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见闻

教堂见闻

越是周末阴天,我倒越是醒得早,闭眼听孟子,发现他早已给在各种困境中和有困惑的人熬好了灵丹妙药。你若受苦,他说天将降你以大任,不必烦心;你若得意,他警告你“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你说话多,他提醒“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你自卑,他又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做学问的,他说你要懂得“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儒学中,难怪我偏好孟子多一些。

8点半才起床,Lida已经去教堂帮忙了,我匆匆吃完饭,碗还没来得及洗就坐她男朋友Paul的车去了教堂。因为UU和典型的英国基督教堂的service(礼拜仪式)程序太不一样,我特别想了解他们的活动内容。所以我打算先完整参加一个月后再换另一种教堂去长长见识。我不清楚也不方便问Paul的职业,在车上就只能跟他谈文学,很庆幸这是我的专长,他喜欢的几个作家Jonathan Franze,James Baldwin等我都熟悉,而且刚好还都写过并发表过文章,可以深聊。至于海明威、福克纳、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恰好也都是我喜欢的作家。我们一路上聊得很开心,虽然是第一次交流,却没有丝毫尴尬,只是看着他一手端着咖啡杯,一手驾着他的宝马,说到高兴处直接双手大撒把,我有点惊慌。他的思维很敏锐,视角也独特,是个机敏的人。期待有机会与Lida的前夫Mike聊聊他眼中的一些作家作品。

一路上的感慨有二:一是美国知识分子读的书显然比中国同行多,不管什么职业,谈到文学艺术,他们几乎都能品评几个大家的作品,可以肯定的是,受过高等教育的Paul,从事的显然是与文学无关的职业。我确信,国内的知识分子阶层,没人不知道莫言、王朔之类的当代作家,但又有几个人读过他们的作品并能有理有据地评说几句呢!诚然,读书的人不见得比不读书的人更高雅、聪敏和富裕,但其精神世界里肯定会有差别,只是没法衡量对比而已,冷暖甘苦自知,到底“兰艾不同香”!

二是庆幸自己的专业是注重人学的文学,昨天谈起古巴人民党主席卡斯特罗对海明威的喜爱,旁边学语言学的黄就哑声了。我也庆幸之前读了些专业书,有自己的好恶,不然跟不熟悉的美国人除了谈天气还聊什么,还得格外小心唯恐碰撞到人家视为隐私的话题,岂不尴尬!

说说今天教堂里的一些稀罕事。10点整在悠扬的钢琴曲中活动正式开始,嘈杂的说话声戛然而止。首先是欢迎新面孔和刚结束假期归来的老面孔,主持者要求大家站起来前后左右互相介绍、问候、握手、拥抱,不管身边是家人还是陌生人。这项内容每次教会活动开始时都会有,能让教堂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人与人的生疏感瞬间灰飞烟灭。

接下来几位副牧师分别介绍了教堂最近的新进展,比如有了新的Sunday school(周末学堂)供不同年龄的孩子们学习教义。其中一个头戴安全帽的女士上台,讲了讲这里的环境安全问题。很感叹于美国人这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国内很多场合都会强调安全,但从来没见谁戴着安全帽示众以强化讲话内容的。尽管滑稽,但更多的是可爱。

接下来主牧师一一介绍了今年教堂新选的读经牧师(lay minister),都是志愿者性质的,平时主要任务是给需要帮助的人以精神安慰,负责教堂的日常事物,周日准备茶点咖啡。但据说主牧师的工资相当高,需花高薪雇请,而且他们也常常“走穴”,在不同的教堂主持不同的活动。

今天还有一件新鲜事,有点像上次的集腋成裘模式。前面放置的桌子两边,放了两个装有小鹅卵石的篮子,大家自愿排队上前,从篮子里拿起一颗小石头,随着自己的心愿,虔诚地放到蜡台上,返回时又从篮内重新拿一个握在手心暖暖,再传递给下一个人。整个过程有非常美妙的钢琴伴奏,大家把各自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倾注到这颗小石头上,经由众人的意志、心愿,祈祷它能转化成一种爱的能力和能量,让生者幸福,死者安宁。这种教堂活动其实更像是一场亲朋好友的聚会。闲暇时高高兴兴地聚在一起,共同为那些需要帮助、关注和爱的人祈祷,借此你洗涤了你的愁绪,我分享了我的快乐,大家共享着彼此的喜乐,稀释着彼此的苦痛,然后一身轻松地迎接下一周。结果受益的不仅是身体,更有精神;不仅是个体,更有社会。我想起了尼采的《权力意志》一书,有时候,人的精神是会大于现实的!

活动最后一项是请Lida的朋友Cathy(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发表演讲。内容主要涉及她工作中碰到的几个典型病例。应该说,她绝对是一个相当棒的会讲故事的人。10分钟内,她用满脸的气定神闲讲述着一个个生动活泼又不失幽默的生活小故事。喜欢她其中的一个总结:你永远不知道你所做的或没做的,会给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一切都与爱有关。

回来的路上,我和Paul讨论起UU的活动,他今天是第一次去这个教堂,而且是以Lida男友的身份。我们有一个共识:这是个充满爱的地方,毋庸置疑,但人们这么虔诚地祷告,for whom?(向着谁?)这还得问问这个教的发起者——先验主义者的代表梭罗和爱默生了!

顺便说一声,他本人更喜欢英国那种传统的教堂、教义。Me too!

下午4点和Lida一起去了上周去过的超市Target,她为女儿买的4件衣服和3个不同颜色的水杯,竟没有一样令女儿满意的,全部拿回去退掉。今天我才知道退货时间是90天内!难怪这里的顾客多,难怪这里退货的柜台前放满了货架车。

回来的路上,Lida要去附近的一家图书馆还书。下班了没关系,图书馆的外面有两个大箱子,一个是专门还光碟之类的音像制品,另一个是还纸质书的。什么都不需要,把借来的书往里面一塞直接走人就是。又一个考验自觉性的平台,羡慕又佩服。不禁自问,这个在国内可以有吗?

晚饭和Lida一起吃了陕西汤面条,期间聊了很多私密的话题。之前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会坐在饭桌前和一个美国知识女性聊得如此惬意透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