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步入文坛
姜灵非本名姜维玺,灵非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此外他还曾用过姜琛(中学时期)、零非(主要用于小说)、倦鸿、未名(主要用于作家生涯晚期)、未明等。他出生在奉天,而祖籍是山东省黄县。父亲是个商人,清末与众多山东移民一起迁徙到满洲。灵非七岁的时候生母病故,同一年里五岁的弟弟也夭折了,此后作为独子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长大。幼少时期与骨肉亲人的生死离别,以及在缺乏母爱环境下的成长经历,在他日后的作品里都能找到受其影响的痕迹。
1922年,10岁的灵非就读奉天第三高等小学。在校期间成绩优异,但因跟师生关系不融洽,毕业的前一年辍学。此后在私塾里学习中国古典文学,1929年春考入奉天的兴泉中学。灵非的文学活动几乎是从这里开始。在校学习期间,与日后成为知名作家的同班同学成弦(成雪竹),高鹏鹏(高曼侠),次年级同学金音(马寻)等人创办文学社南郊社,刊发同人杂志《南郊》。由此灵非与成弦、金音被时人称为“兴泉三杰”,深受注目。但同时在校中的文学活动也受到了学校当局的干涉,加上灵非个人忙于同人杂志的出版发行,疏忽了学业,被勒令中途退学。此后,灵非转入创立不久的奉天艺术专科学校,而两周后“满洲事变”爆发,使他不得不再次中断学业。1932年春天,灵非进入奉天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但不久他又一次告别了学校。
这些辗转流离似乎在诉说灵非跟学校和学业的无缘。但作为一个青年作家,他开始为奉天当地的《商工日报》《新民晚报》《大亚公报》等报纸撰写诗歌和短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展开了旺盛的文学创作活动。1933年3月,灵非跟成弦、金音等同人组建文学社冷雾社,借《东三省民报》的版面刊行文艺副刊《冷雾》,并持续在上面发表作品。《冷雾》一共刊发了一百期以上,除了刊登同人们的朦胧诗、象征诗等现代诗歌以外,倾心向读者译介日本文学和欧美文学,以及传播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同时代中国诗人的作品。冷雾社与同时期成立的飘零社(有王秋萤、陈因、孟素、黄曼秋等同人),白光社(小松、杨雪屏、金展等),新社(出版副刊《萝丝》。同人有杨萧梅、碧波、皑莎等)并列被称为“满洲国”初期的“四大文学社”,是奠定日后“满洲国”文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冷雾》停刊后,灵非一度结婚,与妻子王氏住在奉天的王家胡同,不久两人离异。其后虽再婚,由于婚变等原因精神萎靡不振,三年多基本没有发表作品。其间除了在《新青年》杂志做编辑外,其他踪迹从资料中几乎寻觅不到。
不仅是灵非一人,自1934年到1937年这三年期间对其他中国人作家来说,也是个文学活动的消沉期或停滞期。这一时期,萧军、萧红、罗烽、白朗等当时东北的知名作家相继逃亡关内。留下来的文学家以及一批新生的青年作家分散在各地,他们除了组织小规模的文学结社,依赖报纸的文艺副刊发表作品以外,其他的文学活动还处于一片萧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