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

陈毅

元帅

陈毅(Chen Yi,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指挥、苏北指挥部指挥、华中总指挥部代理总指挥、新四军代军长、新四军军分会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等职。

陈毅于1901年8月26日出生在四川省乐至县药师湾一个衰落的贵族家庭。乳名“秋江”。学名“陈世俊”。6岁时,就读于当地的私人学馆。

1908年,陈毅的外祖父出任湖北省利川县县令,陈毅随之出川。在两年的衙门生活中,陈毅学识增长很快,同时也目睹了清王朝官府中的腐败黑暗,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正当陈毅在湖北求学时,他的父辈们带领全家移居成都,陈毅即从湖北直接回蓉,与四个兄弟就读于锦官驿小学。在成都就学期间,陈毅品学兼优,气宇不凡,斐野堂老先生因此特为之改名“毅”,取字“仲弘”。

1918年,陈毅考入中国留法预备学校,次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因参加留法学生爱国运动被驱逐回国,次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入北京中法大学读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北京学生总会的党团书记,中国国民党市党部的中共代表。1925年,陈毅在中法大学毕业后,在北京、重庆、武汉等地从事党务工作。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做政治工作,八一南昌起义后,在抚州加入起义军,任团党代表。潮汕失败,他与朱德率余部向粤赣湘边界转进。1928年1月参与领导湘南起义,4月上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军委书记,1930年至1934年,历任红军第22军军长,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赣南特委书记、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有力地支援了红军北上抗日。

1939年2月,陈毅等新四军领导人与周恩来合影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共的坚决斗争和全国抗战运动的强大压力下,蒋介石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10月2日,由国共两党谈判达成协议,决定将南方8省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陈毅积极参与组建新四军的工作。1938 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4个支队。陈毅出任第1支队司令员,兼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6月,陈毅率第1支队从安徽南陵出发,越芜(湖)宣(城)封锁线,东进江苏高淳,到达茅山地区,奔赴抗日前线,在溧(水)武(进)公路以北,宁杭公路以东的镇江、句容、丹阳、金坛地区展开斗争,并成立四县抗敌总会。

武汉失守后,日军在华中敌后大量增兵,江南方面,敌人在公路、桥梁等交通要道上修工事、据点,运用“梅花桩”式的堡垒政策企图封锁和消灭新四军。江南的新四军在陈毅的指挥下,在星罗棋布的敌据点间,以秘密、神速、勇敢的行动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1939年1月的突袭芜湖近郊的官徒门据点之战,在半小时内全歼该据点200多伪军,俘16人;12月,奇袭京杭和溧武公路交叉点上的敌重要据点东湾,全歼日军200余人;接着又夜袭丹阳的延陵敌据点1个中队,活捉日兵2人,缴枪20余支。新四军在江南的游击战争,使敌伪心惊胆颤,深恶痛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污蔑新四军挺进江南是“越界活动”,进一步限制其活动范围,加紧推行防共、反共方针。陈毅率领江南新四军在中共中央“东进北上”的战略方针指导下,突破敌伪包围圈,继续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年春夏间,新四军组成东进纵队,陈毅令叶飞率领这支队伍胜利地进入江阴、无锡、常熟、太仓、苏州和上海近郊活动。6月,袭击上海近郊日寇飞机场,毁机4架,震动中外。11月,为了更好地向东、向北发展,新四军第1支队和第2支队合并,成立江南指挥部,陈毅、粟裕出任正副指挥。

1940年5月,江南新四军袭击上海附近的安亭车站,俘伪军100余人,缴枪80余支;接着又攻葛降车站,歼伪军1个连,俘敌40余人。这些胜利,大大振奋了上海人民的抗日信心,许多工人、爱国青年、进步文化人士通过近郊游击队的帮助,前来解放区参加抗战,不少工人直接参加武装大队和新四军。7月,陈毅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第2团和第6团等部,由苏南向江北移动,与江北的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师于吴家桥,成立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并出任总指挥。

1940年10月,国民党苏鲁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在蒋介石的授意下,调集数万大军,向苏北新四军发动进攻,遂发生了著名的黄桥决战。苏北新四军兵力薄弱,面临敌之劲旅,为保卫黄桥,陈毅亲自作战前动员,并与粟裕共同指挥战役,歼敌1万余人,生俘第33师师长孙启人与旅长等以下数千人,第89军军长李守维在逃路中落水淹死。新四军从此在苏北站稳脚跟,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黄桥决战是陈毅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粉碎敌伪顽三面夹击的著名战役。

新四军出师江南抗战,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解放了江南广大的国土和人民,尤其在江北,除敌人占领的少数县城外,多数县城和广大乡村都控制在我军手中,淮南、苏中、苏北、苏南、豫皖苏边区各根据地普遍建立了县、区、乡民主政权,严重地打击了敌伪在华中的气焰。

黄桥大捷之后,苏北新四军与黄克诚率领的南下八路军第五纵队会师盐城。当时,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电告中央:“为统一华中军事指挥起见,提议中央任命陈毅同志为八路军、新四军集中各部之总指挥,并加入中原局为委员,如希夷同志到华中,即由叶任总指挥,陈毅副之。”中共中央同意了这一建议。11月17日,在江苏淮安成立华中总指挥部,从军事上统一了华中八路军、新四军各部队和根据地的军事指挥,避免了被敌伪顽各个击破的危险。

1940年7月,陈毅(前)率新四军一部挺进江北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被无理扣押,项英惨遭叛徒杀害。为了坚持统一战线,反对内战和分裂,挽救时局的危机,坚持团结抗战到最后胜利,重建新四军成为头等重大的任务。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重建新四军军部,下辖7个整编师、1个独立旅,共9万余人。皖南事变后,日军叫嚣要“完成皖南事变的未竟之功”,集中大量兵力向华中局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盐城进行围攻。与此同时,韩德勤等反共顽固派与日伪紧密配合集聚兵力企图袭击新四军。面对严峻的局势,在陈毅、刘少奇的指挥下,华中军民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击战,仅1个月便粉碎日伪顽的夹击,取得反“扫荡”、“清乡”斗争的巨大胜利。据资料统计,于1941年6月,新四军共毙敌人6.6万余人,俘虏9000多人,缴获武器辎重无数。这些重大胜利,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华中抗日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抗日武装。1943年11月,陈毅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

1943年初,陈毅在江苏盱眙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0月,陈毅出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指挥华中、山东两大战略区部队,抗击国民党50万正规军向山东解放区的进攻。1947年1月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与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一起指挥我军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8年11月,被任命为总前委委员,参与组织和指挥了淮海战役。之后,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1949年4月率部横渡长江,解放南京、上海和东南广大地区。5月出任上海市长,并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东军区司令员,为建设新上海、加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

1954年,陈毅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8年兼任外交部长,参与制定我国长远的外交战略和政策,为加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的友谊做了不懈的努力。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八、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共八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担任第三、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陈毅在建国以后的长时期内,坚定地执行中共的统一战线政策,善于团结各阶层人士,重视知识和知识分子,积极促进科学文教事业的发展。

1972年1月6日,陈毅在北京病逝。

(陈平 时广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