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回首乱山横)

南乡子

送述古〔1〕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2〕,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轻。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3〕。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释】

〔1〕述古,即陈襄。见前《江神子》(翠蛾羞黛怯人看)注释〔1〕。

〔2〕临平山上塔:塔名普同,在临平镇西临平山巅。宋蔡京父准此。山似驼形,负重能行,故作塔山顶。约建于五代,毁于元末。

〔3〕荧荧:微光闪烁貌。潘岳《悼亡赋》:“灯荧荧兮如故,帷飘飘兮若存。”

【评析】

本篇为送别陈襄离任而作。苏轼时任杭州通判,陈襄是杭州知府,是苏轼的上司兼同事,也是老友。

首句“回首乱山横”,五字将苍茫阔大的背景直送而出,看似简单,然奇崛异常,为后文送别拓开空间。“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承上以“无我之境”反衬心绪的苍凉无着,笔妙而情深。下片写送行归来,至“一枕初寒梦不成”句仍隐忍不发,未有一字言及离愁别苦。但到煞拍三句,伤感忽如潮水般袭来,全词在“秋雨晴时泪不晴”的坌(bèn)涌泪花中达到高潮。

东坡词工于发端,如“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做堆”、“大江东去”、“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等,本篇首二句亦然。这些发端语皆由景入情,具强大气场。其实岂止东坡,过去的名家大抵如此。或命名为“比兴”,说穿了也很简单,不过就是将眼前看到的直接说出,“我手写我口”,“辞达而已”。环境决定语境,古诗词中常有回望、回首、远眺之类的大视角,盖因过去没有现代大都市和高科技,但视野广阔,心灵的自由度更大,当然更易于产生那种孑然立于天地的苍茫感慨。

古代是纯天然的年代。大自然的山川草木,落霞孤鹜,秋水长天,非此即彼,触处皆是,浸润着人的感官世界。晴夜推门,能看到“天淡银河垂地”;深秋早醒,听见“露寒人远鸡相应”;黄昏时分,眼里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晓来雨过,耳边是“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人类在本质上是依恋自然的,除了有人类学意义上的神秘遗传基因,更因为大自然的万千气象永远无法复制。空调制冷怎敌“清风拂山岗”,霓虹灯又怎么美得过晚霞呢?

读书导航