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南宋前期自宋孝宗赵昚即位以来,励精图治,锐意恢复,一时颇具中兴气象。其时,诗坛上也涌现出一群杰出诗人。他们大都自江西诗派入,又自江西诗派出;自辟新径,独树一帜,从而使南宋前期诗坛大放异彩,形成两宋诗歌发展史上又一次新的繁荣。这群杰出诗人的代表者,被视作“中兴四大诗人”。

有关“中兴四大诗人”的说法稍见不一。杨万里称“范、尤、陆、萧”;尤袤称“范、杨、陆、萧”;而宋末元初的方回则称“尤、杨、范、陆”。杨、尤两家之说,不列己名,显然出于自谦。方回之说晚出,比较客观,易被一般文学史家所采纳。由于尤袤和萧德藻留传作品很少,难以深论,故真正引起人们关注和研究的,是陆、范、杨三人。

陆游作为一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与前代屈原、杜甫齐名,炳彪青史。按照传统说法,范成大以“田园诗人”的美称名世,而杨万里则以其卓然自立的“诚斋体”饮誉南宋诗坛。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今苏州市)吴县人。他出身于官宦书香门第,其父范雩宣和六年(1124)进士,官至秘书郎。范成大比陆游小一岁,比尤袤、杨万里大一岁。生值“靖康之难”,北宋灭亡,中原沦丧。建炎三、四年(1129、1130)间,当他还在孩提时,举家便饱受战乱之苦。少年的范成大又先后遭母、父之丧。自此十年不出,无意科举仕进,取唐人“只在此山中”句意,自号“此山居士”,过着清贫的生活。直到二十七岁,才接受父亲生前友好王葆的劝勉,留意举业,并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考中进士,时年二十九岁,从此开始了他三十余年的仕宦生涯。

范成大初期的仕宦生涯并不春风得意,在其第一任徽州司户参军任上沉滞六年之久。绍兴三十二年(1162),得友人相助,入临安为京官。也正是在这一年,高宗禅位于孝宗,开始了南宋王朝的所谓“中兴”时期。范成大入京后的八年间,除一度出知处州(今浙江丽水)外,由枢密院编修、著作佐郎而国史院编修,无非都是“清职”,很难有所作为。

作为范成大仕途生涯的转折点,是乾道六年(1170)的使金之行。其时,宋孝宗意欲收复河南“陵寝”之地,更想改变向金使跪拜接受“诏书”的屈辱性礼仪。但金人素来恃武骄横,人莫敢行。范成大却能置生死于度外,慨然受命,以起居郎借资政殿大学士衔,充“祈请国信使”北行。及金廷,在敌人恫吓乃至杀机已萌的情况下,他镇静如常,屹然不动,事后得到南北朝野的一致称誉,范成大也因使金有功升中书舍人。次年,他又公然反对孝宗擢升奸佞外戚张说为签事枢密院事,声誉益增。但也自知万难立足于朝,便自动请领祠禄归里,而当他复职再起时,已跻身于高官行列了。

自乾道八年(1172)冬起,范成大先出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市)兼广西经略安抚使,继之调任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都是辖制一方的封疆大吏。淳熙四年(1177),以病东归,入朝为礼部尚书,次年四月,更以中大夫除参知政事(宰相),达到了他一生仕宦的巅峰。但仅两月,便遭谗落职。六年二月,复起知明州(今浙江宁波市)兼沿海制置使;七年,改知建康府(南京)兼行宫留守;九年,因疾告退。在以上任职地方期间,他兴利除弊,减租赈民,治兵选将,巩固边防,做了不少有益于社会安定、发展农桑的事,受到人们较为普遍的尊敬。

自淳熙九年(1182)始,范成大隐退家乡石湖,过了十年田园生活。宋光宗赵惇绍熙四年(1193)九月卒,时年68岁。卒后赠光禄大夫、太师,谥“文穆”。

综观诗人生平行事,大体以儒家正统思想为归,尊君爱国,勤于政事,体恤民瘼为其仕宦准则。然就个人生活而言,则自少及老,尤喜佛老之学,而在其仕宦后期,更时时向往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一些学者认为,这也许与他自少体弱多病的健康状况有关。

范成大著有《石湖诗文集》一百三十卷,杨万里遵嘱为之作序。清人顾嗣玄取其诗歌刻印《石湖居士诗集》三十三卷。此外,又流传《石湖词》一卷。范成大主要以诗名世,今存诗计1900余首。

范诗的题材较为广泛,或国计民生,议时论政;或山川行旅,自然景物;或田园风光,风土节序;或亲友交谊,感叹人生;或厌倦游宦,自抒情怀;凡此种种无不形诸笔墨。他的诗虽受江西诗派的影响,但更多的还是博采中唐张籍、王建、白居易诸贤之长,而加以发展变化,最后自成一家的。范诗的基本风格,前人多有评述,大体上可归纳为: 温润妩丽,清新婉峭。

最能体现范成大诗歌成就的,当推其爱国诗和田园诗。

范成大的爱国诗篇自以其使金纪行诗为优秀代表。然则,范成大的爱国思想既贯彻始终,则其爱国诗篇自也不会局限于一时一事。早在青年时期,诗人便有《秋日》(其一)即景托讽:“莫把江山夸北客,冷云寒水更荒凉。”对南宋王朝的黯淡前景表示了深切的忧虑。应试建康时,有《赏心亭再题》云:“赤日吴波动,苍烟楚树昏。向无形胜地,何以控乾坤?”不独南北景观不同,内涵深沉,而且对高宗赵构贪图安逸,不思恢复,定都临安,提出了婉转而尖锐的批评。乾道六年(1170),范成大使金,作七十二首纪行诗,充溢浓郁的爱国情感,读来感人至深。这一大型系列组诗,大致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一、咏古讽今。如途经建康所作的《双庙》,诗咏赞了唐代“安史之乱”时期名将张巡和许远的孤胆忠勇,以少御众,至死不屈,从而也就借古讽今地谴责了宋王朝的昏庸无能。最后的愤愤一问,更是发聋振聩,令人深省。其锋芒所向何止北宋的徽宗赵佶及蔡京之流,南宋的高宗赵构及秦桧等辈又何能推脱罪责!

二、描绘金人统治下的破败萧瑟景象,和北地人民饱受奴役的悲惨命运。读《宜春苑》诗令人黯然销魂: 昔日亭榭华丽、桃李争妍的御花园,而今却落得“狐冢獾蹊满路隅”;唐玄宗避难入蜀,尚能驾返连昌宫,而宋代帝室何日才能重幸“寸草无”的宜春苑呢?《清远店》一诗则揭露了历史的大倒退。诗人原注云:“定兴县中客邸前,有婢两颊刺‘逃走’二字,云是主家私自黥涅,虽杀之不禁。”这岂非由封建制退向奴隶制!

三、写自然风光而抒复国情怀。如《龙津桥》:

燕石扶栏玉作堆,柳塘南北抱城回。

西山剩放龙津水,留待官军饮马来。

诗描摹龙津桥景色依旧: 白玉为栏,引水西山之上;柳塘清波,南北抱城萦回。诗以“剩放龙津水”引出结句“留待官军饮马来”,图景壮阔,气势豪迈,表现出抗金必胜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四、传达中原父老渴望光复故土的心情,这一类诗篇情景真切,最是感人,如《州桥》(见后)与《翠楼》。州桥旁,中原父老年年等驾;翠楼上,白发翁媪相扶跪拜: 看此等场景,能不为之泣下?“几时真有六军来?”“垂老从今几度看!”听此等话语,能不为之动容?以上也许纯属想象之笔,但其艺术真实却毋庸置疑。

五、临危不惧,自抒报国决心,如其《会同馆》。这是组诗的最后一篇。据作者诗下自注云:“授馆之明日,守吏微言有议留使人者。”此诗直如一纸气干云霄的壮烈宣言,不惜万里殉国,气节凛然,读之令人油然生敬。

如上所述,范成大关切国事之情至老不衰。他在四川任上曾作《海云回,按骁骑于城北原,时有吐蕃出没大渡河上》,诗的结四句云:“顿辔青骊飞脱兔,离弦白羽啸寒鸱。牙门列校俱剽锐,檄与河边秃发知。”豪气冲天,壮志凌云,大有一代爱国将帅的丰姿,时诗人已五十一岁。及晚年归隐石湖后,六十二岁的老诗人尚有《题夫差庙》之诗,借古讽今,忧虑国事。

范成大在我国古代诗坛上向有“田园诗人”之称,原因有二: 其一,诗人以其《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如此大型系列组诗,全面、细致、真实、生动地表现田园生活,实属空前之举。其二,融田园诗与新乐府精神于一炉,开拓新天地,富有艺术创新精神。

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诗经》中的《豳风·七月》描叙农民一年四季的劳作,堪称最古的“四时田园诗”。但按照传统的文学观念,未被认作是田园诗的最早源头。人们普遍以描绘田园风光、抒发闲适情怀为田园诗的特定内涵。于是,晋代的陶渊明成了我国田园诗的首创人(其实,陶渊明的田园诗尚有其抒写个人劳作体验的一面)。到了唐代,号称“山水田园派”诗人的王维、孟浩然,承陶而自见艺术特色,尤重田园归隐之乐。中唐以后,元、白诸家倡导新乐府,作“田家词”、“悯农”、“农家叹”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农家生计之艰辛与苦难。但文学评论家历来不将其纳入田园诗的范畴。这种各为系列的局面一直延伸到北宋终结,犹自未变。

其实,即便在范成大的初、中期创作中,两者依然互不交融。如其“信步随芳草,迷途问小童”(《寒食郊行书事》)、“桑叶露枝蚕向老,菜花成荚蝶犹来”(《初夏》)之类,显然是沿袭陶渊明田园诗的路子,而其《催租行》、《后催租行》诸作,则无疑地继承了中唐以来的新乐府精神。再者,中唐诗人刘禹锡贬夔州,据民间《竹枝词》以撰新词,每首七言四句,主要写下层人民的生活,一时盛行,后人多有仿效。范成大入川至夔,亦有《夔州竹枝词九首》,而其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正是采用七绝形式。据此,不妨说,范成大的杰出贡献,正在于巧妙地将新乐府、竹枝词融入传统的田园诗中,勇于创新,从而为我国古代田园诗的健康发展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有的写田园风光,如《夏日》之一等。这类诗写来优美而静谧,静谧而富有生气,并完美地抒发了诗人恬淡闲适的情怀,属传统田园诗的典型格调。组诗有的描绘欢快的劳动场景,如“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无疑当归入“农家乐”的范畴。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农家叹”,如《夏日》之十一和《冬日》之十,采菱者的辛苦生涯充满血和泪,催租人的无赖嘴脸正是诗人早期名篇《后催租行》的缩影,此类诗篇最能体现范成大田园诗中的新乐府精神。此外,如《夏日》之九写农家淳朴好客的民风,如《秋日》之二写“田舍”不同于“朱门”的“七夕”之夜,都能给人以亲切、鲜明、愉悦的感受。

如果说,范成大退隐石湖所作《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堪称“红花”,则其稍后所写的《腊月村田乐府十首》便可视为“绿叶”;绿叶红花,互为映衬,相得益彰。诗主要描叙吴地的乡风民俗,采用乐府诗体形式,写来自由舒展。其中有些固属陈规陋习,但大都经历代流传至今,反映了当地人民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如《照田蚕行》即以祈求丰年为主题。“夜阑风焰西复东,此占最吉余难同,不惟桑贱谷芃芃,仍更苎麻无节菜无虫。”在吴民看来,照田蚕之举是祈求丰年的百千占卜中最为灵验的一种。诗中对“照田蚕”场景的描摹也极生动:“近似云开森列星,远如风起飘流萤。”此外,如《卖痴呆词》反映吴民冀希世代聪明,写来甚为诙谐风趣。

最后,范成大在其漫长的宦游生涯中,写下了不少行旅纪行诗,如《高淳道中》、《拄笏亭晚望》、《回黄坦》、《荆渚中流回望巫山,无复一点,戏成短歌》、《鄂州南楼》等篇,都能展示其较高的艺术成就,这些诗篇为石湖诗增色不少。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江西吉水人。他小范成大一岁,绍兴二十四年(1154)与范成大同榜登第。初任赣州司户,继调永州零陵丞。在永州时,曾谒见贬谪永州的抗金名将张浚,张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深受启迪,自题书室名曰“诚斋”,人因称诚斋先生。

孝宗即位,张浚复起,诚斋被荐为临安府教授。丁父忧后,改知隆兴府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上《千虑策》,深受宰辅虞允文的赏识,荐为国子博士,此后累官至礼部右侍郎。自淳熙元年(1174)始,先后出知漳州、常州,改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升广东提点刑狱。十一年冬至十五年春,杨万里复任京官,官至秘书少监。其时,高宗卒,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得罪孝宗,旋即出知筠州(江西高安市)。

光宗接位,召为秘书监,三度立朝为京官。次年,借焕章阁学士衔,特任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这一不甚光彩的使命引起他内心很大的激荡,一路上写下许多忧虑国事的诗篇。后因其刚正不阿,不容于朝廷,出为江东转运副使。继之,又因事忤逆宰辅,改知赣州。其时他已倦于仕途,于是乞辞官而归。

淳熙三年(1192)后,杨万里退居乡里,至死未仕。宋宁宗赵扩继位后,曾两度诏赴京城,但他都坚辞不赴。权臣韩侂胄专政,请他为其新筑南园作记,他坚不从命。开禧二年(1206)卒于家中,时年八十岁。卒后赠光禄大夫,谥“文节”。

杨万里著有《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其中诗四十二卷,计4200余首,在两宋诗坛上可算丰产诗人,仅次于“六十年间万首诗”的陆游。他将诗篇按照其生活历程依次编为九个专集: 江湖集、荆溪集、西归集、南海集、江东集、朝天集、江西道院集、朝天续集、退休集。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杨诚斋诗一官一集,每一集必一变。”这种编次方式很有助于了解诚斋诗风演变的轨迹。

众所周知,杨万里以其独创的“诚斋体”驰誉两宋诗坛。但因此也产生一种误解,以为杨万里的诗材仅囿于自然山水和琐细的日常生活。其实不然,诚斋诗中自有忧国怀民之作,不过为其“诚斋体”盛名所掩,较少受人青睐罢了。

由于诚斋重视诗的“内趣”,其关切国事之作大多不直接议时论政,不慷慨激越,而常出以婉而多讽。如其《跋蜀人魏致尧抚干万言书》、《读严子陵传》、《过石磨岭,岭皆创为田,直至其顶》、《晚风二首》等篇,都是或借故实,或托古人,或借眼前景物,以表现其对时风的抨击和对国事的忧虑。他的长篇题画诗《题曹仲本出示谯国公迎请太后图》,更是句句含讽,发人深省。结句“君不见岳飞功成不抽身,却道秦家丞相嗔?”明劝曹勋及早隐退山林,实将矛头直接指向高宗赵构和卖国贼秦桧。在陪伴金使的行程中,他迭出佳篇。《过扬子江》之一,有感于当世英雄无觅和金山绝顶向金使献茶的屈辱惯例,说:“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过扬子江》之二,有感于敌强我弱,长江“天堑”之不足恃,说:“旌旗隔岸淮南近,鼓角吹霜塞北闲。多谢江神风色好,沧波千顷片刻间。”待上得金山绝顶,更作石破天惊之语:“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霁晓登金山》)移情江山,而发恸彻肺腑之声。《初入淮河四绝句》是杨万里抒发国忧的代表作,堪谓字字含泪,句句带血,但,或语意婉曲如“何必桑乾才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或托物寓意如“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总不肯一味出以平直。

相比之下,其怀民之作就显得较为豁朗明快。如其《悯农》说:“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旱后郴“寇”又作》说:“去秋今夏旱相继,淮江未净郴江沸。饿夫相语‘死不愁,今年官免和籴不?’”此外,如《宿龙回》、《观稼》等篇也有此特色。甚至像《促织》这样托物寓意的诗,其锋芒所向仍十分显豁:“一声能遣一人愁,终夕声声晓未休。不解缫丝替人织,强来出口促衣裘!”

以下转说“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三十六岁前学江西;三十六岁后学陈、王及唐人;五十二岁时辞谢前贤,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流标格。

“诚斋体”有何独到的艺术特色?对此,古今学者多有评说,但以今人钱钟书先生的评说最为精当。钱先生将诚斋诗与南宋第一大诗人陆游的诗作了生动形象的比较:

放翁善写景,而诚斋善写生;放翁如画图之工笔,诚斋如摄影之快镜: 兔起鹘落,鸢飞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未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 此诚斋之所独也。(《谈艺录》)

大体说来,“诚斋体”诗鲜明的艺术特色有四:

一、诗材以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情趣为主。江西诗派偏重在书本中讨技巧,诚斋则喜从高山流水、蜂喧蝶闹中求灵感。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是征行自有诗”,“山中物物是诗题”,“无山安得诗”,“不是风烟好,何缘句子新?”著名诗人姜夔对他描摹大自然的艺术天才很是佩服,曾戏言“处处山川怕见君”(《送〈朝天续集〉归诚斋》)。

二、观察精微,善于捕捉自然界中不易为人觉察而又转眼即逝的景象,即钱先生所称“眼明手捷,踪矢蹑风: 此诚斋之所独也。”犹今日之善摄快镜者。如其《小池》小荷“才露”,蜻蜓“早立”,妙境只在瞬间,稍纵即逝,全凭诗人眼光敏锐精微,摄像灵动快速。于是,不独泉眼与泉水、树荫与池水相互爱怜,而蜻蜓与小荷也相倚互偎,亲密无间。大自然就是如此和谐美好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三、善于发现奇景,发明奇趣,并伴随有强烈的幽默感。诚斋于自然景物,不只善于写生和摄像,且能潜心体悟,发掘常人所难以领略到的奇景奇趣。如:

坐看西日落湖滨,不是山衔不是云: 寸寸低来忽全没,分明入水只无痕。

(《湖天暮景》之二)又如: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晓行望云山》)

平常的景色一到诚斋笔下便“活”了起来,并“活”得如此新奇而风趣,真令人悦目快心。

诗人又善于从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寻觅新鲜的诗料,如其《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诗人初夏午睡醒后,于百无聊赖之际,步出庭院,忽于“闲看儿童捉柳花”的一刹那间,无意中捕捉到了生命的活力与欢欣。他童心萌发,“戏掬清泉洒蕉叶”,使庭外“捉柳花”的儿童误以为阵阵雨声打从天来,个个惊怪莫名,于是诗人会心地笑了。宋人好以理遣情,是以常是旷达有余而情致不足。诚斋则善从日常活脱的生活中遣闷觅欢,给人的感觉既亲切新鲜,又风趣可人。这正是诚斋体诗的魅力之所在。

四、语言自然活泼,清新流畅,更不避俗,直以口语入诗。江西诗派讲究“无一字无来处”,讲究“点铁成金”,“以故为新”,而读诚斋体诗则如读当日的白话诗,天然活脱,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这和诚斋追求新奇、诙谐、活脱的诗趣诗风,正契合一致。

“诚斋体”的局限与弱点也显而易见。其一,过于钟爱自然山川和日常生活情趣,必将有意无意忽略现实的社会人生。其二,新、奇、快、活,固然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但常是缺乏耐人寻味的崇高意境和深沉内蕴。其三,诙谐幽默一旦失当,难免失于油滑。

本书选译范成大诗64首,词10首;选译杨万里诗82首,词3首;合计159首。不当之处,请读者指正。

朱德才(山东大学)
杨燕(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