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为空寂反而安定
原文
晏起。饭后,蕙西来邀,同至廉甫前辈处,久谈。三人同车至琉璃厂买书,至晚仍归廉甫处晚饭。灯后还寓,料理俗事数件,记本日事。
自初十早失惊之后,万事付之空寂,此心转觉安定,可知往时只在得失场中过日子,何尝能稍自立志哉!(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三日)
评点
初十早上的吐血,的确给曾氏以极大的刺激,以至于他对于人世都有了“空寂”之感。照理说,一个三十二三岁的人,人生的感觉不应当如此灰暗。病热与吐血的打击是沉重的。但曾氏接下来说“此心转觉安定”,这句话很值得我们咀嚼。
人类有忧愁,有痛苦,仔细分析,不少的忧愁与痛苦,它的根子在于欲求。欲望多、所求多,忧愁与痛苦也就多。欲求有很多种:进一步获取更多的利益是欲求,竭力保住眼下的利益也是欲求,如果把这些欲求都去掉,许多的忧愁与痛苦也便随之消除,人反而会活得轻松。但一般情况下很难做到这点,因为欲求与利益相连,而利益是可以带来实际好处的。
人只有在两种状况下可以与欲求脱离:一是出家,决然割断与世俗的一切联系,欲求会大大地减少,人也就相应地活得大为洒脱。一是对一切绝望,不再存丝毫念想,欲求也会随之大幅度减弱,人也可以因此活得自在。痨病在一个短时期内让曾氏对一切绝望,他因此反而心安宁下来。这是迫不得已的事,倘若我们既不出家,又将一切看破,尽可能地减少欲求,有意让心灵空寂,岂不是上上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