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

银杏

郭沫若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果,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老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着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了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

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的那样久远了吧。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

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桠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在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在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

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

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

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但把你忘记得这样普遍,这样久远的例子,从来也不曾有过。

真的啦,陪都不是首善之区吗?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呢?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

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

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

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

【人物介绍】

郭沫若(1892—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早期代表作诗集《女神》(1921年出版)摆脱传统诗歌的束缚,开创了一代诗风。其创作的《屈原》、《虎符》、《棠棣之花》、《蔡文姬》、《孔雀胆》等历史剧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成绩显著,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旗帜。

细品精读 不该忘记的不仅仅是银杏树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郭沫若主要从事诗歌和戏剧的创作,散文较少被人关注,但他以洋溢着浓郁的诗情、激越充沛的情感抒发和情愫倾泻为特色的散文是不应该被人忘记的。作者在开篇便直抒胸臆,将银杏树提升到“东方的圣者”、“中国的国树”的地位,称它为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作者之所以把人们并不是很在意的银杏抬升到如此高的地位,是为了在下文肯定、赞美银杏的优秀品格,从而以树喻人,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抛弃中国文化所倡导的诸多美德作铺垫的。

作者的眼中、心里,银杏树具备着内外兼有的美、真、善特征。它为人们无私提供帮助:果实可以滋养人,木质是坚实的器材,落叶是绝好的引火材料;暑天为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除却这些外,它还具有许多优秀的品格:“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江湖气息”。“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在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在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在文章的末尾,作者点出了赞美银杏的缘由。作者直白地点出困惑:“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结合文章创作的年代(此文写于1942年5月23日,时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此处惋惜的不是一种树被人忘记,而是痛惜这种树所具有的优秀品格被麻木、逐利的国人所遗忘、丢弃。因此说作者是在用曲折含蓄的艺术手法慨叹国人传统美德的流失。

此文的创作时间虽然距今已近70年,这期间,历史发生了重大变迁。但读文观树,人们的感受还是会受到作者思绪漂移的影响。是的,银杏树犹在生长,它身上表现的美德是否还在人们心中扎根,甚至,是否已被人们忘得无影无踪了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