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自  序

前些年,紧张工作之余,抽时间写了不少东西,大多是工作计划、人物传记,以语文教学研究为主,文字里很少有关于自己的东西,对亲人也总感觉来日方长,故乡的情景也渐渐淡忘。可自前年老父亲突然辞世之后,很长时间以来,或者说一直到现在,常感到悲伤,心绪会不自觉地飞回自己的童年,想起小时候的事,尤其是自己曾生活了十七年的小村庄,那故乡的人、事、景、情,竟然是那么清晰,历历在目,有时还会入梦。加上已年逾不惑,人生的感慨竟时时涌上心头,好在能诉诸笔端,以抒胸臆,表达对去世亲人的思念之情。两年下来,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的休息时间,草草写了130篇文章,共40多万字,当时只是有感而发信笔写来,绝无哗众取宠之意。作品有幸被北京百川嘉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看中,精选了36篇,结集为《梦里乡音》,自己也深感欣慰,但文字草草,未加斟酌,也深感惭愧。

家乡的小村子,位于长春市南部,属朝阳区乐山镇,离市区有六七十里,处在长春和伊通、双阳的交界处。虽然偏远,但很静美,是亲人们一生劳作生息的地方,逝去的亲人在这里安息长眠,是我生活了十七年的故乡,是令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在这两年的写作中,自己的亲人、乡中的长辈、旧时的邻居、儿时的玩伴、少年的朋友、村小的老师、乡中的校长、电影放映员,都异常清晰地走到眼前,含着微笑,又从我的眼前走远,活灵活现。《乡中五老》里面,我写到了爷爷、姥爷、老张信、毕老大、罗占阳,这五位老人都已去世,长眠在家乡的南山上。《乡中五友》中,小刚、东子、来子、小俊子、大军五个伙伴,小时候朝夕相伴,淘遍了小村子的每个角落,也一起在松林小学共度了六年的孩童时光,可是这几位伙伴,有的三十年未见,有的已经不幸去世,有的远在他乡杳无音信,唯用文字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而小学时的老校长张成柏,小学的两位班主任施老师、孟老师,还有教体育的刘老师,美丽的女老师王洪范、李桂文、柴淑清,在《美丽村小》中,都成了过往乡村生活中美丽的风景,和那村中的绿柳依依相映。中学时的老校长、才华横溢的老师、淳朴亲切的同学,也都在《良启先生》《绿野平原上的美丽乡中》的琅琅书声中明媚起来。而强壮淘气的黑小子、温柔美丽的小杰、极受欢迎的白发老周、苦命的邻居王叔、一生孤苦的老爷,也都涌动在记忆中。

记忆中的老村并不寂寞,在他们生活着的地方,能看到我童年的身影,而在我的笔下,他们在明媚的阳光中来来往往,虽然感觉在一起,而他们却看不到我,我只能召唤他们,或者用文字将他们刻在我的生命里。《秋天的怀念》《忽然,想起一些人》,生命中的一些过客,一个病房的病友、医院里善良的保安、开诊所的小医生,在生死事件中,其善良的举动,也会温暖岁月,令人难忘。

回头望去,家乡的往昔更是美丽,伴着童年生活的美好,清澈的小河、周围的绿柳、春天的田野、夏天的禾苗、秋日的蓝天、村头的老榆树、西面的土地庙、弯弯的乡路、南山的红石场,都似一幅画,随着一阵清爽的风吹进了记忆里。《老榆树》《红石场》《南山清明》,勾勒出了小村南面的景色。《乐山水韵》《乡路弯弯》《小河潺潺》,长风吹来,水波涌起,润泽乡人,承载悲喜。《春天里》《立春》《立冬》《初秋醉人》《农家正月》几篇文章,伴着《乡间野味》,细品着乡间的美景,口中会泛起榆钱的香味。而更让自己魂牵梦萦的,是那曾经一家人生活的老屋,《情系老屋》连着那《菜园小忆》,看着那《露天电影》,在粉红色的《乡村喜事》中,轻轻泛起的都是农家的欢乐生活。

小村中也有自己的风俗,《除夕》《大年初一》《今日端午》《月满乡愁》,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里那些热闹欢快的往事和独特的风俗,化成了乡人的习惯,在一生的守望中回味着,年纪越大,越让人沉思回味。而《春节祭祖》《归乡祭拜》,又道出了对先辈的怀念,纷飞的纸烟中,是阴阳永隔的思念。

乡亲、景色、乡情,让我真心难忘,三十年之后,其人、景、事、情,竟然凝成了浓浓的乡愁,郁结在我的胸中,挥之不去,永远记忆。去年老父亲去世一周年之际,正逢十一长假,我将思念和悲伤化作了笔下的文字,七天里一连写了四万多字描写家乡,一时间,竟分不清自己是在城里还是在家乡,是在月下还是在云旁,是在现实里还是在梦里,如梦如幻,似飘在风里。仿佛在明媚的阳光下,在一片温暖里,亲人和乡亲们在劳作,而回头之际,却听见了人们的谈笑和着阵阵柳笛,回响在耳畔,谓之梦里乡音,让人生出无限的感慨和回味。

因为工作繁忙,有时琐事还会打乱自己的心绪,所以尽管写了几十万的文字,但总感觉很粗糙,尚欠斟酌,不能传达出家乡的美好,也因时间久远,记忆不真切,有些细节描绘得还有偏颇。但是,最感欣慰的是,将自己的一段乡情回忆起来,阳光下来来往往的乡亲们,从此不会视我于不见,而是在我的周围,我在他们中间,快乐地畅谈,笑脸彼此辉映。

乡音不改,乡情犹在!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