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伯祖叔祖世系不平凡

第03章 伯祖叔祖世系不平凡

李政道的伯祖父李应庚(伯莲),叔祖父李应柳(叔青)、李应泌(福生),姑奶奶李秀珠、李巧珠,均有成功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后代在各种行业名人辈出。

伯祖世代英杰丹心 办学行医理财经商

伯祖父李应庚(1867—1932),李子义的长子,字伯莲。李伯莲1887年毕业于博习书院,之后一直服务于苏州基督教监理会。1900年参与东吴大学的创建,任提调(校务长)等职务三十年。1910年还担任专为外国传教士学习苏州语言创办的吴语学校教师,并担任苏州圣约翰教堂董事长及主日学校校监。监理会决策权掌握在美国传教士手中,只有极少的中国神职人员有资格列席决策的年会。在1928年的监理会中国教区年会上,李伯莲被选为会友领袖,可见其在中国基督教系统中地位之高。李伯莲与夫人张氏育有长子李骏惠和两个女儿虞贞及苏贞,与继室史致瑟育有三个儿子骏昌、骏耀、骏宝和四个女儿美莲、璐臆、悦霭、灵承。他们是李政道的堂伯父、堂叔父和堂姑妈。

堂伯李骏惠,1889年出生于苏州,1912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化学系,后赴美国学习药剂学获博士学位,著有《制药学之范围》《化学纲要》等书。后在美国慎昌洋行工作。

堂姑李虞贞,1890年出生,幼年留学日本,中学毕业于上海中西女中,大学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基督教女校,学习音乐及文学,回国后从事儿童音乐教育。其丈夫杨豹灵,1886年出生自苏州名门,1896年入上海中西书院,1901年转入东吴大学,1907年经两江总督端方挑选,考试通过赴美入康奈尔大学,1909年入普渡大学,1911年毕业回国,1914年任水利局技正(高级工程师),1918年在顺直水利委员会任流量测验处处长,1921年为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委员。杨豹灵1928年后定居天津意大利租界经营大昌实业公司,曾任意租界董事会华人咨议,1931年组织中国华北特大水灾处置,1936年任天津市工务局局长,抗战胜利后任海河工程局局长,天津市政府外事处处长。“文革”初期,因复杂的家族关系和个人经历,杨豹灵被红卫兵以家中藏有猎枪的罪名殴打致死。杨豹灵和李虞贞的四个儿子——天一、天雄、天威、天刚,是李政道的表兄弟。

◆杨天一,南开大学毕业,耶鲁大学国际关系法学博士,任职于加拿大渥太华国际民航组织总部。

◆杨天雄,中央航空学校毕业,抗日战争飞虎队中尉队长,1944年执行任务返航时在四川撞山牺牲。

◆杨天威,美国西储学院毕业,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态学博士教授。

◆杨天刚,美国纽约州长岛阿德菲大学毕业,临床心理学博士,心理医生。

堂姑李苏贞,生平不详。

堂叔李骏昌,生平不详。

堂叔李骏耀(1901—1978),生于苏州,中国早期著名田径运动员,1924年毕业于东吴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后入伦敦大学经济学院,一生活跃于中国基督教监理会活动,同时从事银行业。李骏耀毕业归国后成为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的亲信,出任中央银行发行局局长等职务,出版《中国纸币发行史》一书。抗战胜利后参与上海银行业的接收。1949年迁居台湾,1953年被派往美国纽约美援会工作,返台后任宋美龄私人秘书并继续从事金融业。

堂叔李骏宝,1927年东吴大学毕业后成为代理美国汽车的成功商人,1949年携母亲史致瑟迁往台湾后创办台湾汽车公司,曾为福特汽车总代理,后投资管理日本三菱汽车设在台湾地区的工厂。

堂姑李美莲,20世纪30年代末即在纽约经营餐馆。

堂姑李璐臆,东吴大学毕业,与上海外科名医王以敬结婚,生活于上海。

堂姑李悦霭,上海中西女中毕业,嫁给蔡炳仁(福特汽车公司华东地区经理),上海租界沦陷后与在重庆的丈夫失去联系。李悦霭起初在上海投资地产大获成功,后在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从事金属、股票、债券投资。两个儿子蔡志勇和蔡志文,是李政道的表弟。

◆蔡志勇,波士顿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1958年与某投资公司老板合创著名的富达基金,拥有1/4股权。1965年自组蔡氏资本管理和研究公司,创建一系列收益极高的大型基金及保险公司,是华尔街当年风头甚健的为数不多的华人大型基金经理。

◆蔡志文,生平不详。

堂姑李灵承,一直在上海,生平不详。

三爷叔青传教早逝 堂姑翠贞钢琴魂殇

叔祖父李应柳(1875—1908),字叔青。夫人温惠玉(1882—1974)。李叔青十二岁进入博习书院,一年后转学到基督教圣公会在上海创办的全英语授课的圣约翰书院(圣约翰大学前身),十九岁考入李鸿章刚刚在天津创办的北洋西医学堂。这是一所以培养海军军医为目的的医学院,附设于储药施医总医院,入学需经严格考试,毕业即可获五、六品顶戴,服务于北洋水师,月薪百余两。李叔青虽然自婴儿时受洗,但直到二十二岁才受天津基督教宗派守真堂创办人吴伯瑞牧师(John Woodberry)感召,成为基督教奋兴派的狂热追随者。李叔青创立的天津守真堂布道团,影响了一批同学入教。1898年医学堂毕业后,李叔青放弃军医官的地位,并影响很多同学终生从事基督教事业,其中不少成了中国基督教界的名人。李叔青毕业后留在天津两年,1900年在天津成婚。义和团运动之后,李叔青随天津守真堂迁至上海,在上海中西学校教英文,同时宣传奋兴派教义。1904年回到老家苏州,在东吴大学教英文,同时向两个哥哥和学生宣传奋兴派教义。李叔青讲道感召力很强,他生命的最后两年频繁奔波于上海、南京、芜湖、宁波、绍兴、杭州、江阴、烟台、河南周口等地的教会布道,并把当时流行的赛斯(J.A.Seiss)所著的《启示录注释》一书翻译成中文。1908年,李叔青病逝于传道途中,年仅三十四岁。李叔青把短短的生命全部投入到传教事业,他去世后,二哥李仲覃(李政道的祖父)在1934年出版了《李叔青传》,是为纪念。2012年,史学家吴秀良教授出版了《李叔青医生》一书。李叔青与夫人温惠玉育有一子二女,骏恩,静,诚。他们是李政道的堂叔和堂姑妈。

◆堂叔李骏恩(1901—1980),任巨型美国地产商普益地产公司上海经理,是成功的企业家。

◆堂姑李静(1903—1977),丈夫是创立上海大华科学仪器厂的民族企业家丁佐成。上海大华科学仪器厂是当时中国最著名的生产电器、仪表、电动机等的民族企业,民国时期与美商亚洲电器争雄的故事颇为知名。

◆堂姑李诚(1906—1991),嫁给了上海著名杏花楼酒家少东欧永康。杏花楼位于黄浦区,1927年翻建为七开间、四层高的酒楼,可同时开宴席百桌,是当时沪上最大的粤菜馆。申城工商界、军政各界名人如李宗仁、孙科、杜月笙等,常至杏花楼就餐。

叔祖父李应泌(1878—?),字福生。李福生1900年毕业于苏州博习医学堂,后在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留学,1903年归国出任京师大学堂医科、英文科教习。1906年参加清廷第一届正式的留学生技术专科考试。留学生廷试考官制度是1904年清廷废除科举之后建立的专业技术官员考官制度,参加者为日美欧各国留学生。学务部考试分两场,先用一整天考专业课,然后用一整天以外文或中文写一篇政论文。李福生考试那年是严复出题:“论中国实行强制性教育”。学务部考试合格者参加皇帝殿试,最优等授进士,优等和中等授举人。李福生在医科六名合格者中名列第四,授医科举人,任清宫太医院行走,官衔七品。1908年,李福生任第四届游学廷试阅卷的襄校官(阅卷官)。十四名襄校官包括严复、罗振玉等名人。民国时期,李福生在上海创业,和夫人育有三个女儿燕贞、翠贞、孝贞。她们是李政道的堂姑妈。

◆堂姑李燕贞(1908—1986),生平不详。

◆堂姑李翠贞(1910—1966),音乐神童,中国早期著名钢琴演奏家和教育家。1929年就读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随俄国钢琴家学习了两学期即毕业,成为职业演奏家。1932年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李翠贞的家被日寇炸毁,她钟爱的名琴被烧成灰烬,便去香港投奔她的大姨。1934年4月,李翠贞获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奖学金赴英国留学,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音乐学会会员。1940年随丈夫张似旅,携一岁半女儿回国到上海英租界。张似旅的哥哥,时任《大美晚报》总编辑的张似旭1940年7月被日伪特务暗杀于上海英租界。李翠贞一家逃难到大后方。李翠贞任重庆音乐学院教授,战后任上海音专教授,键盘系主任。据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女钢琴家之死》一文所载,尽管他们在国外有广泛联系,1949年李翠贞和丈夫仍然选择留在上海。她曾亲笔写下当时的心情:“生于斯,作于斯,死于斯。”丈夫张似旅家族在香港有豪宅,有家庭教师和仆人。1951年秋,丈夫要去香港定居,她送走了丈夫自己却留在上海,以带病之身培育两个孩子,同时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并经常举办演奏会。1953年,李翠贞的丈夫自香港回到上海,把两个孩子带往香港,希望李翠贞同去香港定居。李翠贞送走了两个孩子,却舍不得她的学生们,继续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键盘系钢琴教研室主任。她的学生中著名钢琴家比比皆是。1959年李翠贞到香港探亲。其时丈夫已在香港去世,儿女在澳大利亚读书。李翠贞给挚友著名翻译家傅雷写信探讨未来去留。傅雷是李翠贞的老乡,两人交往很深。傅雷回信劝她还是回上海来为祖国培养人才,于是李翠贞回到了上海。“文革”之初,1966年8月30日上午,上海音乐学院红卫兵以“英国特务”的罪名抄了李翠贞的家,查到了傅雷的回信,转而去了傅雷家去查抄特务同伙,搜出了“反革命罪证”。傅雷夫妇受到连续四天三夜的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9月2日夜晚,傅雷夫妇双双悬梁自尽。9月8日夜晚,李翠贞穿正装高跟鞋,把门窗糊严,打开煤气自杀了。

◆堂姑李孝贞,生平不详。

大姑奶奶李凤珠(1873—?),嫁给长兄李伯莲在博习书院的同学史拜言。史拜言曾任东吴大学数学教授。

小姑奶奶李巧珠(1877—?),嫁民国名人王培元医生(李叔青在北洋西医学堂的同学),当时为李叔青守真堂传教助理。王培元留学美国归国之后,在上海守真堂任牧师兼英语教师,从辛亥革命起全力投入红十字会战地救护及慈善医疗救助,曾任中国红十字会理事长、会长(蒋介石为名誉会长),并创立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今上海华山医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