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掠影

克里姆林宫掠影

2007年5月12日 莫斯科

距我们住的总统饭店不过几分钟的车程,就是著名的举世无双的克里姆林宫。

坐在车上,远远地望过去,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塔楼,神态端庄,妩媚秀丽地坐在高大而宽厚的褐红色宫墙上。宫墙像红色的马队,昂首挺胸,一线排开,前赴后继,绵曳不绝。

壁立的宫墙,把一座座宫殿、教堂、修道院紧锁在里面,但仍有那些充满灵性的金顶白身、深绿色锥顶、花容月貌的人间奇景,不安分地探出半身的雄伟与瑰丽,伸向蓝天、白云、丽日里,夺目的璀璨,像是久圄深宫的公主、皇后和白马王子,也想看一看民间峥嵘的景象,听一听凄婉而动情的歌唱。

那种建筑的华贵和大气,摄人魂魄,就如美丽、典雅拉着你的眼神,一刻也不想让你停,一目也舍不得让你转,心被凝固,呼吸在减慢。

高墙里锁着绝世的灿烂。风景,像活的人,有色彩、有气韵、有思想、有感情。那戴着锥顶帽的钟楼,就是聪慧的王子,机警地观察着世界风云,随时准备敲响拯世的钟声,从地下汲取救命的圣水。那戴着金顶皇冠的教堂,就是圣洁而仁慈的母后,静洁美丽而宽厚,高贵里溢满善良,典雅中藏着温情,细腻地感觉着人间的饥苦和幸福,把单调刻板的时日,编织成超度灵魂的紫光白云红雾。

不知是天才的想象提升了艺术,还是现实的建筑艺术丰富了梦幻的想象。仿佛是天神,给人间创造了如此瑰丽的鸿篇巨制,让困顿的灵魂有了栖息的场所,让乏味的生活充萦着梦想。

车行至宫的门口,停了下来。有守卫的士兵仔细地验证,盘查询问。入口处的路上设置着现代的障碍物,使车道变成了S型,转个弯儿才能进,是为了避免突发车辆的横冲直撞,保证安全的需要。等待的时间,才看清宫墙有的为红,有的为灰,高低错落,静中有动,而且绵延中,感觉没有了尽头。

呈三角形规划建筑的克里姆林宫,城墙和塔楼按利于作战的原则修建。城墙上有一条宽达4.5米的校场带,采用一些凿有小炮眼的雉堞加以掩护。三角形的每一个角上都建有两个圆柱形塔楼和一个十六面体的塔楼。沿墙的塔楼则是四方形的。角上的塔楼内皆有水井。塔楼也是通道,有的供出行和迎接外国使节之用,有的是通向莫斯科河的秘密出口。

塔楼的锥顶上有的竖立着双头鹰的国徽,有的饰着宝石红的五角星,有的装着时钟。塔楼的主体为红色,再饰以青绿、云白等颜色,主题鲜明,内容抢眼,文理顺畅,像横排着的灵动的华章、诗歌。

克里姆林宫怀抱着温柔的莫斯科河,筑在高高的波络维茨山上,随地势起伏而变化,顺着亚历山大花园和红场蜿蜒,像吐着的一条燃烧的红舌,透出点点的森严。克里姆林宫是保护皇族的军事要塞,也是艺术的殿堂。

进入城内,看了看伊凡大帝钟楼建筑群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行政大厦。在炮王和钟王前留了影。炮王口径890毫米,长5.34米,炮筒外径1.2米,炮重达40吨。安于1585年,由俄罗斯著名工匠安德列·邱霍夫在制炮作坊铸造而成。炮架上饰有浇铸花纹,旁边摆放着四个装饰性生铁炮弹,每个重1吨。钟王重200多吨,高6.14米,直径6.6米。旁边有从身上掉落下来的一小块钟肉,重11.5吨。

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艺术精湛、装饰豪华的克里姆林宫大殿,就在不远处,因警备森严,只是望了望。底层是圆拱形的窗门,上面是瘦窄三角顶的窗户,窗口外嵌有白石台口线,上面雕刻着花纹,窗口中央向下垂着17世纪阁楼上富有个性的重锤。大殿中央顶部有一个方形阁楼。盾形装饰,雕刻着双头鹰造型,屋顶中央树立着旗杆。屋脊上装饰着花纹金雕。

大殿底色为米黄,间以白石勾柱滚窗,绿色铺顶,金镶石嵌,精致华美,富丽堂皇,庄重里有温情,威严中藏仁爱。建筑的风格是熟悉的俄罗斯味道。据说里面住着被无数女子崇拜的使俄罗斯复活、看上去没有任何多余东西的真正男人——普京总统。

后去珍藏馆看了身高2.04米的彼得大帝的甚腰粗的皮靴,一只里真能装下一个小孩。看了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马车,镶满钻石的皇帝宝座,华美的衣裙,盛食物用的金盘、玉器,征战的铠甲,至高的权杖,时至今日仍寒光闪闪的宝刀,各国的贡品、赠品,件件价值连城,皆为历史的见证。使人闻到了昔日的鼎盛、强大的奢华、骄横,越看越觉得每一件都是艺术的珍品。

看了克里姆林宫,饱了眼福,小了天下皇宫。

虽是不到2小时的浮光掠影,却像一个艺术的梦,沉重的,再也无法推动。

建筑是艺术的集景,承载着多少梦幻,激活了多少生活的热情,设计创造的人,永远没法享用,却让享受过的帝王,万古留名。人民是伟大的,能统治住人民的人,并能创造绝世的经典,也不能说是渺小、无能。

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和权力的象征,但也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存。石材起了很大的作用。石头是平常的,变成艺术品的石头,是无价的。能被人收藏的艺术是有价的,收藏不了的,是无价的。

真的不知是谁创造的,可能还是人民是伟大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