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导读

曹济平

张元幹(1091—1161),字仲宗,自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福建永福县(今永泰县)人,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祖父张肩孟,字醇叟,宋皇祐五年进士。伯父张励,字深道;张勔,字臻道;张劝,字闳道,相继登进士第而知名当时,可惜《宋史》都没有为他们列传。父张安道,进士出身,徽宗崇宁间曾出仕于邺(今河北临漳)。张元幹因早岁丧母,十四五岁即随父至河北官廨。后入为太学上舍生。他从小有志于学,“少年时,壮怀谁与重论?……奏公车、治安秘计,乐油幕、谈笑从军”(《陇头泉》)。是一位有壮志抱负的少年。政和年间入仕途。宣和七年任陈留县丞。这时他的诗词创作才华开始显露并受到人们的赞赏。周必大称他“在政和、宣和间,已有能乐府声”(《益公题跋》卷二)。是比较客观的。

徽宗宣和七年冬,金统治者出兵分道大举侵宋,不久,围攻汴京。靖康元年正月,主战将领李纲任东京留守兼亲征行营使,张元幹为李纲的僚属(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引《诗说隽永》)。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时刻,张元幹积极投身于抗金斗争。由于钦宗听信奸臣谗言,李纲被免职,元幹也因此而获罪。稍后,京都沦陷,徽、钦二帝被掳北去,张元幹也避难到江南。高宗建炎年间,他在临安、湖州等地避乱,又遭流言,故一再表示欲归故山。其时,沈与求作诗劝勉说:

相逢无日不怀归,又是春山听子规。休叹豺狼迷道路,似闻貔虎仆旍旗。(《龟溪集》卷三)

不过,张元幹并没有接受他的规劝。这是由于“我辈避谗过避贼”(《芦川归来集·次韵奉送李季言四首》),所以,他“不屑与奸佞同朝,飘然挂冠”(毛晋《芦川词跋》)。在绍兴元年,以将作监丞致仕。

张元幹虽休官还乡,但仍然关心国事,不忘恢复之意。当然,他也常常外出游山玩水,写下了不少寄情山水景物的诗词。同时受到谈禅说佛的思想影响,在作品中流露出一些消极的情绪。尽管如此,词作的主流还是积极的。充满爱国激情的《贺新郎》二首(《寄李伯纪丞相》、《送胡邦衡赴新州》),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后来因此而遭到秦桧的迫害,于绍兴二十一年被削籍下狱。秦桧死后,张元幹又来到临安,羁寓西湖之上,并重游吴兴等地。后客死异乡。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其孙钦臣谓元幹已归葬于闽之螺山。所著有《芦川归来集》十卷。

张元幹的《芦川词》,今存词作一百八十馀首,题材比较广泛,风格多样,而以爱国豪放的词风为主。他早期的词作,因身处官宦之家的优裕环境,内容不脱“绮罗香泽”之态,如《风流子》(飞观插雕梁)、《菩萨蛮·政和壬辰东都作》等。但是,随着金兵南侵,北宋王朝的覆灭,尖锐激烈的民族斗争,使他的词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南宋前期词坛上,张元幹面对民族压迫的残酷现实,较早地运用词的形式来反映现实政治斗争,并对南宋小朝廷屈膝求和进行有力的谴责。其中最著名的是前已提及并被认为其压卷之作的《贺新郎》词二首。一首送给主战名将李纲: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绍兴八年,在南宋向金屈辱求和已成定局的情势下,李纲仍然反对议和,后罢居福建长乐。张元幹为李纲的主战精神所感动,挥笔写下了这首慷慨悲壮的词作,以示声援。当年,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也因上书请斩主和权奸秦桧等三人以谢天下,遭到秦桧迫害。四年后又被送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编管。张元幹激于义愤,不顾政治风险,写下了另一首千古传诵的《贺新郎》词送行: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胡铨遭贬时,“一时士大夫畏罪箝舌,莫敢与立谈”(岳珂《桯史》),甚至“平生亲党,避嫌畏祸,唯恐去之不速”,而张元幹独作“长短句送之”(蔡戡《芦川居士词序》)。这充分表现了他的人品和胆识。词中既寓寄着祖国山河横遭敌人践踏的满腔悲愤,又反映了作者对胡铨坚持抗金斗争精神的有力支持,同时表达了他对朝廷投降派的无比痛恨。“天意从来高难问”,则是巧妙地借用杜甫“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的诗句,把笔锋指向决策议和的南宋皇帝,流露出极大的不满。虽然后来被秦桧“以它事追赴大理削籍”(王明清《挥麈录后录》卷十),但他的刚风劲节,正如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说:“身虽黜而义不可没也。”

这两首风格豪迈悲壮的爱国词作,独树一帜,超越前人,广被传颂。如杨冠卿秋日过垂虹时,听到溪童歌唱张元幹《贺新郎》词,音韵洪畅,慨然用原韵和作一首(《客亭类稿》卷十四)。后来韩淲因闻张元幹送李纲词极为悲壮,亦用其韵和作。可见张元幹这两首词震撼词坛,激励人心。《四库全书提要》称《芦川词》“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今读之犹然。

张元幹词中的爱国主题,有一些是通过自己避乱飘泊的生活,直接抒发祖国山河残破的沉痛心情。如《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茫,菰蒲零乱秋声咽。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

心折。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何处?塞垣只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

这首词作于建炎三年秋,金兵正大举南侵。在国家危急之际,元幹感慨万千,满腔悲愤,喷薄而出。上片由景及情,抒写在秋风急雨、烟水迷茫的湖面上夜航的愁绪。下片点出金兵猖狂南侵,内忧外患严重。词人大声疾呼:“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充分表现了作者欲击退金兵,收复中原的壮志豪情。

张元幹还对一些主张恢复大业的朋友,在过从酬唱中,表露出关怀国事的热切情意。如《水调歌头·送吕居仁召赴行在所》,词的上片说:

戎虏乱中夏,星历一周天。干戈未定,悲咤河洛尚腥膻。万里两宫无路,政仰君王神武,愿数中兴年。吾道尊洙泗,何暇议伊川。

自从宣和七年冬金兵进犯以来,到绍兴六年,已将近十二个年头,而金兵依然肆无忌惮地蹂躏着中原人民。这怎能不激起词人的无比愤慨?因此,他对未忘恢复的吕本中入朝,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在张元幹爱国词的不同题材中,有的则通过一些词句流露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和怀念中原人民的心意,感情真挚深切。如《水调歌头》“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老来长是清梦,宛在旧神州”。又如《虞美人》:“西窗一夜萧萧雨,梦绕中原去。”还有《十月桃》:“中原旧游何在?频入梦,老眼空潸。”这些“长于悲愤”的词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爱国精神。他那直抒胸臆的雄健笔力,慷慨悲凉的词作格调,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在豪放派词的发展史上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芦川词》中还有一些风格清丽婉约的作品,毛晋《芦川词跋》谓“极妩秀之致,真堪与片玉、白石并垂不朽”。《四库全书提要》亦称其“清丽婉转,与秦观、周邦彦可以肩随”。这些评价都是符合元幹词作实际的。如《兰陵王·春恨》:

卷珠箔。朝雨轻阴乍阁。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东风妒花恶,吹落梢头嫩萼。屏山掩,沉水倦熏,中酒心情怕杯勺。

寻思旧京洛。正少年疏狂,歌笑迷着。障泥油壁催梳掠。曾驰道同载,上林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又争信飘泊?

寂寞,念行乐。甚粉淡衣襟,音断弦索。琼枝璧月春如昨。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

这首词的特点是善于用形象的语言,宛转地表达怀念故国的深沉情思,笔力细腻,尤长于铺叙,所以脍炙人口。至于《兰陵王》(绮霞散)、《石州慢》(寒水依痕)等词作,更明显地受到周邦彦词作的影响。

张元幹还有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词,风格极似秦观词的清丽流畅,俊逸妩秀。如《浣溪沙·武林送李似表》:

燕掠风樯款款飞,艳桃秾李闹长堤。骑鲸人去晓莺啼。

可意湖山留我住,断肠烟水送君归。三春不是别离时。

又如《卜算子》: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此外,如《渔家傲》“楼外天寒山欲暮,溪边雪后藏云树”,《清平乐》“乱山深处,雪拥溪桥路”,《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等,都写得婉约清丽,富有诗情画意。这种有刚有柔,多种多样的表达手法,构成张元幹以豪迈悲壮的爱国词风为主而兼有清丽柔婉之长的艺术特色。

总观张元幹的词作,并不是没有缺点的。有些词作内容夹杂着消极颓唐的思想,而且官场庸俗应酬的寿词亦较多。当然,与同时代词人比较,这点小疵无损于他作为爱国词人的突出成就和艺术光彩。

【编者按:此次出版,我们择要将张元幹词中的典故、化用的古人诗词文句列于词后(每条前面用◎表示),另将历代评论择要列于每首词后(每条前面用◆表示),以方便读者对张元幹词的阅读和欣赏。】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