天高地阔,花美水碧。没有尊卑,没有上下,没有优劣,没有宠辱,没有是非,没有成绩,没有压力。人们喜欢大自然,陶醉大自然,原来是寻找一种淡然平和的心境,寻找一种平等愉悦的心情。想走在哪里就走在哪里,想走多远就走多远,想坐在哪里就坐在哪里。想看就看,想歇就歇。大自然的恩赐是美好的,也是免费的,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我突然觉得,一个人有时连自己都会嫌弃自己,可只有大自然不会嫌弃,不会背弃,永远不会。大自然是最宽容博大的,仁心慈悲。无怪乎古代文人才子一旦失意,就把自己交付大自然。自己被皇上放逐,自己又把自己的心放逐到大自然中。诗意的山川,会唤醒他们沉寂的心灵,云水的灵逸会复活他们埋葬的梦想。在这里,尽情享受暖阳就好,尽情闻嗅花香就好,尽情谛听鸟鸣就好。

如果单纯是看杏花,每天从戚城公园路过,这几天已看过几遍了。其实,人们是在看花,也是在寻找一种心情,寻找一种感觉,寻找天地间的大美。

人生的路很漫长,风景万千,但寻找美的心不会变,追寻美的脚步不会停。

牡丹

名花倾城雍容态,艳冠群芳四月开。

占尽国中好颜色,一脉清香天上来。

己亥年四月冬梅于戚城公园赏牡丹

有鹤翔舞

第一次走濮鹤高速时,看见路两旁的石壁上刻着一群姿态各异的白鹤,我当时就兴奋了,就对鹤壁产生了兴趣。我觉得她一定是个吉祥而浪漫的地方。

单看鹤壁这座城市的表面,我认为她是一座年轻而单纯的城市,仿佛一眼就能把她看透。其实,鹤壁历史悠久。这里是《封神榜》故事的发生地,中国商朝首都朝歌就位于鹤壁市。林、石、卫、康、殷、琴等姓氏均起源于此,鹤壁是中华民族姓氏的重要发祥地。

鹤,一直受中国人的喜爱。自古以来,它象征着美丽吉祥。鹤飞鹤舞的地方,无疑为世人所向往。鹤壁,曾是仙鹤的故乡,史书记载“古有仙鹤栖于南山峭壁”。关于这个记载,还有个美丽的传说。

鹤壁市区北部鹤壁集镇南边有座访子山,因周文王到此寻找被殷纣王残害的儿子而得名,当地百姓俗称南山。此山虽非崇山峻岭,但它西依太行群山,东望无际平原,北枕潺潺羑河,南连秀美丘山,历代名人贤士游此都称风水宝地。古时候山上草青林碧,松柏郁郁,奇花怒放,群鸟竞鸣。朝初彩虹挂空,暮晚夕岚缥缈,山中溪流涓涓,泉声叮咚作响,素有“只闻泉声金环动,泉处何人数得清”的美称。这美好怡人的自然风光,引来第一户姓陶的人家。户主陶老汉,性情温和,心地极善,食素吃斋,勤劳朴实,热心好客。自从他选定羑河岸边南山脚下筑院建房,一年多的时间里,数不清接待了多少游客行人,久而久之,人们都叫他陶善人。

他曾经在傍晚收留了一位衣衫破旧、面黄肌瘦的道士。茶足饭饱后,道士来到院里仔细端详一番,不紧不慢地对陶老汉说:“施主心地善良,待人厚道,贫道出家之人,无啥相送,我看你这院中影壁墙上甚是干净,如不嫌弃,贫道愿在这墙壁涂抹一幅字画相送,作个纪念,不知施主意下如何?”陶老汉喜不自禁,忙从屋里取出笔墨递与道士。只见道士沉吟片刻,又面向南山拱手相拜,便挥毫泼墨勾画起来。片刻工夫,影壁墙上便出现一幅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仙鹤图。道士画完搁笔,转眼腾空跃上南山,向陶老汉拱手相别,霎时无影无踪。陶老汉猛一抬头,只见影壁墙上的仙鹤图熠熠生辉,接着—缕一缕金光从墙上射下来,落地变成八只丹顶如朱、洁白似玉的仙鹤,在院里翩翩起舞,引颈长鸣。陶老汉高兴地与仙鹤同歌共舞起来,直到天将拂晓,仙鹤又上到影壁墙。接连七天,天黑仙鹤从画中走出飞舞,天亮上墙入眠,喜得陶老汉整日乐哈哈的。时间一长,画中仙鹤成真善舞的奇闻不胫而走,游客、行人听此决意多留几天,方圆数百里的百姓则络绎不绝,都来目睹这一世间奇观。七七四十九天过后,陶老汉坐在影壁墙前仔细端详,自言自语说:“天长日久,墙裂画毁咋办?不如我搭棚盖房把它护起来。”一说不当紧,只听墙中“吱吱”作响,顷刻间墙倒尘起,八只仙鹤从墙中飞出,直冲南山峭壁,个个伸颈齐鸣,声脆响彻山林,音鸣震击长空,霎时东西南北成千上万的仙鹤从空中飞到南山上空,有的空中翱翔,有的山上展翅,形态各异。至此,山上仙鹤不断,景致格外引人入胜。山南海北的人闻讯都认为此地乃风水宝地,争相到此安家。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了集镇,老百姓起名“鹤壁集”。由此,鹤壁这一富有诗意的名字驰名神州大地。

“淇水悠悠,桧楫松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诗句,生动地描写了淇河两岸美丽的风光。淇河风景迤逦,被称为“北方漓江”。因主要流经河南省鹤壁市,因此又被称为鹤壁市的母亲河。诗仙李白写诗道:“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此地多美女,原来是有渊源的。上大学时,同学武庆、庚艳丽是鹤壁人,她们常常自豪地说鹤壁多美女,看来还真不是空口自夸呢。

水是一个城市的魂,给城市以灵性、柔情。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是喜欢水的,喜欢像淇河这样清清的、悠悠的、微微荡漾的水流。沿着淇河,鹤壁市内建了不少公园,环境怡人,适于养心。其中淇河湿地公园与淇河森林公园面积较大,剩下的几处都较小。

在鹤壁市内游来转去,少见熙熙攘攘的人群,公园内人也不多,可是淇河水滨游人众多,独坐闲钓的,柳下聚餐的,小路漫步的,更多的游人是在淇水之上划船赏景。森林公园内可见宽阔的淇河水,船只较多,孩子也多,所以略显热闹。湿地公园内的水并不多,游人也不盛,但可以看出淇河的那点水宛若湿地公园的命脉。一汪汪,一滩滩,一池池,若断若连。来这里的人们大多围绕着水而行,而游,而玩。如果没有了这点水,这座公园就失去了它的生命。现在水在人们的眼里非常重要,简直快成稀罕物了。不少地方不惜代价挖田造湖,想造出人工风景,仿佛有了水就有了好风景。记得小时候,村村庄庄都少不了水,坑坑沟沟,大河小河,到处都是水。我们濮阳市是缺水的,所以,人工造了西湖、东湖。希望濮阳的龙湖能成为龙乡的眼睛吧!

鹤壁市的街道名称很有趣。“鹤煤大道”“淇滨大道”,是自然的好名字,名副其实,鹤壁的特征嘛!印象中,河南省好多城市都有“黄河路”,我们濮阳市有,我去过的郑州市有,洛阳市、安阳市、开封市、新乡市,都有,信阳市似乎没有。我不知道究竟为何,这么多城市都喜欢给道路取名“黄河路”,也许是黄河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是我们河南省的象征?

当我走在鹤壁市黄山路、华山路、太行路时,我奇怪:鹤壁与黄山、华山有关系吗?为什么多条路都带有“山”字?莫非出于对南山的怀恋?想来鹤壁人是爱山水的,市内有淇河,有水,那就让山在心中雄峻着,青绿着,盎然着吧。

不久前鹤壁市举行过隆重而盛大的樱花节。华夏路两旁樱花的花瓣撒落一地,石板上落红点点,满径余香。我依稀闻到了盛时樱花的芬芳,仿佛看到了当时游人如潮、樱花如云如霞的盛况。

有鹤翔舞,有水滋润,有花熏染,这应该是一个浪漫而吉祥的地方。星移斗转,沧海桑田。昔时的南山如今已不知落在何处,几次去鹤壁都寻山不见,连鹤也不见一只。

今天的鹤壁依然是个宁静的城市,也许是面积小人口少的原因吧。十年间,四去鹤壁,其间感觉变化不大。南山已无踪影,再造南山着实荒唐。可是,建造一个中国最大的鹤园应该是可以的吧?果若此,岂不吸引国内外游客?鹤壁岂不名扬天下?

我们濮阳的子路墓祠仿佛一直在沉寂着。那么小的空间,何以喧腾?又怎能禁得住喧腾?所以,大空间才会有大气象!

突然间,我的眼前仿佛有群鹤翔空,唱鸣飞舞的情景。是幻想?是传说?也许会是现实。

青岛印象

早在我看着爸爸喝青岛啤酒时,早在我给女儿买舞蹈鞋时,就向往青岛了。青岛舞蹈鞋,伴随着女儿走过了她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女儿说穿着舒服,足足穿了七八年呢。二〇〇〇年,丈夫去青岛旅游,给我买了一身夏季穿的花衣,说是在青岛“韩国服装城”买的。质量、花色、样式都非常好,特别合体,穿着舒适,不褪色,不变形。至今十九年了,每年我都穿,暑假跳舞穿,旅游时穿,这是我穿得时间最长的衣服。人人说漂亮,重要的是我自己很满意。所以我一直觉得青岛是一座繁华时尚的名城,觉得青岛的服装肯定很多很好,我要亲自去青岛,去那里的“韩国服装城”,去感受海滨大城市的律动和气息。

五一节四天假期我来到了青岛,这是一座让人喜欢的城市。独特的建筑风情,包容的大海情怀,厚重的历史积淀,一切都打着鲜明的印记。青岛虽然历史厚重,但一点也不显得沧桑憔悴,焕发着崭新的青春魅力。它的不张扬、不霸气,又成就了青岛的优雅时尚。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诗人海子的梦,是他的精神桃源。其实想想,我比海子幸福多了,幸运多了。孝顺而体贴的女儿在网上预订的“青岛印象酒店”,五星级宾馆,站在阳台上,苍茫的大海就在眼前。举目四望,高楼林立。从七楼俯瞰楼下花园,缤纷多彩,幽静而开阔。感觉好极了!

金沙滩一带的建筑,几乎全是欧式的,高高的楼顶立着一个长长的尖儿。这里是新区,我想,它应该是从青岛优雅的城市风貌中获得了灵感,从优秀的历史建筑中汲取了营养,在传承与创新中建造出了绿树里的红房子。暗黄色的楼身,暗红色的楼顶,这应该是纯正的青岛血统的标志吧。我认为,因为历史,所以青岛的建筑有特色;因为开放,所以它又具有包容性。

整体来看,青岛是一座借海造势,并让世人为之神往的宜居家园。悠闲、淡定、包容、活力四射。红瓦绿树依势而建的欧陆异域风情和传统的中国城市建筑特点在这里并存共荣,和谐统一,成就了多国建筑博览的气象。多元兼容的胸怀显现出了独具特色的城市血脉,它映衬着岁月的记忆,既有百年的厚重积淀,又散发着不失时尚的风范与大气。

虽然已进入五月份,虽然青岛在我们濮阳的东南方向,但因为它是海滨城市,所以青岛的气温反而比我们濮阳低。我们的晚樱一个月前就已凋败,而青岛,晚樱开得正当时。我们濮阳多见红色的海棠,青岛的海棠几乎都是白色的。藕粉色的晚樱,火红色的山茶,白色的海棠,在绿色的映衬中更显鲜艳。一树树盛放的晚樱、海棠和山茶,绚丽了冷色调的青岛,也给青岛增添了几分热情与妩媚。

看建筑,看城市外部风貌,我对青岛的印象真的很好。

此次青岛之行,最大的目的是实现我观海的心愿。不观大海,不知什么叫辽阔无边,什么叫宽广无垠,什么叫水天相连。“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看来曹操当年征伐途中东临碣石观沧海产生这样的想象是自然而然的了。浩瀚的海面上没有束缚,可以任意绘画,任意游驶,随心所欲。人们以不同的姿势投入大海柔软博大的怀抱。海面上几只摩托艇在轰轰嗡嗡地响着,年轻而勇敢的驾驶者在体验和享受着速度带来的刺激,摩托艇在他们手中仿佛一个小小的玩具。速度之快疾、动作之忽变,都在告诉观赏者,这就是炫,这就是酷。“凤之台”上有人在玩蹦极,竟然还有一个姑娘,那么高,吓死我也不敢。佩服他们的同时,我不由感慨:人与人的胆量、身体素质太不一样了。像我这样,注定只能做一个普通的人。

海边人实在是太多了。著名的青岛栈桥上的游客摩肩接踵,拥挤熙攘,行走缓慢。栈桥是一处外表简单的风景点,由长长的栈道和回澜阁构成。但它的背景是大海,或者说它拥有深厚阔远的大海。沿着栈道向里走,走向大海的深处,可见海水愈深愈蓝,海鸥也愈见多了,它们在自由地欢乐地飞翔号叫。广阔的天空,无垠的大海,碧蓝的水面,一群群洁白的海鸥,一静一动,一蓝一白,美得像一幅活生生的画。偶尔也能看见两三只海鸭,浮在海面上,优哉游哉,一上一下随海水浮沉,随遇而安。我不由想到了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原来海鸭果真胆怯,或许是习惯了对海水的依赖。看来,鸟的习性是不同的,所以生命的姿态也是不一样的。

沙滩上有许多游客,有的在玩沙,有的在晒日光浴,个个满足舒心的样子。即使在海边沙滩上静静地坐着,看着孩子们尽情玩着,那也是一种快乐。此情此景,我自然哼起了温馨而浪漫的《外婆的澎湖湾》。观海人都在沙滩上建造着自己的城堡,垒砌着自己的精神王国。深情的少女少男还在沙滩上画下一颗心,这是爱恋中的人所说的海誓吗?是让大海见证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吗?我觉得,这一颗颗赤子之心天地可鉴!也有在此拍婚纱照的年轻人,拥有大海的祝福应该是最深情最永恒的吧!

海边,有的在摸鱼,有的在拍水,有的在随意地蹚着海水走来走去。我的乐趣是捡贝壳和海螺,还真有收获,捡了二三十枚,颜色不同,大小不等。我分明感到,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乐园。

看这些观海人,男女老少,中国的,外国的,形形色色。大海啊,真的是胸怀博大,包容万千。

我想,海是大自然的,是青岛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一切热爱大海的人的,是一切热爱生活的人的!江河奉献给了大海,大海奉献给了自然和世人!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如今的海边已全然不见淘金人,但大海时时刻刻都在冲刷淘洗。大浪淘沙,这是大海的执着,很感人。金子固然珍贵,其实,淘洗的沙子也是好东西,也有其价值。

站在海边,看着那么多人下海,我眼羡。因为有顾虑,担心水过凉,担心下海后光脚湿漉漉,泥水弄脏了腿脚,无法穿鞋袜,所以一时踌躇。突然间想起小时候听奶奶和妈妈说,沙土很干净,不沾身,能消炎。我就对自己说:下海吧,上岸后坐在沙滩上,用沙土洗净脚就可以干干净净地穿上鞋袜了。一下水,才真正感到海水的温柔和惬意。所以,有些感觉和感受只有亲自体验了才会得到!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曾经无数次想象这种静谧阔大的意境。虽然有过几次观日出的经历,但海上观日出还是第一次。去之前在网上搜了搜,手机上竟然能报出日出时间五点零八分。别说,还真准!四点五十分我们就来到海边等待。日出前,空中有一钩浅月,望着它,我心问苍天:昨夜可有“海上明月共潮生”?可一想,现在是农历三月底,不是月中,当不会有圆月照海面,海上生明月的景象。

人常说,观日出是有巧遇的,并非你早早地站在海边等待就一定能等到日出。所以丈夫说,我和女儿运气好,来一次就看上日出了。那么这一天幸运者很多,因为观日出的人站满了长长的海岸线。海上日出很壮观,也很壮丽!刹那间霞光满天,映红了部分海面,半海瑟瑟半海红的诗意画面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在这瑰丽中,你会忘记自己是身在红尘,脚踏沙滩。

走着走着,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突然看见横七竖八泊着一堆木船,一看便知道这是渔民的船只。毛泽东主席诗中说:“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正是如此,我在这里等了十分钟。我想看看渔民们怎样收网,可是始终没看见。但见渺茫的海面上依稀漂荡着几只小小的船,模模糊糊,人影难辨。我突然感到渔民生活的不易,同时也敬佩起他们的心胸。他们打捞着海里的鱼虾,也打捞了大海的品质——无私和奉献。他们把最美最开阔的海岸线留给了游客,把最阳光的金沙滩留给了游客,却把自己的船只放在了角落。也正是有他们,我在这里品尝到了鲜美的海产品,吃到了以前认为奇奇怪怪不敢吃的扇贝、花甲等等。它们的鲜活给了我食欲,给了我放心。感谢青岛的渔民!

在观赏游历中,曾看见一座写着什么正坂贞一的宅院,名字没记住,反正一看马上觉得这是一个日本人的宅院。面积不小,有一亩左右吧,楼房建筑很有特点。院中一棵枫树漂亮极了,有没有五百年的树龄?一棵柏树,蓊蓊郁郁,写着曾经的岁月。我不由心中愤愤,日本人,住这么好的院子,占中国的土地,可恨!然而转念间,我又高兴和自得起来:到头来,不还是物归原主?还是中国人的,还是青岛的,他只不过是住了一阵子。

八大关中所有的公寓、宅院、公主楼,如今全归属青岛,归属中国。上天真公平,外国人、殖民者占领的东西,最终还是还给了中国,以另一种方式归还!在海边,曾看到三个外国人,其中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在挖小水坑,两个大人默默地看着,那种表情,仿佛有着丝丝的胆怯,隐着丝丝的拘束,哪像我们中国人,个个是大海的主人!个个是青岛的主人!

穿行在碧海红瓦的青岛是自豪的,游走在青山绿水的中国是自豪的。我爱美丽的青岛,我爱美丽的中国!

己亥年五月游青岛即记

芙蓉出水

我有一芰荷,足以慰夏月。

自从前两年在中原荷乡——范县陈庄观赏了荷花之后,荷花的倾城绝美就再也不能忘怀。一放暑假,心就牵念着那田田的万亩荷塘,心底仿佛有一种天籁的清音对我呼唤。无论如何,我不能错过盛绽的荷花,她是我整个夏天的钟爱。

荷花被尊为花中仙子。相传荷花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男耕女织,平等和美,夫妻恩爱,幸福团圆,十分羡慕。于是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潜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旖旎的风光令玉姬流连忘返,她忘情地在湖中游玩嬉戏,到天亮还依依不舍,不肯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恼怒异常,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把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里少了一位温柔美丽的侍女,人间多了一种玉洁冰清的鲜花。

难怪仙骨雅气,不染纤尘!原来她的前世就不是凡物。每每看到晶莹剔透、圣洁清雅的荷花时,我总是啧啧地自语:“这样一身纯纯的仙气,得要修炼多少年呀!”

荷花又名“水芙蓉”。诗仙李白的千古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最能恰切地描绘荷花的清新明艳、天生丽质。来到这一望无际的荷花园,宛若置身世外桃源。燥热的心顿时清凉了,仿佛刹那间就被荷花融化了,净化了。风中带来丝丝的幽香,淡淡的,甜甜的,让人有些迷醉。苏轼《莲》诗中说“露为风味月为香”,更叫人浮想联翩。露是什么味?月是什么香?那究竟是怎样的意象和境界?只能想象了。

荷叶田田,荷花亭亭,高低错落,玲珑澄明,不弯不屈,不蔓不枝。灿灿的阳光洒在亮亮的池水上,照在莹莹的荷花上,满眼是一幅幅天然的画卷。看这些不言不语的荷花,既端庄雅静又嫣然妩媚,美得无与伦比。有的在尽情地绽放,舒展着一片片花瓣,从容大气,有形,有容,有姿,有态。难怪人们喜欢制作莲花灯,手挑着,眼看着,可不就是一件美物?有的含苞未开,羞涩娇嫩,紫的、红的、粉的、黄的、白的,还有间色的,浓而不妖,淡而不俗。园中荷花个个玉立娉婷,婀娜生姿,任身边的池水把柔柔的诗意层层缠绕和包裹。李商隐曾赞美荷花:“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翠绿的荷叶如团如扇,铺垫着,映衬着,无声地托举出一朵朵倾国倾城的花仙子。太美了!这画面太动人,使人想流泪。

李白曾经歌咏西施“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我不太赞同青莲居士的这一夸誉。都说女人如花,可人毕竟不是花,毕竟不如花。红颜倾国,终会老去。而花开花落,年年岁岁,重开之时,美艳如故,人岂能与之相媲?

荷花也称莲花,因其气质优雅,品性高洁,被人喻为“君子”。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他的《爱莲说》也因此成为旷世名篇。林清玄在《清净之莲》一文中也写道:“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从泥沼的浅地中昂然抽出,开出了一个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染着。”莲是有魂的,带着微微的禅意,散着柔美的佛光。慈悲通达,谦和温润,矜敛浅颦,缄默不语,像极了人中君子。莲花惹人怜爱,君子令人敬仰。我们爱的都是品,都是质,都是性,都是格,都是魂。

抬眼望见前面有一小亭,我想到那里坐下歇息。细看,有一人在小亭边垂钓。我不禁微笑:这怎能钓到鱼!分明是在垂钓一份清凉,一份宁静,一份出尘,一份情趣。

这里的确是垂钓的理想之地。这花,这叶,这水,这塘,这园,真是天地间的绝配,共同成就了这美丽的景观,成就了这夏季的浪漫,成就了这生活的诗意!

荷花出自淤泥,又留香白的莲藕于淤泥。她出于水,又留影于水,给水以缠绵和绿意。她片片绽开,对着水天坦荡襟怀,默默地在水中纯洁。为着这份坦荡与纯洁,她年年花开,年年心碎,守着这片水,守着这片塘,执着不移。

荷花入泥三分,出水三分,把临水的姿态,写意成忠贞的情怀,从唐诗宋词的意境中逸出沁人的清香,美丽成传世的形象!芙蓉出水是她的出尘,是她的超脱,是她的追求!

出水的芙蓉最美!

葵花向日

自106国道向东,往东北庄和单拐方向走去,满目黄澄澄的花海。向日葵绽放了!这里成了花的海洋!近五千亩盛开的向日葵,像一颗颗光耀的小太阳,辉煌灿烂。这一大片一大片鲜亮的颜色,霎时就绚丽了我的眼,染亮了我的心。

极目四望,一眼望不到边。这种黄是橙子的黄?是柠檬的黄?是金子的黄?是绸缎的黄?我不禁微微一笑,摇一摇头。今天我特意穿了件黄色的上衣,手中提了一个黄色的皮包,拿了一把黄色的扇子。但是我身上的黄,手中的黄,比起向日葵的黄,似乎都黯淡了。我觉得大自然的色彩是最纯正的,实乃人工不能及。

向日葵又名朝阳花,也称太阳花,因其花跟着太阳转动,常朝向太阳而得名。“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想必杜甫和司马光都是喜欢向日葵的吧。据说俄罗斯、秘鲁都把向日葵定为国花。秘鲁人称其为国家的黄金花,印加人把向日葵看作太阳神的象征,十分推崇。

有一个凄美的传说很动人。相传很久以前,水泽仙女克丽泰在森林偶遇正在狩猎的太阳神阿波罗,被他俊美的外表所折服,疯狂地爱上了他。她热切地盼望着有一天阿波罗能和她说话,但她却再也没有遇见过他。于是她只能每天注视着天空,看着阿波罗驾着金碧辉煌的日车划过天空。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阿波罗,直到他下山。她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呆坐着,头发散乱、面容憔悴,一到日出她便望向太阳。后来,众神怜悯她,把她变成一朵金黄色的向日葵。她的脸变成了花盘,永远向着太阳,每日追随着太阳的脚步,向太阳诉说她矢志不渝的爱恋和忠诚。

我几次观赏向日葵都是早上来,她的确是向阳的,面朝东方的。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中午的时候,向日葵面朝南吗?下午的时候,向日葵会面向西吗?我问了问其他的观赏者,有人说,过了生长期,开花结籽,花盘形成之后,向日葵就一直是面向东方了,不再随着太阳的方向转了。大自然真是神奇,千亩花海中的葵花全部向阳,一律面东。这么整齐,这么一致,构成了一种景观。可见,大壮观、大境界需要同心同志。开花结籽,是向日葵的理想,所以向阳是它的追求,追逐太阳是它的自律,是它的本性使然。向日葵,不易本性,不改本心,坚定地执着地朝向太阳的方向,这种品格和精神成就了向日葵的理想,成就了向日葵的美。我想,一个人也应该像向日葵一样,有一种执着的精神,有一种坚定的信仰,才会成就一个最美的自己。

我驻足在花前,仔细地打量。一棵棵向日葵结着一个个硕大的花盘,向阳之心纯然昭昭。每一个花盘仿佛都在宣讲着她的信念,微微颔首的姿态让我读出了她沉默不语的爱。花盘边缘的花瓣,片片都发散着悠悠的香气,闪射着迷人的光辉。高高挺直的身躯彰显着她的勃勃生机,寓意她在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价值和幸福。

喜欢向日葵热烈而不张扬,执着而不高傲,厚重而不浮华。向日葵没有玫瑰的娇艳,没有萱草的朦胧,没有百合的圣洁,没有荷花的娉婷。但是它灿烂而阳光,乐观而主动。向日葵绽放的不仅仅是忠贞的爱情,更是对梦想热烈的追求和对生命痴痴的虔敬。

黄灿灿的花盘在一片片绿叶的烘托中,摇曳在碧空沃野之间,既婀娜生姿又庄重沉稳。微风拂面,送来缕缕清香,蓝天白云下瞬间翻涌起花的波浪,令人心怀激荡,浮想联翩。

我忽然想起《金粉世家》中的一个场面:那天阳光明媚,金燕西和冷清秋骑自行车到郊外游玩,来到一片向日葵园地。湛蓝的天空下,绿叶萋萋,朵朵葵花向阳怒放,为大地涂上了一片灿烂的色彩,每一朵葵花都浪漫到了极致,温馨到了极致。他们二人躺在向日葵花海上,幸福就定格在了那个镜头,甜蜜就定格在了那个场景,爱情之花就绽放在了那片田野之中。那花、那景、那人,刻画了爱情的诗意与沉醉,多么温馨、神圣、美好的一幕!如果爱情的世界里不论贫富,不分贵贱,不计利益,不讲门第,只有两颗高度相同的灵魂,平等融合,那么爱情定然像这葵花一般纯粹,金府七少爷和清秋的故事也就不会悲凉。可叹,他们只让向日葵灿烂了相遇的一时,而没有温馨生命的一世!

“黄花冷淡无人看,独自倾心向太阳。”这两句诗好像是为凡·高准备的。多年前,曾经看过凡·高的名作《向日葵》,据说凡·高一生画了十几幅向日葵,我当时并不觉得它好。可是今天用心观赏了向日葵,观赏了开在阳光里的向日葵之后,突然理解了凡·高。理解了凡·高对艺术的执着,理解了凡·高内心对光明的追求,理解了凡·高灵魂深处对爱情的渴望,理解了他伤痕累累的生命体内埋藏的那种热烈浓厚的爱。

“密叶护繁英,花开夏已深。”对于凡·高而言,向日葵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素材。季节倏忽,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凡·高亦如向日葵般结束了自己短暂而矛盾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他把生命融入向日葵的色彩中,向日葵寄托着他不灭的灵魂!时至今日,提及凡·高人们总离不开他的《向日葵》。干枯、浓烈、真实、深刻,比自画像更像是自画像。我曾经鄙薄过凡·高的癫狂与歇斯底里,如今终于懂了他的痛苦。他的生活不能被理解,他的天才不能被理解,他的生命甚至到了百年后才真正被人理解。这是怎样的一种委屈与不甘!他曾经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国度,在他迷惘而痛苦的人生中,麦田、向日葵是他的支撑,是他的梦。今天想来,凡·高选择死是一种解脱,选择活着倒真是一种勇敢。然而,艺术家因艺术而重生!凡·高因他的《向日葵》而永生!

百年后的中国,一个叫海子的诗人专门写了一首诗以纪念他的“瘦哥哥”凡·高。他和凡·高一样孤独,也一样炽烈。很遗憾,他虽然找到了自己的太阳,却没能追逐太阳的脚步。他虽然发誓“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是,二十五岁那年,他还是将自己的头颅枕上了冰冷的铁轨。海子心中的向日葵枯萎了,生命中的太阳陨落了。太年轻,太令人痛惜!

“骄阳育得精神秀,沃壤滋来体态丰。雅韵常存高洁处,好花不卧乱丛中。”看阳光像金子一样洒在葵花上,葵花显得静谧而安详。风吹起的时候,晃动的每一片叶子,都在颤抖着渴望。每个人的内心一定都有一颗自己追逐的太阳,从明天开始,做一株坚强执着的向日葵吧。即使没有阳光的日子,也不数落孤寂的落寞。追逐着自己的追逐,刻画着自己最真实最天然的成长。

浣溪沙·游园

其一

独步小径游戚苑,一缕清香扑面来。却是蜡梅枝上开。

犹记去年飘雪日,踏歌寻芳香满衣。往事转瞬成回忆。

其二

寂园萧瑟无生气,独有梅花凌寒开。玉魂仙姿惹人怜。

不学人间惆怅客,也做傲骨梅一朵。笑醉冬风枝上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