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举”到“科学”

从“科举”到“科学”

1837年8月,张之洞出生于贵州兴义府官宦之家,祖籍是直隶南皮(今属河北)。童年的张之洞非常勤勉,且喜欢晚上学习,九岁时读书就“非获解不辍,髯灯思索,每至夜分,倦则伏案而睡,既醒复思,必得解乃已”。在十一二岁时,在父亲挚友胡林翼和韩超教授下,这位留着长辫子、穿着小马褂,目光里满是懵懂和羞怯的少年在科举路上渐露锋芒,十三岁考取秀才,十五岁中举人第一名,“一时才名噪都下”。消息传到贵州,两位老师为这位得意门生而高兴非常,胡林翼致书张之洞的父亲说:“得令郎领解之讯,与南溪(韩超号)开口而笑者累日。”后胡林翼逝世于湖北巡抚任上,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后多次到“胡祠”凭吊,并写道:“二老当年开口笑,九原今日反身悲,敢云驽钝能为役,差幸心源早得师。”1864年,张之洞参加了会试、殿试,中一甲第三名,考取进士,成为了众人瞩目的“探花”郎,授翰林院编修,从此步入政坛。

【资料卡】

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芝,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1836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他是湘军重要首领,至湖北巡抚,与曾国藩、左宗棠被史学家并称为“中兴三名臣”。曾多次推荐左宗棠、李鸿章、阎敬铭等,为时人所称道。蒋介石特别崇拜胡林翼的军事才能,把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军用兵之道编成《曾胡兵法》,作为黄埔军校学生的必读教材,并签名题词赠给学生。青年时代的毛泽东,阅读了《胡林翼遗集》,也十分钦佩胡林翼的文韬武略和做人为官之道,遂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毛润之。

【资料卡】

韩超(1799—1878),字寓中,号南溪,直隶(今河北)昌黎人。1834年的副贡生。沉勇慷慨。胡文忠称为血性奇男子。1842年因在天津办理海防有功,奖叙州判,分发贵州,任独山知州。1851年从胡林翼镇压镇远苗民起义,后累迁署贵州巡抚。

张之洞为官四十余年,先后出任浙江乡试副考官、湖北学政、四川乡试副考官、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并两度署理两江总督,晚年入军机处,升任大学士,并主管学部。在这其中,张之洞于1881—1883年任山西巡抚,时间虽然不长,但他认识了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使他对西学知识及西方教育有所认识,文化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资料卡】

李提摩太(1845—1919),英国浸礼会传教士,先后就学于斯旺西师范学校和哈佛福韦斯特学院。1870年来华,在山东、山西等地传教。1886年,李提摩太来到北京,主要进行演讲和写书的工作,发表了《七国新学备要》,介绍西方各国的教育情况,并建议清朝政府每年拿出一百万两白银作为教育改革的经费。1890年,他到天津任《时报》主笔,鼓吹维新变法。1891年,任上海同文书会总干事,后任广学会总干事。他与李鸿章、张之洞来往密切,张之洞曾拨款一千两白银资助广学会。他与康有为、梁启超亦关系甚好,戊戌变法失败后曾协助康有为出走。1901年,他建议用庚子赔款设立山西大学堂。1902年任山西大学堂西学书斋总理。清政府赐他头品顶戴,二等双龙宝星,并诰封三代。

张之洞初到山西时,读到李提摩太曾向曾国荃提出的包含“以工代赈”、开矿、兴实业、办学校在内的“西化”山西计划,眼界大开。当他得知李提摩太还深通汉语,精研孔、道、佛三教经典,又有丰富的西学知识时,便聘请李提摩太为顾问。为此,李提摩太专门从伦敦购置了科学书籍和仪器,并在太原组织了演讲社,从1881年到1884年按月在太原向山西官绅进行演讲及试演表演,内容包括天文、历史、地理、声学、电学、光学、机械、医学等科学常识,并表演磁石吸铁、氧气助燃、电可发光等简单实验。这些“泰西新学”虽然只是普通的科技常识,但让饱读经史的张之洞对现代科学产生了“仰之弥高”的好感,并对李提摩太的一些思想极为赏识。“他一直在重复我在谈话中提到的一个论点:生存就像博弈,不掌握一定的技巧是无法同掌握了技巧的对手竞争的,看来这在他身上发挥了作用”。并承认,“任何国家要繁荣昌盛都必须进行改革。”受李提摩太的启迪,这位精明的晚清大臣,明确了崇尚现代科学知识与现代教育的新锐视野,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外语与外交的重要,他写道:“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以储才为先,方今万国盟聘,事变日多,洋务最为当务之急。……查中外交涉事宜,以商务为体,以兵战为用,以条约为章程;以周知各国特产、商情、疆域、政令、学术、兵械、公法律例为根抵;以通晓各国语言文字为入门。”在出任山西巡抚期间,张之洞每日“丑正二刻(凌晨两点半)即起,寅初阅(凌晨三点)公犊,辰初(晨七点)见客”。夙兴夜寐,废寝忘食。

  1. 许同莘编:《张文襄公年谱》,上海:商务印书馆,1944年重庆初版·1946年上海初版·1947年上海再版,第2页。
  2. 《大清畿辅先哲传·张之洞传》,转引自:苑书义、孙华峰、李秉新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2册),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0666页。
  3. 许同莘编:《张文襄公年谱》,上海:商务印书馆,1944年重庆初版·1946年上海初版·1947年上海再版,第4页。
  4. 《谒胡文忠公祠二首》,《张文襄公全集》卷226,诗集3,第34页。转引自冯天瑜、何晓明著:《张之洞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5页。
  5. 冯天瑜、何晓明著:《张之洞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48页。
  6. [英]李提摩太著:《亲历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李宪堂、侯林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20页。
  7. 《延访洋务人才启》,转引自吴剑杰编著:《张之洞年谱长编》(上卷),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96页。
  8. 《致函张幼樵拟大举整饬晋省吏治》,转引自吴剑杰编著:《张之洞年谱长编》(上卷),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71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