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封信

第一封信

每天早上有一个小时早自习

妈妈:

我的病基本都好了,不用担心。

我学习的科目有:人体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仪器与应用、管理学基础、英语、体育、法律基础。

我去了一趟海淀图书城,花130元买了《高等数学》(北京大学教材)、《高等数学习题指导》、《大学四、六级考试真题演练》(配磁带)、《TOFEL考试真题》(配磁带)。我现在正在用这些学习。

我现在每天早上有一个小时早自习,一半用来读英语,一半用来读《哲学导论》。高兴了吧?我觉得平时和同学们谈的话题太庸俗,我担心自己丢失哲学素养,所以要坚持多思考哲学问题,保持缜密的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也为将来考研留一条道路。

我们的解剖学都是浅尝辄止,想要弄明白一个问题必须问老师,我当然会持续关注这个问题。

最近我对心理学又有一些新认识。医学基础对心理学其实非常重要,所有学心理的人都得从医学开始学起。我对学习也有很高热情(我什么都想学),有时间我想买一些考研用的心理学著作读一读,不为考研,而当兴趣。

现在我不太急,因为我听说考研时重点就是几本指定的书,只要平时基础打好就行,不必像高中那样把每本书都吃透,更何况我们现在学的科目大部分都是学得很浅,没必要学太深。大学的内容说多也真多,说少也真少。应付考试考前突击是不错的办法(对于没兴趣的科目)。但我现在一点也没放松,相反,课上我仍是最积极的人,笔记也记得很努力,有时也把别人的笔记拿来抄(上课听讲抄不了)。我现在的生活很充实。

现在我每天早上坚持跑步,晚上偶尔去游泳(很累),生活可以说丰富多彩。

我准备选个时间,一个人去北大、师大,不过现在时间不太充裕。

唯一令我担心的是,我寝室里有两人正在热恋中而不能自拔,有时夜不归宿,有时又躺在床上长吁短叹,讲一些“用一生去等待”之类的话。一回到寝室就得谈这种话题,真让人气馁。学校里谈恋爱风气很盛,几乎所有大一男、女生都在找自己的另一半,真让人头痛。不过,我听说别的学校也一样

妈妈,关心我当然是可以的,但要适度。我也很想你们,想念和你们一起聊天的日子。但我并不哀伤,因为我现在生活得很独立,每天都精神十足,这是我更想得到的生活。

好了,我已经写了40分钟,有话下次再说。

希望爸爸妈妈注意身体,生活幸福。一旦我思想有新变化马上告诉你们。

儿子

2004.10.11

和贵

我可爱的儿子:

你说令你担心的是,同寝室两个同学陷入热恋之中,对你有所干扰。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每个人都会选择不同的生活,你不必为此烦恼。你不赞同他们的做法,也不必反对。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尽管我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还是给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思想和轨迹生活,你不必为此烦恼。和为贵。五个人(体育大学宿舍六张床,住五名学生)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是缘分,要珍惜,千万不要破坏。

妈妈

2004.10.13

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亲爱的儿子:

你在电话里说有个同学因为与女朋友相处而弄得经济紧张,到了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妈妈很欣赏你对他的帮助和批评。其实,这就是成长的代价。有这一次,我想他以后不会再犯这种错误。另外,妈妈想向你提个建议,现在是他最困难的时候,一碗肉解决不了问题。你可以借给他一百元钱,帮助他渡过这个难关。每个人都可能有人生难堪的时候,很微小的帮助对于他却很重要。借给他钱的时候不要让别人看见,给他留面子。到下个月十号,还有近半个月时间,你伸出手帮助他一把,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这件事一定要做,帮助他渡过人生这一小小难关。

妈妈

2004.10.27

  1. 每天做一件自己想要做、自己喜欢做、自己认为重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好处在于:在被动教育的过程中寻求一些自主性(尤其是学习一些非常枯燥但又是必需的课程的时候),找回一些控制感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每天都做一件事情来明确自己的目标,提醒自己学习的最终目的,这也是摆脱学习盲目性、避免因为学业压力带来的盲目性的好方法。
  2. 我记得非常清楚的是,在第一个学期期末,因为解剖学笔记没有做好,所以复习的时候相当痛苦(当然收获也就更大)。所以以后每个学期每门专业课,我的笔记都做得很认真。
  3. 对于当前状况不满的话,刻意去找找对比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其实各个大学的大学生活还是有很多共性的。了解现状的合理性有助于将注意力集中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