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妲己:长相面若桃花为何心狠如毒蝎?

第二节 妲己:长相面若桃花为何心狠如毒蝎?

商之孙子宁无论,妲己端端是祸胎。

——王冕

这是元代诗人王冕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妲己是个不折不扣的祸胎。

那么,妲己是何许人也?

她乃是我们前面讨论过的商纣王的宠妃,其实是最被宠幸的一个,据说是千年狐狸精经过修炼最终幻化成人,她艳如桃花,姿色动人,妖媚无比,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后人喜欢称她为“一代妖姬”。她的美貌甚至已经到了神奇的地步,看过电视剧《封神榜》的人,相信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个情节:当商朝被周人给灭掉后,妲己被人给五花大绑,押赴到了刑场,准备斩首示众。在准备杀死妲己的那一刹那,刽子手被妲己的美色所迷惑,不忍下手将这样一个美女给活活砍死,甚至还向监斩官求情,说自己愿替其死。要不是最后在周武王的正气威慑胁迫之下,估计妲己也就不至于现出原形,当然也就不会被姜子牙擒住斩首了。但这些毕竟都只是我们的假设,是我们的一相情愿而已。如果我们与此同时想到了妲己的妖孽和毒辣,估计这样的想象也就不会在我们头脑中闪现了。

从书中或者电视剧中我们可以发现,纣王所做的一切坏事,都是在妲己的唆使下才完成的。无论设炮烙、挖人心还是剖孕妇、吸骨髓,都是妲己的主意。用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记载,殷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意思就是说,纣王无比喜欢妲己,而且他耳根子特别软,最听妲己的话,甚至到了“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的地步,对于她说的话言听计从,对于她喜欢赞誉的人就会给予奖赏,而对于妲己讨厌憎恨的人,则会直接杀掉。

当然,根据现代的考古研究,说纣王对妲己“唯妇人之言是听”这一条罪状,或许有些夸大了,或者说根本不切实际。理由在于商人非常注重迷信,无论有任何重大举措或采取任何行动,都要通过求神问卜来最终决定,这在河南地区出土的甲骨文中是有确切时间地点记载的。所以商朝的时候,妲己能够在政治层面影响到的力量,实在是微乎其微,甚至是可以被忽略不计。别说是妲己,就是纣王自己,可能很多事情也不是他能做主的,别忘了,在他的背后,冥冥当中还有一个无上“天意”的存在。

所以,妲己的恶名是周人话语宣传的结果。

不过,上面只是我们现代的研究成果和逻辑推理,在《封神演义》这部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小说中,妲己的确就是那样一个歹毒的淫妇形象。

妲己有着严重的“施虐狂”倾向,她喜欢看“炮烙之刑”,在听到犯人凄惨的叫声时,就像听到动听感人的音乐一样发笑。由于妲己的这一爱好,纣王滥用重刑,动辄就将人处以此刑,以取悦妲己。所谓“炮烙之刑”,就是在铜柱上涂满油,在下面燃烧火炭,犯人必须在铜柱上行走,这样脚板自然就会被烧伤,发出惨绝人寰的叫声是必不可免的。如果不加小心,跌落到下面火红的炭中,则可能会一命呜呼。

妲己真的有上面描述地这么坏吗?无论稗官野史,还是民间传闻,甚至是在正史典籍中,妲己都被描述成了一个蛇蝎美人,无恶不作,真可谓是千古淫恶的罪魁祸首。这样论调已经家喻户晓,妲己这样的淫妇、恶妇形象已经深植人心,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林紫秋曾说:“在中国人的眼里,妲己是一个标准的‘红颜祸水’、‘一代妖后’;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历史著作,妲己都不曾正面生存过;妲己负面形象的形成,是一个典型的‘被祸水’、‘被妖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儒家的‘妇道’以及成王败寇的理论和古代文人借古讽今的传统产生了重要作用。”(林紫秋:《论妲己妖魔形象的形成》,载于《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林紫秋这里从“妇道”的角度来解释妲己形象的形成,可谓独具眼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形象主要有贤妻良母型与泼妇淫妇型两种。客观地说,在男性社会里,所谓“贤”、“良”、“泼”、“淫”都是站在男性角度来评断,因此,当人们称赞她们“贤”、“良”时,言外之意就是说她们维护了男性准则;当人们说她们“泼”、“淫”时,言外之意就是说她们在挑战男权原则。

在中国,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在这一文化系统中,贤妻良母是辅佐性角色。根据“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原则,女性如果能够自觉维护父权原则,就能够得到相当的奖赏。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美谈,节妇烈女的牌坊,都是父权文化对这类女性的认可赞美。但是,过分强调母性、妻性职责,将其与“妇者,伏也”(也就是妇女要服从的意思)的第二性思想,以及三从四德的道德规范结合在一起,就会严重地压抑女性作为人的、更为丰富的生命需求,压抑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性。

之所以在文学创作中会有丑化女性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作者往往从男性单一的性别偏见出发,以此来否定女性合理的生命价值与生命追求。历史上,最有名的淫妇莫过于《封神演义》中的妲己、《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妲己的罪过在于她的美貌。因为她太美了,纣王一见她就无法克制欲望。为了讨好美人,纣王做了许多荒唐事,终于亡国亡命。“红颜祸水”这句话的内在逻辑是,男人不必为自己的欲望负责任、不必为自己的荒唐负责任。要为男人的荒唐负责任的,是他荒唐的对象,也就是漂亮的女人。

然而《封神演义》中的妲己之所以是个要角,并不仅仅因为她是典型的“红颜祸水”,更在于她的阴险歹毒远超过纣王。

或许,如果没有她,纣王的堕落不会那么快,商王朝也不会那么快就被周王朝所推翻!

因而,为了维系男权社会的传统思想认识,即祸国殃民的并不是帝王将相,而是他们背后的红颜女色,《封神演义》的作者才把商朝的灭亡归结到妲己的头上。

既然妲己被认定是亡国的罪归祸首,那么把她界定为《封神演义》的“女一号”,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所以,真正的历史是,或许妲己真的貌若天仙,而且商纣王对她“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但妲己并没有如此邪恶歹毒。后人之所以把她塑造为心如蛇蝎的恶妇形象,完全是以一种“红颜祸水”的逻辑思维,来为商朝的灭亡寻找理由。也就是说,把商朝的终结最终都归咎于一个女人的身上了。由此,妲己的形象也就被妖魔化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