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声音

我对机器根本就是外行,只不过作为电影人,对电影器材如何发出声音感兴趣而已。

实际上,像我们这种从事电影导演工作的人对剧场的声音是有一定了解的。比如某某影院的音响设备不错,就是四号厅不太好,我们经常聊这些东西。我们之所以会如此清楚这种事情,是因为那些声音是我们亲自制作的。关在录音棚里,用几个月的时间连最细微的声音也亲自创造出来。说实话,别人的电影看多少次也未必知道,因为我不了解人家的电影是如何制作的,所以也就无从判断影院发出的声音是否非常到位地呈现了出来。

举个例子,《共同警备区》这部作品在市内各个影院上映时,我就能判断自己制作的声音在哪家影院最能体现出声音与音响之间的完美融合,因此我也赞扬了那个影院的工作人员。但在这部电影参加了欧洲五个电影节后,在日本上映时,我却改变了自己的这个想法,因为我听到了截然不同的声效。在录音、混音结束几个月后,我终于听到了当初在专业录音棚制作出来的那种声效,完美地重现让我感到兴奋。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我甚至第一次听到了非常细腻的效果音。那时我拍着大腿惊叹道:“啊!我也能做出这样的声音了啊!”在只有背景音乐或枪声的场景中,立体声的声效会控制整个画面,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能深切地感受到极致音效。在设备不太好的影院里,只会出现主导性的声音,那种微小的声音是完全听不到的。每当这个时候,导演们真的会被气疯。以导演的立场来看,近到演员们的叹息声,远到从远处传来的鸟叫声,每一个声音都是弥足珍贵的。

这一次我们测试了多部影片的部分片段,并且挑选的影片都是我们在电影院看过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开篇的声音就非常复杂。我第一次听时,放映厅里只充斥着嘈杂的枪声与炮声,但是重复观看后就能感觉到装子弹的声音、波涛声、脚踩在沙子上的声音、头盔和步枪在军装上互相摩擦碰撞所发出来的声音、此起彼伏的喊叫声等不绝于耳,多个拍摄对象同时发出的各种声音融合在一起变成了一首交响乐。不同种类的枪的声音也不一样,同一把枪从不同方向打出来的枪声也会有区别。在这部电影中,丹拿(Dynaudio)音响的扬声器系统完美地呈现了与《珍珠港》的轰炸场面类似的混乱局面,但没能更生动地呈现出当时地狱般凄惨的景象,换句话说,就是差点儿意思。同是枪战,《盗火线》中的巷战场面就非常精彩。在寂静中不时响起的枪声以及弹壳掉落地面的金属音,无不将当时的情景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在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两人一边喝咖啡一边交谈的对话场景中,饭店嘈杂的背景音里两大巨星轻声交谈的厚重声音也完美地呈现了出来。经典之作《异次元杀阵》也是如此,用营造氛围的机械音做铺垫,就算是非常细小的声音也能令观众打寒战。这种机械音一般不愿过于张扬,而是想给人一种坚守品位的印象。

听一听《莫扎特传》序幕部分的《第24号交响曲》,就能清楚地感知到丹拿音响的优势何在。丹拿音响是更能从电影角度引爆剧情呢,还是更能从音乐角度渲染悲伤气氛呢?换句话说,就是两者虽然均为电影音乐,但要问以电影为重还是以音乐为重的话,丹拿音响毫无疑问是属于后者的。也许早些看到《世界的每一个早晨》这种电影,就能更充分地感受到这部丹麦产的机器不爱张扬的独特个性了吧,心中不无遗憾。但不管怎么说,我最遗憾的还是没能测试我自己的电影。如果还有机会的话,我很想好好听听最近才发行的《共同警备区》DVD,到时候也许能说出更具体的感想。

这是曾在一本音响杂志上发表的评论。无论是那时还是现在,我都不够资格成为硬件专家。因为我知道我一旦开始关注,就等于陷入了无底洞,所以还是主动远离比较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