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生
眼下,繁华闹市上不少店铺以“王”自尊,什么牛肉面大王、饺子大王、栗子大王、年糕王、板寸王等,一些产品也以“霸”自居,什么海霸、天霸……单是牛肉面大王在北京就数十家,这么多大王和霸主,真让“上帝”不知往哪个庙里烧香了。
有人问:这些王霸商家和“老字号”谁更值钱?这得看怎么说了。人家“老外”的商品称王,我们也称王,甚至“王中王”,有这样的雄心和勇气,自然应该支持,但若不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就与“吹牛大赛”无异了。事实上,报刊已经披露,不少“王”牌商品质量并不合格,老百姓很不买账。市场经济客观上不是要求产品在“名”上分高低,而是要在“质”上决胜负。称王称霸未尝不可,但重要的是要拿出真东西,而不是借助王霸之名来招财进宝。否则,“质”降下来,“名”也就“倒牌子”啦。
“老字号”又如何呢?显然,广大消费者对“老字号”的敬仰和认可远远胜过各种“王”、“霸”。“老字号”在商品质量和经营作风上,下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苦功夫,才占据了人们心目中的“王”位。“老字号”的牌子,就如同储蓄的户头,是用汗水积累其价值的,所以用不着“全聚德”、“六必居”、“王麻子”、“王致和”、“月盛斋”等“老字号”打出鸭子大王、酱菜大王、剪子大王、臭豆腐大王和酱牛肉大王的旗号。
有市场必然要竞争。谁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也就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王”、“霸”。这个常识不少人不是不懂,而是不为,总觉得投机取巧见效快。诚然,这也许可以得利于一时,却未必能立足于长久,因此,从根本上说,恐怕还是得不偿失。
泰山不是堆的,“王”和“霸”不是吹的。都称王也就没有王了。所以,不要“关上门做皇帝——自尊自重”,而应务实。当然,“老字号”也不能倚老卖老,如果放松商品的质量,同样会“倒牌子”。所以,“老字号”要树立“牌老人不老”的名牌意识,不能“摆老架子”,“守老摊子”,而要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不断增加“老字号”的含金量。
199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