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前来为祖母拜寿
原文
祖母大人七十六寿辰。晏起。逢此庆节,不黎明而起,何神昏一至是耶?田敬堂来拜寿,一无预备。抱愧何已?敬诣前门神庙烧香,便拜客三家,归。
饭后,读《既济》、《未济》,毫无所得。未正,黄茀卿来,接次会客。朱廉甫前辈来,谈甚久。予又病多言。昌黎云:“默焉而其意已传。”哓哓胡为者,况其一无真知耶?廉甫言取人,但当求其长,与子序昨夜言同。又言济世以匡主德、结人心、求贤才为要,余皆末节耳。傍晚去。饭后,冯树堂、易莲舫来,谈良久。
予内有矜气,而语复浮,所见不合,仍尔自是。器小,可鄙。读《既济》、《未济》注疏,粗涉了事。记昨日、今日事。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评点
曾氏的朋友田敬堂前来为其七十六岁生日的祖母贺寿,曾氏自家反无准备,他为此自责。田敬堂名雨公,山西人,乃曾氏的进士同年。此人书生气息重,咸丰三年正当壮岁时,便辞官回籍去做书院山长。他爱读书,爱画画。一个月后,曾氏为他题了三首画兰诗,赞其“从容读书还煮茶”的书斋生涯,并借此倾吐自己的乡愁:“有客对此三沉吟,一夜魂飞洞庭深,故乡蘅杜知我心。”
曾氏的祖母一不在京师,二不是整寿,三没有邀请,一个外省籍同年前来祝贺,这事搁在今天,大概不会发生。但一百多年前,在重视血缘血亲的传统中国文化浓郁的时代,田敬堂此举,也不会被人视为反常。不过,就在当时,这种情形或许也不多见,故而曾氏没有预备。是不是田敬堂借此而向曾氏求诗呢?他拿着自己的兰花图来到曾家,名为贺寿,实则请曾氏为其画作题诗。田以这种方式来求诗,曾氏怎能推辞?而这一定要事先知道曾氏祖母的生辰日期才行,难得田敬堂存着这份心!
短短一篇日记,多次检讨自己的读书不专心、多言、自以为是、气色浮躁、器量狭小。曾氏的修身,真正是求全责备、苛刻细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