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风·伐檀

魏风·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huān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qūn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此诗选自魏风。魏国国都和它管辖的地域,是在现今山西省芮城县以及附近地区。

关于此诗诗意,清儒戴震说:“伐檀乃置之河干,盖诗人因所闻所见而言之,以喻急待其用者置之不用也。因叹河水之清,而讥在位者无功倖禄,居于污浊,盈廪充庖,非由己稼穑田猎而得者也。食民之食,而无功德及于民,是谓素餐也。首二言,叹君子之不用。中五言,讥小人之倖禄。末二言,以为苟用君子,必不如斯。互文以见意。”(《毛郑诗考正》)此说有求之过深之嫌。

其实这首诗以伐木作兴语,乃触物起情,不过“劳者歌其事”,并无深意。今人或认为这首诗是一首伐木者之歌,已得到普遍的接受和认同。

古代伐木的劳动是十分艰巨的,特别是伐檀木一类用来造车的坚硬木材,砍下来的木材还要搬运到河边,其间可能要稍事休息。伐木者看到河水清清泛着涟漪,想到那些有钱有闲、不劳而获的大人先生们,心里感到愤愤不平。于是你一言,我一语,有热讽,有冷嘲,向贵族老爷们提出一系列质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问题提得十分尖锐,直接指向社会现实。“县”同“悬”。

这首诗的思想高度,在于它揭示了不合理的阶级社会所共有的一种基本现象:生产者不是所有者,所有者不是生产者。足以使读者联想到近世的一首民谣:“纺织娘,没衣裳;泥瓦匠,住草房;卖盐的,喝淡汤;种田的,吃米糠;当奶妈的卖儿郎;淘金的老汉一辈子穷得慌。”诗中的伐木人显然感到社会现实的不合理。

然而,统治阶级的辩护士自有一套理论,来为这种社会存在辩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伐木人对此似乎并不服气,他们反唇相讥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不直接说大人先生们是白吃白拿,反而说他们不白吃。这里,反语的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耐人寻味的作用。

对于现实的不平,诗中人不是哀诉,而是嘲弄。诗亦突破了四言格局,多用杂言句式,长短相间,参差错落,每章九句中有七句用了语气词“兮”、“猗”,更增强了情感表达的力度。孔子说“诗可以怨”,此亦一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