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祖的神秘“毒誓”

(一)先祖的神秘“毒誓”

众所周知,清朝皇帝为爱新觉罗氏,但慈禧则被认为是叶赫那拉氏来向爱新觉罗氏复仇的,各种野史传闻纷纷持有这种说法,这就更加引起人们对慈禧氏族先祖的好奇。慈禧进宫选秀是不是为了报复爱新觉罗氏?咸丰、同治乃至光绪这三位短命皇帝是不是慈禧克死的?爱新觉罗王朝的覆灭是不是慈禧的所作所为?这样的种种说法只是推测和臆断,具体事件怎样,我们还得根据有关史料一层层抽丝剥茧,先来看看叶赫那拉氏到底和爱新觉罗氏有着怎样的恩恩怨怨。

这个故事还得从明朝末年讲起,在我国东北一带,那时已经形成三个女真族部落: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他们世世代代在那里繁衍生息,生活安宁,那里本来就是水草丰美之地,人们多以渔猎为生,渐渐地也学会了一些耕作务农的本领,久而久之,人口繁衍就越来越多,他们不得不为部落、为子孙抢占更多的土地水草资源,那可是他们急切需要的生存空间。

慈禧

在当时的武力拓展中,最为活跃的还要数努尔哈赤为首脑的建州部和海西女真中的叶赫部,这两部在扩展中,避免不了两军交锋,然而面对西边蒙古的压迫和南边明王朝的制衡,他们两部又不得不联合起来。就在这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两部结下了不少恩恩怨怨。最后,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部落,彻底击溃了叶赫部,叶赫的先祖首领在临终前,就发毒誓:“只要我叶赫那拉的后裔中留下一子一女,就一定要找爱新觉罗的子孙复仇。”这也是人们认为慈禧入宫是找爱新觉罗氏复仇的依据。

既然这样的毒誓流传开来,爱新觉罗为什么不先前就做好被复仇的准备呢?据说,努尔哈赤也曾订下“宫闱不选叶赫”的祖制,并且在“七大恨”中,虽然矛头直指明王朝,但也表达出对叶赫的不共戴天之仇:

四有十三日,壬寅,巳时,八固山十万兵征明国,作书告天曰:

吾父、吾祖,于明帝边境,不折其草,不扰其土,而彼无故生衅于边外,杀吾父、祖,此一恨也。虽杀吾父、祖,吾仍欲修好,曾勒誓于碑曰:无论尼堪、女真,若越帝境,见之即杀,若见而不杀,殃及于不杀之人。如此誓言,明国背之,遣兵出边,护卫叶赫,此二恨也。自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年明国人出边,入女真之地侵夺,我以誓言杀其出边之人,彼不顾前誓,责我擅杀,拘我往广宁叩谒之使者刚古里、方吉纳,系以铁锁,挟令吾献十人于边上杀之,此三恨也。遣兵出边,为叶赫防御,致使吾已聘之女转嫁蒙古,此四恨也。将吾数代看守帝边居于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之女真所种田谷,不容收获,遣兵逐之,此五恨也。听取边外天谴之叶赫所言,备书恶言,遣人对吾施以种种侮辱,此六恨也。哈达助叶赫,两次来兵侵吾,吾报之往征,天将哈达赐吾,而天赐之后,明帝又助哈达,挟令吾必送还原处,叶赫将吾所遣所遗之哈达掳掠数次。夫天下各国互相征伐,天谴之人败而亡,天是之人胜而存,岂有使死于锋刃者更生既得之俘获复还之理乎!……先因呼伦部会兵侵吾,吾使兴兵,天谴呼伦佑我。明国助天罪之叶赫,如逆天然,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妄为判断,此七恨也。明国对吾欺凌羞辱甚多,实难忍受,故以此七大恨兴兵。祝毕拜天焚表。

以前有人常说努尔哈赤和一些旗王只会看一些《三国演义》之类的书,其实看着七大恨,就知道他们不只是看看《三国演义》这样的白话小说,必定是有一番文化修养。在这“七恨”中,就有“四恨”与叶赫有关,简而言之,就是努尔哈赤怨恨叶赫受明王朝的庇护而合起来欺负凌辱他们建州部落,非兴兵雪恨不可。看到建州部准备兴师动众,有明王朝做靠山的叶赫部决定先发制人,进攻努尔哈赤建立起来的后金王朝,第一次进攻就俘虏407人,斩杀84人。努尔哈赤雷霆大怒,立即兴兵报复,时隔三月,就攻克叶赫大小屯寨20余座。

天命(努尔哈赤建立满洲国,称后金,年号天命)四年(1619年)二月,明朝派辽东经略杨镐为总指挥,兵分四路,每路10万人,号称47万大军,向怀有不臣之心的后金政权扑杀过去。努尔哈赤可是靠十三副盔甲起兵的女真英雄,见明军来势汹涌,他从容镇静,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怀着“任凭你几路来,我只是一路去”的气概,在萨尔浒获得大胜。在这次战役中,叶赫也出兵参战,想在后面捅刀子,捡便宜。不过,等到他们派兵到开原中固城时,明军已经败走,他们也慌忙撤退。

一直这样下去真不好,努尔哈赤召集八旗诸王和各位贝勒大臣商讨对付叶赫和明朝的策略,叶赫与明朝对后金造成前后夹击之势,明与后金一旦开战,努尔哈赤部就容易受到腹背夹击之痛。叶赫这样的心腹之患,常常让努尔哈赤感到如芒在背,非常揪心。最后他们制定的战略部署是向北立刻攻取叶赫,向西安抚蒙古,向南则积聚力量,进兵辽沈,为后金创造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战略部署制定好,努尔哈赤就亲率大军北征叶赫,而且还当下发誓:“此次如果不荡平叶赫,我就不回去了。”主帅下定决心,士兵们也不敢怠慢,全都冲锋陷阵,奋勇当先。这次进攻叶赫还真是不负所望,硬是攻城略地,一口气将其全部攻克。努尔哈赤的孝慈皇后正是叶赫部落先前首领杨吉砮的女儿叶赫那拉·孟古(一说孟古哲哲),后来登基的皇太极就是她的亲生儿子。本来是亲家,结果却成了仇家,这主要怪孟古的几个哥哥金台石、布扬古瞧不起努尔哈赤,还时常想要联合明朝打建州部的主意、侵夺他们的土地。现在打了败仗,努尔哈赤将叶赫降民一律迁到建州,后来把他们编入八旗之中。

但根据历史记载,金台石、布扬古这样的叶赫首领根本就没有发毒誓,只是临终前让努尔哈赤保全他们的子民,后来“宫闱不选叶赫氏”的传言也就不攻自破,因为皇太极、顺治、乾隆、道光就有叶赫那拉氏的妃嫔。而且叶赫那拉氏中有很多人都在清廷(后金在皇太极时,改称大清)中得到重用。金台石的儿子德尔格勒授予佐领、三等男爵,康熙重臣、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的儿子大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还当过康熙的一等侍卫,穆占任正黄旗满洲副都统,还佩征南将军印,征湖南后被任命为正黄旗蒙古都统、议政大臣,康熙顾命辅助大臣苏克哈萨任镶白旗护军统领加太子太保,名阿图历任都察院理事官、镶蓝旗蒙古副都统等等,他们都是叶赫部的后人,都是从叶赫部投到爱新觉罗氏的麾下,并且建功立业,被授予重要官职。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叶赫部最后并入建州部,后来的清皇室并没有刻意提防叶赫那拉氏,那些毒誓、祖制的传言也就站不住脚了,慈禧选秀进入清宫,能够得到咸丰皇帝的恩宠也就顺理成章。

  1. 《满文老档·太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