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描述中古诗歌运动的历史。中古诗歌运动,是指汉魏至盛唐年间,中国诗歌脱离民间歌诗的形式,走向高度文人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文人趣味引导诗歌功能发生基础性的变化,逐渐消除了诗歌当中的政教、抒情与说理成分,而臻于纯粹审美的境地。这种发展主要是通过境化和律化两条路线来实现的。其中,境化运动是指,诗歌中的山水意象逐步凸显,由最初寄寓着志向、情感、玄理的依附地位,上升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诗人在道家自然主义和佛教现象主义的熏染下,形成纯粹看与纯粹听的感性经验。诗人对自然之观法的不断改变是推动着境化运动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律化运动是指,诗歌在摆脱依赖外在音乐作为结构组织原则之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基于文字本身的结构组织原则,先是将民谣的复沓转变为细密的勾连技术,又借用赋体的铺排手法,后来在佛经转读的激发下发明声律,通过平仄交错的节奏形式组织诗歌,辅以各种时空对比的技术,最终形成一种高度形式化的艺术。形式冲动是律化运动的主要动力,它大体是一个诗歌文人化的过程。
境化运动与律化运动在时间上几乎是并行的,两条路线也时常交错在同一种诗类里共同起作用。所以本书的写法,整体思路上循着境化与律化两条运动路线,而在实际写作中则落实于具体的诗歌文本,以诗类的更迭为线索,穿插着描述这两路走向。读者将看到,本书以汉末五言诗为起点,中经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格律诗,最终在王维山水小诗与杜甫夔州七律中分别达到境化与律化的高潮。具体到某一种诗类,可能偏于境化,可能偏于律化,也可能两者兼而有之,只求在描述过程中,凸显这两种不同的诗学理念及其所导引着的共同的美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